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784发布日期:2019-02-26 17:36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屏占比越来越高,边框越来越窄,侧边亮线和尾部亮线越来越严重,这会严重影响手机的显示效果,如何解决侧边亮线和尾部亮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改善侧边和尾部亮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方式:

1、在扩散片周边丝印黑油,其缺点是油墨容易脱落造成背光不良,且制程成本高;

2、在扩散片周边贴黑色胶条,其缺点是胶条的宽度精度不高,当胶条太窄的时候粘不牢固,容易移位,且制程成本高;

3、将导光板三边抛光,其缺点是抛光粉尘多,导光板良率不高,且抛光成本高;

4、用黑胶或者灰色吸光性胶框代替白色反射型胶框,其缺点是背光亮度降低至少5%以上。

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以上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解决亮边,但是都有成本较高、良率较低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亮度也会降低。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解决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上的若干网点,所述导光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区域、两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靠近导光板本体远离入光侧一端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区域靠近导光板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并靠近入光侧一端设置,所述第三区域为第一区域与两第二区域包围的部分,所述第一区域与两第二区域中的网点密度从靠近第三区域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的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的网点之间的间距不变,其大小从靠近第三区域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的网点大小不变,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第三区域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的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第三区域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一端逐渐增大,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中的网点的大小从靠近第三区域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一端逐渐减小。

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上的若干网点,所述导光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区域、两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靠近导光板本体远离入光侧一端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区域靠近导光板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并靠近入光侧一端设置,所述第三区域为第一区域与两第二区域包围的部分,所述第三区域内设有网点,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内未设网点。

进一步地,所述网点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网点密度从靠近入光侧一端向远离入光侧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网点之间的间距不变,其大小从靠近入光侧一端向远离入光侧一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网点之间的大小不变,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入光侧一端向远离入光侧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网点大小从靠近入光侧一端向远离入光侧一端逐渐增大,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入光侧一端向远离入光侧一端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导光板在侧边和尾部容易出现亮线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将容易出现亮边的区域中的网点密度调稀,这样由胶框反射回来的光线不会马上被网点导出,而是会在导光板里面进行几次全反射,才会碰到网点导出。本实用新型仅仅通过调整网点就可有效地改善导光板侧边和尾部亮线的问题,不会增加成本,而且也不会产生其它不良情况,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常规的导光板网点设计一般是等密度,或是网点密度从靠近入光侧一端向远离入光侧一端逐渐增加,这样LED发出的光线会在胶框的侧边和尾部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再进入导光板,遇到网点便会导出导光板,如果这部分光不被吸收就会形成亮线。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亮线问题,提供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上的若干网点,所述导光板本体上设有第一区域1、两第二区域2以及第三区域3。所述第一区域1靠近导光板本体远离入光侧4一端的边缘设置,第一区域1为导光板尾部产生亮线的部分。所述第二区域2靠近导光板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并靠近入光侧4一端设置,第二区域2为导光板侧边产生亮线的部分。所述第三区域3为第一区域1与两第二区域2包围的部分。所述第一区域1与两第二区域2中的网点密度从靠近第三区域3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3的一端逐渐减小,通过将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这两个产生亮边区域中的网点密度调稀,可以有效减少亮边的产生,因为这样设计由胶框反射回来的光线,不会马上被网点导出,而是会在导光板本体里面进行几次全反射后才会碰到网点导出,这样就不会形成亮边。

改变网点密度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保持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中的网点之间的间距不变,其大小从靠近第三区域3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3一端逐渐减小。

第二种方式是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中的网点大小不变,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第三区域3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3一端逐渐增大。

第三种方式是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中的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第三区域3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3一端逐渐增大,同时将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中的网点的大小从靠近第三区域3一端向远离第三区域3一端逐渐减小。这三种方式均能达到减小网点密度大小的效果。

所述第三区域3内的网点密度从靠近入光侧4一端向远离入光侧4一端逐渐增大。同样有三种方式,一是第三区域内3的网点之间的间距不变,其大小从靠近入光侧4一端向远离入光侧4一端逐渐增大。二是第三区域3内的网点之间的大小不变,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入光侧4一端向远离入光侧4一端逐渐减小。三是第三区域3内的网点大小从靠近入光侧4一端向远离入光侧3一端逐渐增大,网点之间的间距从靠近入光侧4一端向远离入光侧4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点均为圆形。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将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内的网点全部去掉,将第三区域3中的网点继续保留,这时需要注意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的宽度不能太宽,即第一区域1与第二区域2朝向导光板中心的边缘不能距离导光板本体中心太近,不然可能会进入视区,影响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导光板在侧边和尾部容易出现亮线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亮边的导光板,将容易出现亮边的区域中的网点密度调稀,这样由胶框反射回来的光线不会马上被网点导出,而是会在导光板里面进行几次全反射,才会碰到网点导出。本实用新型仅仅通过调整网点就可有效地改善导光板侧边和尾部亮线的问题,不会增加成本,而且也不会产生其它不良情况,非常实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