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898发布日期:2019-02-01 19:2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



背景技术:

常规车载背光源一般只设有一个背光灯条,并且均采用长边进光结构,该结构设计简单、亮度低,背光灯条的热源与长向单边LCD驱动IC的热源重叠,加之亮度要求高、LED数量多等问题,双边进光结构应运而生,其具有十分优异的应用前景。

但是双边进光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导光板组装时的长向边左右对称性、左右膨胀空间的一致性、光学效果的均一性、散热的快慢以及导光板的松动性能等。传统双边进光结构在下铝框或铝铸件左端、右端设置有两个钢柱或限位柱,或在导光板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台,这些做法很难达到双边进光导光板的对称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导光板长向边左端、右端膨胀空间不足,可能难以固定导光板,在运输过程容易发生弹起、产生异音或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双边进光结构在下铝框或铝铸件左端、右端设置有两个钢柱或限位柱,或在导光板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凸台,这些做法很难达到双边进光导光板的对称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导光板长向边左端、右端膨胀空间不足,存在固定不住导光板的可能性,在运输过程容易发生弹起、产生异音或发生松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包括由下到上层级组装的铝铸件底座、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层、胶壳,所述铝铸件底座的一组对边内壁上分别贴附有灯条;

一条所述导光板长向边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向上的光学膜层定位柱,中端设置有侧向的单点定位小凸台,所述单点定位小凸台与所述左端或与所述右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光学膜层的光学膜层贴胶凸台。

优选地,所述灯条沿所述铝铸件底座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优选地,所述铝铸件底座一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单点定位小凸台镶嵌紧固的定位凹槽,两者结合确保所述导光板左右对称且长向边两端的膨胀率或收缩率一致。

优选地,所述光学膜层包括由下到上层级组装的散光膜、下层增光膜、中层增光膜、上层增光膜;所述散光膜、所述下层增光膜、所述中层增光膜与所述上层增光膜的左端、右端均设有与所述光学膜层定位柱相互契合的“U”形槽。

优选地,设有所述单点定位小凸台的所述导光板长向边的两端内壁分别与防松动硅胶过盈配合,防止所述导光板移动。

优选地,所述铝铸件底座底部设有靠近所述灯条并与所述灯条方向一致的条状散热槽,所述灯条贴附在所述铝铸件底座的两短对边内壁或两长边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通过导光板上单点定位小凸台与定位凹槽的卡合以及防松动硅胶的填充,能够保证导光板紧固在铝铸件底座的承载面上,不松动;在背光源可靠性试验中,单点定位小凸台使导光板在长向边方向左右对称膨胀,保证其膨胀收缩空间一致,确保了光学效果的均一性,达到面均匀性指标,并且其尺寸精度超高、易组装,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亮度,增强了产品的抗震性能;铝铸件底座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散热性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更易于螺纹孔、条状散热槽的一体化成型,也能满足客户功能全面、形状复杂的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的正面轴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实施例的铝铸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实施例的将导光板装入铝铸件底座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实施例的反面轴视图。

其中:铝铸件底座1,灯条11,定位凹槽12,条状散热槽13,螺纹孔14,卡勾15;反射膜2;导光板3,光学膜层定位柱31、32,单点定位小凸台33,光学膜层贴胶凸台34(第一凸台341、第二凸台342、第三凸台343和第四凸台344),防松动硅胶35;光学膜层4,散光膜41,下层增光膜42,中层增光膜43,上层增光膜44;胶壳5,表面泡棉胶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许多改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的正面轴视图及其结构爆炸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下到上层级组装的铝铸件底座1、反射膜2、导光板3、光学膜层4、胶壳5,所述铝铸件底座1的一组对边内壁上分别贴附有灯条11,可以是两短边进光,也可以是两长边进光。

如图3提供的导光板3的结构示意图所示,一条所述导光板3长向边的左端、右端分别设置有光学膜层定位柱31、32,中端设置有侧向的单点定位小凸台33,所述单点定位小凸台33与所述左端或与所述右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光学膜层4的光学膜层贴胶凸台34。

如图4提供的铝铸件底座1的承载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铝铸件底座1一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单点定位小凸台33镶嵌紧固的定位凹槽12,两者结合确保所述导光板3左右对称且长向边两端的膨胀率或收缩率一致,所述单点定位小凸台33和所述定位凹槽12结构精密,尺寸精确管控,保障了背光源产品的光学效果。其中,所述灯条11沿所述铝铸件底座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所述铝铸件底座1底部设有靠近所述灯条11并与所述灯条11方向一致的条状散热槽13。LED灯条11发出的热量与铝铸件底座1接触的散热面积大,可以高效地为背光产品散热,另外,铝铸件底座1为浇铸成型,可以与螺纹孔14和卡勾15一体化成型。

优选地,所述灯条11贴附在所述铝铸件底座1的两短对边内壁上,但两长边内壁同样可实施。这种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导光板3长向边的精准定位,还能使导光板3在可靠性验证中,长方向两端有一致的变化率,并且解决了双边进光光学效果面均匀性。可参见图5,是导光板3装入铝铸件底座1承载面的示意图。

再次参见图1,所述光学膜层4包括由下到上层级组装的散光膜41、下层增光膜42、中层增光膜43、上层增光膜44;所述散光膜41、所述下层增光膜42、所述中层增光膜43与所述上层增光膜44的左端、右端均设有与所述光学膜层4定位柱相互契合的“U”形槽(图中未示出)。

再次参见图3,所述光学膜层贴胶凸台34包括隔开的第一凸台341、第二凸台342、第三凸台343和第四凸台344;

在组装时,所述散光膜41、所述下层增光膜42、所述中层增光膜43与所述上层增光膜44通过双面胶贴附到所述第一凸台341、所述第二凸台342、所述第三凸台343和所述第四凸台344。一张膜对应一个凸台,比较优选的做法是,所述第一凸台341、所述第二凸台342、所述第三凸台343和所述第四凸台344分别对应所述散光膜41、所述下层增光膜42、所述中层增光膜43与所述上层增光膜44。所述光学膜层4定位柱紧密镶嵌于所述“U”形槽(图中未示出)中,完成固定,保证整个背光产品不会发生零部件分离,形成如图1(正面轴视图)和图6(反面轴视图)所示的背光源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壳5的内边框贴附有表面泡棉胶51,最后在表面泡棉胶51上贴附表面保护膜,防止外界灰尘、杂质、水分等物质进入背光源中引起产品的报废,主要是给模组起缓冲作用。

设有所述单点定位小凸台33的所述导光板长向边的两端内壁分别与防松动硅胶35过盈配合,防止所述导光板3移动,最终使导光板3不会发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边进光的车载背光源,通过导光板3上单点定位小凸台33与定位凹槽12的卡合以及防松动硅胶35的填充,能够保证导光板3紧固在铝铸件底座1的承载面上,不松动;在背光源可靠性试验中,单点定位小凸台33使导光板3在长向边方向左右对称膨胀,保证其膨胀收缩空间一致,确保了光学效果的均一性,达到面均匀性指标,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亮度,增强了产品的抗震性能;铝铸件底座1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散热性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更易于螺纹孔14、条状散热槽13的一体化成型。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