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模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8447发布日期:2019-05-11 00:3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头模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模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智能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朝着全面屏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屏下指纹技术顺应趋势而生。其中,屏下指纹识是指,指纹识别模组可设置于电子设备(例如智能移动终端等)的触控显示区域下方;如此,指纹识别区域就位于触控显示区域范围之内。当用户手指接触位于触控显示区域范围内的指纹识别区域时,指纹识别模组就可以进行指纹采集等处理。

当前屏下指纹识主要有光学和超声两种方案,相对于超声方案,光学具有低功耗、研发速度快等优点,因而成为当前屏下指纹识方案的主流。从原理上看,光学指纹识别即为利用光线折射及反射,将手指放在屏幕上,然后利用屏幕内置光照射到图像传感器上,转换为指纹纹理明暗图,再转换成数字信息以用于指纹识别对比,最后根据识别对比结果实现指定功能(例如解锁电子设备等)。

然而,现有的光学指纹识别方案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物面识别范围普遍较小,从而导致其采集指纹信息量偏少,当遇见手指脏等情况时,可能难以有效识别指纹,从而影响了指纹识别率。由此,通过在入瞳位置处设置视场光阑,可以将光学镜头模组的成像范围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从而通过合适的视场光阑可以扩展光学镜头模组的视场角。而更大的视场角可以一次采集到更多指纹信息,因而即使遇见手指脏等情况时,也可根据采集到更多指纹信息有利于指纹有效的识别,从而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模组、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以提高指纹识别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模组,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内安装有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聚光透镜、第一散光透镜和第二散光透镜,所述透镜组的入瞳位置位于所述聚光透镜与所述第一散光透镜之间,所述入瞳位置处设有视场光阑。

较佳的,所述入瞳位置处设有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的中心孔内设有所述视场光阑。

较佳的,所述第一散光透镜和所述第二散光透镜之间设有第二遮光片。

较佳的,所述聚光透镜、所述第一散光透镜和所述第二散光透镜均为非球面透镜。

较佳的,所述光学镜头模组的焦距为0.7mm。

较佳的,所述光学镜头模组的视场角为133°。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配置有光学镜头模组;所述光学镜头模组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内安装有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聚光透镜、第一散光透镜和第二散光透镜,所述透镜组的入瞳位置位于所述聚光透镜与所述第一散光透镜之间,所述入瞳位置处设有视场光阑。

较佳的,所述入瞳位置处设有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的中心孔内设有所述视场光阑。

较佳的,所述第一散光透镜和所述第二散光透镜之间设有第二遮光片。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配置有上述的指纹识别装置。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光学镜头模组包括镜筒,镜筒内安装有透镜组,透镜组包括聚光透镜、第一散光透镜和第二散光透镜,透镜组的入瞳位置位于聚光透镜与第一散光透镜之间,入瞳位置处设有视场光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学镜头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学镜头模组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模组中透镜组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例如在下面描述中,在第一部件上方形成第二部件,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直接接触方式形成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非直接接触方式(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还可以包括额外的部件)形成的实施例等。

而且,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诸如“在…上方”、“在…之下”、“顶部”、“下方”等空间相对术语,以描述如实施例各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或部件与另一个(或另一些)元件或部件之间的关系。应当理解的是,除了附图中描述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旨在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若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部件“下方”或“之下”的元件或部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元件或部件“上方”或“之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可配置有光学指纹识别装置,以实现光学指纹识别。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可穿戴设备等。

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的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100上配置有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当用户的手指靠近或接触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感应区101时,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并可根据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然后可根据指纹识别结果实现指定功能(例如解锁智能手机等)。

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感应区101可以位于智能手机100的触控显示区域下方,以实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需要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的感应区101也可以位于智能手机100其他部位(例如智能手机的外壳背板上等)上。

参考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可配置有光学镜头模组;所述光学镜头模组可以包括镜筒5,所述镜筒5内可安装有透镜组。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组例如可以包括聚光透镜1、第一散光透镜2和第二散光透镜3。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组的入瞳可位置位于所述聚光透镜1与所述第一散光透镜2之间,所述入瞳位置处可设有视场光阑4。

如此,通过在入瞳位置处设置视场光阑4,可以将光学镜头模组的成像范围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从而通过合适的视场光阑4可以实现对光学镜头模组的视场角的扩展。而更大的视场角有利于一次采集到更多指纹信息,因而即使遇见手指脏等情况时,也可根据采集到更多指纹信息有利于指纹有效的识别,从而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率。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入瞳位置处可设有第一遮光片6,所述第一遮光片6的中心孔内设有所述视场光阑4。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光透镜2和所述第二散光透镜3之间还以设有第二遮光片7。所述第一遮光片6和所述第二遮光片7均可以起到对光学镜头模组进行遮光的作用(例如阻隔杂散光等),进而可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所述光学镜头模组内的聚光透镜1、所述第一散光透镜2和所述第二散光透镜3可位于同一光轴上,以便于光学成像。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模组内的聚光透镜1、所述第一散光透镜2和所述第二散光透镜3可均为非球面透镜例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从而可以维持良好的像差修正,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例如更出色的锐度和更高的分辨率等)。同时所述光学镜头模组内的透镜组采用非球面有利于光学镜头模组的小型化设计,从而非常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在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光学镜头模组的焦距可以为0.7mm,视场角可以为133°,物面大小可以为6*6mm。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