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4304发布日期:2019-03-22 21:1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镜筒内的镜片,镜片包括设置在中心位置的光学部、以及环绕光学部设置的承靠部,由于镜片的外径精度很难保证,需要将镜片与镜筒坎合,通常将承靠部的物侧面做成二级阶梯状,即自光学部的边缘沿远离并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自第一表面的边缘沿远离光轴的方向朝像侧延伸的第二表面、以及自第二表面的边缘沿远离并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三表面。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上述结构的镜片边厚较薄,不利于镜片的模压成型,不能保证镜片边缘的规则面型和尺寸,导致镜片的良品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能够提高镜片的良品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所述镜筒包括围设形成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朝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片包括设置在中心位置的光学部、以及环绕所述光学部设置的承靠部,所述承靠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与所述物侧面相对设置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周缘面,所述镜片还包括自所述物侧面朝像侧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物侧面包括自所述周缘面靠近物侧一侧朝光轴延伸的第一表面,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光轴的边缘相接,所述第一筒壁上设有朝向所述镜片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持在所述凹陷部内,所述镜片为玻璃镜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镜片的物侧面上设置凹陷部、在第一筒壁朝向所述镜片设置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持在所述凹陷部内,从而实现了镜片与镜筒的坎合,保证了镜片组装入镜筒中的同心度;由于所述物侧面包括自所述周缘面靠近物侧一侧朝光轴延伸的第一表面,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光轴的边缘相接,故用于坎合的凹陷部与镜片的边缘间隔一定距离而并未影响所述承靠部的边缘厚度,较厚的镜片边缘厚度有利于镜片制造过程中的模压成型,从而保证了镜片边缘的规则面型和尺寸,提高了镜片的良品率。

另外,所述凹陷部包括底面、自所述底面远离光轴一侧沿远离光轴的方向朝物侧延伸的第一侧面、以及自所述底面靠近光轴一侧沿靠近光轴的方向朝物侧延伸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抵持在所述第一筒壁上。

另外,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底面中至少一者从像侧抵持所述第一筒壁。

另外,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筒壁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一侧面与第一筒壁之间预留有间隙,避免了因加工精度不高导致的第一侧面和第一筒壁相互干涉、而阻碍镜片与镜筒坎合的问题,提高了良品率。

另外,所述第一表面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如此设置,进一步增大了镜片的边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镜片的面型和尺寸,提高了镜片的良品率。

另外,所述物侧面还包括自所述凹陷部靠近光轴的一侧朝光轴延伸的第二表面。

另外,所述第二表面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另外,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均为环绕所述光轴的环状。如此设置,相比于设置多个环绕光轴的凹陷部和凸起部,更便于于凹陷部与凸起部的配合,从而提高了镜片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如图1至2所示,包括:镜筒11、以及收容于镜筒11内的镜片12,镜筒11包括围设形成通光孔13的第一筒壁111、以及自第一筒壁111朝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12,镜片12包括设置在中心位置的光学部121、以及环绕光学部121设置的承靠部122,承靠部122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1221、与物侧面1221相对设置的像侧面1222、以及连接物侧面1221和像侧面1222的周缘面1223,镜片12还包括自物侧面1221朝像侧凹陷的凹陷部14,物侧面1221包括自周缘面1223靠近物侧一侧朝光轴OO'延伸的第一表面1221a,凹陷部14与第一表面1221a靠近光轴OO'的边缘相接,第一筒壁111上设有朝向镜片12凸起的凸起部15,凸起部15卡持在凹陷部14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镜片12的物侧面1221上设置凹陷部14、在第一筒壁111朝向镜片12设置凸起部15,凸起部15卡持在凹陷部14内,从而实现了镜片12与镜筒11的坎合,保证了镜片12组装入镜筒11中的同心度;由于物侧面1221包括自周缘面1223靠近物侧一侧朝光轴OO'延伸的第一表面1221a,凹陷部14与第一表面1221a靠近光轴OO'的边缘相接,即类似假坎的结构,故用于坎合的凹陷部14与镜片12的边缘间隔一定距离而并未影响承靠部122的边缘厚度,镜片12较厚的边缘厚度有利于镜片12制造过程中的模压成型,从而保证了镜片12边缘的规则面型和尺寸,提高了镜片12的良品率;同时,该结构还能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镜头模组100组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镜片12为玻璃材质,玻璃镜片透光率更好,可达99%以上,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100的成像质量;玻璃镜片用很久也不容易泛黄,使用寿命比较长;玻璃镜片价格廉价,具有成本优势;玻璃镜片硬度较高,不宜磨花。

具体的说,凹陷部14包括底面141、自底面141远离光轴OO'一侧沿远离光轴OO'的方向朝物侧延伸的第一侧面142、以及自底面141靠近光轴OO'一侧沿靠近光轴OO'的方向朝物侧延伸的第二侧面143,第二侧面143抵持在第一筒壁111上。

进一步的,凸起部15包括顶面151、自顶面151远离光轴OO'一侧沿远离光轴OO'的方向朝物侧延伸的第三侧面152、以及自顶面151靠近光轴OO'一侧沿靠近光轴OO'的方向朝物侧延伸的第四侧面153,第二侧面143抵持在第四侧面153上。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表面1221a和底面141中至少一者从像侧抵持第一筒壁11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21a和底面141均从像侧抵持第一筒壁111。

优选的,第一侧面142与第一筒壁111间隔设置,具体的说,第一侧面142与第三侧面152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一侧面142与第一筒壁111之间预留有间隙,避免了因加工精度不高导致的第一侧面142和第三侧面152相互干涉、而阻碍镜片12与镜筒11坎合的问题,提高了良品率。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21a为垂直于光轴OO'的平面。如此设置,进一步增大了镜片12的边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镜片12的面型和尺寸,提高了镜片12的良品率。

值得一提的是,物侧面1221还包括自凹陷部14靠近光轴OO'的一侧朝光轴OO'延伸的第二表面1221b,如此设置,避免了凹陷部14距离光学部121太近而导致镜片12结构强度过小的问题。优选的,第二表面1221b为垂直于光轴OO'的平面,如此设置,进一步增大了镜片12的边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镜片12的面型和尺寸,提高了镜片12的良品率。

具体的说,凹陷部14和凸起部15均为环绕光轴OO'的环状,如此设置,相比于设置多个环绕光轴OO'的凹陷部14和凸起部15,更便于于凹陷部14与凸起部15的配合,从而提高了镜片12的良率。进一步的,环状的凹陷部14和凸起部15的圆心在光轴OO'上。

本实施方式中,镜头模组100还包括设置在镜片12像侧的第二镜片16、设置在第二镜片16像侧的第三镜片17、设置在第三镜片17像侧的第四镜片18、设置在第四镜片18像侧的第五镜片19、设置在第五镜片19像侧的塑胶遮光板20、以及设置在塑胶遮光板20像侧的第六镜片21。优选的,在镜片12、第二镜片16、第三镜片17、第四镜片18、第五镜片19之间、以及塑胶遮光板20与第六镜片21之间均可以设置冲压遮光片22。如此设置,能够防止杂光和漏光,从而提高了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