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度加强的新型导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9714发布日期:2019-04-02 23:4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度加强的新型导光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硬化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度加强的新型导光膜。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已知制备硬化膜的方法是在PET、PC、PMMA等薄膜基材上涂覆硬化液并经固化形成硬化层,使其具备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前述硬化膜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屏、触摸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电器铭板、IMD模内装饰、仪表面板、导光板、平板显示器等表面的功能防护。

随着平板电脑和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触摸屏被广泛的使用于各个领域,而在使用触摸屏的过程中,由于经常用手接触屏幕操作,很容易弄污或划伤触摸屏,而且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屏幕越来越大,屏幕也越来越脆弱,一旦掉在地上,就会发生碎屏的事故,所以现在很常见的方法就是在触摸屏的外面贴上一层导光膜来起到保护屏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防止屏幕被划伤,另一方面在收到很强的外力时,还可以防止碎屏。现在的硬化导光膜主要是使用玻璃膜,玻璃膜和屏幕之间通过AB胶贴合。当屏幕受到冲击时,玻璃膜碎裂,并且分散冲击波,从而保护屏幕;但是,这种硬化导光膜根据结构不同,其导光性能和坚硬程度均不同,很多导光膜再收到冲击后就会碎裂,必须更换一张新的玻璃膜,从而造成成本上升。

此外,碎裂的导光膜四处飞溅还可能飞入眼中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度加强的新型导光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硬度加强的新型导光膜,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硬化层、基材层、填充层、纤维网层和光学层,所述纤维网层为聚酯纤维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所述基材层下表面设置有与纤维网层相适应设置的网状凹槽,所述纤维网层镶嵌在基材层下表面内;所述基材层的网状凹槽中凹槽直径大于纤维网层中纤维直径,所述基材层和纤维网层之间设置有硅胶材质的填充层;纤维网层固定在硬化层表面;

所述光学层包括防蓝光层和防眩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网层厚度为6~8μm,纤维网层中纤维的直径为6~8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0μm,所述基材层中网状凹槽的凹槽宽度为10~15μm。

进一步地,所述硬化层的厚度为10~15μm。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网层的材料为PET纤维;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硬化层的材料为纳米陶瓷树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度加强的新型导光膜,其通过内部网状的纤维结构,可以增强导光膜的韧性,同时作为支撑作用设置在导光膜的中间,防止破碎后导光膜碎片飞散伤人;与之相应的,基材层设有网状凹槽,不仅解决了纤维层折光率高导致导光效果不好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基材层的硬度,不容易被弯折;填充层的设置保证基材层、纤维网层之间的连接紧密,更进一步作为受到冲击时的缓冲来抵消冲击莫;基材层、填充层、纤维网层的折光率差值范围为-0.05~0.05,也就是说两者的折光率相近,不会因为折光率相差大而产生发污现象,从而清晰度高,视觉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韧性强、硬度高同时透光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位纤维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硬化层;2、基材层;3、填充层;4、纤维网层;5、光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一种硬度加强的新型导光膜,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硬化层1、基材层2、填充层3、纤维网层4和光学层5,

硬化层1的材料为纳米陶瓷树脂,厚度为10μm。

所述纤维网层4为直径为8μm的PET纤维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纤维网层4固定在硬化层1表面;基材层2的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所述基材层2下表面设置有与纤维网层4相适应设置的网状凹槽;基材层2的厚度为30μm,所述基材层2中网状凹槽的凹槽宽度为15μm,纤维网层4镶嵌在基材层2下表面内;所述基材层2的网状凹槽中凹槽直径大于纤维网层4中纤维直径,所述基材层2和纤维网层4之间设置有硅胶材质的填充层3;

所述光学层5包括防蓝光层和防眩光层,其中,防蓝光层是将含有蓝光吸收剂或蓝光阻隔剂的胶液固化而形成4μm;防眩光层为聚氨酯粘结剂涂层,厚度为0.5μm,防眩光层中均匀分布有亚克力粒子或二氧化硅粒子,其粒径范围为0.1~0.3μm。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硬化层1的材料为纳米陶瓷树脂,厚度为15μm;纤维网层4的材料为直径为6μm的PET纤维,基材层2的厚度为30μm,所述基材层2中网状凹槽的凹槽宽度为10μm;所述光学层5只有防蓝光层,厚度为0.5μm。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硬化层1的材料为纳米陶瓷树脂,厚度为12μm;纤维网层4的材料为直径为7μm的PET纤维,基材层2的厚度为30μm,所述基材层2中网状凹槽的凹槽宽度为12μm;所述光学层5只有防眩光层,厚度为4μm,防眩光层中均匀分布有亚克力粒子或二氧化硅粒子,其粒径范围为0.1~3μm。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硬化层1的材料为纳米陶瓷树脂,厚度为15μm;纤维网层4的材料为直径为6μm的PET纤维,基材层2的厚度为30μm,所述基材层2中网状凹槽的凹槽宽度为10μm;光学层5包括2μm的防蓝光层和2μm的防眩光层,防眩光层中均匀分布有亚克力粒子或二氧化硅粒子,其粒径范围为0.1~1.7μm。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