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581发布日期:2019-06-19 02:2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盒,且该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括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至少诸如充电器,显影器,清洁器等等之类的处理器的一个。由于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因此便于装置主体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对充电器均匀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组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由显影器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807595A公开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中的定位导轨安装在处理盒的顶部,并且在处理盒一侧和该定位导轨之间设置有偏转弹性构件。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或者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该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倾斜,从而该定位导轨在偏转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左右下,可相对于处理盒的壳体发生偏转。但是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这种可相对于处理盒壳体旋转的定位导轨,在安装或者取出时,容易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其他部件干涉而发生偏转,从而导致处理盒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或者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时,该定位导轨不能准确地引导处理盒的安装和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定位导轨不能准确地导向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限制所述处理盒安装的定位开关,所述处理盒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开关配合的定位导轨,当所述处理盒沿安装方向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或沿取出方向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所述处理盒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或所述取出方向倾斜,所述定位开关迫使所述定位导轨弹性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处理盒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导轨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定位开关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迫使所述导向部弹性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盒上还设置有导斜面,当所述处理盒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或所述取出方向倾斜时,所述导斜面使所述处理盒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相互不干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处理盒上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定位导轨。该定位导轨固定在处理盒壳体上,在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过程中,由于处理盒会相对于安装方向或取出方向发生偏转,其上的定位导轨通过弹性变形而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位开关配合,使得处理盒顺利拆装,不会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其他部件干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定位导轨不能准确地导向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导轨与处理盒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的状态示意图;

图5-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定位导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开关相配合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1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将处理盒1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安装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感光鼓的轴向方向X定位为左右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处理盒1包括:壳体2,其内容纳有显影剂,设置有感光鼓等元件;动力接收构件3,设置在壳体2的纵向一侧,可接收图像形成装置传递的驱动力而带动感光鼓等元件旋转;边盖4,与动力接收构件3设置在壳体2的同一侧,其上设置有导斜面4a,当处理盒1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导斜面4a可防止处理盒1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安装轨道产生干涉;定位导轨5,设置在壳体2的上部,可协助处理盒1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定位导轨5与处理盒1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处理盒1的壳体2上设置有安装柱6,定位导轨5上设置有安装孔5a,通过安装柱6与安装孔5a之间过盈配合或利用连接销钉使安装孔5a紧固至安装柱6,定位导轨5固定安装在壳体2上。定位导轨5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均为从定位导轨5向上延伸的突起,其中,本实施例将第二导向部5c构造为相互间隔的两个突起,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分别设置在定位导轨5上部的两侧。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均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制成,例如聚氨酯树脂、具有弹性的软金属等,即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可恢复的弹性变形。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定位开关100和驱动头101,定位开关1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00a和第二定位槽100b。当处理盒1沿着安装方向M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处理盒1上的定位导轨5与定位开关100配合,使得定位开关100解除图像形成装置对处理盒1的安装限制,处理盒1可以进一步安装。当处理盒1移动至动力接收构件3与驱动头101相接触时,由于本实施例中动力接收构件3固定在处理盒1上, 因此动力接收构件3与驱动头101相互干涉,此时,处理盒1发生偏转从而避开动力接收构件3与驱动头101相互干涉的位置,使得动力接收构件3可与驱动头101啮合而接收图像形成装置传递的驱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101在轴向方向可伸缩,因此,当处理盒1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动力接收构件3与驱动头101相接触时,动力接收构件3可能压迫驱动头101沿轴向缩进,从而实现动力接收构件3与驱动头101相互啮合,处理盒1不需要发生偏转。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的状态示意图。当处理盒1沿与安装方向M相反的方向N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驱动头101由于与动力接收构件3相互啮合而可能干涉处理盒1取出,即驱动头101与动力接收构件3相互勾住而无法脱离啮合。当外力继续作用在处理盒1上时,处理盒1可沿逆时针方向偏转一角度,动力接收构件3避开与驱动头101相互干涉的位置,动力接收构件3与驱动头101脱离啮合,而且处理盒1的边盖4上设置有导斜面4a,当处理盒1沿逆时针偏转时,处理盒1不会与图像形成装置相互干涉。当处理盒1沿取出方向N进一步移动时,处理盒1的定位导轨5进入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开关100中,具体过程将在下文描述。

下面结合图4、图5至7具体描述当处理盒1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处理盒1的定位导轨5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开关100相配合的过程。需要理解的是,定位导轨5与定位开关100之间的配合过程在处理盒1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和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大致相反,便不再赘述。

当处理盒1沿着取出方向N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处理盒1以相对于取出方向N偏转的姿态移动至其上定位导轨5滑进定位开关100,此时,沿着取出方向N,定位导轨5相对于定位开关100倾斜。随着处理盒1沿取出方向N进一步移动,定位导轨5的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分别进入定位开关100的第一定位槽100a和第二定位槽100b,直至定位导轨5的第一导向部5b抵接在第一定位槽100a的侧壁上,定位导轨5的第二导向部5c抵接在第二定位槽100b的侧壁上。当外力继续作用在处理盒1上时,由于定位导轨5的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均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制成,第一定位槽100a的侧壁持续挤压第一导向部5b而使第一导向部5b弹性变形,第二定位槽100b的侧壁持续挤压第二导向部5c而使第二导向部5c弹性变形,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可分别继续进入第一定位槽100a和第二定位槽100b中。在处理盒1从图像形成装置取出的过程中,随着处理盒1的动力接收构件3避开与驱动头101相互干涉的位置,处理盒1逐渐顺时针偏转至其感光鼓轴线X与取出方向N大致垂直,定位导轨5沿取出方向N相对于定位开关100倾斜的角度逐渐减小直至相互平行,因此,定位导轨5的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在进入定位开关100的第一定位槽100a和第二定位槽100b发生弹性变形后逐渐恢复弹性变形,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与第一定位槽100a和第二定位槽100b相互结合。当处理盒1沿取出方向N再进一步移动时,第一导向部5b和第二导向部5c滑出第一定位槽100a和第二定位槽100b,定位导轨5与定位开关100分离,处理盒1顺利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处理盒上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定位导轨。该定位导轨固定在处理盒壳体上,在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过程中,由于处理盒会相对于安装方向或取出方向发生偏转,其上的定位导轨通过弹性变形而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位开关配合,使得处理盒顺利拆装,不会被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其他部件干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定位导轨不能准确地导向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的技术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