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装置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0059发布日期:2019-02-10 13:3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装置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ar)眼镜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设计也越来越复杂。为了简化ar眼镜的设计复杂度,ar眼镜的电气设计集成度越来越高,这就使ar眼镜的大部分重量集中在ar眼镜的前端,造成佩戴不稳容易脱落、鼻压迫感大、佩戴不舒适等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案1、优化鼻托和眼镜腿的设计;方案2、器件分散分布,重量平均分布。减少自身重量;方案3:使用佩戴附件。

但上述方案都存在技术缺陷,方案1中,由于不稳容易脱落、鼻压迫感大、佩戴不舒适等问题是由ar眼镜的设备重量分布不均和自身重量较大造成的,其作用有限。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方案2中,目前ar智能眼镜的自身重量无法做到与普通眼镜相当的重量,由于技术限制,很难做到重量的彻底平均分布,增加了设计难度;方案3中,佩戴附件独立于设备,携带不方便,容易遗失,且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装置和可穿戴设备,能够通过可穿戴装置自身的线缆使可穿戴装置保持在稳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装置包括:穿戴主体、穿戴支架和处理体;所述穿戴主体和所述穿戴支架构成穿戴本体,所述穿戴本体与所述处理体分体设置;其中,

所述穿戴主体和所述处理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用于所述穿戴主体与所述处理体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连接线缆通过与所述穿戴支架的相对固定,作用于所述穿戴支架和可穿戴装置使用者的头部,以维持所述穿戴支架与所述可穿戴装置使用者的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有上述可穿戴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穿戴主体和所述处理体之间的连接线缆,将连接线缆与所述穿戴支架相对固定,维持穿戴支架与所述可穿戴装置使用者的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不需要额外的佩戴附件,通过可穿戴装置自身的线缆使可穿戴装置稳定地保持在稳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穿戴支架与连接线缆相对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说明:11,穿戴主体;12,穿戴支架;12-1,第一穿戴支架;12-2,第二穿戴支架;121,固定孔;121-1,第一固定孔;121-2,第二固定孔;122凹槽;123,固定部件;124,第二卡接部件;13,连接线缆,131,第一卡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提供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另外,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是用于实施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提供实施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实施。

如图1至4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装置包括穿戴主体11、穿戴支架12和处理体(未示出);穿戴主体11和穿戴支架12构成穿戴本体,所述穿戴本体与处理体分体设置;其中,穿戴主体11所述处理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线缆13,连接线缆13用于穿戴主体11与处理体之间的数据传输;连接线缆13通过与穿戴支架12的相对固定,作用于穿戴支架12和可穿戴装置使用者的头部,以维持穿戴支架12与所述可穿戴装置使用者的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装置为分体式可穿戴装置,包括穿戴本体和处理体两部分,穿戴本体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处理体进行处理,或接收处理体发送的数据,将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处理体通过连接线缆与穿戴本体进行数据交互,且能够进行执行数据的处理。

连接线缆13的一端与穿戴主体11连接,另一端与处理体连接。其中,连接线缆13与穿戴主体11可固定连接,也可通过连接接口进行连接;连接线缆13与处理体可固定连接,也可通过连接接口连接。

如图1所示,穿戴支架12设置有固定孔121;连接线缆13穿过固定孔121,使得连接线缆13与穿戴支架12相对固定。

穿戴支架12包括:第一穿戴支架12-1和第二穿戴支架12-2;所述第一穿戴支架12-1的固定孔121为第一固定孔121-1,第二穿戴支架12-2的固定孔121为第二固定孔121-2;

其中,连接线缆13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121-1和第二固定孔121-2,使得连接线缆13依次与第一穿戴支架12-1和第二穿戴支架相对固定12-2。

当可穿戴装置使用者在穿戴可穿戴装置时,穿戴支架放置于使用者的耳朵上,连接线缆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第一穿戴支架和第二穿戴支架之间的连接线缆贴覆于使用者的头部,且长度保持在使得第一穿戴支架与第二穿戴支架保持稳定的长度。这里,使用者通过手动调整第一穿戴支架和第二穿戴支架之间的连接线缆的长度,以使得第一穿戴支架和第二穿戴支架之间的连接线缆的长度与使用者的头部相适应。

如图2所示,固定孔121的形状为梯形,固定孔121的上底小于或等于连接线缆13的直径,固定孔121的下底大于连接线缆13的直径,固定孔121的高大于连接线缆13的直径。其中,固定孔121的上底为对应穿戴支架的外端一侧的边,固定孔121的上底为对应穿戴支架与穿戴主体固定的一侧的边。

连接线缆13依次沿着第一固定孔121-1的上底和第二固定孔121-2的上底,穿过第一固定孔121-1和第二固定孔121-2,使得连接线缆13依次与第一穿戴支架12-1和第二穿戴支架12-2相对固定。

连接线缆13依次沿着第一固定孔121-1的下底和第二固定孔121-2的下底,穿过第一固定孔121-1和第二固定孔121-2,解除连接线缆13与第一穿戴支架12-1和第二穿戴支架12-2的相对固定,以改变穿戴支架12与可穿戴装置使用者的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当可穿戴装置为分体式ar眼镜时,对应的,穿戴支架为眼镜腿。ar眼镜的连接线缆穿过眼镜腿上的两个固定孔,使用者在佩戴ar眼镜以后,拉紧穿过两个固定孔的连接线缆,连接线缆基于使用者的拉力被收紧,从图2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从下底位移到上底,且上底小于连接线缆的直径,则使得连接线缆与眼镜腿相对固定,从而固定ar眼镜。使用者在卸取所佩戴的ar眼镜时,松开穿过两个固定孔的连接线缆,连接线缆基于使用者的拉力被松开,从图2所示的箭头的相反方向从上底位移到下底,且下底大于连接线缆的直径,则使得连接线缆与眼镜腿松开。这里,眼镜腿和连接线缆可都使用摩擦系数高的材料制作,以保证连接线缆不易从眼镜腿脱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线缆13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件131;连接线缆13通过第一卡接部件131卡接到穿戴支架12上的固定孔121,使得连接线缆13与穿戴支架12相对固定。

如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件131包括:固定连接线缆13的固定圈、固定圈上的卡接体、以及卡接体上的卡接头,其中,卡接体的形状与固定孔的形状对应,当卡接体穿过固定孔,并通过卡接头固定时,第一卡接部件与固定孔卡接,使得连接线缆与所述穿戴支架相对固定。

如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件131包括位于第一穿戴支架上的第一卡接分部件和位于第二穿戴支架上的第二卡接分部件,第一卡接分部件与第一固定孔卡接,第二卡接分部件与第二固定孔卡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中的结构为第一卡接部件的结构的一种举例,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件能够与穿戴支架的固定孔进行卡接,保持相对固定,对于第一卡接部件的结构并不进行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穿戴支架12设置有凹槽122,以及与凹槽122对应的固定部件123;通过固定部件123对嵌入凹槽122的连接线缆13进行固定,使得连接线缆13与穿戴支架12相对固定。

其中,凹槽的大小可根据连接线缆的直径确定,使得连接连线进入凹槽时,不会发生相对位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穿戴支架12设置有第二卡接部件124;连接线缆13通过第二卡接部件卡124卡接到穿戴支架12上,使得连接线缆13与穿戴支架12相对固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可穿戴装置中的连接线缆与穿戴支架的固定,保持可穿戴装置与使用者的头部的相对固定,在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稳定性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佩戴附件,提高可穿戴装置的佩戴方便性,减少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可穿戴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