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背光显示模组及触摸输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628发布日期:2019-02-15 20:4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背光显示模组及触摸输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背光显示模组及触摸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由于具有电磁辐射低、功耗低、发热量少、轻薄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市面的主流显示器,LED背光显示器也因此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的LED背光显示器根据入光方式,主要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其中,侧入式是将LED光源安装在液晶屏的四周,而直下式是将LED光源安装在液晶屏的正背面,相对来说直下式背光显示器成本较低应用更为广泛。

随着触控输入及显示技术的发展,将常用的液晶显示器和触控装置相结合是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而且,市场对触控输入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越来越追求原笔迹手写输入效果等,因此电磁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电磁屏使用的电磁膜基材比较柔软,需要与扩散板完全贴合才能保证相对平整。然而,在生产测试时,经常发现电磁膜与扩散板贴合不牢靠而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磁膜与扩散板贴合稳定性的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背光显示模组及触摸输入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发光组件、扩散板以及电磁膜;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扩散板正对所述发光组件,所述扩散板的面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表面为光滑表面,另一侧的背向所述发光组件的表层为粗糙表层;所述电磁膜贴附在所述扩散板的面向所述发光组件的光滑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糙表层具有随机分布的和/或高度不一的粗糙颗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膜通过胶粘层粘接于所述扩散板的所述光滑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和反光板,所述光源直下式设于所述背板上且与所述扩散板正对,所述反光板设于所述光源的底部和/或周侧,所述反光板朝向所述扩散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呈条状分布的LED灯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控制电路,所述电磁控制电路与所述电磁膜电连接。

一种背光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所述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扩散板的所述粗糙表层之上,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之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显示模组还包括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电磁膜、所述发光组件以及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膜、增光膜及扩散膜。

一种触摸输入设备,包括壳体、透明盖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显示模组,所述背光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透明盖板盖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上。

经过生产实践分析发现,传统的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的扩散板的两面均具有凸出颗粒的粗糙表层,且凸出颗粒的高度不一,这样柔软的电磁膜在与扩散板粘接时,二者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就比较有限,电磁膜贴合后不平整,因而在扩散板上贴合不牢靠,极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及背光显示模组和触摸输入设备通过将扩散板的面向背板的一侧表面设计为光滑表面,背向背板的另一侧表层仍为粗糙表层,这样在与电磁膜贴合时,电磁膜与光滑表面贴合,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电磁膜与扩散板的贴合面积,因而贴合效果,牢靠性和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扩散板与电磁膜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背光显示模组;100: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110:背板;120:发光组件;122:光源;124:反光板;130:扩散板;132:光滑表面;134:粗糙表层;140:电磁膜;150:胶粘层;200:光学膜组;300:液晶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显示模组10,其包括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100、光学膜片组20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300。光学膜片组200设于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100之上,液晶显示面板300设于光学膜片组200之上。

具体地,该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发光组件120、扩散板130以及电磁膜140。背板110为整个背光显示模组10提供安装基础。发光组件120设于背板110上。发光组件120正对扩散板130设置,以发出光线照射在扩散板130上。电磁膜140设于扩散板120与背板110之间。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发光组件120包括光源122和反光板124。光源122直下式设于背板110上且与扩散板130正对。反光板124设于光源122的底部和/或周侧,反光板124朝向扩散板130设置。更具体地,光源122优选为LED光源,可以是但不限于以灯条的形式分布。反光板124可以对光源122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并使反射光线投射到扩散板130上,让部分外露的光线得以二次利用,有利于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提升整个背光显示模组10的亮度。

扩散板130用于对光源122发出的光进行扩散处理,如将光束的角度扩散至160-170°。请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扩散板130的面向发光组件120的一侧表面为光滑表面132,另一侧的背向发光组件120的表层为粗糙表层134。电磁膜140贴附在扩散板130的面向发光组件120的光滑表面132上。

传统的扩散板的两面均为具有凸出颗粒的粗糙表层,且凸出颗粒的高度不一,这样柔软的电磁膜在与扩散板粘接时,二者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就比较有限,电磁膜贴合后不平整,因而在扩散板上贴合不牢靠,极易脱落。因此,本实施例的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100通过将扩散板130的面向背板110的一侧表面设计为光滑表面132,这样在与电磁膜140贴合时,电磁膜140与光滑表面132贴合,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电磁膜140与扩散板130的贴合面积,因而贴合效果,牢靠性和稳定性高。而扩散板130的背向背板110的另一侧表层仍为粗糙表层134,这样可以满足和保证对光的扩散要求。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扩散板130的粗糙表层134具有随机分布的和/或高度不一的粗糙颗粒1342。

扩散板130在挤出成型时,会使用上、下两个滚轮,利用上、下滚轮表面的平整情况在挤出成型的扩散板130的两侧表面可以分别对应形成相应的微造型。具体地,具有上述结构的扩散板130在挤出成型时,下滚轮使用高精度的光滑滚轮以使扩散板130的下表面光滑,而上滚轮继续使用具有随机凸点的滚轮,这样可以在扩散板130的上表面挤压出具有随机分布的和/或高度不一的粗糙颗粒1342的粗糙表层134,以保证扩散板130对光的扩散需求。

电磁膜140用于感应电磁输入信号。电磁膜140的基材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电磁感应线路设于基材上,整个电磁膜140较为柔软,其透光率优选不低于50%,以使整个背光显示模组10具有良好的透光度。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电磁膜140通过胶粘层150粘接于扩散板130的光滑表面132上。胶粘层150优选透光率非常高的胶水材料,如可以使用但不限于OCA光学胶等。电磁膜140通过胶粘层150与扩散板130的光滑表面132粘接,有效接触面积大,粘接稳定性高。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直下式电磁触摸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电磁控制电路(图未示)。电磁控制电路与电磁膜140电连接,电磁控制电路可以接收电磁膜140的电磁感应信号,并传递给其他的处理电路进行处理,并可利用电磁控制电路对电磁膜140进行控制,可以方便地开启、关闭及调节电磁输入功能。

光学膜片组200设于扩散板130的粗糙表层134之上。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光学膜片组200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射膜、增光膜及扩散膜。光学膜片组200可以对光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获得更好的光线出光效果,例如,可以利用反射膜对光线进行多次反射,进一步提升光的利用效率并提升亮度;可以利用增光膜对光线亮度可以进一步地增强,提升显示强度效果;可以利用扩散膜可以进一步地雾化画面,提升可视角,还可提升亮度。所述增光膜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棱镜膜或微透镜或反射偏光片等结构,利用所述棱镜膜、微透镜及反射偏光片对光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进一步提升亮度并保证视角。

进一步,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背光显示模组10还包括主控电路(图未示)。主控电路与电磁膜140、发光组件12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300电连接,可以对电磁膜140、发光组件120和液晶显示面板300等进行控制,便于实现液晶显示或其他功能。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摸输入设备,其包括壳体、透明盖板以及上述背光显示模组10,背光显示模组10安装于壳体内,透明盖板盖设在液晶显示面板300之上。该触摸输入设备通过将扩散板130的面向背板110的一侧表面设计为光滑表面132,背向背板110的另一侧表层仍为粗糙表层134,这样在与电磁膜140贴合时,电磁膜140与光滑表面132贴合,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电磁膜140与扩散板130的贴合面积,提高贴合的牢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