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168发布日期:2019-03-30 08:52阅读:1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L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工具领域,尤其设计一种LC连接器。



背景技术:

LC型连接器是光纤连接器的一种,因为外观尺寸仅占SC/ST/FC连接器的一半,故属于小型连接器类型(SFF)的一种。由于数据中心通常为高密度的布线环境,因此LC型连接器广泛用于综合布线系统等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常规插拔需要手动按压卡接部,手指探入适配器前侧,将LC连接器拔出,但当布线过于密集,插拔便存在一种问题,需要插拔的适配器,其上下左右的适配器上均插配有连接器,这种过于密集的布线环境显然无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供手指活动,强行拔出会使得光纤接头损坏,也会导致周围连接器与对应适配器的插接角度发生变化,影响数据传输,人们通常借助其他辅助操作工具,这就增加了操作难度和维护成本,而且在使用辅助工具时同样容易干涉到其他光纤通道,从而降低数据中心可靠性。为此,专利号为CN20152011544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拉拔式LC双芯光纤连接器》,该连接器通过在弹性臂上设置有用于与适配器卡锁的卡点,且每一弹性臂左端形成有一向下的凹槽,盒体上端设置有一连接部,所述插拔装置包括与连接部左右滑动连接的手柄以及左端与手柄枢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右端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前后两侧分别置于所述两前套的凹槽内,通过推动和拉手柄,即可使得LC双芯光纤连接器插拔于适配器,无需手指直接按压弹性臂。

上述的连接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的插拔,但是依然存在弊端:

1、弹性臂的下压和拔出是通过手柄带动连接件实现的,连接件与手柄尾端铰接,连接件右端的连接柱容置在前套的凹槽内,众多的零件配合使得该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复杂的结构意味着较高的故障率,插拔的不稳定会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2、为了防止连接件在推拉过程中过度转动,在连接件的左端设置有防止连接件过度旋转的凸台,另外,为了使连接件与前套连接起来,前套左端设置有钩状的凹槽,无论是凸台还是钩状的凹槽,这种异形的连接结构增加了生产加工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对于LC连接器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插拔方便的LC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C连接器,用以连接适配器,包括壳体和能相对壳体转动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位于适配器的容腔内,所述连接套向上延伸有弹性压脚,连接套通过该弹性压脚与适配器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还包括用以按压弹性压脚以使连接套脱离适配器的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固定座以及能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滑杆,所述滑杆具有位于容腔内的按压部,该按压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容腔的内壁、弹性压脚相抵。

为了保证操作滑杆能实现LC连接器的插拔,所述滑杆具有能固定在固定座上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向远离适配器一端延伸有操作手柄,所述卡接部向适配器一侧延伸有所述的按压部。

为了便于对弹性压脚的按压,所述按压部与弹性压脚接触面为斜面。

为保证LC连接器与适配器卡接,所述弹性压脚上端设置有用以卡抵适配器侧壁的卡点,所述卡点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点之间设置有适配按压部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点的上表面圆滑过渡。

为保证滑杆与固定座的连接,所述固定座向上延伸有用来固定卡接部的卡爪,相对应地,所述卡接部上开设有供卡爪卡接的卡槽。

具体地,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延展支架,所述延展支架上开设有供按压部穿过的开口,并且,所述延展支架向适配器一侧延伸有与适配器端口相适配的楔形卡块。

为方便对壳体内部线束维护,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可拆卸连接于上壳体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部形成便于容置连接套安装腔。

为保证连接套与壳体的连接,所述连接套包括前套和后套,所述前套和后套卡扣连接,所述后套上设置有用以卡抵壳体的凸台,所述后套的后部容置在安装腔内。

为实现信号不匹配时LC连接器的A、B端头互换,所述连接套内还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依次穿过后套、前套并且前端外露于前套,所述插针能随后套和前套同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LC连接器上设置有滑杆,滑杆的按压部能容置在适配器的容腔内,在装配状态下,该按压部分别与适配器的容腔顶壁以及连接套的弹性压脚相抵,与现有的插拔结构不同,该LC连接器滑杆按压部探入到适配器的设计,能够借用适配器的容腔顶壁对弹性压脚施力,在插拔时只需提供前后的拉力即可实现插拔,无需额外通过复杂结构施加下压弹性压脚的力,这种结构较为合理,在数据中心通常为高密度的布线环境中可以轻松实现LC连接器的插拔换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适配器配合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LC连接器,用以和适配器100连接,其包括壳体1和连接套2,其中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可拆卸连接于上壳体11的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卡扣连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前部形成便于容置连接套2的安装腔1a,本实施例中的安装腔1a有两个,相对应地,连接套2也有两个,连接套2包括前套21和后套22,前套21和后套22卡扣连接,后套22上设置有用以卡抵壳体1的凸台23,后套22的后部容置在安装腔1a内,在连接套2内还设置有插针4,插针4依次穿过后套22、前套21并且前端外露于前套21,两个连接套2内分别设置有信号线的A端头和B端头,分别对应连接在适配器100的A端口和B端口。

上述的连接套2能转动的设置在壳体1前端的安装腔1a内,连接套2另一端容置在适配器100的容腔101内,插针4能随后套22和前套21同步转动,连接套2与插针4的可同步旋转式设计可以保证在装配时,如果上游传输至LC连接器的信号与现有的A、B端头的顺序不匹配,可以不必重新更换新线,即原有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器的A端头对应适配器的A端口,连接器的B端头对应适配器B端口,信号变更后为A端头对应B端口,B端头对应A端口,这种连接顺序显然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此时可以将LC连接器从适配器上拔掉,将固定座31从壳体1拆卸下来,然后分别将两个连接套2旋转180度,然后将壳体1以及壳体1上的两个连接套2整体翻转180度,再将固定座31重新装配到壳体1上,然后重新插入适配器100中,这样相当于在不改变原有连接方式的情况下,调换了A、B端头的位置,在信号不匹配时,不必重新更换信号线,进行繁琐的换线工作,使得装配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上述的连接套2中的前套21向上延伸有弹性压脚24,弹性压脚24上端设置有用以卡抵适配器100侧壁的卡点241,卡点241为两个,上述的卡点241的上表面圆滑过渡,这样在LC连接器与适配器插配时,就会很顺利的插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该LC连接器还包括用以按压弹性压脚24以使连接套2脱离适配器100的按压组件3,按压组件3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固定座31和滑杆32,该滑杆32能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固定座31上,滑杆32具有能固定在固定座31上的卡接部321,卡接部321向远离适配器100一端延伸有操作手柄322,卡接部321向适配器100一侧延伸有的按压部323,滑杆32的按压部323能容置在容腔101内,该按压部3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容腔101的内壁、弹性压脚24相抵,按压部323与弹性压脚24的接触面为斜面32a,两个卡点241之间设置有适配按压部323的弧形面242。

上述固定座31向上延伸有用来固定卡接部321的卡爪311,相对应地,卡接部321上开设有供卡爪311卡接的卡槽312,并且在固定座31的顶部设置有延展支架313,延展支架313上开设有供按压部323穿过的开口314,延展支架313向适配器100一侧延伸有与适配器100端口相适配的楔形卡块3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