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大像面、低成本、红外共焦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699发布日期:2018-12-28 18:4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高分辨率、大像面、低成本、红外共焦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分辨率、大像面、低成本、红外共焦的变焦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变焦镜头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前市场往高分辨率和高像质的方向发展,为了获得更好的成像品质,使用像素点更大,像素点更多的芯片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安防监控、路况监控装置存在如下缺点:普通的变焦镜头往往无法做到大像面与体积兼容,像面增大同时会引起镜头体积的急剧变化,目前市场上的大画面的监控镜头,如1″左右的镜头,像面大小达到16.0mm的,其体积比较大,而且多是定焦镜头,在监控距离发生变化时难以控制;目前主流的市面上的高像质的监控镜头分辨率较低,多为1080p,像素点数200万的,然而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更高像质的画面传输成为可能,200万像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目前主流的1080P的镜头像面主要是1/2.8″的,使用有效成像面对角线6.2mm的1/2.8″的CMOS的芯片,其像素点大小仅有2.8μm,分辨率不是很高;而且由于像素点很小,其感光性及色彩还原等性能都不是很理想,急需性能改进;目前市场上的监控镜头,多为非红外共焦镜头,因此在光学波长段较多的场合如傍晚,或晚上有部分灯光照明时,拍摄的画面无法整体清晰,总会有部分模糊;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焦光学系统,以达到高分辨率、大像面、低成本、红外共焦的的效果。一种高分辨率、大像面、低成本、红外共焦的变焦光学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正的第一透镜群、焦距为负第二透镜群、可变光阑、焦距为正的第三透镜群、焦距为正的第四透镜群和感光芯片;第一透镜群、可变光阑和第三透镜群相对感光芯片固定,第二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可相对感光芯片前后移动;光学系统从短焦距向长焦距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群逐渐向第三透镜群移动,第四透镜群相对感光芯片移动时实现对焦的效果;第二透镜群设有一枚非球面透镜;第三透镜群包括五枚透镜,其中设有一枚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群设有一枚非球面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群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正的第七透镜、焦距为负的第八透镜、焦距为正的第九透镜、焦距为正的第十透镜和焦距为负的第十一透镜;所述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为胶合透镜;第七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群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正的第十二透镜、焦距为负的第十三透镜和焦距为正的第十四透镜;第十二透镜和第十三透镜为胶合透镜,第十四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十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球面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负的第四透镜、焦距为负的第五透镜和焦距为正的第六透镜;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阿贝数小于或等于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从物侧面至像侧面依次设有焦距为负的第一透镜、焦距为正的第二透镜和焦距为正的第三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为胶合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7.05mm,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3mm~19.9mm,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92mm~6.96mm,第四透镜群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6.5mm~29.5mm。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变焦光学系统使用了含3枚非球面玻璃透镜在内的14枚透镜,在较少数量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品质,而且体积较小,光学系统的透过率也较高;2、镜头FNO=EFL/D,EFL为焦距,D为光圈直径;对于成像镜头,光圈直径越大,通光量就越大;在一般环境下由于传感器会自动调整曝光值,此时就比较不出FNO数值不同镜头的好坏,但在低照度的环境条件下,传感器曝光已经到极限,因此FNO数值小的镜头比较佳的表现;本实用新型的变焦光学系统使用可变光阑,而且在近焦端FNO.达到1.5,在长焦端FNO达到2.4,有极高的感光性能,在调节光圈变化的情况下,适合多种照明状况下使用,还可以调节清晰度,提高光学系统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变焦光学系统使用玻璃非球面透镜,未使用塑料非球面透镜,因此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小,在多种环境下均可使用;4、本实用新型的变焦光学系统使用了4个透镜群,且4个透镜群之间的间隔是变化的,前3个透镜群之间的间隔的变化使光学系统的焦距发生变化,第4个透镜群用于实现对焦功能,光学系统在短焦焦距达到12mm,长焦焦距大于40mm;5、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光学系统以第一透镜群为最高点,且第一透镜群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是不发生变化的,其长度小于110mm,在使用1″CCD的镜头中,体积较小;6、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高于1600万像素的分辨率,以16.05mm的1″的CCD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中心分辨率高于180lp/mm、周边0.7H(70%对角线位置)分辨率高于200lp/mm的效果;7、本实用新型的变焦光学系统利用第四透镜群实现AF自动对焦功能,从最远的无穷远到最近的1000mm微距都能够成清晰的影像,成像效果好;8、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系统实现了全程红外共焦,在可见光波长段430nm-650nm和红外灯波长段830nm-870nm可以同时达到清晰,因此在多种波段存在的条件下使画面整体都清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高分辨率、大像面、低成本、红外共焦的变焦光学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正的第一透镜群1、焦距为负第二透镜群2、可变光阑6、焦距为正的第三透镜群3、焦距为正的第四透镜群4和感光芯片5;第一透镜群1、可变光阑6和第三透镜群3相对感光芯片5固定,第二透镜群2和第四透镜群4可相对感光芯片5前后移动,光学系统从短焦距向长焦距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群2逐渐向第三透镜群3移动,第四透镜群4相对感光芯片5移动时实现对焦的效果;第二透镜群2设有的一枚非球面透镜可以进行像差的校正;第三透镜群3包括五枚透镜,其中设有的一枚非球面透镜可以进行像差的校正;第四透镜群4设有的一枚非球面透镜可以进行场曲的矫正;其中,上述的非球面透镜的表面形状满足以下关系式:式中,参数c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r为径向坐标,其单位和透镜长度单位相同,k为圆锥二次曲线系数,当k系数小于-1时面形曲线为双曲线,当k系数等于-1时为抛物线,当k系数介于-1到0之间时为椭圆,当k系数等于0时为圆形,当k系数大于0时为扁圆形,α1至α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通过以上参数可以精确设定非球面透镜的形状尺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群3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正的第七透镜301、焦距为负的第八透镜302、焦距为正的第九透镜303、焦距为正的第十透镜304和焦距为负的第十一透镜305;所述第八透镜302和第九透镜303为胶合透镜;第七透镜301为非球面透镜;在五枚透镜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减少球差,校正色差,达到红外光与可见光具有共焦的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群4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正的第十二透镜401、焦距为负的第十三透镜402和焦距为正的第十四透镜403;第十二透镜401和第十三透镜402为胶合透镜,可起到对焦的效果,且第十四透镜403为非球面透镜,第四透镜群各枚透镜焦距的正负组合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变焦过程中光学系统的像差变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十四透镜403的像侧面为凸面,可消除光学系统出现杂光的可能性,极大提升了成像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球面透镜为玻璃非球面透镜,未使用塑料非球面透镜,因此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小,在多种环境下均可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2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有焦距为负的第四透镜201、焦距为负的第五透镜202和焦距为正的第六透镜203;第四透镜201为高折射率、高色散材料制成的透镜,其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阿贝数小于或等于50了,可以有效矫正光学系统在短焦端的畸变,同时能够大幅提高短焦状态下的分辨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01的焦距为负,第二透镜102的焦距为正,第三透镜103的焦距为正;第一透镜101和第二透镜102为胶合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1与第三透镜群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7.05mm,第二透镜群2与第三透镜群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3mm~19.9mm,第三透镜群3与第四透镜群4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92mm~6.96mm,第四透镜群4与感光芯片5之间的距离为16.5mm~29.5mm。如表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际设计案例:表1如表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际设计案例中各个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面序α2α3α4α5α6α7α8202a1.421E-054.828E-0800000202b-4.299E-06-4.252E-0800000301a-1.298E-053.349E-0800000301b-5.697E-065.218E-0800000403a-3.358E-05-1.424E-0900000403b-1.650E-055.744E-0900000表2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