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4817发布日期:2019-03-15 20:26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幕振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影院放映用到的激光银幕需通过银幕振动以消除激光散斑的出现,从而提升观影效果,因此,银幕安装在绷幕框上后一般通过簧片与银幕架相连,然后将振动源接入到绷幕框上实现振动。但是,这种方式由于银幕以及绷幕框的负载全部叠加在簧片时,容易引发簧片形变,长时间工作后簧片对银幕的振动效果减低,易出现安全事故,银幕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避免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装置,包括银幕架、绷幕框,所述绷幕框的四周连接有与银幕架相连的U形簧片,所述绷幕框的上端成排均布有若干个平衡绷幕框上负载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的一端连接于绷幕框且另一端连接于银幕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连接在银幕架上呈水平设置的固定杆、安装在固定杆两端的导轮、安装在导轮上的抗拉绳,所述抗拉绳的一端固定于绷幕框且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在银幕架上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两端分别固定于绷幕框和银幕架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呈竖直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至少为一根。

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绷幕框的四周通过U形簧片与银幕架相连;

步骤二:取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绷幕框的上端且另一端连接于银幕架;

步骤三:在绷幕框上端沿其长度方向以步骤二的方式均匀设置若干个弹簧;

步骤四:将银幕绷挂在绷幕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达到受力平衡,能最大限度的减小U形簧片的负重载荷,使U形簧片能尽可能不受绷幕框及银幕的负载影响,令簧片不发生变形,确保负载不影响簧片的弹性及振动性能,提高振动银幕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步骤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装置,包括银幕架1、绷幕框2,所述绷幕框2的四周连接有与银幕架1相连的U形簧片3,所述绷幕框2的上端成排均布有若干个平衡绷幕框2上负载的弹性机构4,所述弹性机构4的一端连接于绷幕框2且另一端连接于银幕架1。

所述弹性机构4包括连接在银幕架1上呈水平设置的固定杆42、安装在固定杆42两端的导轮43、安装在导轮43上的抗拉绳44,所述抗拉绳44的一端固定于绷幕框2且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在银幕架1上的弹簧41。

所述弹簧41呈竖直放置。

所述弹簧41至少为一根。

使用时,在银幕架1的顶端或中部设置一固定杆42,固定杆4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导轮43,随后将一根或若干根弹簧41的一端固定在靠近安装后墙一侧的银幕架1上,再利用抗拉绳44连接弹簧41的另一端,之后将抗拉绳44顺着两个导轮43,与上侧的绷幕框2相连接,使绷幕框2及银幕5的重量能够通过抗拉绳44与弹簧41达到受力平衡,最后,将银幕5绷挂至绷幕框2上。

实施例二:

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装置,包括银幕架1、绷幕框2,所述绷幕框2的四周连接有与银幕架1相连的U形簧片3,所述绷幕框2的上端成排均布有若干个平衡绷幕框2上负载的弹性机构4,所述弹性机构4的一端连接于绷幕框2且另一端连接于银幕架1。

所述弹性机构4包括两端分别固定于绷幕框2和银幕架1的弹簧41。

所述弹簧41呈竖直放置。

所述弹簧41至少设为一根。

使用时,在银幕架1上将一根或若干根弹簧41的一端固定在靠近银幕安装一侧的银幕架1上,另一端与下侧的绷幕框2相连接,使绷幕框2及银幕5的重量能够通过弹簧41达到受力平衡,最后,将银幕5绷挂至绷幕框2上。

一种振动银幕用受力平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绷幕框2的四周通过U形簧片3与银幕架1相连;

步骤二:取弹簧41的一端连接于绷幕框2的上端且另一端连接于银幕架1;

步骤三:在绷幕框2上端沿其长度方向以步骤二的方式均匀设置若干个弹簧41;

步骤四:将银幕5绷挂在绷幕框2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41达到受力平衡,能最大限度的减小U形簧片3的负重载荷,使U形簧片3能尽可能不受绷幕框2及银幕5的负载影响,令簧片不发生变形,确保负载不影响簧片的弹性及振动性能,提高振动银幕架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