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910发布日期:2018-11-07 20:31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照明装置等的背光源,为了使发光显示装置均匀发光,导光板通常需要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导光板用以接收线光源的发光面加工发光点,以使线光源照射在导光板的发光面后反射光向各个角度扩散,破坏反射条件并由导光板出光面射出,从而达到均匀发光的目的。

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仅利用发光点破坏反射条件的导光板,其光线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显示照明装置的发光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导光板存在的光学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导光板。

一种导光板,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一面,接收并反射光线的发光面;

设于所述基板另一面,用以射出光线的出光面;所述发光面设有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多个反射单元,相邻两个反射单元之间设置有等间隙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出光面设有紧密排列的半球状发光体;所述半球状发光体的直径范围为10-500μm,高度为1-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每个所述反射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重复排列的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凸起包括顶平面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所述凸起的顶平面平行于所述基板;所述凸起的顶平面和第一侧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180度;所述凸起的顶平面和第二侧面形成的夹角为90度;所述凸起的顶平面和第三侧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180度;所述凸起的顶平面和第四侧面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9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反射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中的一个凸起的第三侧面和另一个凸起的第一侧面形成夹角,且所述夹角范围为45-18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凸起的顶平面距所述发光面的距离为1-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凸起的第一侧面在所述发光面上的投影长度为1-5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凸起的第三侧面在所述发光面上的投影长度为1-5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凹槽由相邻两个反射单元中一个反射单元中的凸起的第二侧面和另一个反射单元中的凸起的第四侧面形成,所述两个反射单元的顶平面相距10-10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凸起的顶平面平行于所述凹槽的对应边的尺寸为1-500μm,所述凸起的顶平面垂直于所述凹槽的对应边的尺寸为10-1000μm。

上述导光板,通过发光面上多个反射单元的结构,以及出光面上设置的半球状发光体,改善了发光面的集光程度,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可以在不改变入射光源光强的情况下,提高该导光板出射光的辉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导光板主视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发光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发光面侧视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出光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凸起部分倒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 凸起 101 第一侧面

102 第二侧面 103 第三侧面

104 第四侧面 105 顶平面

110 凹槽 200 基板

300 半球状发光体 10 发光面

30 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发光效率的导光板,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200;设于基板200一面,用于接收并反射光线的发光面10;设于基板200另一面,用于射出光线的出光面30。出光面30与发光面10相对设置。

发光面10用于接收并汇聚光线,出光面30用于射出光线。如图1、图2所示,发光面10包括在基板200上设有多个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反射单元。两个相邻的反射单元中间形成凹槽110。每个反射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重复排列的凸起100。如图3及图4所示为一个凸起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出光面30包括在基板200上设有紧密排列的半球状发光体300。

具体的,发光面10包括基板200上设有多个结构相同且规则重复排列的凸起100。多个结构相同的凸起100在基板200上呈行呈列排列。呈行排列的凸起100紧密相连,且每行凸起100形成一个反射单元。相邻排列的两行凸起100中间留有等间隔的空隙,以使两个相邻的反射单元中间形成凹槽110。

上述导光板,通过发光面10上多个反射单元的结构,改善了发光面10对光线的集光程度,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可以在不改变入射光源光强的情况下,提高该导光板出射光的辉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导光板的出光面30包括基板200上设有的紧密排列的半球状发光体300。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出光面30上设有紧密排列的半球状发光体300,该半球状发光体300的直径D范围为10μm到500μm,例如,该半球状发光体300的直径D具体可以是10μm,还可以是500μm,也可以是260μm。高度E范围为1μm到100μm,例如,该半球状发光体300的高度E可以是1μm,还可以是100μm,也可以是50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光板出光面30上的半球状发光体300,直径D为10μm,高度为1μm。该半球状发光体300紧密排列在出光面30上。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光板出光面30上的半球状发光体300,直径D为500μm,高度E为100μm。该半球状发光体300紧密排列在出光面30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光板出光面30上的半球状发光体300,直径D为260μm,高度E为50μm。该半球状发光体300紧密排列在出光面3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发光面10上的凸起100设为四棱台状。

具体的,如图3及图4、图5所示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四棱台状的凸起100,包括顶平面105、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顶平面105平行于基板200。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一侧面101形成的夹角A3,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例如,该夹角的大小具体可以是90度,也可以是135度,还可以是179度。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二侧面102形成的夹角为90度,即第二侧面102垂直于凸起顶平面105。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三侧面103形成的夹角A2,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例如,该夹角的大小具体可以是90度,也可以是135度,还可以是179度。凸起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范围为90-95度,例如,该夹角的大小具体可以是90度,也可以是93度,还可以是95度。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凸起100部分结构倒立图。其中,凸起的顶平面105与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与夹角B互为补角。例如,当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90度时,角B为90度;当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93度时,角B为87度;当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95度时,角B为85度。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反射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凸起100,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凸起100中,一个凸起的第三侧面103和另一个凸起的第一侧面101形成的夹角A1,该夹角的范围大小为45度至180度,例如,该夹角的大小具体可以是45度,也可以是90度,还可以是179度。

由于各个凸起100结构相同,因此A1、A2、A3、还存在着如下关系式:

A1=A2-90°+A3-90°=A2+A3-180°;

在上述关系式中,当A1满足夹角范围为45度至180度时,A2加A3的角度和应不小于225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一侧面101形成的夹角A3为90度,顶平面105和第二侧面102形成的夹角为90度,顶平面105和第三侧面103形成的夹角A2为135度,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90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一侧面101形成的夹角A3为179度,顶平面105和第二侧面102形成的夹角为90度,顶平面105和第三侧面103形成的夹角A2为120度,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85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一侧面101形成的夹角A3为135度,顶平面105和第二侧面102形成的夹角为90度,顶平面105和第三侧面103形成的夹角A2为90度,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85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一侧面101形成的夹角A3为120度,顶平面105和第二侧面102形成的夹角为90度,顶平面105和第三侧面103形成的夹角A2为179度,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90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和第一侧面101形成的夹角A3为135度,顶平面105和第二侧面102形成的夹角为90度,顶平面105和第三侧面103形成的夹角A2为135度,顶平面105和第四侧面104形成的夹角为87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距基板200的距离为1-100μm,凸起的第一侧面101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为1-500μm,凸起的第三侧面103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为1-500μm。

具体的,如图1及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距离基板200的距离H1应在一定范围内,其高度范围为1-100μm,例如,凸起的顶平面105距离基板200的高度H1可以是1μm,还可以是100μm,也可以是50μm。凸起的第一侧面101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3也具有一定的范围,其长度范围为1-500μm,例如,凸起的第一侧面101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可以是1μm,还可以是500μm,也可以是260μm。凸起的第三侧面103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4也具有一定的范围,其长度范围为1-500μm,例如,凸起的第三侧面103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可以是1μm,还可以是500μm,也可以是260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距离基板200的距离,即凸起100的高度H1为1μm。该实施例中,凸起的第一侧面101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3为1μm,凸起的第三侧面103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4为1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距离基板200的距离,即凸起100的高度H1为100μm。该实施例中,凸起的第一侧面101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3为500μm,凸起的第三侧面103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4为500μ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距离基板200的距离,即凸起100的高度H1为50μm。该实施例中,凸起的第一侧面101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3为260μm,凸起的第三侧面103在基板200上的投影长度P4为26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10由相邻两个反射单元中一个反射单元的第二侧面102和另一个反射单元的第四侧面104形成,两个反射单元的顶平面105相距10-1000μm。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凹槽110由两个相邻的反射单元相夹形成。具体的,凹槽110位于两个相邻的反射单元之间,一个反射单元中的每个凸起的第二侧面102,和另一个反射单元中的每个凸起的第四侧面104形成。两个相邻的反射单元形成的凹槽110宽度具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凹槽110两侧两个相对的凸起的顶平面105具有相应的间距,即宽度P1,其宽度应具有一定范围,宽度范围为10-1000μm,例如,该宽度P1可以是10μm,还可以是1000μm,也可以是500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凹槽110的宽度P1可以是10μm。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凹槽110的宽度P1还可以是1000μ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凹槽110的宽度P1也可以是50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平行于凹槽110的对应边P5的尺寸应具有一定范围,该范围可以是1-500μm,例如,凸起的顶平面105平行于凹槽110的对应边P5的尺寸的可以是1μm,还可以是500μm,也可以是260μm。凸起的顶平面105垂直于凹槽110的对应边P2的尺寸也应具有一定范围,该范围可以是10-1000μm,例如,凸起的顶平面105垂直于凹槽110的对应边P5的尺寸的可以是10μm,还可以是1000μm,也可以是500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平行于凹槽110的边P5的尺寸为1μm,凸起的顶平面105垂直于凹槽110的边P2的尺寸为10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平行于凹槽110的边P5的尺寸为500μm,凸起的顶平面105垂直于凹槽110的边P2的尺寸为1000μ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凸起的顶平面105平行于凹槽110的边P5的尺寸为260μm,凸起的顶平面105垂直于凹槽110的边P2的尺寸为50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板的制作材料为亚克力材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光板包括发光面及出光面。假设该发光面上设置有5列紧密排列的凸起,即发光面上设有5个反射单元。任意两个相邻的反射单元之间留有间隙,形成凹槽。在本实施例中,其间隙的宽度,即凹槽的宽度可以设置为500μm。假设每个反射单元包括4个紧密排列的凸起。其中,凸起的顶平面的垂直于凹槽的对应边的宽度可以设置为500μm,平行于凹槽的对应边的宽度可以设置为260微米。凸起的高度可以设置为50μm。凸起的第一侧面在基板上的投影长度为50μm,凸起的第三侧面在基板上的投影长度为50μm。此时,由于凸起的高度,以及凸起的第一侧面、第三侧面在发光面上的投影长度均为50μm,因此,凸起的顶平面和第一侧面形成的夹角为135度,凸起的顶平面和第三侧面形成的夹角为135度,相邻两凸起的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形成的夹角为90度。凸起的第二侧面垂直于顶平面,第四侧面与顶平面之间形成85度夹角。

出光面上设有紧密排列的半球状发光体,半球状发光体的直径为260μm,高度为50μm。

上述导光板,通过发光面上多个反射单元的结构,改善了发光面的集光程度,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可以在不改变入射光源光强的情况下,提高该导光板出射光的辉度。同时,出光面上设置的半球状发光体,可以加强出光面对光线的汇聚效果,进一步提高导光板的出射光的辉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