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48294发布日期:2019-01-08 20:58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打印机再生耗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硒鼓,一般由铝制成的基本基材,以及基材上涂上的感光材料所组成。硒鼓不仅决定了打印质量的好坏,还决定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花费的金钱多少。为了保护环境,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现在的硒鼓多设计为连续供粉硒鼓,实现其循环利用。在硒鼓返厂进行充粉重复再利用时,由于硒鼓内多有剩余少量鼓粉,因此,为了节约资源和便于后期硒鼓的再次充粉,一般都需要回收碳粉。然而,在碳粉的回收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设置较为复杂,且操作繁琐,亟需一种快速进行碳粉回收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包括:

步骤一、首先根据鼓粉盒的可感应芯片的信息,将碳粉盒进行分类,将同样类型的碳粉盒归为一类,然后称量所述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再通过固定机构将所述碳粉盒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夹设住所述碳粉盒两侧的两个夹板;

步骤二、提供一连通部件,将所述连通部件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所述连通部件包括:

本体,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开口匹配设置,所述本体呈圆柱状,所述本体由硅胶材料制成;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贯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且均延伸至所述碳粉盒内;

喷头,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的末端处,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管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喷头也延伸至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内,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多个喷口,所述喷口的孔径为10~20mm;

其中,所述连通部件和所述碳粉盒的开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覆于所述连通部件的外壁上,所述密封圈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硅胶层、海绵体层、压缩弹簧层和橡胶层,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所述硅胶层的厚度=所述橡胶层的厚度;

步骤三、封闭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二管道处利用负压将碳粉盒内的碳粉吸出来,且将同类的碳粉盒内吸出的碳粉集中放置在一个回收盒内,得到回收的第一碳粉,同时称量第一碳粉的重量,将其与步骤一中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进行比较,若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四,若二者的差大于预设的差值范围,则再次执行该步骤三,直至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即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打开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一管道的所述喷头处喷入清洗剂,之后晃动碳粉盒,然后通过第二管道将洗涤有剩余碳粉的清洗剂吸出,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醇80~90份、乙二醇5~10份、氢气1~5份、纳米活性炭3~5份、聚丙烯酸聚合物2~4份和聚乙二醇1~2份;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若干次,完成碳粉回收。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五之后,还包括: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收集到的含有碳粉的水合并,然后对其进行干燥,得到第二碳粉;将来自于同一类型碳粉盒的第二碳粉与第一碳粉合并,得到回收碳粉。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醇85份、乙二醇8份、氢气3份、纳米活性炭4份、聚丙烯酸聚合物3份和聚乙二醇1.5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每次喷入的清洗剂占所述碳粉盒体积的1/10~1/5。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逐渐增大。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密封圈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通部件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为塑料材质管道。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喷口的孔径为15mm。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夹板与所述碳粉盒的侧面接触的部分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预设的差值范围为所述碳粉盒的重量+5g。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硅胶层和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均为0.6~0.8mm。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适用于墨盒与打印头分离的情况,本发明首先根据鼓粉盒将同样类型的碳粉盒归为一类,这样便于对不同的碳粉盒进行集中处理。之后将本发明的连通部件插入到碳粉盒的开口处,本发明的连通部件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通孔及第一和第二管道,这样,首先,通过负压将碳粉从第二管道内吸出来,此时,碳粉盒内的残余碳粉几乎完全被吸附,然而,可能还会有部分残留,为此,再通过第一管道向其中喷入清洗剂,之后进行清洗,并且,多清洗几次,然后再通过第二管道把清洗剂吸出来,这样,可以碳粉盒内绝对无碳粉剩余,从而得到全部的碳粉。同时,本发明的连通部件的设置精巧,使得吸出碳粉盒内的剩余碳粉简单易于操作。并且,本发明的清洗剂中包含氢气,氢气溶于水中后,形成氢气水,大大提高了洗涤效果,且纳米活性炭的加入也能促使对碳粉盒内清洁地更加彻底,而乙二醇促使了氢气、纳米活性炭和聚丙烯酸聚合物和聚乙二醇的融合,使得几种成分间的融合性更好,同时,也能够促使该清洗剂被快速地吸走。本发明可提高碳粉盒清洗效率10%以上,节省时间明显。本发明的密封圈外层设置有硅胶层,这样便于塞进通孔处,且依次设置有海绵体层、压缩弹簧层等,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和缓冲作用,同时,都较为柔软,便于保护碳粉盒,并且,可通过设置密封圈的层数或者厚度即可以使得连通部件能够适应多种规格的碳粉盒,便于方便。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连通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根据鼓粉盒的可感应芯片的信息,将碳粉盒进行分类,将同样类型的碳粉盒归为一类,然后称量所述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再通过固定机构将所述碳粉盒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夹设住所述碳粉盒两侧的两个夹板;这样便于对不同的碳粉盒进行集中处理。

步骤二、提供一连通部件,将所述连通部件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如图1和2所示,所述连通部件包括:

本体1,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开口匹配设置,所述本体1呈圆柱状,所述本体由硅胶材料制成;

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设置于所述本体1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贯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且均延伸至所述碳粉盒内;

喷头,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的末端处,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管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喷头也延伸至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内,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多个喷口,所述喷口的孔径为10~20mm;

其中,所述连通部件和所述碳粉盒的开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覆于所述连通部件的外壁上,所述密封圈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硅胶层401、海绵体层402、压缩弹簧层403和橡胶层404,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所述硅胶层的厚度=所述橡胶层的厚度;

步骤三、封闭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二管道处利用负压将碳粉盒内的碳粉吸出来,且将同类的碳粉盒内吸出的碳粉集中放置在一个回收盒内,得到回收的第一碳粉,同时称量第一碳粉的重量,将其与步骤一中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进行比较,若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四,若二者的差大于预设的差值范围,则再次执行该步骤三,直至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即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打开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一管道的所述喷头处喷入清洗剂,之后晃动碳粉盒,然后通过第二管道将洗涤有剩余碳粉的清洗剂吸出,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醇80~90份、乙二醇5~10份、氢气1~5份、纳米活性炭3~5份、聚丙烯酸聚合物2~4份和聚乙二醇1~2份;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若干次,完成碳粉回收。

本发明首先根据鼓粉盒将同样类型的碳粉盒归为一类,这样便于对不同的碳粉盒进行集中处理。之后将本发明的连通部件插入到碳粉盒的开口处,本发明的连通部件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通孔及第一和第二管道,这样,首先,通过负压将碳粉从第二管道内吸出来,此时,碳粉盒内的残余碳粉几乎完全被吸附,然而,可能还会有部分残留,为此,再通过第一管道向其中喷入清洗剂,之后进行清洗,并且,多清洗几次,然后再通过第二管道把清洗剂吸出来,这样,可以碳粉盒内绝对无碳粉剩余。同时,本发明的连通部件的设置精巧,使得吸出碳粉盒内的剩余碳粉简单易于操作。并且,本发明的清洗剂中包含氢气,氢气溶于水中后,形成氢气水,大大提高了洗涤效果,且纳米活性炭的加入也能促使对碳粉盒内清洁地更加彻底,而乙二醇促使了氢气、纳米活性炭和聚丙烯酸聚合物和聚乙二醇的融合,使得几种成分间的融合性更好,同时,也能够促使该清洗剂被快速地吸走。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五之后,还包括: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收集到的含有碳粉的水合并,然后对其进行干燥,得到第二碳粉;将来自于同一类型碳粉盒的第二碳粉与第一碳粉合并,得到回收碳粉。如果获得的第一碳粉未全部回收到碳粉盒内的碳粉,可重复该步骤,从而尽可能的将碳粉全部回收。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醇85份、乙二醇8份、氢气3份、纳米活性炭4份、聚丙烯酸聚合物3份和聚乙二醇1.5份。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步骤四中,每次喷入的清洗剂占所述碳粉盒体积的1/10~1/5。如清洗剂过多,极其造成吸出时困难。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逐渐增大。这样,喷入的水的气流更大,更加易于清洗。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这样,使得负压越来越大,易于将碳粉吸出。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通部件上。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为塑料材质管道。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直径。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喷口的孔径为15mm。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与所述碳粉盒的侧面接触的部分设置有缓冲垫。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的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中,所述预设的差值范围为所述碳粉盒的重量+5g。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为0.1~0.2mm,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硅胶层和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均为0.6~0.8mm。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提供如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根据鼓粉盒的可感应芯片的信息,将碳粉盒进行分类,将同样类型的碳粉盒归为一类,然后称量所述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再通过固定机构将所述碳粉盒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夹设住所述碳粉盒两侧的两个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碳粉盒的侧面接触的部分设置有缓冲垫;

步骤二、提供一连通部件,将所述连通部件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所述连通部件包括:

本体1,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开口匹配设置,所述本体1呈圆柱状;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本体1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贯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且均延伸至所述碳粉盒内;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逐渐增大,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喷头,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的末端处,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管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喷头也延伸至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内,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多个喷口,所述喷口的孔径为15mm;

其中,所述连通部件和所述碳粉盒的开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覆于所述连通部件的外壁上,所述密封圈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硅胶层、海绵体层、压缩弹簧层和橡胶层,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所述硅胶层的厚度=所述橡胶层的厚度。

步骤三、封闭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二管道处利用负压将碳粉盒内的碳粉吸出来,且将同类的碳粉盒内吸出的碳粉集中放置在一个回收盒内,得到回收的第一碳粉,同时称量第一碳粉的重量,将其与步骤一中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进行比较,若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四,若二者的差大于预设的差值范围,则再次执行该步骤三,直至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即进入步骤四;所述预设的差值范围为所述碳粉盒的重量+5g。步骤四、打开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一管道的所述喷头处喷入清洗剂,之后晃动碳粉盒,然后通过第二管道将洗涤有剩余碳粉的清洗剂吸出,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醇85份、乙二醇8份、氢气3份、纳米活性炭4份、聚丙烯酸聚合物3份和聚乙二醇1.5份;每次喷入的清洗剂占所述碳粉盒体积的1/8。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若干次,并将收集到的含有碳粉的水合并,然后对其进行干燥,得到第二碳粉;

步骤六、将来自于同一类型碳粉盒的第二碳粉与第一碳粉合并,得到回收碳粉。

实施例2

一种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根据鼓粉盒的可感应芯片的信息,将碳粉盒进行分类,将同样类型的碳粉盒归为一类,然后称量所述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再通过固定机构将所述碳粉盒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夹设住所述碳粉盒两侧的两个夹板;

步骤二、提供一连通部件,将所述连通部件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所述连通部件包括:

本体1,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开口匹配设置,所述本体1呈圆柱状;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本体1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贯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且均延伸至所述碳粉盒内;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逐渐增大,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喷头,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的末端处,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管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喷头也延伸至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内,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多个喷口,所述喷口的孔径为10mm;

其中,所述连通部件和所述碳粉盒的开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覆于所述连通部件的外壁上,所述密封圈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硅胶层、海绵体层、压缩弹簧层和橡胶层,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所述硅胶层的厚度=所述橡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直径。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为0.5mm,所述硅胶层和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均为0.8mm。

步骤三、封闭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二管道处利用负压将碳粉盒内的碳粉吸出来,且将同类的碳粉盒内吸出的碳粉集中放置在一个回收盒内,得到回收的第一碳粉,同时称量第一碳粉的重量,将其与步骤一中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进行比较,若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四,若二者的差大于预设的差值范围,则再次执行该步骤三,直至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即进入步骤四。所述预设的差值范围为所述碳粉盒的重量+5g。

步骤四、打开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一管道的所述喷头处喷入清洗剂,之后晃动碳粉盒,然后通过第二管道将洗涤有剩余碳粉的清洗剂吸出,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醇80~90份、乙二醇5~10份、氢气1~5份、纳米活性炭3~5份、聚丙烯酸聚合物2~4份和聚乙二醇1~2份;每次喷入的清洗剂占所述碳粉盒体积的1/10。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若干次,完成碳粉回收。

实施例3

一种对碳粉盒无损的碳粉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根据鼓粉盒的可感应芯片的信息,将碳粉盒进行分类,将同样类型的碳粉盒归为一类,然后称量所述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再通过固定机构将所述碳粉盒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夹设住所述碳粉盒两侧的两个夹板;

步骤二、提供一连通部件,将所述连通部件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所述连通部件包括:

本体1,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碳粉盒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开口匹配设置,所述本体1呈圆柱状;

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本体1上,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贯通,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且均延伸至所述碳粉盒内;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逐渐增大,于远离所述碳粉盒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喷头,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的末端处,所述喷头与所述第一管道可旋转地连接,所述喷头也延伸至所述碳粉盒的内部空腔内,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多个喷口,所述喷口的孔径为20mm;

其中,所述连通部件和所述碳粉盒的开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覆于所述连通部件的外壁上,所述密封圈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硅胶层、海绵体层、压缩弹簧层和橡胶层,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所述硅胶层的厚度=所述橡胶层的厚度。所述密封圈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通部件上。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均为塑料材质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各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直径。所述海绵体层的厚度为0.1mm,所述压缩弹簧层的厚度为0.3mm,所述硅胶层和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均为0.6mm。

步骤三、封闭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二管道处利用负压将碳粉盒内的碳粉吸出来,且将同类的碳粉盒内吸出的碳粉集中放置在一个回收盒内,得到回收的第一碳粉,同时称量第一碳粉的重量,将其与步骤一中含有碳粉的碳粉盒的重量进行比较,若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则进入步骤四,若二者的差大于预设的差值范围,则再次执行该步骤三,直至二者的差在预设的差值范围内,即进入步骤四;所述预设的差值范围为所述碳粉盒的重量+5g。

步骤四、打开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第一管道的所述喷头处喷入清洗剂,之后晃动碳粉盒,然后通过第二管道将洗涤有剩余碳粉的清洗剂吸出,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清洗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乙醇80份、乙二醇5份、氢气1份、纳米活性炭3份、聚丙烯酸聚合物2份和聚乙二醇1份;每次喷入的清洗剂占所述碳粉盒体积的1/5。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若干次,并将收集到的含有碳粉的水合并,然后对其进行干燥,得到第二碳粉;

步骤六、将来自于同一类型碳粉盒的第二碳粉与第一碳粉合并,得到回收碳粉。

这里说明的模块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多元式回收碳粉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