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94094阅读:来源:国知局
0具有承载部191。该承载部191主要是用来承载液晶面板。当胶框190设置在背板120的侧壁124上时,承载部191位于光学板160靠近边缘的区域上,进而可遮蔽形成于光学板160边缘处的亮带。
[0027]由此可知,由于主反射表面142a是水平设置的,因此通过调整第一反射表面142b与背板120的底部120之间的第一夹角α,可使光线经由主反射表面142a以及第一反射表面142b反射后,射向第二反射表面144a。此外,为了使射向第二反射表面144a的光线反射而集中至光学板160的边缘,可调整第二反射表面144a与背板120的底部120之间的第二夹角β,以改变光经由第二反射表面144a反射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β大于第一夹角α。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β可为90度。请参照图2所示,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装置示意图。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200的结构大致上与前述背光模组1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背光模组200的反射片24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反射片240同样包括底反射部242、侧反射部244以及搭接部246。底反射部242设在背板120的底部122上。侧反射部244垂直于背板120的底部122,并与背板120的侧壁124贴合。侧反射部244的一侧连接底反射部242,另一侧连接搭接部246。搭接部246搭接在背板120的侧壁124上。由此,光源180射出的光线经过底反射部242反射而射向与底部122垂直的侧反射部244,再经侧反射部244反射后,同样可于光学板160靠近边缘的地方形成亮带。同样地,胶框190的设计除了可固定光学板160以及反射片240夕卜,胶框190的承载部191还可达到遮蔽亮带的效果。
[0029]本实用新型中,背板还可有不同的结构设计。请参照图3,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背光模组装置示意图。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300的结构大致上与图1的背光模组100的结构相同,差异仅在于背光模组300的背板320具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背板320包括底部322以及与底部322接合的侧壁324。在本实施例中,侧壁324的倾斜角度与反射片140的侧反射部144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使侧反射部144与背板320的侧壁324顺利贴合,由此可提升设置在背板320上的反射片140的稳固性。
[0030]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反射片具有底反射部以及侧反射部,且底反射部具有主反射表面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反射面,底反射部可将光反射至侧反射部的第二反射面,以将光线引导并集中至光学板的边缘处形成亮带,由此可使光学板边缘处以外的部分射出光更均匀。此外,通过将胶框设置在背板的侧壁上,除了可以固定反射片以及光学板外,还可遮蔽光学板边缘处的亮带,进而提升背光模组的外观。
[0031]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而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与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
[0032]【符号说明】
[0033]100 背光模组
[0034]120 背板
[0035]122 底部
[0036]124 侧壁
[0037]140 反射片
[0038]142 底反射部
[0039]142a 主反射表面
[0040]142a’ 主法线
[0041]142b 第一反射表面
[0042]142b’ 第一法线
[0043]144 侧反射部
[0044]144a 第二反射表面
[0045]144a’ 第二法线
[0046]146 搭接部
[0047]160 光学板
[0048]160a 入光面
[0049]160b 出光面
[0050]180 光源
[0051]190 胶框
[0052]191 承载部
[0053]200背光模组
[0054]240反射片
[0055]242底反射部
[0056]244侧反射部
[0057]246搭接部
[0058]300背光模组
[0059]320 背板
[0060]322 底部
[0061]324 侧壁
[0062]α 第一夹角
[0063]β 第二夹角。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底部以及侧壁; 反射片,其包括: 底反射部,所述底反射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上,其中所述底反射部包括主反射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反射表面,且所述主反射表面具有主法线,所述第一反射表面具有第一法线,所述主法线与所述第一法线的延伸方向不同;以及 侧反射部,所述侧反射部与所述底反射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背板的所述侧壁旁,其中所述侧反射部包括第二反射表面,且所述第二反射表面具有第二法线,所述第二法线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反射表面的所述第一法线延伸方向不同; 光学板,所述光学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方,并且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以及至少一个光源,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用于提供从所述入光面进入到所述光学板再从所述出光面射出形成平面状射出光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主反射表面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贴合,所述第一反射表面与所述底部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反射表面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形成第二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夹角为90度,且所述背板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部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侧反射部与所述背板的所述侧壁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反射表面具有单一斜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其设置在所述背板上以固定所述反射片以及所述光学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反射片还包括与所述侧反射部连接的搭接部,所述侧反射部通过所述搭接部与所述背板的所述侧壁连接,且所述胶框压靠于所述光学板的边缘以及所述搭接部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光源所射出的部分光线经由所述主反射表面、所述第一反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反射表面反射后在所述光学板的边缘形成至少一个亮带;以及 所述胶框还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亮带的上方,以遮蔽所述至少一个亮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光学板以及至少一个光源。背板具有底部以及侧壁。反射片包括底反射部以及侧反射部。底反射部设置在背板的底部上。底反射部包括主反射表面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反射表面。主反射表面具有主法线,且第一反射表面具有第一法线。主法线与第一法线的延伸方向不同。侧反射部与底反射部连接且设置在背板的侧壁旁。侧反射部包括第二反射表面,且第二反射表面具有第二法线。第二法线与相邻的第一反射表面的第一法线延伸方向不同。光学板设置在反射片上方,具有入光面与出光面。光源用于提供从入光面进入到光学板再从出光面射出形成平面状射出光的光线。
【IPC分类】F21V7/04, F21Y101/02, F21V7/10, F21S8/00, F21V17/10
【公开号】CN204647984
【申请号】CN201520226866
【发明人】王裕评, 陈玟瑾
【申请人】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