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盒安装和拆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8009发布日期:2018-11-07 09:2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盒安装和拆卸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盒安装和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碳粉盒,处理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含壳体、感光鼓和/或显影辊等。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机是可拆卸的,便于设备的保养。处理盒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垂直或者平行地装入,但现在也出现了以倾斜的方式装入的处理盒,如公开号为cn105785739a、cn106647208a的中国申请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处理盒,通过在处理盒的端板上设置安装导向部,使得处理盒可以以倾斜的方式装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

由于市面上大部分处理盒都是采用传统的垂直或平行的方式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者在使用以倾斜方式安装的处理盒时,总是习惯将处理盒摆正后再进行安装,导致无法顺利地将此类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另外,公开号为cn106647208a的中国申请专利申请所揭示的为了便于处理盒倾斜安装的联动机构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盒安装和拆卸方法,以方便处理盒倾斜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外表面,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支点部,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突出,所述处理盒能够以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为支点转动,以使所述处理盒倾斜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位于所述壳体沿前后方向并垂直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的投影为曲线,所述曲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曲线朝向所述壳体的前面的一侧为凸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在所述壳体的顶壁上的投影为直线,所述直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轴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后部与所述壳体相抵接,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前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转动空间。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与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转向引导部,所述第一转向引导部与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引导部为朝向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方向凹陷的折线或曲线。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垂直导向部,所述垂直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引导部的前方。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形成非90度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两个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朝向所述壳体的前面。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转向引导部,所述第二转向引导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形成夹角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接触凸起,所述接触凸起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壁,所述接触凸起设置成与图像形成装置的触动机构抵接。

可选地,所述接触凸起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接触凸起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接触凸起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处理盒的第一转向引导部。

可选地,所述接触凸起包括第一接触凸起和第二接触凸起,所述第一接触凸起与第二接触凸起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包括驱动力接收端,所述接触凸起相比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更靠近所述驱动力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包括驱动力接收端,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远离所述驱动力接收端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壳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上设有第一防干涉结构,以防止处理盒转动时与图像形成装置发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干涉结构包括第一防干涉部,所述第一防干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端面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干涉结构包括第二防干涉部,所述第二防干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上部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壳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一侧设有第二防干涉结构,以防止处理盒转动时与图像形成装置发生干涉。

可选地,所述第二防干涉结构为凸起状结构。

可选地,前述的任一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转向支点抵接部,在所述处理盒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与所述转向支点抵接部接触使所述处理盒转动。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前述任意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

一种处理盒安装和拆卸的方法,采用前述任一所述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内。

可选地,所述处理盒安装和拆卸的方法,安装时,包括步骤p1:

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的转向支点抵接部抵接形成第一转向支点,并使所述处理盒绕所述第一转向支点进行转动。

可选地,在步骤p1之后还包括步骤p11: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转向引导部,所述第一转向引导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的转向引导抵接部相抵接形成转向导轨副,所述处理盒绕所述第一转向支点并沿所述转向导轨副转动,使所述处理盒倾斜。

可选地,在步骤p1之前还包括步骤p0:

所述第一转向引导部的前面设有垂直导向部,所述垂直导向部与所述转向引导抵接部相抵接形成垂直移动导轨副,所述处理盒沿所述垂直移动导轨副移动,直至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与所述转向支点抵接部抵接。

可选地步骤p1之后还包括步骤p12:

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与所述转向支点抵接部分离,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的导向抵接部抵接形成倾斜安装导轨副,所述处理盒沿所述倾斜安装导轨副倾斜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可选地,步骤p1之后还包括步骤p13:

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朝向所述壳体的前面分别设有限位面,所述处理盒倾斜安装到位之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的第一限位块接触,并形成转动支点使所述处理盒旋转,直至另一个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的第二限位块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转动轴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后部与所述壳体相抵接,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的前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转动空间,拆卸时,包括步骤p2:

所述第一转向支点部向前转动,避免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的转向支点抵接部对所述处理盒的拆卸产生阻碍。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盒的壳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支点部,安装时处理盒能够以第一转向支点部为支点转动,以使处理盒倾斜安装,同时第一转向支点部随壳体一起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处理盒倾斜到位时,第一转向支点部脱开,处理盒倾斜装入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盒结构简单,倾斜安装平顺,方便安装和拆卸。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处理盒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处理盒开始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处理盒开始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处理盒倾斜旋转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处理盒摆正旋转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处理盒安装到位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处理盒的第一导向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b-3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0所示的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b-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b-3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0所示的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又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0所示的处理盒安到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处理盒沿c-c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21为图20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时所述转向支点抵接部与止动柱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处理盒的立体视图;

图25为图24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6为第二防干涉结构与迫推部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27为处理盒的非驱动力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9为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壁接触状态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1为处理盒的非驱动力接收端的处的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3为图32的右视示意图;

图34为图32中去掉迫推部件后的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以下描述中,以处理盒安装入图像形成装置200过程中处理盒的装入方向定义前、后,即安装时先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一侧为前,其相对的后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一侧为后,前后方向为图示y方向。

如图1-图3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200,其包括处理盒,处理盒可拆卸地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如图3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200内可以设置有转向支点抵接部203,当处理盒接触到转向支点抵接部203时,处理盒的向前的直线移动受到阻碍并发生转动,以使处理盒倾斜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具体地,处理盒的左右方向,即处理盒的壳体的长度方向,能与处理盒转动前的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方向形成非90度的夹角,即实现处理盒的倾斜安装。进一步地,该转向支点抵接部203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的处理盒安装位的顶壁上。图像形成装置200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06和第二限位块207,第一限位块206和第二限位块207与处理盒接触时处理盒安装到位。

进一步地,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还可以设置转向引导抵接部201,以对处理盒的转动起到引导作用。

可以理解地,处理盒在装入图像形成装置200内时,可以向左侧倾斜,也可以向右侧倾斜,或者可以逆时针转动也可以顺时针转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以向左侧倾斜进行详细描述。当向右侧倾斜时,只需将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整体左右镜像对称即可。具体地,处理盒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在壳体100内的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可以包括感光鼓和/或显影辊。显影单元的轴线a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显影单元的驱动力接收端(简称驱动力接收端)设置在壳体100沿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上。定义驱动力接收端的垂直于显影单元的轴线的端面为驱动力接收端平面。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壳体100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可以包括前壁s1、后壁s2、左侧壁s3、右侧壁s4、顶壁s5和底壁(未图示)。底壁与顶壁s5相对设置,前壁s1连接在顶壁s5和底壁之间,左侧壁s3和右侧壁s4分别位于壳体100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盒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设有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相对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处理盒能够以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为支点转动,以使处理盒倾斜安装。具体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接触形成第一转动支点,此时,处理盒向前的直线移动(沿y向的移动)受到阻碍并发生倾斜转动。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可以固定或活动连接于壳体100。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支点部沿处理盒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远离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端的一侧。

具体地,右侧壁s4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导向面q,安装导向面q的端平面相对于显影单元的轴线倾斜(不垂直)设置,安装导向面q的端平面上可以设置突出于该端平面的导向筋,导向筋的外轮廓与该端平面平行。在处理盒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安装导向面q可使处理盒以倾斜的方式装入图像形成装置200中。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位于壳体沿前后方向并垂直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一侧,即第一转向支点部101靠近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以使处理盒设有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一端向前的直线移动受到阻碍,处理盒未设有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一端不受阻碍继续向前直线移动,从而使处理盒发生倾斜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在壳体100的顶壁s5上的投影可以为曲线,该曲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朝向壳体100的前面的一侧为凸面。优选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侧为弧面或球面,结构简单,转向平稳。

具体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可以设置于顶壁s5上,且突出于顶壁s5的表面,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位于顶壁s5的左侧前部,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端为弧面或球面。

更具体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可以为突出于顶壁s5的圆柱,该圆柱的后部可以设置斜向延伸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的延伸方向与驱动力接收端平面a形成非90度的夹角),以加强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结构强度,该加强结构可以是斜向延伸的凸筋也可以是多个斜向连续间隔布置的凸柱。优选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侧突出于前壁s1,以使处理盒在装入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初期即可发生倾斜。可以理解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侧也可以位于前壁s1的后面(即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侧不突出于前壁s1,如图8所示)。

进一步地,参见图10,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在壳体100的顶壁s5上的投影为直线,该直线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此时,图像形成装置200内可以设有与该直线接触的弧面或拐角结构。也就是说,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在顶壁s5上的投影,其中一者为曲线,另一者为直线,以形成点线使接触。

具体地,当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在壳体100的顶壁s5上的投影为直线时,参见图10-图16,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可以设置成止动柱a101。处理盒倾斜旋转时,安装在处理盒上的止动柱a101也会跟随着处理盒一起倾斜转动,当处理盒第一次的倾斜到位时,止动柱a101刚好避开图像形成装置200上设置的转向支点抵接部203。从而使处理盒能够保持倾斜的状态向前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可以转动连接于壳体100。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轴线(例如销钉a103)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后部与壳体100相抵接,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部与壳体100之间设有转动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支点部还可以设有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可以为复位扭簧a102等弹性件,复位扭簧a102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当第一转向支点部101转动连接于壳体100时,参见图20和图21,以止动柱a101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理解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也可以采用上述圆柱等其他结构。具体地,止动柱a101通过销钉a103转动连接于壳体100,止动柱a101设有复位扭簧a102。止动柱a101通过销钉a103固定于壳体100,止动柱a101的后面与壳体100抵接,使止动柱a101不能向后转动。而止动柱a101的前面不受到约束,止动柱a101可以向前转动,即可以绕图23所示的方向转动。

参见图17和18,止动柱a101向前转动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处理盒的拆卸,即将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200取出时,止动柱a101能够向前转动避开图像形成装置200上设置的转向支点抵接部203,使处理盒能顺利地取出。即将处理盒向后移动并取出时,转向支点抵接部203与止动柱a101接触,并使止动柱a101向前转动,当转向支点抵接部203越过的止动柱a101之后,处理盒能够顺利拆卸,同时止动柱a101在复位扭簧a102的作用下回复原始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0上还可以设置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分别位于处理盒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的两侧,以使处理盒转动时以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转矩,避免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或第一转向引导部103发生损坏。

具体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到驱动力接收端平面的距离大于显影单元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或大于处理盒的壳体的长度的二分之一),第一转向引导部103到驱动力接收端平面的距离小于显影单元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可以理解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和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任意位置。

具体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可以位于壳体100的左侧,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位于壳体100的顶壁s5的右侧。更具体地,第一转向支点部可以位于壳体100的顶壁s5的左侧,也可以位于壳体100的前壁s1的左侧;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位于壳体100的顶壁s5的右侧,也可以位于壳体100的前壁s1的右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为朝向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方向凹陷的折线或曲线,以使处理盒在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引导作用下发生倾斜,同时使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能够脱开。优选地,第一转向引导部103自前向后上的各点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以使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向单向移动。第一转向引导部103向前延伸超出壳体的前壁,以使处理盒在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初期即可发生倾斜转动。可以理解地,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也可以不超出到壳体的前壁s1(如图8所示)。

进一步地,壳体上还可以设有垂直导向部103a,垂直导向部103a与驱动力接收端平面平行设置,垂直导向部103a设置在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前方,以使使用者能够沿垂直方向安装处理盒,符合使用习惯,更容易安装。优选地,垂直导向部103a设置在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前端且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连接为一体,以形成平稳转向过渡。

优选地,壳体100的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设置在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和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后方,导向部相对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倾斜(不平行)设置。处理盒安装时,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与上述转向支点抵接部203接触形成转动中心,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与上述转向引导抵接部201接触形成转动轨迹转动使处理盒倾斜,同时第一转向支点部101随壳体100一起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移动(例如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沿第一转向支点抵接部203滚动);处理盒倾斜到位时,第一转向支点部101脱开,导向部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接触形成倾斜移动轨迹,使处理盒倾斜装入到图像形成装置200内。

具体地,导向部为沿壳体100的前后方向斜向延伸的凸筋,或者为沿壳体100的前后方向斜向连续间隔布置的多个凸柱。

进一步地,导向部包括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部104和第二导向部102,以形成双导轨保证导向平稳。第一导向部104可以靠近上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第二导向部102可以靠近上述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第一导向部104可以与上述转向支点抵接部203的侧面接触形成倾斜移动轨迹,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单独的第一导向抵接部202,使第一导向部与第一导向抵接部202接触形成倾斜移动轨迹;第二导向部102可以与上述转向引导抵接部201接触形成倾斜移动轨迹,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单独的第二导向抵接部形成倾斜移动轨迹。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导向部102设置在顶壁s5上,第二导向部102位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靠近驱动力接收端平面的一侧,第二导向部102的前端到驱动力接收端平面的距离小于第二导向部102的后端到驱动力接收端平面的距离。第二导向部102的前端位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端的后方(即第二导向部102的前端落后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端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00)。第二导向部102位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之后(即第二导向部102落后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00)。

优选地,第二导向部102的前端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后端连接,以形成平稳过渡。具体地,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与第二导向部102可以设置成“〉”形弯折状排列。可以理解地,第二导向部102的前端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后端也可以设有间隔。

具体地,第一导向部104设置在顶壁s5上,第一导向部104位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和第二导向部102之间(即第一导向部104与第二导向部102分别位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同一侧),可以理解地,第一导向部104也可以位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背离第二导向部102的一侧(即第一导向部104与第二导向部102分别位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两侧);第一导向部104的前端到驱动力接收端平面的距离小于第一导向部104的后端到驱动力接收端平面的距离。第一导向部104的前端位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端的后方(即第一导向部104的前端落后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端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00)。第一导向部104位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之后(即第一导向部104落后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进入图像形成装置200)。

优选地,如图14-16所示,第一导向部104的前端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一转向支点部101脱开的一侧,参见图15)连接,即第一导向部104和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一体设置,以形成平稳过渡。例如止动柱a101的前面可以作为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止动柱a101的侧面可以作为第一导向部104,第一导向部104(止动柱a101的侧面)可以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的侧面紧密配合形成倾斜移动导轨副。

当处理盒安装沿y方向向图像形成装置200内安装时,止动柱a101接触到图像形成装置200上的转向支点抵接部203,使处理盒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靠近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一端)不能向前继续移动。由于推动处理盒力的方向与止动柱a101不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处理盒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远离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一端)以止动柱a101为中心点而发生倾斜旋转运动。当处理盒旋转到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侧壁208贴合时,处理盒的倾斜旋转动作完成。

进一步地,为了使处理盒在取出的过程中更顺畅,第一导向部104朝向壳体100的后壁s2的端部1041可以设置倾斜面或者圆弧面(如图9所示)。可以理解地,第二导向部102朝向壳体100的后壁s2的端部也可以设置倾斜面或者圆弧面。

进一步地,壳体100上还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在处理盒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的过程中起到阻挡的作用,即限位部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接触从而对处理盒具有阻挡的作用,具体地,限位部包括两个限位面,两个限位面分别位于壳体10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朝向壳体100的前面,以形成处理盒的安装终止位置。当然,限位面为本实施例的优先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限位部不仅限于限位面,可以限位凸起,限位凹部,限位面可以是平面,弧面以及凹面。

进一步地,壳体上100还设有第二转向引导部107,第二转向引导部107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凹陷向相反,第二转向引导部107凹陷侧的限位面(例如第一限位块206处的限位面)形成第二转向引导部的第二转向支点部,以实现摆正转向动作,并完成安装。

具体地,参见图17和18,当处理盒倾斜地向前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处理盒的一个限位面(处理盒倾斜时位于前面的一个限位面,即本实施例中靠近驱动力接收端的一个限位面)接触到图像形成装置200上的第一限位块206,处理盒的靠近该限位面的一端停止向前移动,与此同时,处理盒上的第一导向部104(或止动柱a101)刚好与图像形成装置200上的转向支点抵接部203脱离开,处理盒开始以图像形成装置200上的第一限位块206处的限位面为转向支点部而发生摆正转向运动。当处理盒摆正转向运动到位时(参见图19),处理盒的另一个限位面接触到图像形成装置200上的第二限位块207,处理盒停止旋转运动,处理盒处于水平状态并且完成了安装。

进一步地,第二转向引导部107可以与第一导向部104设置为一体,即第二转向引导部107的前端连接第一导向部104的后端,以形成平稳过渡;可以理解地,第二转向引导部107也可以与第二导向部102设置为一体。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部104的前端可以设置前置导向部106,以使第一导向部104更可靠地实现倾斜导向对接。前置导向部106可以与第一导向部104连接为一体,也可以与第一导向部104间隔设置。

前置导向部106和第二转向引导部107之间的连线应与第二导向部102平行。

进一步地,壳体100上还设有接触凸起,接触凸起设置在相比第一转向支点部更靠近驱动力接收端的一侧,接触凸起设置在壳体100的顶壁s5,接触凸起设置成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触动机构抵接。具体地,接触凸起的一部分相对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处理盒倾斜安装时接触凸起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触动机构保持抵接状态,接触凸起可以设置在顶壁s5上,接触凸起可以为凸筋或凸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接触凸起的一部分可以形成第一转向引导部103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地,参见图16,接触凸起形成第一转向引导部103,即壳体100上不需要设置单独的第一转向引导部103,接触凸起的侧面设置成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形状起到转向引导作用,接触凸起的顶壁设置成与图像相差装置的触动机构抵接。

更进一步地,接触凸起的另一部分可以形成第二导向部102,即接触凸起的侧面的前段设置成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形状起到转向引导作用,接触凸起的侧面的后段设置成第二导向部102的形状形成移动导轨副。

进一步地,接触凸起的一部分与处理盒壳体的前后方向基本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2、3所示,接触凸起设置在顶壁s5上,包括第一接触凸起109和第二接触凸起108,本实施例的第二接触凸起108和第一接触凸起109均为突出于顶壁s5表面的凸筋(也可以为凸柱),第二接触凸起108和第一接触凸起109在顶壁s5上上的投影均与显影单元的轴线a在顶壁s5上的投影形成锐角(或者第二接触凸起108和第一接触凸起109与驱动力接收端平面形成非90度的夹角)。

具体地,第一接触凸起109或第二接触凸起108分别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朝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前面,第一端部到驱动力接收端部的距离小于第二端部到驱动力接收端部的距离。第二接触凸起108和第一接触凸起109在处理盒安装过程中可以推动图像形成装置200中的触动机构,以保证处理盒的顺利安装。第二接触凸起108和第一接触凸起109也可以是沿大致垂直于顶壁s5方向伸缩的弹性部件,如弹簧或弹性pp(聚丙烯)材料,或者是底部与顶壁相固定且可在与顶壁相垂直的平面内摆动的弹性部件。

参见图10或图16,图像形成装置200的内顶壁可以设置第一触动机构205,第二触动机构204,当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200的过程中,的处理盒上设置的第一接触凸起109先与第一触动机构205抵接,接着,第二接触凸起108与第二触动机构204抵接,第一触动机构205和第二触动机构204被抵接后能够发生移动,从而允许处理盒顺利安装。第一接触凸起109以及第二接触凸起108设置在处理盒的顶壁s5,第一接触凸起109以及第二接触凸起108设置在顶壁s5上靠近驱动力接收端所在的一侧。

图像形成装置200内可以设有迫推部件(包括第一迫推部件和第二迫推部件),迫推部件能够绕轴转动,并且当处理盒安装后作用于处理盒上的至少一部分,从而迫推处理盒,使处理盒处于稳定状态。

进一步地,参见图27至32,壳体100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凸起a108,第一限位凸起a108上设有第一防干涉结构,以防止处理盒转动时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发生干涉。第一限位凸起a108设置在壳体的未设置驱动力接收端的侧面上,第一限位凸起a108中设置有轴孔,用以设置导电部件,导电部件能够使设置在处理盒内的感光元件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导电部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凸起沿处理盒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与驱动力接收端所处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防干涉结构包括第一防干涉部a1081以及第二防干涉部a1082,具体地,第一防干涉部防干涉斜角a1081,第二防干涉部为防干涉切角a1082。防干涉切角a1082设置在第一限位凸起a108的上部的前侧,防止处理盒在安装时过早地接触图像形成装置200内的第一迫推部件(例如扭簧211),以减小处理盒安装的阻力,使处理盒安装更顺畅;防干涉斜角a1081设置在第一限位凸起a108的端面的前侧。

优选地,参见图33,防干涉斜角a1081的倾斜面与第一限位凸起a108的端面的夹角范围为10°-50°之间。

优选地,参见图34,防干涉切角a1082的倾斜面与第一限位凸起a108的中心的距离在4.5mm-9mm之间,或者防干涉切角a1082的倾斜面到第一限位凸起a108上设置的圆孔的圆心的距离在4.5mm-9mm之间。

进一步地,壳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起a107,第二限位凸起a107的一侧设有第二防干涉结构a106,以防止处理盒转动时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发生干涉。第二防干涉结构a106为凸起状结构。

具体地,参见图24-26,驱动力接收端设置有动力接收部件a121,动力接收部件a121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200接收动力,第二限位凸起a107可以为环状凸起状结构并环绕动力接收部件a121。当处理盒倾斜向前移动到一定位置时,第二防干涉结构a106先将图像形成装置200中设置的第二迫推部件(例如扭簧209)向上顶起一定的距离,随着处理盒发生摆正转向运动,驱动力接收端的第二限位凸起a107能够避开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第二迫推部件(例如扭簧209),使处理盒顺利地安装。当处理盒安装完成时,第二迫推部件(例如扭簧209)会迫推第二限位凸起a107,此时的第二防干涉结构a106需要避免与第二迫推部件(例如扭簧209)产生干涉,即第二防干涉结构a106与第二迫推部件(例如扭簧209)的距离是大于或等于零。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凸起a107的端部还设置有斜角a1071,可以进一步防止处理盒在倾斜装取时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发生干涉。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安装和拆卸方法,其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可拆卸地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

进一步地,上述处理盒安装时,包括步骤p1:

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的转向支点抵接部203抵接形成第一转向支点,并使处理盒绕第一转向支点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在步骤p1之后还包括步骤p11:

壳体上设有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第一转向引导部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的转向引导抵接部201相抵接形成转向导轨副,处理盒绕第一转向支点并沿转向导轨副转动,使处理盒倾斜。

进一步地,在步骤p1之前还包括步骤p0:

转向导向部的前面设有垂直导向部103a,垂直导向部103a与转向引导抵接部201相抵接形成垂直移动导轨副,处理盒沿垂直移动导轨副移动,直至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抵接。

进一步地,步骤p1之后还包括步骤p12:

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分离,倾斜导向部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的倾斜导向抵接部抵接形成倾斜安装导轨副,处理盒沿倾斜安装导轨副倾斜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200。

进一步地,步骤p1之后还包括步骤p13:

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朝向壳体的前面分别设有限位面,处理盒倾斜安装到位之后,其中一个限位面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的第一限位块206接触,并形成转动支点使处理盒旋转,直至另一个限位面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的第二限位块207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支点部101转动连接于壳体100,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轴线a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后部与壳体100相抵接,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的前部与壳体100之间设有转动空间,上述处理盒拆卸时,包括步骤p2:

第一转向支点部101向前转动,避免图像形成装置200内设置的转向支点抵接部203对处理盒的拆卸产生阻碍。

具体地,结合图3-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安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转向支点部101、第一转向引导部103和导向部,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部104和第二导向部102,第一转向引导部103的前端连接有垂直导向部103a,其过程如下::

步骤p0:如图3和图4所示,当开始将处理盒安装入图像形成装置200时,第一转向引导部103前端的垂直导向部103a先与图像形成装置200上的转向引导抵接部201相接触,垂直导向部103a的表面与转向引导抵接部201的表面接触,并顺着转向引导抵接部201移动,使处理盒平稳向前(y向)移动。

步骤p1:如图4和图5所示,随着处理盒的移动,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也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相接触(图4),由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接触到转向支点抵接部203后被转向支点抵接部203挡住,处理盒的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所在的一端(远离驱动力接收端的一端)则不能再向前移动,而处理盒的另一端(驱动力接收端所在的一端)仍可继续向前移动,从而使处理盒开始发生旋转运动。

步骤p11: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也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相接触之后,第一转向引导部103与转向引导抵接部201接触(图4),第一转向引导部103沿着转向引导抵接部201移动,从而使处理盒开始发生旋转运动,具体地,处理盒以第一转向支点部101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之间的抵接点或者以转向支点抵接部203为支点进行转动,同时,第一转向支点部101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当处理盒倾斜到位后,转向支点抵接部203与第一转向支点部101脱开(图5)。

步骤p12:如图5和图6所示,当处理盒倾斜到位后,第二导向部102与转向引导抵接部201平行,第一导向部104也与第一导向抵接部202平行,第二导向部102和第一导向部104分别沿着转向引导抵接部201和第一导向抵接部202移动,使处理盒保持倾斜地向前移动;随着处理盒的前移,第二接触凸起108和第一接触凸起109也分别与第二触动机构204及第一触动机构205相触碰,使处理盒可以继续向前移动。如图6所示,当处理盒倾斜着前移,直至其靠前的一端(驱动力接收端所在的一端)上的至少一部分(一个限位面)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第一限位块206相接触。

步骤p13:如图6和图7所示,当处理盒的一个限位面与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第一限位块206相接触时,该限位面受到第一限位块206的阻挡不能继续运动;在处理盒顶壁上具有第一导向部104的情况下,此时第一导向部104移动至第一导向抵接部202的末端,当第一导向部104脱离第一导向抵接部202后,处理盒会以第一限位块206为旋转点/支点发生旋转;如图7所示,当处理盒旋转至其靠后的一端的限位面与第二限位块207相接触时,处理盒停止旋转和前移,完成安装,此时驱动力接收端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200内的驱动头接合传递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