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智能平板及背光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638发布日期:2019-02-15 20:4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交互智能平板及背光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及背光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的背光显示模组是由背光源发出的光作为光源,然后通过液晶面板的分子层透射或者反射而进行成像。传统的背光显示模组一般没有预留出线结构,不利于背光显示模组与显示设备的主板之间的连接,也不利于背光显示模组功能的扩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背光显示模组出线的交互智能平板及背光显示模组。

一种背光显示模组,包括:

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上连接有传输线;及

背板,设于所述背光组件一侧,所述背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传输线背向于所述背光组件的一端能够由所述凹槽伸出至所述背板背向于所述背光组件的一侧。

上述背光显示模组在安装时,将背板盖设于背光组件一侧,通过背板承载背光组件,避免背光组件被碰坏,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背光组件使用的稳定性。背光组件上连接有传输线,背板上开设有凹槽,传输线背向于背光组件的一端能够由凹槽伸出至背板背向于背光组件的一侧。通过传输线由凹槽伸出方便背光组件与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的连接,避免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对背光组件使用的干扰。同时,由于背板上开设有凹槽,进一步能够方便背光组件进行功能扩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固定部及卡设部,所述卡设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背光组件的侧边上,所述卡设部与所述背光组件的侧边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凹槽与所述间距处相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伸入所述卡设部与所述背光组件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内,所述挡板与所述卡设部及所述背光组件均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防尘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条设置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中框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发光结构、液晶面板及电磁膜片,所述电磁膜片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所述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电磁膜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发光结构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所述电磁膜片设置于所述扩散板朝向所述发光结构的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膜片粘贴于所述扩散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磁控制板,所述电磁控制板设置于所述背板背向于所述背光组件的一侧,所述电磁膜片通过所述传输线电连接于所述电磁控制板。

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显示模组。

上述交互智能平板包括背光显示模组,背光显示模组在安装时,将背板盖设于背光组件一侧,通过背板承载背光组件,避免背光组件被碰坏,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背光组件使用的稳定性。背光组件上连接有传输线,背板上开设有凹槽,传输线背向于背光组件的一端能够由凹槽伸出至背板背向于背光组件的一侧。通过传输线由凹槽伸出方便背光组件与交互智能平板的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的连接,避免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对背光组件使用的干扰。同时,由于背板上开设有凹槽,进一步能够方便背光组件进行功能扩展,进而增加交互智能平板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传输线与电磁控制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显示模组10,方便背光显示模组10的内部结构与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的连接,进而方便实现对背光显示模组10的控制和功能的扩展。具体地,背光显示模组10包括背光组件100及背板300。

背光组件100上连接有传输线110,背板300设于背光组件100一侧,背板300上开设有凹槽310,传输线110背向于背光组件100的一端能够由凹槽310伸出至背板300背向于背光组件100的一侧。

在安装时,将背板300盖设于背光组件100一侧,通过背板300承载背光组件100,避免背光组件100被碰坏,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背光组件100使用的稳定性。传输线110背向于背光组件100的一端能够由凹槽310伸出至背板300背向于背光组件100的一侧。通过传输线110由凹槽310伸出方便背光组件100与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的连接,避免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对背光组件100使用的干扰。同时,由于背板300上开设有凹槽310,进一步能够方便背光组件100进行功能扩展。

一实施例中,背光显示模组10还包括中框200,中框200包括固定部210及卡设部220,卡设部220设置于固定部210的一端,固定部210设置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上,卡设部220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之间具有间距,凹槽310与此间距处相对应连通。

使用时,将固定部210设置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上,通过固定部210固定背光组件100。连接在背光组件100上的传输线110能够经过卡设部220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之间的间距,由凹槽310处伸出,通过卡设部220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之间的间距,进一步方便传输线110由凹槽310处伸出。同时通过固定部210能够有效固定背光组件100。

具体地,卡设部220立于固定部210的一端,固定部210的另一端能够卡设在背光组件100上,进而使得卡设部220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之间有效形成间距,方便传输线110的伸出。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中框200为胶框。胶框的硬度较低,可以避免在安装的过程中,中框200将背光组件100碰坏,有效保护背光组件100。

一实施例中,凹槽310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320,挡板320伸入卡设部220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内,挡板320与卡设部220及背光组件100均间隔设置。由于挡板320与卡设部220及背光组件100均间隔设置,因此传输线110能够绕过挡板320,并与由凹槽310伸出。通过挡板320能够有效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质由凹槽310进入到背板300朝向背光组件100的一侧,或进入到背光组件100内,影响背光组件100的使用,避免造成背光组件100有异物的视觉效果。通过挡板320能够将灰尘等杂质有效阻挡在挡板320与卡设部220之间。

一实施例中,挡板320上设置有防尘条330。其中,传输线110进一步绕过防尘条330。通过防尘条330能够进一步阻挡灰尘等杂质,避免造成背光组件100有异物的视觉效果。

具体地,防尘条330设置于挡板320朝向中框200的表面上,进而能够有效将灰尘等杂质阻挡在挡板320与中框200之间,避免进入到背板300朝向背光组件100的一侧或背光组件100内。

一实施例中,防尘条330设置于挡板320朝向卡设部220的表面上及挡板320背向于背板300的侧边上,可以有效将灰尘等杂质阻挡在挡板320与卡设部220之间。当然,在其实施例中,防尘条330还可以设置在整个挡板320上,进一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到背板300朝向背光组件100的一侧或背光组件100内。

具体地,防尘条330设置在挡板320侧边的部分的外表面为圆弧面,传输线110进一步绕过防尘条330。由于防尘条330设置在挡板320侧边的部分的外表面为圆弧面,进而能够保护传输线110,避免传输线110被挡板320的侧边刮坏,有效保证传输线110传输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防尘条330具有弹性,传输线110进一步绕过防尘条330。通过防尘条330的弹性能够有效保护传输线110不被挡板320划伤。同时,通过防尘条330将传输线110压紧在挡板320与中框200的卡设部220之间,能够进一步将传输线110有效固定在在挡板320与中框200之间,避免传输线110晃动,影响传输线110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传输线110传输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避免挡板320与中框200的卡设部220之间出现间隙,使得灰尘等杂质进入到背板300朝向背光组件100的一侧或背光组件100内。

一实施例中,防尘条330为海绵条。在另一实施例中,防尘条330还可以为橡胶条、硅胶条等,只要能够有效阻挡灰尘等杂质即可。

一实施例中,背光组件100包括发光结构、液晶面板110及电磁膜片120,电磁膜片120设置于发光结构与液晶面板110之间,传输线110电连接于电磁膜片120。其中,电磁膜片120为透明或半透明状,因此发光结构发出的光能够有效穿透电磁膜片120照亮液晶面板110。背光组件100包括电磁膜片120,进而使得背光组件100具有电磁输入的功能。

一实施例中,背光组件100还包括扩散板130,扩散板130设置于发光结构与液晶面板110之间,电磁膜片120设置于扩散板130朝向发光结构的表面上。

具体地,电磁膜片120粘贴于扩散板130上,使得电磁膜片120与扩散板130形成一体结构,有效简化电磁膜片120的安装步骤。进一步地,电磁膜片120全贴合在扩散板130上。一方面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电磁膜片120与扩散板130之间,另一方面,电磁膜片120全贴合在扩散板130上,能够有效避免电磁膜片120与扩散板130之间产生气泡、出现刮痕等情况,有效提高电磁膜片120结构的稳定性及使用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背光组件100还包括光学膜片140,光学膜片140设置在扩散板130与液晶面板110之间。通过光学膜片140能够对发光结构放出的光进行进一步地处理,获得更好地光学效果。

具体地,发光结构包括反射片150及灯光源,灯光源设置反射片150朝向扩散板130的表面上。反射片150能够对灯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发射到扩散板130上,有效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高亮度。

请一并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背光显示模组10还包括电磁控制板400,电磁膜片120通过传输线110电连接于电磁控制板400。通过电磁控制板400控制电磁膜片120上的感应信号,进而实现背光显示模组10的电磁输入与控制。

具体地,电磁控制板400固定在背板300背向于背光组件100的一侧,避免电磁控制板400影响背光组件100的图像显示及使用。同时,电磁控制板400固定在背板300上,可以避免电磁控制板400活动,进而有效保证传输线110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具体地,传输线110连接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上,可以避免传输线110对背光组件100图像显示的影响。进一步地,传输线110连接在电磁膜片120的侧边上,不仅能够有效传输电磁膜片120的感应信息,同时避免传输线110对电磁膜片120的使用的干扰。

一实施例中,凹槽310的尺寸与传输线110的横截面积的尺寸相匹配。当传输线110由凹槽310伸出后,使得传输线110能够有效遮挡凹槽310,进一步避免灰尘由凹槽310进入到背板300朝向背光组件100的一侧或背光组件100内。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传输线110为柔性电路板,使得传输线110易弯折,方便传输线110绕过挡板320由凹槽310伸出。

一实施例中,背光显示模组10还包括后壳,后壳盖设于背板300背向于背光组件100的一侧,电磁控制板400位于后壳与背板300之间。通过后壳能够有效保护电磁控制板400,避免电磁控制板400被碰坏。

一实施例中的交互智能平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显示模组10,方便背光显示模组10与其他部件或外部设备的连接,方便背光显示模组10进行功能扩展。

一实施例中,交互智能平板还包括外边框,外边框设置在中框200背向于背光组件100的一侧。通过外边框能够进一步保护中框200,避免中框200变形,进而能够避免中框200相对于背光组件100活动,有效保护背光组件100。

在上述交互智能平板中,背光显示模组10在安装时,将卡设部220立于固定部210的一端,背光组件100卡设在固定部210的另一端上,进而使得卡设部220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有效形成间距。挡板320伸入卡设部220与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内,挡板320朝向中框200的表面上设置有防尘条330。传输线110连接在背光组件100的侧边上,并绕过防尘条330,由挡板320与卡设部220之间的间距经过背板300上的凹槽310伸出。通过防尘条330不仅能够保护传输线110,避免传输线110被挡板320的侧边刮坏,还能够有效将灰尘等杂质阻挡在挡板320与卡设部220之间,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到背板300朝向背光组件100的一侧或背光组件100内,影响背光组件100的视觉效果。伸出后的传输线110连接到电磁控制板400上,通过电池控制板控制背光组件100的电磁膜片120,使背光显示模组10具有电磁输入功能。通过上述结构不仅有利于背光组件100的信号传输,还有利于背光组件100的功能扩展,进而增加交互智能平板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