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防监控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103发布日期:2019-02-01 19:2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防监控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安防监控镜头。



背景技术:

安防镜头,别名CCTV镜头、监控镜头,是用于安全防范系统中匹配于摄像机使用的,是安防行业中的眼睛。

目前,用于安防监控的摄像机需要在白天和夜晚都处于运行状态,但白天和夜晚的外部环境亮度差异较大,镜头白天能够较好的进行对焦,图像较为清晰;当到晚上后,由于外部环境亮度降低,进入到镜头内的光线量降低,导致摄像机接收的图像到较为模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安防监控镜头,具有在夜晚使图像较为清晰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防监控镜头,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内沿光线的路径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凸出设置,所述第一透镜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的一侧凹陷设置;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均为凸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朝向所述第三透镜的一侧凹陷设置,所述第四透镜远离第三透镜的一侧凸出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线在经过凸透镜后发散,然后通过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进行汇聚,最后通过第四透镜进行发散;第一透镜的一侧凸出设置,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汇聚更多的光线;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汇聚使得光线较为集中,第四透镜的发散使得光线较为均匀的照射至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处,从而使得摄像机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接收到较为清晰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隔圈,所述隔圈朝向所述第二透镜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透镜容纳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圈使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位置不易发生移动,容纳槽使第二透镜的位置较为稳定,从而使透过第二透镜的光线不易发生变化,提高了最后成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阑对光束起到限制作用,使光线不易照射到第三透镜的边缘或第三透镜无用的部分,从而减少了干扰光线的产生,从而使得最后的成像较为清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阑的F值为2.2,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构成的像圈直径为6.8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阑的F值为2.2,像圈直径为6.85mm,使进光量较为符合夜晚和白天的光照变化,白天的进光量不会过多,晚上的进光量不会太少,使摄像头在白天和晚上都能接收到较为清晰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外壳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远离所述固定外壳的一端开设有通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和光阑同时对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位置进行限定;由于光线在经过第四透镜后处于发散状态,通光斜面使得光线不易被阻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形成的有效焦距有4.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焦距为4.0mm,使经过第四透镜的光线能够较为清晰的将图像投射在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形成的主光线角度小于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光线角度小于14°,入射小越小,透射光就越多,从而使得最后的成像较为清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7.96mm和2.99mm;所述第二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3.87mm和7.5mm;所述第三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分别为5.85mm和4.07mm;所述第四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分别为4.76mm和9.97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值使得第一透镜能够透过较多的光线并将光线进行发散;第二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值使第二透镜能够较好的将光线进行汇聚;第三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值使得第三透镜相较于第二透镜汇聚能力较差;第四透镜两侧的曲率半径值使第四透镜具有较弱的发散效果,使得摄像机接收到的图像较为清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形成的有效焦距有4.0mm,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形成的主光线角度小于14°,从而使得镜头透射光增加,同时光线能够较好的投影至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处,使得最后的成像较为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外壳;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第四透镜;6、隔圈;61、容纳槽;7、光阑;8、限位环;81、通光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安防监控镜头,包括固定外壳1,固定外壳1内沿光线的路径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第一透镜2为凹透镜,第一透镜2固定连接在固定外壳1内,第一透镜2远离第二透镜3的一侧突出设置且曲面半径为17.96mm,第一透镜2朝向第二透镜3的一侧凹陷设置且曲面半径为2.99mm,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采用玻璃制成。

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3之间设置有隔圈6,隔圈6固定连接在固定外壳1内,隔圈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透镜2抵触,另一端与第二透镜3抵触。第二透镜3为凸透镜,第二透镜3固定连接在固定外壳1内,第二透镜3靠近隔圈6的一侧的曲率半径为13.87mm,第二透镜3远离隔圈6的一侧的曲率半径为7.5mm。隔圈6朝向第二透镜3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61,第二透镜3远离第三透镜4的一侧位于容纳槽61内。第二透镜3和第三透镜4之间设置有光阑7,光阑7固定连接固定外壳1上,光阑7的F值为2.2,光阑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透镜3和第三透镜4抵触。

第三透镜4固定连接在固定外壳1内,第三透镜4为凸透镜,第三透镜4朝向第二透镜3的一侧的曲率半径为5.85mm,第三透镜4朝向第四透镜5的一侧的曲率半径为4.07mm。第四透镜5固定连接在固定外壳1内,第四透镜5靠近第三透镜4的一侧与第三透镜4抵触,第四透镜5朝向第三透镜4的一侧凹陷设置且曲率半径为4.76mm,第四透镜5远离第三透镜4的一侧凸出设置且曲率半径为9.97mm。固定外壳1远离第一透镜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限位环8远离第四透镜5的一侧开设有通光斜面81,限位环8朝向第四透镜5的一侧与第四透镜5抵触。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采用耐高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

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所形成的有效焦距有4.0mm,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所形成的主光线角度小于14°,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构成的像圈直径为6.85mm。

综上所述,光线在经过凸透镜后发散,然后通过第二透镜3和第三透镜4进行汇聚,最后通过第四透镜5进行发散;第一透镜2的一侧凸出设置,使得第一透镜2能够汇聚更多的光线;第二透镜3和第三透镜4的汇聚使得光线较为集中,第四透镜5的发散使得光线较为均匀的照射至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处。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所形成的有效焦距有4.0mm,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所形成的主光线角度小于14°,从而使得镜头透射光增加。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采用玻璃制成,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采用耐高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玻璃和耐高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使得安防监控镜头能够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工作。第三透镜4和第四透镜5两者紧贴,第三透镜4为凸透镜,第四透镜5靠近第三透镜4一侧凹陷,从而形成了消色差效应,使得安防监控镜头不易出现紫边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