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粉盒及其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8041发布日期:2018-10-26 20:3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像粉盒及其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设备中的传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成像粉盒及其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已知的成像系统中,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和作用于感光鼓的处理装置,都是一体地合并到利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盒中,工作时,将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如激光、LED或灯投射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上,由此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这种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设备显影,在感光鼓上形成的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由此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且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本体上,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通常设有一个成像粉盒,该成像粉盒能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拆卸出来,以便于用户能够对成像系统中的装置进行维护,有助于提高操作性。

该类型的成像粉盒中,盒体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在成像粉盒中,具有包括感光鼓的鼓单元、以及包括显影辊的显影单元,它们通过销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连接,在感光鼓的轴向端部设有盒联结器。当将成像粉盒安装到该装置的主组件时,盒联结器与在装置的主组件中提供的主组件联结器接合,以便传输驱动力。当将成像粉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时,输入齿轮与设置在主组件中的齿轮接合,并且通过这种接合接收驱动力。更特别地,从装置的主组件到感光鼓的驱动传输和主组件到显影辊的驱动传输之间彼此独立地进行;即驱动感光鼓的驱动部件和驱动显影辊的部件相互独立,造成结构复杂,传动部件比较多,加工制造比较复杂,影响各部件之间的传动效率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单个动力输入端代替多个动力输入端,提高动力传动效率的成像粉盒及其成像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成像粉盒,该成像粉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成像设备中以接收驱动头旋转的驱动力,该成像粉盒包括:

第一支架体;

感光鼓,安装于第一支架体上,该感光鼓一端设置有用来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中驱动头的驱动旋转力、用于驱动感光鼓旋转的动力接受单元;

第二支架体,与所述第一支架体抵接并可相对第一支架体转动地连接;

粉仓传动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体的一端;

显影辊,安装在第二支架体上,接收所述粉仓传动组件的驱动力旋转;

在所述感光鼓的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所述动力传递部和粉仓传动组件在成像粉盒的同一侧,且粉仓传动组件接收动力传递部的驱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粉仓传动组件包括:

显影辊齿轮组,与显影鼓共轴、且接受感光鼓端部的动力传递部驱动力,所述显影辊齿轮组带动同轴的显影鼓同步转动;

送粉辊齿轮,接收来自显影辊齿轮组的驱动力,与送粉辊共轴并带动同轴的送粉辊同步转动;

搅拌齿轮组,接收来自显影辊齿轮组的驱动力、用于驱动搅拌元件来搅拌显影剂。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递部与所述显影辊齿轮组之间的传动比为1.90~2.10。

进一步地,所述显影辊齿轮组为双联传动齿轮,所述双联传动齿轮为同轴的双齿轮,包括与所述动力传递部相啮合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还与所述送粉辊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搅拌齿轮组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送粉辊齿轮为相互啮合的斜齿轮,且第一传动轮与送粉辊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递部为与感光鼓共轴的斜齿轮,动力传递部对应的斜齿轮齿数为45,对应的与动力传递部啮合的第一传动轮齿数为22,与第一传动轮啮合的送粉辊齿轮的齿数为2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体接近所述第一支架体的底侧设置有远离第一支架体底端侧棱处的圆弧过渡段,所述圆弧过渡段避免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第二支架体相对所述第一支架体偏转分离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体接近所述第一支架体的底侧处采用所述第二支架体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第一支架体的底端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体的底端面低于所述第一支架体的底端面进而避免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第二支架体相对所述第一支架体偏转分离动作。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成像粉盒的设置于成像设备中、或多个成像粉盒,层状叠加的设置于成像设备中,每个成像粉盒可单独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中,每个成像粉盒如上述的一种成像粉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成像设备上,只设置一个动力接收端,即采用感光鼓一端设置用来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中驱动头的驱动旋转力,其它部分通过粉仓传动组件分别驱动显影辊、送粉辊和搅拌元件动作,以单个动力输入端代替多个动力输入端,有效提高成像粉盒内的动力传动效率。

另外,第二支架体底端采用圆弧过渡段设计或底端低于第一支架体的底端面设置,避免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第二支架体相对第一支架体偏转分离动作,有效优化成像设备的控制方式,达到感光鼓的齿轮始终与粉仓传动组件保持咬合状态,在此状态下使得感光鼓的性能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部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成像粉盒,主要应用于成像设备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成像粉盒安装在成像设备中以接收驱动头旋转的驱动力,该成像粉盒包括第一支架体1、感光鼓2和第二支架体3,第二支架体3与第一支架体1抵接并可相对第一支架体1转动地连接;感光鼓2安装于第一支架体1上,该感光鼓1一端设置有用来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中驱动头的驱动旋转力、用于当将成像粉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上时驱动感光鼓2旋转的动力接受单元4,在感光鼓2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动力传递部5,该动力传递部5为与感光鼓2共轴的斜齿轮。

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在第二支架体3的一端设置有接受感光鼓2端部的动力传递部5的驱动力的粉仓传动组件6,第二支架体3上还安装有接受粉仓传动组件6的驱动力旋转的显影辊7,该粉仓传动组件6包括显影辊齿轮组60、送粉辊齿轮61和搅拌齿轮组62,其中,显影辊齿轮组60与显影鼓7共轴、且接受感光鼓2端部的动力传递部5驱动力,显影辊齿轮组60带动同轴的显影鼓7同步转动;送粉辊齿轮61接收来自显影辊齿轮组60的驱动力,与送粉辊共轴并带动同轴的送粉辊同步转动;搅拌齿轮组62接收来自显影辊齿轮组60的驱动力、用于驱动搅拌元件来搅拌显影剂。

如图2和图3所示,显影辊齿轮组60为双联传动齿轮,双联传动齿轮为同轴的双齿轮,包括与动力传递部5相啮合的第一传动轮600和第二传动轮601,第一传动轮600与送粉辊齿轮61相啮合,第二传动轮601与搅拌齿轮组62相啮合;其中,第一传动轮600与送粉辊齿轮61为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动力传递部5对应的斜齿轮齿数为45,对应的与动力传递部5啮合的第一传动轮齿数为22,与第一传动轮600啮合的送粉辊齿轮61的齿数为22。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打印机,在使用时,第一支架体1上感光鼓2及粉仓与第二支架体3上的废粉仓会分离,该实施中,第二支架体3接近第一支架体1的底侧设置有远离第一支架体1底端侧棱处的圆弧过渡段8,取消第二支架体3粉仓处用于分离启动的筋条,该圆弧过渡段8避免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第二支架体3相对所述第一支架体1偏转分离动作,使得第一支架体1上感光鼓1一端的动力接受单元4始终与成像设备中驱动头啮合,避免感光鼓2重复分离运动时对齿轮传动的影响,始终保持咬合状态,此状态的感光鼓2性能更稳定。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8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支架体3接近所述第一支架体1的底侧处采用第二支架体的底端面X低于所述第一支架体1的底端面Y设置,降低第二支架体3粉仓处用于分离启动的筋条高度,避免第二支架体3的底端面X与第一支架体1的底端面Y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的相互支撑,避免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第二支架体3相对所述第一支架体1偏转分离动作,使得第一支架体1上感光鼓1一端的动力接受单元4始终与成像设备中驱动头啮合,同样避免感光鼓2重复分离运动时对齿轮传动的影响,始终保持咬合状态,使得感光鼓2性能更稳定。

以上两个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感光鼓2一端设置用来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中驱动头的驱动旋转力,另一端通过粉仓传动组件6分别驱动显影辊7、送粉辊和搅拌元件动作,以单个动力输入端代替多个动力输入端,有效提高成像粉盒内的动力传动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