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9711发布日期:2019-04-02 23:4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侧光源电视机的碳微晶粉导光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微晶粉提供显示屏的色彩饱和度有3个方向,On-chip方式是将纳米级人造原子封装到LED上,但由于其自身的稳定性及寿命等问题,此方式尚不能实行量产;On-edge方式是将纳米级人造原子密封在细玻璃管中并安装在背照灯导光板的LED光入射部,虽然可节约纳米级人造原子原料,但因其设计会增加机身厚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On-surface方式是将纳米级人造原子薄膜贴在背照灯与液晶面板之间,容易嵌入,但成本较高。LCD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导光板有PMMA,PC材料等。导光板的网点有蚀刻的,有网点印刷的,在白光LED下形成的电视影像色彩饱和度较低,仿真性较低。目前应用于背光模组上的白光LED主要有三种,一是LED单元通过RGB三色LED光源混合形成白光,该方式成本高,难控制;二是通过蓝光LED激发黄色荧光粉混合成白光,该方式通常把芯片与荧光粉层封装在一起,存在散热问题,光效低下等问题;三是通过蓝光LED激发红光纳米级人造原子和绿光纳米级人造原子发出红光和绿光,在LED蓝光激发下,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形成白光。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PS材料导光板上涂布碳微晶粉膜来提高电视色彩的饱和度,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入光侧混合或分层涂布的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在导光板的出光侧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混合后的光源通过空气间隙后使光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控制了材料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控制了材料成本的提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部分C、光学膜片部分B,所述导光板部分C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下侧,所述导光板部分C通过导光板上的柱形网点与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碳微晶粉层相抵接;所述相邻柱形网点之间与所述碳微晶粉层之间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的侧面呈类似倒三角形状,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包括棱镜片和扩散片中的一种以及所述碳微晶粉层,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出光侧为所述棱镜片,所述导光板部分C包括所述导光板和所述碳微晶粉层,所述碳微晶粉层包括大颗粒碳微晶粉、小颗粒碳微晶粉和苯基有机硅橡胶;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厚度为4mm。所述碳微晶粉为纳米级。

优选的,所述碳微晶粉层至少为一层结构。所述碳微晶粉层可以为单层的混合涂布形式,也可以是双层的分层涂布方式,一层为大颗粒碳微晶粉的红微晶粉层,另一层为小颗粒碳微晶粉的绿微晶粉层。

优选的,所述空气间隙A的高度H为1-2mm。

优选的,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中所述导光板为光学级聚苯乙烯,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自下而上的折射率为所述碳微晶粉层<所述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碳微晶粉层,所述碳微晶粉层<所述光学膜片部分。此结构便于光的充分利用。蓝光LED激发大颗粒碳微晶粉发出红光,蓝光LED激发小颗粒碳微晶粉发出绿光,再加上蓝光LED本身的蓝光三色光源混合成白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将碳微晶粉通过混合或均匀涂布的方式涂布于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入光侧,蓝光LED激发大颗粒碳微晶粉发出红光,蓝光LED激发小颗粒碳微晶粉发出绿光,再加上蓝光LED本身的蓝光,三色光源混合形成白光,导光板的出光面和所述碳微晶粉层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大大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提高了电视机的色域,控制了材料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混合涂布碳微晶粉的结构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分层涂布碳微晶粉的结构图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混合涂布碳微晶粉的结构图示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分层涂布微晶粉的结构图示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导光板结构图示;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空气间隙A放大图示;

其中:10、棱镜片;11、锥棱;15、扩散片;20、碳微晶粉层;21、大颗粒碳微晶粉;22、小颗粒碳微晶粉;23、苯基有机硅橡胶;30、导光板;31、柱形网点;40、红微晶粉层;50、绿微晶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混合涂布碳微晶粉的结构图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导光板结构图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空气间隙A放大图示。

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包括导光板部分C、光学膜片部分B,所述导光板部分C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下侧,所述导光板部分C通过导光板30上的柱形网点31与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碳微晶粉层20相抵接;所述相邻柱形网点31之间与所述碳微晶粉层20之间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的侧面呈类似倒三角形状,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包括棱镜片10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出光侧为所述棱镜片10,所述棱镜片10的出光面设有锥棱11,所述导光板部分C包括所述导光板30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包括大颗粒碳微晶粉21、小颗粒碳微晶粉22和苯基有机硅橡胶23,所述碳微晶粉为纳米级;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厚度为4mm。

所述碳微晶粉层20为单层结构。

所述空气间隙A的高度H为1mm。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中所述导光板30为光学级聚苯乙烯,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自下而上的折射率为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导光板30,所述导光板30<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装配工艺如下:

(1)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的对边;

(2)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入光侧;

(3)将以上步骤(2)的组合物进行微干燥。

(4)将以上步骤(3)的组合物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上。

(5)以上步骤(4)的组合物使用在蓝色侧光LED的模组内。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分层涂布碳微晶粉的结构图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导光板结构图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空气间隙A放大图示。

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包括导光板部分C、光学膜片部分B,所述导光板部分C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下侧,所述导光板部分C通过导光板30上的柱形网点31与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碳微晶粉层20相抵接;所述相邻柱形网点31之间与所述碳微晶粉层20之间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的侧面呈类似倒三角形状,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包括棱镜片10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出光侧为所述棱镜片10,所述棱镜片10的出光面设有锥棱11,所述导光板部分C包括所述导光板30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包括大颗粒碳微晶粉21、小颗粒碳微晶粉22和苯基有机硅橡胶23,所述碳微晶粉为纳米级,所述碳微晶粉层20由红微晶粉层40和绿微晶粉层50组成;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厚度为4mm。

所述碳微晶粉层20为双层结构。

所述空气间隙A的高度H为2mm。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中所述导光板30为光学级聚苯乙烯,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自下而上的折射率为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导光板30,所述导光板30<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装配工艺如下:

(1)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的对边;

(2)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入光侧;

(3)将以上步骤(2)的组合物进行微干燥。

(4)将以上步骤(3)的组合物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上。

(5)以上步骤(4)的组合物使用在蓝色侧光LED的模组内。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混合涂布微晶粉的结构图示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导光板结构图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空气间隙A放大图示。

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包括导光板部分C、光学膜片部分B,所述导光板部分C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下侧,所述导光板部分C通过导光板30上的柱形网点31与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碳微晶粉层20相抵接;所述相邻柱形网点31之间与所述碳微晶粉层20之间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的侧面呈类似倒三角形状,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包括棱镜片10、扩散片15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出光侧为所述棱镜片10,所述棱镜片10的出光侧设有锥棱11,所述导光板部分C包括所述导光板30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包括大颗粒碳微晶粉21、小颗粒碳微晶粉22和苯基有机硅橡胶23,所述碳微晶粉为纳米级;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厚度为4mm。

所述碳微晶粉层20为单层结构。

所述空气间隙A的高度H为2mm。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中所述导光板30为光学级聚苯乙烯,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自下而上的折射率为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导光板30,所述导光板30<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装配工艺如下:

(1)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的对边;

(2)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入光侧;

(3)将以上步骤(2)的组合物进行微干燥。

(4)将以上步骤(3)的组合物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上。

(5)以上步骤(4)的组合物使用在蓝色侧光LED的模组内。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分层涂布微晶粉的结构图示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导光板结构图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空气间隙A放大图示。

一种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包括导光板部分C、光学膜片部分B,所述导光板部分C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下侧,所述导光板部分C通过导光板30上的柱形网点31与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碳微晶粉层20相抵接;所述相邻柱形网点31之间与所述碳微晶粉层20之间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的侧面呈类似倒三角形状,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包括棱镜片10、扩散片15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出光侧为所述棱镜片10,所述棱镜片10的出光面设有所述锥棱11,所述导光板部分C包括所述导光板30和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包括大颗粒碳微晶粉21、小颗粒碳微晶粉22和苯基有机硅橡胶23,所述碳微晶粉为纳米级,所述碳微晶粉层20由所述红微晶粉层40和所述绿微晶粉层50组成;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厚度为4mm。

所述碳微晶粉层20为双层结构。

所述空气间隙A的高度H为1mm。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中所述导光板30为光学级聚苯乙烯,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自下而上的折射率为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导光板30,所述导光板30<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空气间隙A>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碳微晶粉层20<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

所述微晶粉导光板组件的装配工艺如下:

(1)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的对边;

(2)将混合或分层涂布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涂布在所述光学膜片部分B的入光侧;

(3)将以上步骤(2)的组合物进行微干燥。

(4)将以上步骤(3)的组合物的所述碳微晶粉层2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部分C的导光板30的所述柱形网点31上。

(5)以上步骤(4)的组合物使用在蓝色侧光LED的模组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晶粉导光板组件,将碳微晶粉通过混合或均匀涂布的方式涂布于所述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入光侧,蓝光LED激发大颗粒碳微晶粉发出红光,蓝光LED激发小颗粒碳微晶粉发出绿光,再加上蓝光LED本身的蓝光,三色光源混合形成白光,导光板的出光面和所述碳微晶粉层形成狭长的空气间隙,白光通过空气间隙内再次折射入碳微晶粉层,大大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提高了电视机的色域,控制了材料的成本。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