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TPC机种的遮光式节能型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4754发布日期:2019-03-15 20:2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TPC机种的遮光式节能型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材料节能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TPC机种的遮光式节能型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来说,无论是笔记本屏还是桌面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液晶显示器屏全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液晶显示器由两块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包含有液晶材料的5um均匀间隔隔开。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而在液晶显示器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光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户体验要求也逐步提升,要求高亮度、高色域以及高对比度,上述显示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体验的要求同时带来了功耗以及发热的大幅度增加,因此有必要发展低耗节能但保持高透光率的背光显示器,其中,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发光品质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画面质量。

一般地,对于PC类的机种的,由于其不同的手机平板类的特性,在画面单点的品质要求上要略低些,因此几乎所有的PC类的机种为了组装的便捷性,均对光损失方面没有相应的防止措施,但是随着低档位LED灯的投入,有比较将光损失防护措施接种至PC类的机种,提高整个的光学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TPC机种的遮光式节能型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TPC机种的遮光式节能型显示面板,包括有背光面板和液晶屏,所述背光面板包括有背板、灯条、反射片、导光板、塑胶框和膜层,所述的液晶屏位于背光面板的上方,所述背板位于背光面板的底部,所述灯条贴合在背板入光侧的侧壁上,所述反射片设置于背板的上方,所述灯条包括有基板、导热胶带、LED颗粒和端子,所述LED颗粒的设有若干道并且等距安装在基板上,所述端子安装在基板的导电端,所述导热胶带贴合在基板的外侧,所述基板通过导热胶带安装在背板上,所述反射片的入光侧深入至灯条的底端,所述反射片的入光侧设置有若干道凸片,所述凸片位于相邻的LED颗粒之间,所述导光板设置在反射片的上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与LED颗粒相贴合,所述塑胶框沿着背板的四边设计,所述背板的四边侧壁上均设计有卡槽,所述塑胶框的入光侧设计有胶框扣点,所述背板的入光侧设计有背板卡槽,所述塑胶框入光侧通过胶框扣点呈内嵌式卡合在背板卡槽内,所述塑胶框非入光侧三边均设计有胶框卡槽,所述背板的非入光侧三边均设计有背板扣点,所述塑胶框入光侧通过胶框扣点呈外镶式卡合在背板卡槽内,所述膜层铺设在导光板上,所述背板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膜层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定位柱呈一一匹配关系,所述塑胶框的内平面上设置有内衬垫,所述内衬垫位于定位孔的上方并且贴合在定位孔的上表面,所述膜层包括有复合片、棱镜片和扩散片,所述复合片、棱镜片和扩散片呈自上而下组合,所述复合片的主体为增光层,所述增光层的表面涂布有扩散离子层,所述增光层的下表面设置有Lens波纹层,所述Lens波纹层的波峰出设置有静电离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射片的入光侧的设置有缺口,所述灯条的端子位于缺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光板设置有镜面和网面,所述导光板的镜面与膜层相贴合,所述导光板的网面与反射片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反射片包括有磨砂面和光镜面,所述光镜面在上而磨砂面在上,所述反射片的磨砂面与背板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背板入光侧内壁与反射片之间的间距保持为0.15±0.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光板入光侧与LED颗粒之间的间距保持为0.2mm+0/-0.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棱镜片的棱峰角设置为113°,所述Lens波纹层的波峰设置为6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扩散片采用CH27NU材质,所述扩散离子层采用相同的有机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液晶屏包括有液晶层,所述的液晶层位于液晶屏的主体,所述的液晶层的上下平面分别贴合有上配向膜和下配向膜,所述的上配向膜的上平面覆盖有上玻璃基板,所述的下配向膜的下平面贴合有下玻璃基板,所述的上玻璃基板的上表面贴合有偏光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将反射片的背面设计为磨砂面,能够使得异物嵌入在磨砂面的凹槽内,避免微异物在震动的转移至光镜面,对后面的品质面问题造成影响。

二、设计反射片凸片结构能够对LED颗粒侧边光源进行进一步的折射处理,从而减少LED颗粒相互之间遮挡留下的光学影响,同时能够反射片的预留间隙进行一定的光弥补。

三、将外镶式结构与内嵌式结构相结合,通过非入光侧三边的外镶式结构进行定位组装,再下压塑胶框的入光侧从而达到将胶框扣点快速推入背板卡槽内,达到快速组装的效果,入光侧的内嵌式结构能够有效达到遮光的效果,内衬垫对灯条的发出的入射光源进行最大化遮光,同时挤压并固定膜层,起到对膜层的定位作用,有效分防止了光损失和光偏移效果。对比全外镶式结构,作业效率只是下降约10%,但是整个的光学辉度能够提高约150~250cd/m2,光学均一性的波动值小于5%。

四、由于PC机种面积较大,复合片的设计减少了膜材的预处理工序,提高了整体的作业效率,同时复合片不仅能够代替增光片,同时避免了增光片与棱镜片之间摩擦,减少了对波峰的损伤,同时设计有静电离子,减少摩擦产生的静电,避免了内静电对液晶面板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灯条与反射片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入光侧的背板、塑胶框与膜层的内嵌式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非入光侧背板、塑胶框的外镶式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TPC机种的遮光式节能型显示面板,包括有背光面板1和液晶屏2,所述背光面板1包括有背板3、灯条4、反射片5、导光板6、塑胶框7和膜层8,所述的液晶屏2位于背光面板1的上方,所述的液晶屏2包括有液晶层23,所述的液晶层23位于液晶屏2的主体,所述的液晶层的上下平面分别贴合有上配向膜24和下配向膜22,所述的上配向膜24的上平面覆盖有上玻璃基板25,所述的下配向膜22的下平面贴合有下玻璃基板21,所述的上玻璃基板25的上表面贴合有偏光片26。

所述背板3位于背光面板1的底部,所述灯条4贴合在背板3入光侧的侧壁上,所述反射片5设置于背板3的上方,反射片5通过固定胶带贴合在背板3内腔的底平面上,所述固定胶带位于背板3的非入光侧,所述反射片5与背板3在非入光侧相粘合,反射片5包括有磨砂面和光镜面,所述光镜面在上而磨砂面在上,所述反射片5的磨砂面与背板3相接触。光镜面用于对灯条4的入射光源进行折射,将反射片5的背面设计为磨砂面,背板3虽然在组装前进行预清洁处理,但是任然存在微异物的风险,磨砂面本呈不平整结构,能够使得异物嵌入在磨砂面的凹槽内,避免微异物在震动的转移至光镜面,对后面的品质面问题造成影响。

所述灯条4包括有基板41、导热胶带42、LED颗粒43和端子44,所述LED颗粒43的设有若干道并且等距安装在基板41上,所述端子44安装在基板41的导电端,所述导热胶带42贴合在基板41的外侧,所述基板41通过导热胶带42安装在背板3上,所述反射片5的入光侧的设置有缺口51,所述灯条4的端子44位于缺口51处,所述反射片5的入光侧深入至灯条4的底端,所述反射片5的入光侧设置有若干道凸片52,所述凸片52位于相邻的LED颗粒43之间。所述导光板6设置在反射片5的上方,所述导光板6的入光侧与LED颗粒43相贴合,所述导光板6设置有镜面和网面,所述导光板6的镜面与膜层8相贴合,所述导光板6的网面与反射片5相贴合。

由于背光模组组装时为了考虑到通电后的热形变因素,必须在反射片、导光板和LED之间存在一定的预料间隙,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如下:所述背板3入光侧内壁与反射片5之间的间距保持为0.15±0.05mm;所述导光板6入光侧与LED颗粒43之间的间距保持为0.2mm+0/-0.1mm。给予整个背光材料形变的预留空间,同时保持个光学模块之间的间隙不至于过大的影响光学。在反射片5的入光侧设置有若干道凸片52,述凸片52位于相邻的LED颗粒之间,凸片呈半椭圆形,凸片的最大宽度依据LED颗粒的尺寸的设计,约为LED颗粒的宽度的1/3,所述凸片能够对LED颗粒侧边光源进行进一步的折射处理,从而减少LED颗粒相互之间遮挡留下的光学影响,同时能够反射片的预留间隙进行一定的光弥补;Aging实验后,凸片即时膨胀后与背板内壁抵触而产生微小形变,由于其椭圆的形状从而向上伸展贴合在背板侧壁上,不会造成反射片与导光板的接触面积产生形变影响,因而不会影响到光学品质。

所述塑胶框7沿着背板3的四边设计,所述背板3的四边侧壁上均设计有卡槽31,所述塑胶框7的入光侧设计有胶框扣点71,所述背板3的入光侧设计有背板卡槽31,所述塑胶框7入光侧通过胶框扣点71呈内嵌式卡合在背板卡槽31内,所述塑胶框7非入光侧三边均设计有胶框卡槽72,所述背板3的非入光侧三边均设计有背板扣点35,所述塑胶框7入光侧通过胶框扣点71呈外镶式卡合在背板卡槽31内,所述膜层8铺设在导光板6上,所述背板3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条32,所述定位条32上设置有定位柱33,所述膜层8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定位孔84,所述定位孔84与定位柱33呈一一匹配关系,所述塑胶框7的内平面上设置有内衬垫73,所述内衬垫73位于定位孔84的上方并且贴合在定位孔84的上表面;将外镶式结构与内嵌式结构相结合,通过非入光侧三边的外镶式结构进行定位组装,再下压塑胶框7的入光侧从而达到将胶框扣点71快速推入背板卡槽31内,达到快速组装的效果,入光侧的内嵌式结构能够有效达到遮光的效果,内衬垫73对灯条的发出的入射光源进行最大化遮光,同时挤压并固定膜层8,起到对膜层8的定位作用,有效分防止了光损失和光偏移效果。对比全外镶式结构,作业效率只是下降约10%,但是整个的光学辉度能够提高约150~250cd/m2,光学均一性的波动值小于5%。

所述膜层8包括有复合片81、棱镜片82和扩散片83,所述复合片81、棱镜片82和扩散片83呈自上而下组合,所述复合片81的主体为增光层811,所述增光层811的表面涂布有扩散离子层812,所述增光层811的下表面设置有Lens波纹层813,所述Lens波纹层的波峰出设置有静电离子814,棱镜片82的棱峰角设置为113°,所述Lens波纹层813的波峰设置为67°,所述扩散片83采用CH27NU材质,所述扩散离子层812采用相同的有机材质。扩散片83与复合片81表面的扩散离子层812起到对光线进行初次和二次扩散的效果,棱镜片82与复合片81内增光层,启动增加单面积亮度的效果,复合片81,光线穿过透明微粒时会发生折射,光束多次穿过透明微粒后向各个方向散射被雾化,雾化后的光线更柔和、分布更均匀。由于PC机种面积较大,复合片的设计减少了膜材的预处理工序,提高了整体的作业效率,同时复合片不仅能够代替增光片,同时避免了增光片与棱镜片之间摩擦,减少了对波峰的损伤,同时设计有静电离子,减少摩擦产生的静电,避免了内静电对液晶面板的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