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620发布日期:2019-02-15 20:4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可分为侧入式、直下式、中空式光源结构,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需要较多的LED光源,增加了制作成本,因此被逐渐淘汰;目前,最为常见的结构是侧入式背光模组,由LED点光源发射到导光板的导光点,导光点将入射光发散,从而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

对于侧入式光源的背光模组,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a,包括玻璃背板a11、反射片a12、玻璃导光板a13、扩散板a14、玻璃前盖板a15、光源a16、OCA光学胶a17,由于玻璃导光板a13的入光边一侧的光线较强,照射到玻璃导光板a13的网点面的光线一部分以反射的方式出光,另一部分会发生折射,由于玻璃导光板a13与反射片a12之间通过OCA光学胶a17贴合,而OCA光学胶a17的折射率最低为1.21,能增大光线的折射角度,然后经过反射片a12的反射,造成入光边位置的光线较强,使得屏幕发亮,影响画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出现的边缘亮度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玻璃背板、位于所述玻璃背板上侧的反射片、位于所述反射片上侧的玻璃导光板、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上侧的扩散板、位于所述扩散板上侧的玻璃前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入光边一侧的光源,所述玻璃背板与所述反射片之间还设有一个黑胶装饰膜,所述反射片的截面长度小于所述黑胶装饰膜与所述玻璃导光板的截面长度,使得所述反射片靠向所述光源一侧形成一个错位凹槽。

具体的,所述错位凹槽的截面长度为5-10mm。

具体的,所述反射片与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设有OCA光学胶。

具体的,所述玻璃背板靠向所述黑胶装饰膜的一侧面上涂覆有散热油墨。

具体的,所述玻璃导光板靠向所述反射片的一侧面为网点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通过设置反射片截面长度小于黑胶装饰膜与玻璃导光板的截面长度,且在反射片下侧增加一块黑胶装饰膜,黑胶装饰膜具有极强的吸光作用,使得入光边一侧的网点面的折射光能够被黑胶装饰膜吸收而不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屏幕边缘发亮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的导光原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玻璃背板1、反射片2、玻璃导光板3、扩散板4、玻璃前盖板5、光源6、黑胶装饰膜7、错位凹槽8、OCA光学胶9、玻璃背板a11、反射片a12、玻璃导光板a13、扩散板a14、玻璃前盖板a15、光源a16、OCA光学胶a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

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玻璃背板1、位于玻璃背板1上侧的反射片2、位于反射片2上侧的玻璃导光板3、位于玻璃导光板3上侧的扩散板4、位于扩散板4上侧的玻璃前盖板5、以及位于玻璃导光板3入光边一侧的光源6,玻璃背板1与反射片2之间还设有一个黑胶装饰膜7,黑胶装饰膜7具有极强的吸光作用,反射片2的截面长度小于黑胶装饰膜7与玻璃导光板3的截面长度,使得反射片2靠向光源6一侧形成一个错位凹槽8。

优选的,由于玻璃导光板3离入光边长度为5-10mm的位置光线较强,折射光线较多,为了使该位置的折射光线不由反射片5反射,设置错位凹槽8的截面长度为5-10mm。

优选的,反射片2与玻璃导光板3之间设有OCA光学胶9,OCA光学胶9用于贴合反射片2与玻璃导光板3。

优选的,玻璃背板1靠向黑胶装饰膜7的一侧面上涂覆有散热油墨,散热油墨能够吸收黑胶装饰膜7的热量并传递到外界,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玻璃导光板3靠向反射片2的一侧面为网点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