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18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电功耗低、轻薄短小和低电压驱动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面板已广泛应用在掌上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等移动通讯产品的显示屏幕中。然而,可携带式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面板除了轻、薄、省电等基本要求外,随着多媒体应用的逐渐发展,消费者开始对面板色彩表现有更严苛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利用红、绿、蓝三色发光二极管做混光光源可以得到较佳的色彩饱和度,但由于目前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仍未达到冷阴极荧光灯管的发光亮度(30-60lumen/Watt),因此在一般产品亮度要求下,势必需要使用多颗的发光二极管,如此便严重影响便携式设备液晶显示面板满足省电和待机时间长的产品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不能同时满足色彩饱和度佳,且能耗低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使采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时满足色彩饱和度佳且能耗低的背光模组。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两个可切换的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分别为多色光混光光源组和白光光源组。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背光模组的两光源组可独立或组合运作,使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切换不同色域表现模式,采用多色光混光光源时可以得到较佳的色彩饱和度,采用白光光源时则具有较低能耗,同时采用该两光源组则可同时获得高色彩饱和度与高辉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第二光源设置于反射片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和一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1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12。
该背光模组12包括一增亮片13、一扩散片14、一第一导光板15、一第二导光板16、一反射片17、一第一光源18和一第二光源19。其中,该增亮片13、扩散片14、第一导光板15、第二导光板16和该反射片17层叠设置,该第一光源18邻近该第一导光板15一侧设置,该第二光源19邻近该第二导光板16一侧设置。
该第一导光板15与该第一光源18为第一光源组。该导光板15包括一入光面151和一出光面152。点亮该第一光源18时,其发出的光束经导光板15入光面151入射,光束于导光板15内部传播,部分光束经出光面152直接出射,部分光束经第二导光板16入射至反射片17,被反射片17反射后再次经第二导光板16、第一导光板15并从第一导光板15出光面152出射。从出光面152出射的光束经扩散片14、增亮片13聚光后照亮该液晶显示面板11。
该第一光源18是一冷阴极荧光灯管,其为普通白光光源,所发出的白光光束是由电子激发灯管壁荧光粉所得。此种技术较为成熟,在既定亮度的情况下,该第一光源18的冷阴极荧光灯管比多色光混光光源能耗更低。
该第二导光板16与该第二光源19为第二光源组。该导光板16包括一入光面161和一出光面162。点亮该第二光源19时,其发出的光束经导光板16入光面161入射,光束于导光板16内部传播,部分光束经出光面162直接出射,部分光束入射至反射片17,被反射片17反射后再次经第二导光板16并从出光面162出射。从出光面162出射的光束经第一导光板15、扩散片14、增亮片13聚光后照亮该液晶显示面板11。
该第二光源19包括多个混光发光二极管,每一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四晶粒封装,其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两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该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多色光混光光源,其所发出的白光光束是由四个发光二极管晶粒发光混合而成,具有较佳色彩饱和度。因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仍有待提升,因此该第二光源19比白光光源能耗高。
该第一、第二光源组因应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模式可独立或组合运作,为该液晶显示装置10提供所需光源。
当该液晶显示装置10处于文书处理模式时,该背光模组12可仅点亮第一光源组的第一光源18照亮该液晶显示装置10。该第一光源18发出的白光光束藉由激发荧光粉产生,因此在红光与绿光部分的频谱成分较少,导致该液晶显示装置10显示红、绿画面时色彩再现性不足。此种模式适用于外出且不需太好的色彩表现时使用,因此以能耗较低的第一光源组提供背光,达到省电和具有较长待机时间的目的。
当该液晶显示装置10处于多媒体娱乐模式时,该背光模组12可关闭第一光源18,切换为利用多色光混光的第二光源19照亮该液晶显示装置10。该第二光源19发出的白光光束是由红、绿、蓝各光束混合而成,具有较佳色彩饱和度。此种模式适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于室内使用电源线供电情况下,做多媒体应用需要显示的画面色彩饱和度高时使用。
当该液晶显示装置10处于多媒体娱乐模式且需要高亮度时,该背光模组12可同时点亮该第一光源18和该第二光源19照亮该液晶显示装置10。此种模式适于该液晶显示装置10于室内由电源线供电情况下,做多媒体应用需要高色彩饱和度和高辉度时使用。
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光模组12包括两可切换的光源组,选择使用该两光源组可满足使用者不同作业状况的需求。
上述第一光源18为白光光源,其不局限于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可以为蓝光发光二极管加黄色荧光粉的点光源。
上述第二光源19为多色光混光光源,该混光发光二极管并不局限为四晶粒封装,也可以为三晶粒封装或六色混光发光二极管光源,一般三晶粒封装发光二极管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一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该多色光混光光源并不局限于多色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红、绿、蓝三色荧光灯管混光光源。
请参阅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20与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装置20仅包括一导光板25,其为平板型实体。该导光板25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入光面251、253,第一光源28邻近入光面251设置,第二光源29邻近入光面253设置。其中,该第一光源28为白光光源,其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该第二光源29为多色光混光光源,其可为多色发光二极管混光光源。
本实施方式中,可切换采用该第一、第二光源28、29以满足使用者不同作业状况的需求。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20中,设置第一、第二光源28、29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导光板25两侧,也可以并排或上、下排列设置于导光板25一侧。
请参阅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30与液晶显示装置10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装置30包括一直下式背光模组32。背光模组32包括层叠设置的增亮片33、扩散片34、第一光源38、第二光源39和反射片37。
该第一光源38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冷阴极荧光灯管,其为普通白光光源。该第二光源39包括多个矩阵式排列的混光发光二极管(如图4所示),每一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四晶粒封装,其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两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该第一光源38的冷阴极荧光灯管与该第二光源39的发光二极管层叠交错排列。
该液晶显示装置30的背光模组32光源38、39可切换使用,选择使用该两光源可满足使用者不同作业状况的需求。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30中,设置该第一、第二光源38、39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层叠设置于扩散片34与反射片37之间,该第一、第二光源38、39也可以同层交错排列。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两可切换的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分别为白光光源组和多色光混光光源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白光光源组包括一导光板和第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第一光源邻近该导光板入光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灯管或蓝光发光二极管加黄色荧光粉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色光混光光源组包括一导光板和第二光源,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第二光源邻近该导光板入光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源包括至少一混光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混光发光二极管为四晶粒封装,其包括一红光发光二极管晶粒、两绿光发光二极管晶粒和一蓝光发光二极管晶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层叠设置的扩散片和反射片,该两光源组设置于该扩散片和反射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白光光源组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冷阴极荧光灯光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多色光混光光源包括矩阵式排列的多个混光发光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冷阴极荧光灯管与该发光二极管层叠交错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两个可切换的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分别是多色光混光光源组和白光光源组。该两光源组可独立或组合运作,使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切换不同色域表现模式,采用多色光混光光源组时可以得到较佳的色彩饱和度,采用白光光源时则具有较低能耗,同时采用该两光源组则可获得高色彩饱和度与高辉度。
文档编号H01J61/00GK2862103SQ20052012115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许育儒, 简克伟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