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409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在直下式的背光模组中,发光二极管所射出的光经由二次透镜反射或折射后,在扩散板表面会出现亮带或暗带的问题。为改善上述问题,通常会在反射片或扩散板上印刷油墨,以达到吸收或反射光线的目的。
[0003]然而,在反射片或扩散板上印刷油墨的方式,在制作上较困难且费时,且制造成本也相对增加。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可改善背光模组的亮暗带的问题,并可降低制作成本。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光学板以及至少一个光源。背板具有底部以及侧壁。反射片包括底反射部以及侧反射部。底反射部设置在背板的底部上,其中底反射部包括主反射表面及至少一个第一反射表面,且主反射表面具有主法线,第一反射表面具有第一法线。主法线与第一法线的延伸方向不同。侧反射部与底反射部连接且设置在背板的侧壁旁。侧反射部包括第二反射表面,且第二反射表面具有第二法线。第二法线与相邻的第一反射表面的第一法线延伸方向不同。光学板设置在反射片上方,具有入光面与出光面。光源用于提供从入光面进入到光学板再从出光面射出形成平面状射出光的光线。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主反射表面与背板的底部贴合,至少一个第一反射表面与底部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夹角。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二反射表面与背板的底部形成第二夹角。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二夹角为90度,且背板的侧壁与底部垂直。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侧反射部与背板的侧壁贴合。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二反射表面具有单一斜率。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其设置在背板上以固定反射片以及光学板。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反射片还包括与侧反射部连接的搭接部。侧反射部通过搭接部与背板的侧壁连接,且胶框压靠于该光学板的边缘以及搭接部上。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上述光源所射出的部分光线经由主反射表面、第一反射表面以及第二反射表面反射后在光学板的边缘形成至少一个亮带。胶框还包括承载部,其位于亮带的上方以遮蔽亮带。
[0014]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反射片具有底反射部以及侧反射部,且底反射部具有主反射表面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反射面,底反射部可将光反射至侧反射部的第二反射面,以将光线引导并集中至光学板的边缘处形成亮带,由此可使光学板边缘处以外的部分射出光更均匀。此外,通过设置在背板侧壁上的胶框,除了可固定反射片以及光学板夕卜,还可遮蔽光学板边缘处的亮带,进而可提升背光模组的外观。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并结合附图描述如下,其中:
[0016]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装置示意图;
[0017]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装置示意图;以及
[0018]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先参照图1,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装置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20、反射片140、光学板160、至少一个光源180以及胶框190。反射片140设置在背板120上,光学板160设置在反射片140上方。光源180所射出的部分光线经由反射片140反射后,可射入光学板160中,以从光学板160射出。胶框190用于压靠反射片140以及光学板160,从而将其固定在背板1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可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且上述光学板160可为扩散板。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还可为侧入光式背光模组,上述光学板160则为导光板。
[0020]请继续参照图1,背板120为类L形背板,且背板120具有底部122以及侧壁124。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20的底部122可与侧壁124垂直。在一些例子中,背板120的底部122可不与侧壁124垂直。反射片140设置在背板120的底部122,且反射片140包括底反射部142、侧反射部144以及搭接部146。底反射部142设于背板120的底部122。侧反射部144的一侧连接底反射部142,侧反射部144的另一侧则通过搭接部146连接到背板120的侧壁124。
[0021]如图1所不,底反射部142包括主反射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反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底反射部142包括主反射表面142a及第一反射表面142b。主反射表面142a及第一反射表面142b分别具有主法线142a’及第一法线142b’。在本实施例中,主反射表面142a的主法线142a’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一反射表面142b的第一法线142b’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说,主反射表面142a与第一反射表面142b为不同的斜面或曲面。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主法线“是指垂直于“主反射表面”的线,“第一法线”是指垂直于“第一反射表面“的线,且不同反射表面的法线的延伸方向均不相同。也就是说,具有不同斜度或不同曲率的反射表面的法线的延伸方向均不相同。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反射表面142a是水平的,并与背板120的底部122贴合,而第一反射表面142b则是倾斜的,并与底部122形成第一夹角α。也就是说,底反射部142包括两个以上的面,其中一个面与背板120的底部122贴合,其余的面则与底部122之间形成夹角。由此,通过调整第一夹角α的角度,可以改变第一反射表面142b的倾斜程度。
[0023]如图1所示,反射片140的侧反射部144位于背板120的侧壁124旁。在本实施例中,侧反射部144包括第二反射表面144a,且第二反射表面144a具有第二法线144a’。此夕卜,第二反射表面144a的第二法线144a’与相邻的第一反射表面142b的第一法线142b’延伸方向不同。也就是说,第二反射表面144a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反射表面142b为不同的斜面或曲面。在一些例子中,第二反射表面144a具有单一斜率。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反射表面144a同样为倾斜的,并与背板120的底部122形成第二夹角β。由此,通过调整第二夹角β的角度,同样可改变第二反射表面144a的倾斜程度。
[0024]如图1所示,当反射片140设置在背板120上时,搭接部146搭接于背板120的侧壁124上。光学板160设置在反射片140上方,且光学板160的边缘可承靠在搭接部146上。由此,通过将胶框190安装在背板120的侧壁124上,可压靠光学板160的边缘以及反射片140的搭接部146,进而达到固定光学板160以及反射片140的目的。
[0025]此外,光学板160具有入光面160a与出光面160b。光源180设置在背板120的底部12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反射片140的底反射部142的主反射表面142a上设有通孔,并可套在光源180上。光源180用于提供从入光面160a进入到光学板160的光线,该光线再从出光面160b射出,以形成平面状射出光。
[0026]由图1可知,光源180射出的部分光线在经过主反射表面142a及第一反射表面142b反射而射向第二反射表面144a之后,可被第二反射表面144a反射而集中至光学板160靠近边缘的区域,进而形成亮带。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