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9926发布日期:2019-04-16 23:5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应用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包括相对的上下基板,上基板主要由红绿蓝三种色阻组成的矩阵以及作为共电极的ITO组成,下基板为金属线路、以及晶体二极管组成的矩阵。液晶夹在相对的两基板之间,通过上下基板上的ITO电极的压差,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从而控制显示面板的亮暗显示。其中上下基板由涂布在其中一个基板四周的框胶粘合成盒。

在制程的初始阶段,液晶分子为杂乱无章的状态,需要配向膜做初始的定向排布。基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在制作配向膜时,需要将液态的配向膜材料涂布在基板的显示区域,同时还要防止液态的配向膜材料流动至框胶处,影响框胶粘着性,最终影响上下基板的封闭性。因此,现有的设置一般在框胶靠近显示区域的一侧设计竖直设置的挡墙阻挡液态的配向膜材料与框胶混合。然而竖直的挡墙阻挡液态的配向膜材料外流的同时也使液态的配向膜材料撞击挡墙产生回流,从而使基板边缘没有配向膜材料的分布导致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显示异常,同时回流的配向膜液体材料也会造成有效显示区域的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旨在防止显示面板的出现显示异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配向膜,所述配向膜设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

框胶,所述框胶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以及

挡墙,所述挡墙设于所述配向膜和所述框胶之间,所述挡墙朝向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墙背离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引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二导引面与所述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其中:

夹角α等于夹角β;

且/或,夹角α等于45度;

且/或,夹角β等于45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分挡墙,所述分挡墙位于所述挡墙和所述框胶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挡墙的数量为3、4、5的其中之一。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定义靠近所述挡墙的分挡墙与所述挡墙之间的距离为W,5μm≤W≤10μ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挡墙朝向所述挡墙的表面形成为第三导引面,所述第三导引面与所述分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挡墙背向所述挡墙的表面形成为第四导引面,所述第四导引面与所述分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墙呈波浪形环绕所述配向膜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有效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配向膜,所述配向膜设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域;

框胶,所述框胶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以及

挡墙,所述挡墙设于所述配向膜和所述框胶之间,所述挡墙朝向所述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与所述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配向膜和框胶之间设置挡墙,从而防止配向膜液体与框胶接触。并且,将挡墙朝向配向膜的表面设置为第一导引面,更进一步将该第一导引面与挡墙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从而使得配向膜液体在接触到第一导引面后,配向膜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向上蔓延,从而防止配向膜液体在接触到挡墙之后回流,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墙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的设有分挡墙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100,应用于显示装置。

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00包括:

基板10,基板10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和围绕有效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基板10为数组基板和彩膜基板的至少之一。

也即,该基板10可为上基板(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主要由红绿蓝三种色阻组成的矩阵以及作为共电极的ITO组成。该基板10也可为下基板(数组基板),数组基板为金属线路、以及晶体二极管组成的矩阵。本申请的基板 10其厚度可设置为0.4mm至0.7mm,从而使得基板10的厚度更薄,进而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厚度变薄。基板10采用玻璃基板,可分为碱玻璃及无碱玻璃两大类。碱玻璃包括钠玻璃及中性硅酸硼玻璃两种,多应用于TN及 STN LCD上,以浮式法制程生产为主。无碱玻璃则以无碱硅酸铝玻璃(Alumino Silicate Glass,主成分为SiO2、Al2O3、B2O3及BaO等)为主,其碱金属总含量在1%以下,主要用于TFT-LCD上。

有效显示区域(Active Area),指的是基板10能够显示文字图像的区域,可设置在基板10的中部区域。非显示区域,指的是不能够显示显示文字图像的区域,一般环绕有效显示区域设置。该处布置电路走线及其他驱动的电子元器件。

配向膜30,配向膜30设于有效显示区域;

配向膜30(alignment film),配向膜30是具有直条状刮痕的薄膜,作用是引导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例如在已蒸上透明导电膜(ITO)的玻璃基板10 上,用PI涂液和转轮(roller),在ITO膜上印出一条一条平行的沟槽,到时候液晶可依此沟槽的方向横躺于沟槽内,达到使液晶呈同一方向排列之目的。

配向膜30的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光穿透性;必须为离子化存在或部分离子化的;拥有共价或部分共价的链结;非晶形以及良好的晶格结构。

主要使用的无机材料有:DLC(DLC是英文“DIAMOND-LIKE CARBON”一词的缩写。DLC是一种由碳元素构成、在性质上和钻石类似,同时又具有石墨原子组成结构的物质。类金刚石薄膜是一种非晶态薄膜,具有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低摩擦因数,耐磨损以及良好的真空摩擦学特性)、SiC、SiO2、 glass、Si3N4、Al2O3、CeO2、ZnTiO2等。主要有机材料有:PI(Polyimide,聚酰亚胺)、PVC(PVC全名为Polyvinylchloride,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MMA (PMMA全名为PolymethylMethacrylate,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本申请可选使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 (-CO-NH-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聚酰亚胺具有如下优点: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均苯四甲酸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达 600℃,是迄今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种之一。聚酰亚胺还可耐极低温,如在-269℃的液态氦中不会脆裂。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张强度都在100Mpa以上,均苯型聚酰亚胺的薄膜(Kapton)为170Mpa 以上,而联苯型聚酰亚胺(Upilex S)达到400Mpa。作为工程塑料,弹性模量通常为3-4Gpa,纤维可达到200Gpa,据理论计算,均苯四甲酸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纤维可达500Gpa,仅次于碳纤维。一些聚酰亚胺品种不溶于有机溶剂,对稀酸稳定,一般的品种不大耐水解,这个看似缺点的性能却使聚酰亚胺有别于其他高性能聚合物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既可以利用碱性水解回收原料二酐和二胺,例如对于Kapton薄膜,其回收率可达80%-90%。改变结构也可以得到相当耐水解的品种,如经得起120℃,500小时水煮。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耐辐照性能,其薄膜在5×109rad快电子辐照后强度保持率为90%。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3.4左右,引入氟,或将空气纳米尺寸分散在聚酰亚胺中,介电常数可以降到2.5左右。介电损耗为10-3,介电强度为100-300KV/mm,广成热塑性聚酰亚胺为300KV/mm。这些性能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聚酰亚胺是自熄性聚合物,发烟率低。聚酰亚胺在极高的真空下放气量很少。聚酰亚胺无毒,有一些聚酰亚胺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框胶50,框胶50设于非显示区域;

框胶50是一种胶粘剂,将LCD液晶屏上下两片基板10粘接起来,同时保持一定的间隙,然后将灌入的液晶密封起来,使其不能渗漏,同时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这种胶粘剂即框胶50,也称作封边胶。LCD液晶屏用框胶50 主要有两大类:热固化胶和紫外光(UV)固化胶。两种胶主要区别在于其固化方式的不同。热固化胶应用比较广泛。但制作高精度的液晶显示屏,UV固化胶在固化时间,接着力,耐湿力,耐热性等各方面均优于热固化胶。尤其固化时间短,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防止了在长时间固化过程中两片玻璃的错位。本申请优选UV固化胶,成分为变性丙烯酸脂类化合物,外观为微黄色粘稠液体。在工作时,使胶状的UV固化胶均匀涂布在上片玻璃表面边框位置,上下两片基板10粘合后,用紫外光照射使胶由线型大分子结构相互交联为稳定的网状结构,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使两片基板10粘合在一起。

挡墙70,挡墙70设于配向膜30和框胶50之间,挡墙70朝向配向膜30 的表面形成为第一导引面71,第一导引面71与挡墙70的底面75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

挡墙70可以采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缩写PS),聚苯乙烯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100℃的玻璃转化温度。采用聚苯乙烯制作的挡墙70,可有效阻挡聚酰亚胺所形成的配向膜30液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配向膜30和框胶50之间设置挡墙70,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与框胶50接触。并且,将挡墙70朝向配向膜30的表面设置为第一导引面71,更进一步将该第一导引面71与挡墙70的底面75 之间的夹角设置为锐角,从而使得配向膜30液体在接触到第一导引面71后,配向膜30液体会沿着第一导引面71向上蔓延,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在接触到挡墙70之后回流,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出现显示异常。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导引面71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框胶50的方向凹设),一般不设置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液体可方便的导引流动,同时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30液体留存,减小配向膜30液体回流的机率,进一步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四周边缘的显示异常。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第一导引面71与挡墙70的底面75之间的夹角α,指的是该圆弧面的切面与挡墙70的底面75 之间的夹角。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挡墙70背离配向膜30的表面形成为第二导引面73。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导引面73类似于第一导引面71,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框胶50的方向凹设),还可以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 30液体留存,从而防止配向膜30液体越过挡墙70后与框胶50接触。当然,设置为外凸的圆弧面时,其圆弧面与配向膜30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二者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配向膜30的液体不易流过该第二导引面73。当配向膜30液体经由第一导引面71越过挡墙70后,通过第二导引面73的引导,使得该配向膜30液体不能够快速通过第二导引面73,使得该配向膜30的液体能够经由第二导引面73缓慢流下。

进一步地,第一导引面71和第二导引面73均为平面,第二导引面73与所述挡墙70的底面75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其中:

夹角α等于夹角β;

可以将角度设置为夹角α等于夹角β,可进一步方便方便挡墙70的加工设置,降低加工和装配成本。

且/或,夹角α等于45度;呈45度可以更好地导引配向膜30液体

且/或,夹角β等于45度,同样的,呈45度可以更好地导引配向膜30液体。可以理解的是,当夹角α等于夹角β且等于45度时,既可方便挡墙70 的加工设置,降低加工和装配成本,同时也可较好的导引配向膜30液体。

结合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至少一分挡墙80,分挡墙80位于挡墙70和框胶50之间。

通过设置分挡墙80,可以防止配向膜30液体越过挡墙70后与框胶50接触,从而影响框胶50的粘合度。该分挡墙80的数量可为一道,一道设置的分挡墙80可以简化结构设计,降低成本。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分挡墙80 的数量为3、4、5的其中之一。设置多道分挡墙80可进一步增强阻拦效果,相邻的分挡墙80之间既可形成容纳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分挡墙80位于挡墙70和框胶50之间,设置为环形设置,其环绕的方式可与挡墙70的环绕方式相同。

进一步地,定义靠近挡墙70的分挡墙80与挡墙70之间的距离为W,5 μm≤W≤10μm。

二者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过近无法有效存储配向膜30液体。也不宜过远,过远占用装配空间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整体体积增大。因此设置在5μm 至10μm之间,例如可以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

结合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分挡墙80朝向挡墙70的表面形成为第三导引面81,第三导引面81与分挡墙8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该第三导引面81的设置类似于第一导引面71或第二导引面73,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框胶50的方向凹设),也可以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液体可方便的导引流动,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30液体留存。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第三导引面81与挡墙70的底面75之间的夹角,指的是该圆弧面的切面与挡墙70的底面75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分挡墙80背向挡墙70的表面形成为第四导引面83,第四导引面83与分挡墙8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该第四导引面83的设置类似于第一导引面71或第二导引面73或第三导引面81,可以为一个平面,设置为平面时,可方便加工,同时也方便导引配向膜30液体。当然,还可以为圆弧面。为圆弧面时,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朝向框胶50的方向凹设),也可以为外凸的圆弧面(朝向配向膜30的的方向凸设)。在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该内凹的圆弧面也可形成为配向膜30液体的存储空间,方便配向膜30液体留存。设置为内凹的圆弧面时,第三导引面 81与挡墙70的底面75之间的夹角,指的是该圆弧面的切面与挡墙70的底面 75之间的夹角。

当然,该第三导引面81与分挡墙80的底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也可以与第四导引面83所形成的夹角相同,以方便加工。当第三导引面81和第四导引面83均为平面时,其角度可设置为45度,既可方便挡墙70的加工设置,降低加工和装配成本,同时也可较好的导引配向膜30液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挡墙70呈波浪形环绕配向膜30设置。

挡墙70呈波浪形设置,可以使得配向膜30液体在流动至挡墙70时,在波浪形挡墙70的凸部和凹部之间滑动,进而防止液体回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PDA)或者为笔记本电脑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