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0085发布日期:2019-06-06 00:0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归反射膜,尤其涉及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



背景技术:

回归反射膜是一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利用回归反射原理得到醒目的视觉效果,可显著改善行人、驾驶人员的出行安全,因此常用于交通和个人防护安全领域。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合,譬如为了提升仿造、防篡改的需要,可在回归反射膜上设置防伪标记。

但是现有的回归反射膜上的防伪标记往往是静态的防伪图案,使用者在观察时只能从某一个特定角度上才能观察到防伪图案,或在特定光源条件下显现,在鉴别回归反射膜真伪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回归反射膜上的防伪标记在鉴别回归反射膜真伪时较为不便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包括反射膜本体,所述反射膜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玻璃微珠层、聚焦层、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在靠近聚焦层的一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曲线、第二曲线,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相互交叉形成交叉图案,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随着观察视角的往复移动分别沿所述反射膜本体所在平面往复运动。

面层用于保护下层的玻璃微珠层,从而提高反光膜的耐候性,延长反光膜使用寿命。玻璃微珠层、聚焦层、反射层相互配合,能够将入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为司机、行人等提供指示,提升交通安全性。第一曲线、第二曲线能够起到防伪作用,两者相互交叉形成交叉图案并且随着观察者的观察视角来回往复运动,从而在反光膜上形成连续式的动态图案,让使用者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防伪图案进行观察,进一步提升了防伪能力,且无需紫外光照射等特殊器具辅助,查验防伪图案时更加便捷。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所述观察视角的角度范围A为60°~70°。

在这一观察视角的角度范围内,既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中防伪曲线的连续式动态范围效果,又能够避免因过大的角度范围而产生的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之间的间距D为10mm~16mm。

在这一间距范围内,使用者在观察时能够更方便地同时观察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相互呼应,提升产品美观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的相邻波峰之间的间距L为5mm~12mm。

在这一间距范围内,能够更好地将第一曲线、第二曲线所在位置进行区分,便于使用者对第一曲线、第二曲线进行观察,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产品美观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为正弦曲线。

正弦曲线较为规整,在生产制造时更易于实现,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激光出光装置在高速往复移动时引起的共振比较小。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随着观察视角的往复移动沿所述反射膜本体所在平面往复运动时的运动方向相同。

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具有相同的运动方向使得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在往复移动过程中两者之间交叉形成的交叉图案保持不变,更便于使用者观察。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所述第一曲线、第二曲线随着观察视角的往复移动分别沿所述反射膜本体所在平面的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回归反射膜在使用时通常为水平放置,而将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的往复移动限定为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更有利于人眼识别,更便于使用者观察。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所述往复运动的距离S为5mm~10mm。

在这一距离范围内,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的往复移动能够更好地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下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效果,更便于使用者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观察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带连续式防伪曲线的回归反射膜,包括反射膜本体1,所述反射膜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11、玻璃微珠层12、聚焦层13、反射层14,所述反射层14在靠近聚焦层13的一侧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所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相互交叉形成交叉图案,所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随着观察视角的往复移动分别沿所述反射膜本体1所在平面往复运动。

使用时,使用者手持本实用新型,可在反射膜本体1上看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且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相互交叉形成交叉图案。当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进行转动或使用者将自身观察的角度进行变换时,由于使用者观察视角的改变,可在反射膜本体1上看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形成交叉图案在反射膜本体1所在平面开始运动,随着使用者将观察视角进行往复移动,反射膜本体1上的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也在反射膜本体1所在平面往复运动,从而让使用者在各个角度皆可以看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所形成的防伪曲线图案,提升防伪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观察视角的角度范围A为60°~7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之间的间距D为10mm~16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的相邻波峰之间的间距L为5mm~12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为正弦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随着观察视角的往复移动沿所述反射膜本体1所在平面往复运动时的运动方向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曲线2、第二曲线3随着观察视角的往复移动分别沿所述反射膜本体1所在平面的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往复运动的距离S为5mm~10mm。

在生产制造时,可用激光打标装置将激光由一点向两边扩散的方式在反射膜本体1上打标,扩散出的各路激光光线沿不同的角度射向反射膜本体1,并最终在反射膜本体1的反射层14上形成一条灼烧线,因这一条灼烧线上的各个点是由不同角度的激光光线射入并灼烧形成,且同时因玻璃微珠层12的折射效果,使得当使用者对这一灼烧线进行观察时,在某一个观察视角上只能看到部分灼烧线,而在另一个观察角度上只能看到对应视角的另一部分灼烧线。则随着使用者观察视角的改变,能够在反射膜本体1上看到一条位置动态改变的线条。那么进一步的,在激光打标的同时,将激光打标装置来回移动,并同时将反光膜进行移动,就能够在反光膜上形成一系列的灼烧线,当使用者在某一观察视角上进行观察时,只能观察到这一系列灼烧线的一部分,而正因激光打标时激光打标装置来回移动且反光膜也进行移动,使得在这一观察视角能够被观察到的这一部分灼烧线形成一条曲线样式,而随着使用者观察视角的改变,能够在反射膜本体1上看到一条位置动态改变的曲线。同理,当有两个激光打标装置同时进行打标时,就能够最终在反射膜本体1上形成两条其位置可随使用者观察视角的改变而改变的曲线。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