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4631发布日期:2019-03-15 20:24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投影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投影机只配备了标准镜头,这样的投影机如果要投出152.4cm的画面需要将投影机放置在2.2m远的地方, 203.2cm则要在2.6m远的地方,而254cm大的画面则要达到3m至 4m远的地方。如果进行投影的空间不大,但是又需要展示较大的画面,尤其在小型会议室里,这种镜头就满足不了需求。而且,如果演讲者无意中不时地遮挡住光线,台下观看的人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近年来,有人实用新型了短焦镜头,使得对投影距离的高要求有所改善,但不能保证像质,缩短的投影距离也有限。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短焦投影仪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反射式投影仪,该投影仪是在普通投影镜头前面加一块反光板或非球面反光镜面,经过反射后投影到屏幕上,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仪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成像质量也不尽人意;另一种为普通短焦投影镜头,该类镜头分辨率较低,而且通常为非远心镜头,畸变严重。

投影镜头为了提高投影的画面质量,一般设计的镜头焦距均较长,但其视角却很小;众所周知,焦距越短,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畸变也就越强烈。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清投影器材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传统的长焦距、视角窄的投影镜头无论从尺寸还是投影画面质量均难以满足需要。同时,由于一般设计的镜头未做到严格的像方远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投影面照度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投射面和DMD芯片之间的若干同轴透镜包括:将广角光线偏转为近轴光束的前组镜头组、将近轴光束远心成像于DMD芯片的后组镜头组,其中,

所述的前组镜头组从物端到像端依次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1)、第二非球面透镜(2)、第一平凹透镜(3)、双凹透镜(4)、凸凹透镜 (5)、第一凸透镜(6)、第一平凸透镜(7),

所述的后组镜头组从物端到像端依次包括:第二凸透镜(8)、第二平凹透镜(9)、第一双凸透镜(10)、第三平凹透镜(11)、第二双凸透镜(12)、第二平凸透镜(13)、第三平凸透镜(14)。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凹透镜(5)和所述的第一凸透镜(6)组成第一双胶合透镜;所述的第二平凹透镜(9)和所述的第一双凸透镜(10)组成第二双胶合透镜;所述的第三平凹透镜(11)和所述的第二双凸透镜(12)组成第三双胶合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非球面透镜(1)的焦距介于-100mm与-90mm之间;

所述的第二非球面透镜(2)的焦距介于70mm与80mm之间;

所述的第一平凹透镜(3)的焦距介于-60mm与50mm之间;

所述的双凹透镜(4)的焦距介于-50mm与40mm之间;

所述的凸凹透镜(5)的焦距介于-100与-90mm之间;

所述的第一凸透镜(6)的焦距介于30mm与40mm之间;

所述的第一平凸透镜(7)的焦距介于80mm与90mm之间;

所述的第二凸透镜(8)的焦距介于120mm与130mm之间;

所述的第二平凹透镜(9)的焦距介于-20mm与-10mm之间;

所述的第一双凸透镜(10)的焦距介于20mm与30mm之间;

所述的第三平凹透镜(11)的焦距介于-25mm与-20mm之间;

所述的第二双凸透镜(12)的焦距介于25mm与30mm之间;

所述的第二平凸透镜(13)的焦距介于65mm-70mm之间;

所述的第三平凸透镜(14)的焦距介于35mm与45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镜采用玻璃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为:6.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DMD芯片相对于光轴偏置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具有物方远心、高分辨率、超广角与超低畸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折射率玻璃,有效降低了镜片的曲率半径,减小了制造难度。

3、本实用新型在没有加入复杂的自由曲面反射镜和特殊材料的帮助下,最终得出视场为113度,焦距为6.5mm,光学筒长206mm, F2.6,畸变小于0.5%,各视场像质均匀并且像质较佳的光学投影镜头。

4、本实用新型通过偏置放置DMD芯片,保证在正投影工作时出射画面向上偏置,实现出射光束高于投影镜头位置,投影画面不会被投影物镜遮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非球面透镜,2、第二非球面透镜,3、第一平凹透镜,4、双凹透镜,5、凸凹透镜,6、第一凸透镜,7、第一平凸透镜,8、第二凸透镜,9、第二平凹透镜,10、第一双凸透镜、11、第三平凹透镜,12、第二双凸透镜、13、第二平凸透镜、14、第三平凸透镜。

图2为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光路图;

图3为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MTF曲线图的界面形式图;

图4为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场曲与畸变图的界面形式图;

图5为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投影照度模拟图的界面形式图;

图6为DMD芯片偏置模拟图的界面形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根据超广角的成像特点,确定为负组在前,正组在后的分离“反远距”型物镜,根据此结构型式来选择相近结构的镜头作为初始结构,然后通过适当的焦距缩放和像差的优化设计,最终得到像质优良的短焦距投影物镜。本实用新型为14片镜片构成,具体为:前组镜头组从物端到像端依次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1)、第二非球面透镜(2)、第一平凹透镜(3)、双凹透镜(4)、凸凹透镜(5)、凸透镜(6)、第一平凸透镜(7)。

后组镜头组从物端到像端依次包括:凸透镜(8)、第二平凹透镜 (9)、第一双凸透镜(10)、第三平凹透镜(11)、第二双凸透镜(12)、第二平凸透镜(13)、第三平凸透镜(14)。

其中镜片使用了高折射率玻璃,有效降低了镜片的曲率半径,减小了制造难度。凸凹透镜(5)和所述的凸透镜(6)组成第一双胶合透镜;第二平凹透镜(9)和所述的第一双凸透镜(10)组成第二双胶合透镜;第三平凹透镜(11)和所述的第二双凸透镜(12)组成第三双胶合透镜。

优选的,镜头可以选用如下参数:

优选的,镜头采用高折射率玻璃,折射率超过1.7。

该镜头可以使用偏置放置DMD,DMD芯片相对于光轴偏置放置,偏置放置距离最大为正负2.0mm,在光轴偏置2mm时,投影效果图 5所示。从而保证在正投影工作时出射画面向上偏置,实现出射光束高于投影镜头位置,投影画面不会被投影物镜遮挡。并且实现了在1.5米距离内投射出3.2米×2.4米的高清画面。

镜头有效焦距为6.50mm;总长为240mm;F/#为2.6;出瞳位置为500;视场角为1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投影镜头的光路图。可见,光线经过前组镜头偏转为近轴光束,经后组镜头组将近轴光束远心成像于DMD芯片。

图3为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MTF曲线图的界面形式图,图中在70lp/mm下各视场的MTF曲线紧凑成一束而且数值均大于0.4,除了边缘视场外均大于0.5值,说明该镜头工作的成像画面清晰均匀,满足1920×1080的高分辨率要求。0.7英寸DMD芯片的像素大小为7.5微米,对应MTF线对为66lp/mm,在该线对数下MTF 数值大于0.3即可满足该芯片的分辨要求。从图知,该镜头场曲小于0.1mm畸变均小于0.5%。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极佳的投影面辐照均匀度,全视场辐照均匀度>93%,如图5为非球面超短焦投影镜头投影照度模拟图的界面形式图,如图6为DMD芯片偏置模拟图的界面形式图。

该设计可通过镜片形式和镜片间距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变形设计,以应用于相似的投影系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