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面棱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849发布日期:2018-12-25 19:57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面棱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棱镜,尤其涉及一种多面棱镜。



背景技术:

在45°观景镜中,经常采用两块直角三棱镜和一块半五棱镜作为棱镜组,使射入光线与射出光线之间形成135°的夹角,这种方案的优点为成本低,对棱镜的要求不高,但是安装在观景镜中,结构较为复杂且体积大;更好的方法为采用一块屋脊棱镜,但目前屋脊棱镜的精度低,难以获得良好的光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精度高、使用方便的多面棱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面棱镜,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还包括连接面一、连接面二、反射面一和反射面二,所述连接面一和连接面二为平行面并分别垂直连接于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反射面一的一侧和反射面二的一侧连接形成夹角,所述反射面一分别与连接面一、入射面和出射面连接,所述反射面二分别与连接面二、入射面和出射面连接,所述入射面的一侧和出射面的一侧连接形成夹角,所述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角θ为45°±1′。

优选地,所述反射面一和反射面二形成的夹角为90°8′±1′。

优选地,所述入射面、出射面、反射面一和反射面二表面抛光处理,抛光等级为P3。

优选地,所述连接面一和连接面二表面磨砂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多面棱镜,所述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角θ为45°±1′,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该棱镜精度高,使用效果好,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将其应用于45°观景镜中,可以减小观景镜的体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面棱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面棱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面棱镜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图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多面棱镜,包括入射面1和出射面2,所述入射面1的一侧和出射面2的一侧连接形成夹角,所述入射面1和出射面2之间的夹角θ为45°±1′。

本实施例中,所述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角θ为45°±1′,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该棱镜精度高,使用效果好,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将该多面棱镜应用于45°观景镜中,可以减小观景镜的体积,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面一3、连接面二4、反射面一5和反射面二 6,所述连接面一3和连接面二4为平行面并分别垂直连接于入射面1和出射面2,所述反射面一5的一侧和反射面二6的一侧连接形成夹角,所述反射面一5分别与连接面一3、入射面1和出射面2连接,所述反射面二6 分别与连接面二4、入射面1和出射面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一5和反射面二6形成的夹角为90°8′±1′。

本实施例中,所述入射面1、出射面2、反射面一5和反射面二6表面抛光处理,抛光等级为P3。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一3和连接面二4表面磨砂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入射面1和出射面2的连接处开有倒角,在反射面一5和反射面二6与出射面2的连接处也设有倒角,在反射面一5和反射面二6与入射面1的连接处设有平台,所述平台平行于出射面2,所述倒角和平台的端面上采用磨砂处理。开设倒角和平台的目的为减小应力集中、美观,同时避免尖角在装配时造成损坏。

连接面一和连接面二为非工作面,在其上面进行表面磨砂处理的目的为消除杂光,原因为棱镜表面光滑,易发生反光或者散光的现象,为了得到一个良好的成像效果,需要消除杂光。除了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磨砂处理,还可以通过涂黑色消光漆或者电镀涂黑,一样可以达到消除杂光的目的。

如图3所述的多面棱镜的光路示意图,光线从入射面1内射入,在多棱镜内部经过四次折射后,从出射面2射出,入射光轴与出射光轴形成的角度为135°,精度为±1′。

该多面棱镜的材料为K9,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具有硬度高和透明度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