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软尾套热熔快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410发布日期:2018-09-18 22:0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C软尾套热熔快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常规光跳线、光连接器等产品被大量运用,尤其是常规的LC、SC、LC、ST等连接器。在FTTH光纤到户的应用上,对快速连接器的的需求更是大大增加。

现有的快速连接器以冷接为主,其原理是将两根待接光纤的端面对接,辅以匹配液包裹,并使用一定机械装置锁紧。其缺点是:首先“冷接子”目前国内可以直接生产的厂家较少,成本较高,在商务和技术服务上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其次是冷接子中使用的匹配液量比较少,长时间后易老化,老化后光纤损耗大,严重影响通信效率,不稳定因素多;此外,冷接对温度湿度较敏感,温度越高寿命越短,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施工工艺较精细,经不住耐拉、跌落、扭转、弯曲、震动、双85、高低温循环、高温高湿等机械坏境测试的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C软尾套热熔快速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采用冷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完整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软尾套热熔快速连接器,包括依次组装形成内部空腔结构的长柄防尘帽、外壳、LC带尾柄插芯、止动座、镶件、热熔保护管和软尾套;所述镶件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的台阶,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网状滚花结构;所述镶件设置有台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止动座内,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软尾套内;在所述软尾套为圆环卡口式结构;所述镶件镶嵌在所述软尾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长柄防尘帽从所述外壳的一端插入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LC带尾柄插芯的一端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安装并插接在所述长柄防尘帽内;在所述止动座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带尾柄插芯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止动座内;所述外壳与所述止动座卡接;所述镶件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止动座内,光纤从所述镶件的一端插入,形成第一组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开设有卡槽;在所述止动座与所述外壳连接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扣;所述外壳与所述止动座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热熔保护管安装在所述软尾套内,光纤插入所述热熔保护管内,形成第二组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软尾套与所述镶件连接的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镶件上的网状滚花结构相配合的嵌入槽;所述第一组件与所第二组件通过所述镶件与所述软尾套镶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热熔保护管为PE管。

进一步的,所述止动座内孔直径为0.9mm。

进一步的,还包括裸光纤保护管;用于在出货时安装在裸光纤的外部,起保护作用。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C软尾套热熔快速连接器,应用该技术方案,采用热熔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熔接损耗低,寿命长,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同时,机械性能高,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未熔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软尾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止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C软尾套热熔快速连接器,包括依次组装形成内部空腔结构的长柄防尘帽1、外壳2、LC带尾柄插芯3、止动座4、镶件5、热熔保护管6和软尾套7;镶件5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的台阶51,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网状滚花结构52;镶件5设置有台阶51的一端安装在止动座4内,另一端安装在软尾套7内;在软尾套7为圆环卡口式结构;镶件5镶嵌在软尾套7内。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长柄防尘帽1从外壳2的一端插入安装在外壳2内;LC带尾柄插芯3的一端从外壳2的另一端安装并插接在长柄防尘帽1内;在止动座4内设置有弹簧8;带尾柄插芯3的另一端安装在止动座4内;外壳2与止动座4卡接;镶件5的另一端安装在止动座4内,光纤从镶件5的一端插入,形成第一组件A,其中,止动座4的内孔直径为0.9mm,起到固定0.9mm光纤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外壳与止动座之间的连接固定和拆装,在外壳2的侧面上开设有卡槽21;在止动座4与外壳2连接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卡槽21相配合的卡扣41;外壳2与止动座4卡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熔保护管6安装在软尾套7内,光纤插入热熔保护管6内,形成第二组件B。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软尾套7与镶件5连接的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镶件5上的网状滚花结构51相配合的嵌入槽71;第一组件A与所第二组件B通过镶件5与软尾套7镶嵌连接,组装方便,固定牢固,便于拆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热熔保护管7为PE管。在光纤熔接完成后,用热熔保护管7罩在光纤上进行热收缩固定。

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出货运输过程中,光纤因挤压或其他外力而受损,还设置了裸光纤保护管8,用于在出货运输过程中安装在裸光纤12的外部,起保护作用,具体的在将部件长柄防尘帽1、外壳2、LC带尾柄插芯3、止动座4、镶件5依次组装完成后,将光纤从镶件5的一端插入,,然后将裸漏在为的光纤部分用热剥机剥去包层和涂覆层,然后用切割刀切割裸光纤,预留一定长度的裸光纤,用裸光纤保护管8进行保护。

具体的,在使用时,首先将长柄防尘帽1、外壳2、LC带尾柄插芯3、止动座4和镶件5组装成第一组件A,将第一组件A中的光纤部分用热剥机剥去包层和涂覆层,然后用切割刀切割裸光纤,预留一定长度的裸光纤,用裸光纤保护管8保护裸光纤,如图4所示,在出货时需将裸光纤保护管8推上镶件5使其相互连接匹配,达到保护裸光纤的目的。施工方只需将第一组件A架设在熔接机上,将需要安装热熔快接的光缆用剥纤钳剥去缆皮及0.9mm包层涂覆层,保留芳纶,剥完后用切割刀切割光纤,预留一定长度的裸光纤,切完后将光缆架设在熔接机上与第一组件A中的裸光纤放电熔接,熔接完后用热熔保护6管将芳纶与止动座4及镶件5的尾部一起注塑熔接固定,熔接时间只需约90S完成,最后将镶件5与软尾套7连接固定,使其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要求,操作简单快捷。

具体的,利用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LC软尾套热熔快速连接器,在大量应用于FTTX及光跳线损坏时,只需砍头熔接就能立刻使用,不必更换整条跳线,节约成本,减少光缆因连接头损坏而直接报废的情况。经开模后实验验证,LC热熔快速连接器熔接光缆后可以满足的机械环境测试要求已经超过国内外部分行业标准要求,与冷接相比工作稳定,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