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理的载玻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836发布日期:2018-12-07 22:0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清理的载玻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清理的载玻片。



背景技术:

载玻片是进行试验时用于切片或载持生物标本以及放置实验材料常用的设备,在制作样本时,将细胞或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使用推片将载玻片上的细胞或组织切片推平,在用推片推平涂抹滴液及染色过程中,易将涂抹滴液及染色液推洒至载玻片外侧的实验台上,吸水纸可将载玻片上多余的涂抹液及染色液吸干,但是实验台上的不方便清理,大大增加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推片推平过程中涂抹滴液及染色液易洒落至实验台上,不便于清理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清理的载玻片,其可有效防止推片推平过程中涂抹滴液及染色液洒落至载物台上,从而解决了不便于清理的技术问题。

一种方便清理的载玻片,其包括载玻片本体,所述载玻片本体上设置有涂片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涂片凹槽包括便于观察的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所述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的四周分别设置有长条形凹槽,所述长条形凹槽的内端面为光滑的圆弧形,所述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的四周的长条形凹槽相互连通。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分别位于所述载玻片本体的上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以中间的长条形凹槽为轴对称布置;

所述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为圆形,所述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位的深度为0.1毫米,所述涂片凹槽的内壁与载玻片本体的上表面相互垂直,且涂片凹槽的底壁与载玻片本体的上表面平行;

所述长条形凹槽包括横向长条形凹槽、竖向长条形凹槽,所述横向长条形凹槽与所述载玻片本体的长边缘平行,所述竖向的长条形凹槽与所述载玻片本体的短边缘平行;

所述载玻片本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片,用于放置所述载玻片本体的载物台、试验台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磁片的第二磁片,所述载玻片本体通过第一磁片、第二磁片的吸合作用固定于所述载物台或试验台上;

所述第一磁片、第二磁片为吸铁石,或者第一磁片为正极电磁片,第二磁片为负极电磁片;

所述载玻片本体的两侧边缘对称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为圆弧形,所述手柄与所述载玻片本体所在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涂片凹槽设置为两个: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便于操作者对细胞或组织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第一观察槽、第二观察槽的四周分别设置有长条形凹槽,操作者在推片推平过程中多余的涂抹滴液及染色液会散落至长条形凹槽内,从而有效防止了涂抹滴液及染色液洒落至实验台上,并且长条形凹槽的内端面设置为光滑的圆弧形,便于吸水纸将长条形凹槽内的多余的涂抹滴液及染色液吸干,从而大大简化了操作者对载玻片的清理工作,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方便清理的载玻片,其包括载玻片本体1,载玻片本体1上设置有涂片凹槽2,涂片凹槽2包括便于观察的第一观察槽21、第二观察槽22,第一观察槽21位于载玻片本体1的上表面靠近左边缘的位置,第二观察槽22位于载玻片本体1的上表面靠近右边缘的位置,第一观察槽21、第二观察槽为深度0.1毫米的圆形凹槽,涂片凹槽2的内壁与载玻片本体1的上表面相互垂直,且涂片凹槽2的底壁与载玻片本体1的上表面平行;

第一观察槽21、第二观察槽22的四周分别设置有长条形凹槽3,长条形凹槽3的内端面为光滑的圆弧形,第一观察槽21、第二观察槽22以中间的长条形凹槽3为轴对称布置,第一观察槽21、第二观察槽22四周的长条形凹槽3相互连通,长条形凹槽3包括横向长条形凹槽31、竖向长条形凹槽32,横向长条形凹槽31与载玻片本体1的长边缘平行,竖向的长条形凹槽32与载玻片本体1的短边缘平行;

载玻片本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片4,用于放置载玻片本体1的载物台、试验台上分别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磁片4的第二磁片,载玻片本体1通过第一磁片、第二磁片的吸合作用固定于载物台或试验台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磁片4为正极电磁片,第二磁片为负极电磁片;载玻片本体1的两侧边缘对称设置有手柄5,手柄5为圆弧形,手柄5与载玻片本体1所在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在使用前,首先对载玻片进行清洗,然后进行晾干,在使用时,可手持手柄5将载玻片本体1底端的正极电磁片4对准实验台上的负极电磁片放置,给正极电磁片4与负极电磁片通电,使正极电磁片4与负极电磁片相互吸合固定,然后将涂抹液滴在载玻片本体1上的涂片凹槽2内,将推片以一定角度沿滴有涂抹液的载玻片本体1面由右向左轻轻推动,推片与载玻片本体1之间的夹角为30°-45°,将涂抹液涂成均匀的薄层,然后对涂层进行染色,使用推片对载玻片本体1上的涂抹滴液进行推平操作时以及染色操作时,多余的涂抹滴液及染色液从涂片凹槽1内溢出并散落至载玻片本体1上及长条形凹槽4内,用吸水纸将载玻片本体3上及长条形凹槽4内多余的涂抹液以及染色液吸干,盖上盖玻片,涂片制作完成。观察时,将载玻片本体1拿至显微镜载物台上,并通过正极电磁片4与负极电磁片的通电吸合作用将载玻片本体1固定于载物台上;第一磁片4、第二磁片的设置便于将载玻片本体固定于载物台或试验台上,有效防止了在推片推平过程中载玻片本体1发生位移,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用夹子固定载玻片本体1的方式,用第一磁片4、第二磁片吸合的方式更简单方便,同时可有效防止载玻片本体1被夹子划伤而损坏,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等问题的出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