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431发布日期:2019-08-07 01:1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越来越薄,特别直下式电视,想做得超薄,在结构和光学上是很大的挑战。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光源4设置在背板1上,液晶屏5位于光学组件3的正面,以往直下式整体只能在周边(中框2)做薄,整体大面积还是很厚,是因为光源4到光学组件3下表面光学设计需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叫做OD值(即d),此间隙的作用是让光源4的光可以折射或反射均匀发散到光学组件3上,所以大面积超薄很难做到。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因OD值而难以大面积超薄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正面并位于所述光学组件外围的中框,其中,其还包括: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光学组件之间的散热片和mini led灯板;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mini led灯板与所述散热片连接,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中框连接并与所述mini led灯板接触。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mini led灯板包括:安装板和若干个mini led灯,所述mini led灯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光学组件相对一侧。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热片相对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插座,所述散热片上设置有供所述插座穿过的插座孔。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散热片采用导热胶连接。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学组件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挂耳,所述中框上设置有与所述挂耳适配的挂钩。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扩散板和光学膜片;所述扩散板与所述mini led灯板面面接触,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挂耳连接。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中框上设置有液晶屏,所述液晶屏位于所述光学组件背离所述背板一侧。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板背面设置有机芯和后壳,所述机芯位于所述后壳内。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板背面底部还设置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包括:位于所述机芯两侧的两个横梁和若干个连接两个所述横梁的纵梁。

一种显示器,其中,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mini led灯板,mini led灯板可以与光学组件接触,OD值为零,mini led灯板发出的光即可均匀地照射在光学组件上,使得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得到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第一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第二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直下式背光模组正面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直下式背光模组背面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2-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2和图3所示,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光学组件30、设置在所述背板10正面并位于所述光学组件30外围的中框20以及位于所述背板10和所述光学组件30之间的散热片60和mini led灯板40;所述散热片60与所述背板10连接,所述mini led灯板40与所述散热片60连接,所述光学组件30与所述中框20连接并与所述mini led灯板40面面接触。

值得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电视的OD值一般都大于8mm,OD值越大则电视的厚度也越大,所以普通直下式液晶电视会比较厚。本实用新型采用mini led灯板40,mini led灯板40可以与光学组件30接触(具体地,采用面面接触),无需设置间隙(即OD值为零),mini led灯板40发出的光即可均匀地照射在光学组件30上,因此,使得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得到大大减小。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凹槽型背板(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背板采用平板,更加薄,也减小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根据业内的定义,mini led是比Micro略大的led,其中,Micro led的芯片尺寸小于80μm,而mini led的芯片尺寸为80-300μm。mini led具有亮度高,寿命长,成本低,对比度高的特点。

进一步地,mini led灯板40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60传递到背板10,可以进行充分散热,避免mini led灯板40和光学组件30过热。散热片60可以采用铝或铜等导热材料制成。散热片60的大小与mini led灯板40的大小一致,便于充分与mini led灯板40接触并将mini led灯板40的热量散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2、图5和图8所示,所述mini led灯板40包括:安装板41和若干个mini led灯42,所述mini led灯42以点阵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1与光学组件30相对一侧。所述安装板41与所述散热片60相对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插座43,所述散热片60上设置有供所述插座43穿过的插座孔61。

具体地,mini led灯42嵌入在安装板41中,mini led灯42通常只有80-300μm,几乎排满整个安装板41,且每个mini led灯42可以独立发光,可以均匀发光到光学组件30。

安装板41上的mini led灯42的数量较多,将所有mini led灯42划分为若干个灯区,各灯区大小相同且呈阵列分布,每个灯区具有一个插座43。插座43用于连接电线,插座43与对应灯区的mini led灯42电连接。散热片60通过双面胶与背板10连接。具体地,可分为14排8列的阵列灯区(如图2所示)。

散热片60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由多个散热件组成,例如,在灯区分为14排8列时,可以设置8个散热件,每个散热件对应一列灯区,则每个散热件上设置有14个插座孔61(如图5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板41与所述散热片60采用导热胶62连接。具体地,采用导热胶62有利于将灯板产生的热通过散热片60传递出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3-图7,所述光学组件30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挂耳33,所述中框20上设置有与所述挂耳33适配的挂钩211。所述光学组件30包括扩散板32和光学膜片31;所述扩散板32与所述mini led灯板40面面接触,所述光学膜片31与所述挂耳33连接。

具体地,中框20包括:上中框21、下中框、左中框、右中框、后压板23以及前压板24。光学膜片31顶面通过挂耳33挂在上中框21的挂钩211上,通过后压板23将光学膜片31的底部边缘固定在下中框和后压板23之间,以确保光学膜片31紧贴mini led灯板40。

所述中框20上设置有液晶屏,所述液晶屏位于所述光学组件30背离所述背板10一侧。具体地,液晶屏顶部边缘、左边缘、右边缘分别通过双面胶与上中框21、左中框、右中框连接。通过前压板24将液晶屏的底部边缘固定在后压板23和前压板24之间,以确保液晶屏保持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2、图4以及图9,所述背板10背面设置有机芯70、后壳80以及加强梁90,所述机芯70和所述加强梁90位于所述后壳80内。具体地,机芯70、后壳80以及加强梁90位于背板10背面的底部(地侧),则背板10背面的顶部(天侧)是超薄设计。机芯70通过插座43与mini led灯42电连接,背板10上设置有走线孔11,连接机芯70的电线可依次穿过走线孔11和插座孔61并与插座43连接,从而实现机芯70和mini led灯42的导通。

更具体地,机芯70可以是多个,例如,在设置有8个散热件时,机芯70可以设置为4个,每个机芯70与2个散热件对应,并与这2个散热件对应的mini led灯42电连接。背板10上设置有若干个立柱12,立柱12内设置有内螺纹,机芯70的四角设置有螺钉过孔,螺钉可穿过螺钉过孔将机芯70固定在立柱12上。立柱12将机芯70与背板10隔离开,避免背板10上的热量传递到机芯70上,造成机芯70过热而出现故障。

加强梁90用于加强背板10的强度,防止背板10变形。所述加强梁90包括:位于所述机芯70两侧的两个横梁91和若干个连接两个所述横梁91的纵梁92。纵梁92位于机芯70与背板10之间,由于立柱12使得机芯70与背板10之间具有间隙,纵梁92可从间隙中穿过。横梁91和纵梁92均与背板10接触,可以起到较好的加强效果。两个横梁91和若干个纵梁92形成楼梯状。后壳80底部设置有散热孔,用于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具体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器,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器,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正面并位于所述光学组件外围的中框,其中,其还包括: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光学组件之间的散热片和mini led灯板;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mini led灯板与所述散热片连接,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中框连接并与所述mini led灯板接触。由于采用mini led灯板,mini led灯板可以与光学组件接触,OD值为零,mini led灯板发出的光即可均匀地照射在光学组件上,使得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得到大大减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