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0200发布日期:2019-06-13 16:2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例如对从装置主体的废调色剂排出部排出的废调色剂进行回收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以及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有现有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的废调色剂盒具备喷嘴引导部,该喷嘴引导部插入设置于感光体单元的废调色剂的排出喷嘴,在喷嘴引导部设置有用于将从喷嘴排出的废调色剂收容于收容部的排出口;和为了使开闭排出口的闸门部、闸门与喷嘴的插入动作连动并开闭而对闸门向闭止位置施力的弹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604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的废调色剂盒构成为:以废调色剂收容部能够更换被废调色剂装满的废调色剂盒和新的废调色剂盒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取下。而且,即使在更换作业中误将该装满的废调色剂弄倒也可防止回收的废调色剂向外部泄漏,在专利文献1的废调色剂盒设置有与喷嘴的插入动作连动而开闭的闸门机构。

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技术那样为了使闸门与喷嘴的插入动作连动而使喷嘴引导部移动,需要在闸门与喷嘴引导之间设置充分的间隙,因此在误将回收了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盒弄倒的情况下,在闸门处于排出口的闭止位置的情况下,该缝隙产生于闸门与排出口之间,从而存在从该缝隙回收的废调色剂泄漏而污染周围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在从装置主体取下的状态下,能够适当地防止废调色剂的泄漏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一发明是对从装置主体的废调色剂排出部排出的废调色剂进行回收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具备:废调色剂收容部,其在上侧具有接受废调色剂的开口部;和闸门机构,其设置在开口部的上侧,并开闭开口部,闸门机构具备:筒状的接受部,其在一端侧具有供废调色剂排出部插入的插入口,且内部空间经由开口部而与废调色剂收容部的内部空间连通;闸门部件,其以沿着接受部的内周面的筒状形成,且以能够在使开口部开口的开口位置与使所述开口部闭口的闭口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接受部内;以及施力部件,其对闸门部件朝向闭口位置施力,闸门部件在外周面上部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具有同在该闸门部件与接受部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缝隙对应的突出高度。

根据第一发明,闸门部件在外周面上部具有突起部,因此在闸门部件在接受部内移动时,能够减少与接受部的内周面摩擦的面积。因此,即使闸门部件与接受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变窄也能够使闸门部件顺畅地移动,从而能够抑制闸门部件的开闭不良,并且适当地防止废调色剂从开口部与闸门部件之间的缝隙漏出。

第二发明从属于第一发明,将闸门部件的轴方向上的突起部的长度设定为比该闸门部件的侧壁下部的长度短。

第三发明从属于第一或者第二发明,突起部是沿闸门部件的轴方向延伸的突条,且该突起部的突出高度朝向插入口侧而变高。

第四发明从属于第一~第三任一项发明,具备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设置于闸门部件的外周面下部,并在该闸门部件处于闭口位置时,被夹在该闸门部件与开口部的周缘部之间。

第五发明从属于第一~第四任一项发明,具备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插通孔的圆环板状,并设置在接受部的插入口侧的端面。

第六发明从属于第五发明,第二密封部件的插通孔具有小于接受部的内径的直径,在闸门部件处于闭口位置时,该闸门部件的一个端面与第二密封部件抵接。

第七发明从属于第一~第六任一项发明,施力部件比闸门部件的中心轴向下侧偏移而配置。

第八发明从属于第一~第七任一项发明,施力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

第九发明从属于第一~第八任一项发明,闸门部件设定为:相比于侧壁上部而侧壁下部轴方向长度更长。

第十发明是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拆装的方式设置的第一~第九任一项发明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发明效果

根据该发明,能够保持闸门部件的滑动性,并且适当地抑制闸门部件的摆动。因此,在从装置主体取下废调色剂回收容器时,能够通过闸门部件而可靠地遮挡废调色剂收容部的开口部,即使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倒下也能够适当地防止废调色剂泄漏。

根据参照附图进行的后述的实施例的详细的说明使该发明的上述的目的、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该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与清洁装置的废调色剂排出部连结时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设置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的闸门部件的构造与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闸门机构的详细构造以及特征部的简要剖视图。

图5是表示密封部件的安装位置的简要剖视图以及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具备本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图像读取部1、配置于图像读取部1的下方的图像形成部2、以及配置于图像形成部2的下方的供纸单元部3。

图像读取部1通过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载置台11、用于自动地向原稿载置台11上供给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12、以及用于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11上的原稿的图像进行扫描并读取的原稿图像读取单元13而构成。

在图像形成部2配置有以感光体鼓30为中心实施电子照片工序的各种单元。

在感光体鼓30的周围依次设置有带电单元31、光扫描单元32、显影单元33、转印单元34、清洁装置35以及除电单元(未图示)。

带电单元31使感光体鼓30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均匀带电。光扫描单元32在均匀地带电的感光体鼓30上扫描光像而写入静电潜像。显影单元33使在由光扫描单元32写入的静电潜像上附着带电的调色剂粒子并使静电图像显影化。转印单元34将在感光体鼓30上显影化而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转印纸张上。清洁装置35利用清洁刮刀36将残留在感光体鼓30上的显影剂除去,能够在感光体鼓30上记录新的图像。利用清洁刮刀36从感光体鼓30除去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废调色剂输送螺杆37朝向相对于图垂直方向(上方)被输送,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机壳与图像形成部2之间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参照图2)回收。除电单元对由清洁装置35清洁过的感光体鼓30的表面进行除电,使基于带电单元31的感光体的带电性均匀。

另外,图像形成部2具备:将通过转印单元34转印在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溶解而利用压力固定于纸张的定影单元38。

供纸单元部3具备多个供纸部,即一个或者多个供纸盒21和手动供纸托盘22,图像形成装置100从上述供纸盒21以及手动供纸托盘22中选择一个供纸部。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该选择出的供纸部所具备的拾取辊23将转印纸张一张一张分离,以在阻挡辊20的辊隙部啮入转印纸张的前端的方式输送。此时阻挡辊20静止,以在静电潜像向感光体鼓30的写入开始位置正好与向转印纸张的图像写入开始位置一致的时机到达转印单元34的方式开始阻挡辊20的旋转。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纸张输送路径s1、s2,其将转印纸张从供纸部向图像形成部2输送,并将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向排纸托盘24输送;背面印字用纸张输送路径s3,其用于在双面打印时将转印纸张转回(switchback)输送。在各输送路径中适当地配置有用于将纸张向排纸托盘24排出的排纸辊42、纸张输送辊43。

(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与废调色剂排出部的卡合构造的基本说明)

接着,使用图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与清洁装置35的废调色剂排出部50连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的(a)是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体前的状态,图2(b)是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体时的状态。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在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机壳(未图示)与图像形成部2之间的空间部配置。对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的安装而言,通过使正面机壳开口,从开口部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进深方向插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从而与内置从清洁装置35延伸的废调色剂输送螺杆51的废调色剂排出部50卡合。

废调色剂排出部50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机壳侧延伸,在端部具备废调色剂排出口52、和以能够开闭废调色剂排出口52的方式移动的废调色剂排出口闸门53。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对废调色剂排出口闸门53向关闭废调色剂排出口52的方向施力。

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的闸门部件63在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中途阶段与废调色剂排出部的前端54抵接。闸门部件63由施力部件66以遮挡与废调色剂收容部62连通的开口部61的方式施力,但通过与废调色剂排出部的前端54抵接而被按压,从而开口部61开口。此时,废调色剂排出口闸门53也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的壁面抵接,以使废调色剂排出口52开口的方式移动,因此废调色剂收容部62与废调色剂排出部的内部连通,能够将由废调色剂输送螺杆51运送来的废调色剂收容于废调色剂收容部62。

接下来,使用图3,对该实施例的闸门机构的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设置于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的闸门部件63的构造与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a)是闸门部件63、施力部件66以及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的安装构造的说明图。如从图可知那样闸门部件63大致成为圆筒形,成为铅垂下方(h方向下侧)的半圆筒面关闭开口部61的闸门部。在与闸门部相反一侧的圆筒面设置有多个从圆筒面向径向突出的肋状的突起部67。

该闸门部件63经由施力部件66,从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设置的废调色剂排出部50的插入口64沿着接受部65被收纳。在接受部65设置有止转部导槽76,该止转部导槽76对用于使闸门部件63沿圆周方向旋转而防止闸门关闭部的位置偏移的止转部73进行引导。而且,引导止动件71的止动件引导兼卡止槽72形成于接受部65的一部分,防止由于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而使闸门部件63飞出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而脱离。图3的(b)是表示通过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而使闸门部件63关闭了开口部61的状态的图,如从图可知的那样,可知止动件71在止动件引导兼卡止槽72的止动件卡止位置74卡止。

图3的(c)示出从该状态使闸门部件63对抗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而向进深方向(d方向)压入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通过施力部件66与止动件71、止转部导槽76的作用,闸门部件63能够以可开闭开口部61的方式在接受部65内移动。

接下来使用图4对闸门部件63的特征部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闸门机构的详细构造和特征部的简要剖视图。图4的(a)是闸门部件63关闭开口部61的状态的简要剖视图。图4的(b)是表示闸门部件63为了关闭开口部61而正在移动的状态的简要剖视图。

为了使闸门部件63顺畅地移动,若闸门部件63与接受部65的内壁面之间没有足够的间隙(空隙)则无法顺畅地移动,但若空隙变大则在遮挡开口部61时形成缝隙。因此,在误将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弄倒时,如背景技术中说明的那样,导致回收的废调色剂从该空隙向外部飞散而污染作业的场所。

在本发明中,即使该间隙狭窄,闸门部件63也能够顺畅地移动,并且为了可靠地关闭开口部61,在闸门部件63的外周面上部,即与开口部61相反一侧的圆筒面设置突起部67,该突起部67具有与在和接受部65的内周面之间产生的缝隙对应的突出高度。若以在闸门部件63的圆筒面全域上间隙变窄的方式设定圆筒部的外径,则开口部61与闸门部件63的缝隙变窄则废调色剂泄漏的可能性减少,在闸门部件63在接受部65内移动时,与接受部65的内周面摩擦的面积变大,恐怕无法可靠地开闭开口部61。但是,根据本结构,与接受部65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较窄的位置为局部,从而摩擦力产生的区域面积变窄。即间隙变窄也不会使摩擦阻力变大,因此能够兼顾闸门部件61的顺畅的移动、和缩小开口部61与闸门部件63的缝隙。

突起部67的形状可以是肋状,也可以是前端部圆滑的突起。而且也可以设置多个。

另外,该实施例的突起部67设定为进深方向(d方向)的长度d1比关闭开口部61的闸门部的长度d2短,因此能够高效地减少闸门部件63移动时的摩擦阻力。

另外,该实施例的突起部67是沿闸门部件63的轴方向延伸的突条,且构成为高度h朝向插入口64的位置口侧而变高。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如图4的(b)那样,在闸门部件63朝向插入口64移动时,前端部a能够以未极度浮起的方式移动。另外,即使闸门部件63向开口部61的关闭位置移动,a部也不会浮起,因此能够抑制在闸门部件63与开口部61之间产生缝隙。

该实施例的闸门部件63在闸门部件63处于开口部61的位置时,设置在与开口部61的周缘部之间被夹持的第一密封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改善闸门部件63处于开口部61位置时的紧贴性,能够有效地抑制回收的废调色剂从闸门部件63与开口部61的缝隙泄漏。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厚度1mm的发泡聚氨酯,但若具有弹性,则也可以由毡制品、无纺布、海绵橡胶等构成。另外,也可以使用发泡材料且在表面具备较薄的表层部(空隙未露出)的部件。

另外,该实施例的施力部件66配置为其中心轴78比闸门部件63的中心轴77向下侧偏移(d)。通过这样构成,从而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以使闸门部件63的a部朝向插入口64的内周面的方式作用,因此闸门部件63能够不上下活动而顺畅地移动。

该实施例的闸门部件63设定为:与设置有突起部的侧壁上部(d3侧)相比,侧壁下部(d2侧)在轴方向上更长。通过这样构成,可靠地遮挡开口部61,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闸门部件63移动时的擦动摩擦。该侧壁上表面部(d3)的长度也可以与突起部67的轴方向长度(d1)相同。

该实施例中施力部件66配置为向朝向关闭开口部61的位置而对闸门部件63进行施力的方向施力。作为具体的施力部件,使用压缩螺旋弹簧,但也可以使用板簧等其他的弹簧件、弹性体。

该实施例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闸门部件63使用了abs树脂,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工程树脂。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60除了在插入口64部设置第二密封部以外,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5是表示密封部件的安装位置的简要剖视图和立体图。图5(a)是表示设置于插入口64部的第二密封部件69和第一密封部件68的位置关系的简要剖视图,图5(b)是安装了第二密封部件69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如从图可知的那样第二密封部件69具备:比插入有废调色剂排出部50的接受部65的内径小的插通孔70。而且构成为:在闸门部件63关闭开口部61的状态下,闸门部件63与第二密封部件69接触。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废调色剂从开口部61与闸门部件63的缝隙漏出,也由于存在从开口部61直至插通孔的边缘部的距离f,而且闸门部件63与第二密封部件69接触(紧贴),所以回收的废调色剂不会从开口部61泄漏。

此外,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方面均为例示,不是限定的说明的依据。

附图标记说明

35…清洁装置

50…废调色剂排出部

51、37…废调色剂排出螺杆

52…废调色剂排出口

53…废调色剂排出口闸门

60…废调色剂回收容器

61…开口部

62…废调色剂收容部

63…闸门部件

64…插入口

65…接受部

66…施力部件

67…突起部

68…第一密封部件

69…第二密封部件

70…插通口

71…止动件

72…止动件引导兼卡止槽

73…止转部

74…止动件卡止位置

75…施力部件定位部

76…止转部导槽

77…闸门部件的中心轴

78…施力部件的中心轴

100…图像形成装置

h…铅垂方向

d…进深方向

w…宽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