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负式摄影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416发布日期:2019-01-04 23:58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负式摄影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背负式摄影装备。



背景技术:

在影视拍摄、婚纱摄像或者专业摄像爱好者领域中,摄像机、云台等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摄像器材;在这些器材中,一些小型的摄像机可以通过手持的方式进行拍摄,而一些较大的摄像机就需要通过单侧肩扛的方式进行拍摄,由于摄像机往往较笨重,对于使用者来说,十分耗费体力,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体力不支导致画面晃动,影响摄像质量。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610102236.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相机装备,包括肩带、腰带、伸长的线绳和杠杆臂;在该方案中,杠杆臂固定在肩带和腰带后侧,使用者穿戴上肩带和腰带后,将光学仪器挂在在杠杆臂前端的线绳上,利用线绳将光学仪器吊挂起来,避免了使用者的肩部直接承受光学仪器的全部重量,通过线绳和杠杆臂,可以将光学仪器的大部分重量转移到肩带和腰带的位置,由肩部和腰部分散承受力的作用;其中杠杆臂作为支撑架,起到了主要支撑的作用,肩带和腰带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通过该方案从之前使用者的单肩受力变为两侧的肩部受力,减少了单侧肩部的不适和受伤的风险;腰带将重量传递到使用者的臀部,也减轻肩部的负重。

然而,在上述方案中,当使用专业摄像机等大型设备时,杠杆臂作为主要支撑的结构设计,杠杆臂会在杠杆作用下,将摄影设备产生的力大部分作用在使用者的背部,导致使用者身体前倾,这种情况下,肩带和腰带分散力的作用并不明显,反而对使用者的腰部造成负担,实用性较低,仍然需要将设备放在单侧肩部辅助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身体前倾、操作便捷、手臂负担小而且方便组装拆卸的背负式摄影装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负式摄影装备,包括背心和吊梁,背心包括胸板、背板和肩带,胸板和背板的顶部通过两根肩带连接,其特征在于:两根肩带的上部与吊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一竖向支架,第一横向支架固定在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吊梁上,第一竖向支架的上部与第一横向支架连接,下部与肩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

背负式摄影装备的两根肩带的顶部与吊梁之间增加了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一竖向支架配合支撑住吊梁,使吊梁的受力作用点前移,减小了摄像器材到吊梁的支撑点的力矩,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身体前倾,减轻了摄像师腰部的负担,从而保证摄像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在肩带与吊梁之间增加了第一支撑架,使吊梁的受力作用点前移,减小了摄像器材到吊梁的支撑点的力矩,能够有效的防止身体前倾,减轻了腰部的负担,实用性好。

2. 将来自摄像器材的重量分散到肩部、腰部和背部,大大减轻了手臂的负担,有利于提高摄像画面的平稳性。

3.第二支撑架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同时减轻了吊梁由于力矩过长产生弹性形变过程中,由于上下晃动,对摄像质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摄像画面的平稳性。

4.结构组装拆卸方便,便于装箱携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负式摄影装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1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5为附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负式摄影装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图6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吊梁1、胸板2、背板3、肩带4、第一横向支架5、第一竖向支架6、关节轴承7、U型连接件8、第二横向支架9、第二竖向支架10、活动连杆11、弹簧12、销轴13、限位块14、蟹钳夹15、压板16、调节旋钮17、吊簧18、收线旋钮19、收线装置20、吊钩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背负式摄影装备进一步说明。

一种背负式摄影装备,包括背心和吊梁1,背心包括胸板2、背板3和肩带4,胸板2和背板3的顶部通过两根肩带4连接,胸板2和背板3的侧面通过带有卡扣的绳带连接;

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两根肩带4的顶部与吊梁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横向支架5和第一竖向支架6,第一横向支架5固定在吊梁1的下侧,第一竖向支架6的上部与第一横向支架5连接,下部与肩带4的顶部连接。

背负式摄影装备的两根肩带4的顶部与吊梁1之间增加了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第一横向支架5和第一竖向支架6配合支撑住吊梁1,使吊梁1的受力作用点前移,减小了摄像器材到吊梁1的支撑点的力矩,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身体前倾,减轻了腰部的负担,从而保证摄像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用性好。

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一竖向支架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杆端关节轴承7,杆端关节轴承7包括连接杆、球面外圈和球面内圈,第一竖向支架6的端部与杆端关节轴承7的连接杆连接,第一横向支架5的端部通过螺帽和螺杆与杆端关节轴承7的球面内圈固定连接;肩带4顶部设置有U型连接件8,第一竖向支架6上端的杆端关节轴承7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U型连接件8上。由于摄像师在摄像工作中的不断移动,装置会产生晃动,第一竖向支架6和第一横向支架5的连接处就会承受一定的轴向和径向联合负荷,杆端关节轴承7起到了很好的载荷和抗冲击作用。第一竖向支架6的两端与第一横向支架5以及肩带4上的U型连接件8均采用了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和组装,携带方便。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胸板2前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横向支架9和第二竖向支架10,第二横向支架9的中部和其对应的吊梁1上均设置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活动连杆11,活动连杆1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螺母,活动连杆11上套有弹簧12;第二支撑架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同时,由于吊梁1的力矩过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此时吊梁1就会上下晃动,对摄像质量会造成不小的影响,通过在第二横向支架9和吊梁1穿插有活动连杆11和弹簧12,对吊梁1产生的上下晃动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摄像画面的平稳性。

如图1、图4所示,第二竖向支架10的上端通过杆端关节轴承7与第二横向支架9的两端连接,第二竖向支架10的下端设置有销轴13,胸板2下部的外侧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的侧面固定在胸板2上,限位件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卡槽,第二竖向支架10的下部通过销轴13卡在限位件的卡槽内,胸板2上部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夹紧第二竖向支架10的蟹钳夹。第二竖向支架10通过销轴13卡在限位件的卡槽内,并通过胸板2外侧蟹钳夹夹紧,保证了第二支撑架的安装稳固性,同时这种安装方式也方便拆卸,便于减少装置体积,装箱携带。

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二竖向支架10在胸板2以上部分向两侧扩展设置,增大了摄像者面前的视野,提高了使用体验。

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吊梁1包括背心后侧的竖直段和背心上方的水平段,背板3上部设置有向后突出的圆弧段,圆弧段的两端分别于竖直段和水平段平滑连接。竖直段、水平段和圆弧段之间通过承插式连接,并通过无头螺栓固定,分段式的设计,方便拆卸;圆弧段向后突出,增大了摄像者的头部的活动空间,提高了使用体验。

如图2、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背板3上设置有锁紧装置,吊梁1通过锁紧装置安装在背板3上;锁紧装置包括中部带有凹槽的压板16以及位于压板16两侧调节旋钮17,压板16的凹槽扣压在吊梁1上,调节旋钮17穿过压板16与背板3连接;吊梁1通过锁紧装置活动固定在背板3上。背板3上下各设置有一个锁紧装置,吊梁1通过压板16扣压的方式安装在背板3上,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旋钮17调节吊梁1的压紧度,方便将吊梁1拆卸下来。

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吊梁1的前部的下侧设置有吊簧18。

由于使用者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不停的移动,摄像设备也会随着使用者移动而上下颠簸,现有技术中采用拉绳将摄像机等设备悬挂在吊梁1上的方式,会使拉绳一直处于绷直的状态,就会对摄像设备产生硬性的拉力,可能造成摄像设备损伤,在本方案中,摄像设备可悬挂在吊簧18,能对设备在运动中产生的上下颠簸和震动,起到缓冲的作用,有利于保护摄像设备,配合摄像稳定器等辅助设备能够提高摄像质量;通过连接多组吊簧可以实现摄像设备悬挂高度的调整。

如图6、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中,吊梁1的前部的下侧设置有收线槽,收线槽内设置有收线旋钮19,吊梁1的后侧设置有收线装置20,吊梁1的内部穿插有拉线,拉线的一端伸出收线槽并连接有吊钩21,另一端与收线装置20连接;在摄影过程中,先将装备穿在身上,在将摄像机或者安装有摄像机的云台挂在吊钩21上,通过另外配备的摇把转动收线装置来控制吊钩21的高度,通过调节收线旋钮19在收线槽内的前后位置控制设备的前后位置。

如图6、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中,第一竖向支架6和第二竖向支架10的端部均设有内螺纹,第一竖向支架6和第二竖向支架10上的杆端关节轴承7的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杆端关节轴承7通过连接杆与第一竖向支架6和第二竖向支架10螺纹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需调节吊梁1的高度,通过调节杆端关节轴承7以及锁紧装置就可以升高或降低吊梁1。

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