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4005发布日期:2020-01-21 17:5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显影剂供给装置包括本体部、搬送构件及墨粉(toner)补给口,循环路包含靠近显影辊而配置的第1循环路、及与第1循环路的两端部连通的第2循环路,搬送构件包含细长的第1搬送螺杆(screw)及第2搬送螺杆,所述第1搬送螺杆与第2搬送螺杆分别配于第1循环路及第2循环路中,形成有螺旋状翼片(fin)且进行轴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134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显影装置中,形成有用于使显影剂搅拌的搅拌路、及用于将显影剂供给至显影辊的供给路,显影剂在形成循环路的搅拌路与供给路中循环。进而,在显影装置中,通过使搅拌路延长而形成有预备搅拌路,所述预备搅拌路一边对补给至显影装置的墨粉进行搅拌一边搬送至循环路。在所述预备搅拌路中,配置有预备构件,所述预备构件具有轴、及形成于轴的螺旋状的搬送叶片。所述螺旋状的搬送叶片是沿轴连续地形成。

此处,从供给路向搅拌路交接的显影剂有时会进入预备搅拌路中(溢流(overrun))。并且,有时会因进入预备搅拌路中的显影剂与所补给的墨粉的搅拌不够充分,而导致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与连续地形成配置在预备搅拌路中的预备构件的螺旋状叶片的情况相比,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显影装置包括:旋转构件,一边旋转,一边将显影剂交接至像保持体的潜像;供给构件,配置在在所述旋转构件的轴方向上延伸的供给路中;搅拌构件,具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配置在搅拌路中,且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所述搅拌路是在相对于所述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路排列,并且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所述搅拌构件一边旋转,一边使显影剂在所述供给路与所述搅拌路之间循环而搅拌;以及预备构件,配置在预备搅拌路中,且具有所述搅拌轴延长的延长轴与形成于所述延长轴的螺旋状的搬送叶片,所述预备搅拌路是通过从在所述搅拌路中所述搅拌构件自所述供给构件交接显影剂的一侧的部分延长而形成,并且从外部补给墨粉,所述搬送叶片被分离为第一搬送叶片、与夹着所述第一搬送叶片而配置在所述搅拌轴的相反侧的第二搬送叶片,一边旋转一边将墨粉搬送至所述搅拌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预备搅拌路中来自所述供给路的显影剂所侵入的侵入区域,所述搬送叶片被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间距与所述第二搬送叶片的间距同样,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搬送叶片的相位错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搬送叶片的端部在所述延长轴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搬送叶片的相位错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延长轴的周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搬送叶片的端部之间,板状的板状构件从所述延长轴的周面朝所述延长轴的径方向突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板状构件的板面朝向所述周方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供给构件具有在所述轴方向上延伸的供给轴、及形成于所述供给轴的螺旋状的供给叶片,所述搅拌构件具有所述搅拌轴、及形成于所述搅拌轴的螺旋状的搅拌叶片,所述显影装置包括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分隔所述供给路与所述搅拌路,并且形成在用于分别将显影剂从所述供给构件交接至所述搅拌构件、及从所述搅拌构件交接至所述供给构件的一对开口之间,在所述供给轴上,在所述轴方向上与所述供给叶片排列地形成有相对于所述供给叶片而逆向地卷绕的螺旋状的反叶片,在所述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反叶片为所述供给叶片侧,且在相对于所述轴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一对开口中的一个相向的区域,所述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一搬送叶片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搅拌叶片的间距与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间距同样,所述搅拌叶片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错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搅拌叶片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端部在所述搅拌轴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所述搅拌叶片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错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搅拌轴的周方向上,在所述搅拌叶片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搬送叶片的端部之间,板状的另一板状构件从所述搅拌轴的周面朝所述搅拌轴的径方向突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显影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另一板状构件的板面朝向所述周方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保持体,保持潜像;以及根据技术方案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对所述像保持体的潜像进行显影。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显影装置,与连续地形成配置于预备搅拌路中的预备构件的叶片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显影装置,与搬送叶片在侵入区域的外部分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显影装置,与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和第二搬送叶片的相位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显影装置,与在延长轴的周方向上第一搬送叶片的端部和第二搬送叶片的端部之间为连续的曲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显影装置,与未设板状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显影装置,与板状构件的板面朝向相对于延长轴的周方向而倾斜的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显影装置,与搅拌叶片和第一搬送叶片分离的部分与开口是在轴方向上不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显影装置,与搅拌叶片的相位和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显影装置,与在搅拌轴的周方向上搅拌叶片的端部和第一搬送叶片的端部之间为连续的曲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的显影装置,与未设板状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显影装置,与另一板状构件的板面朝向相对于搅拌轴的周方向而倾斜的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具备连续地形成配置于预备搅拌路中的预备构件的叶片的显影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输出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预备搅拌路等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预备搅拌路中所配置的预备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供给路、搅拌路及预备搅拌路等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预备搅拌路等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搅拌构件及预备构件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预备构件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9是以图表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评价结果的附图。

图10是以图表来表示本发明的比较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评价结果的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预备搅拌路中所配置的预备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供给路、搅拌路及预备搅拌路等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

36:像保持体

40:显影装置

60:框体

68:显影辊(旋转构件的一例)

74:供给构件

74a:供给轴

74b:供给叶片

74c:反叶片

76:分隔构件

80:供给路

82:搅拌路

84:预备搅拌路

86a:移动路(开口的一例)

86b:移动路(开口的一例)

87:周面

88:搅拌构件

88a:搅拌轴

88b:搅拌叶片

89:端面(端部的一例)

90:预备构件

90a:延长轴

91:周面

92:搬送叶片

94:第一搬送叶片

94a:端面(端部的一例)

94b:端面(端部的一例)

96:第二搬送叶片

96a:端面(端部的一例)

102:板状构件

106:板状构件

r1:侵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根据图1~图9来进行说明。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h表示装置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箭头w表示装置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箭头d表示装置纵深方向(水平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图6所示,从上下方向的下方朝向上方而依序配设有:收纳部14,收纳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构件p;搬送部16,对收纳于收纳部14中的片材构件p进行搬送;以及图像形成部20,对由搬送部16从收纳部14搬送的片材构件p进行图像形成。进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配设有对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4。

〔收纳部〕

在收纳部14中,配设有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本体10a朝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抽出的收纳构件26,所述收纳构件26中装载有片材构件p。进而,在收纳部14中,配设有送出辊30,所述送出辊30将装载于收纳构件26中的最上位的片材构件p送出至构成搬送部16的搬送路径28。

〔搬送部〕

在搬送部16中,配设有沿着搬送路径28来搬送片材构件p的多个搬送辊32。

〔图像形成部〕

在图像形成部20中,配设有黄色(yellow,y)、品红色(magenta,m)、青色(cyan,c)、黑色(black,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8y、图像形成单元18m、图像形成单元18c、图像形成单元18k。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说明y、m、c、k的情况下,有时省略y、m、c、k而记载。

进而,在图像形成部20中,配设有曝光装置42,所述曝光装置42对配设在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中的像保持体36照射各色的曝光用光。而且,在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中,如图5所示,配设有前述的像保持体36、及使像保持体36的表面带电的带电构件38。进而,在图像形成单元18中,配设有显影装置40,所述显影装置40对通过前述的曝光装置42对已带电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可视化为墨粉图像。

而且,在图像形成部20中,如图6所示,配设有:环状的转印带22,转印由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所形成的墨粉图像;以及一次转印辊24,将由图像形成单元18所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至转印带22。进而,在图像形成部20中,配设有将转印至转印带22的墨粉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二次转印辊46。而且,在图像形成部20中,配设有对片材构件p上的墨粉图像进行加热、加压以定影至片材构件p的定影装置34。另外,对于显影装置40的构成,详细将后述。

(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以下述方式形成图像。

首先,施加有电压的各色的带电构件38与各色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接触,而使像保持体36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而一样地带负电。继而,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数据,曝光装置42对已带电的各色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照射曝光用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由此,在各个像保持体36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进而,各色的显影装置40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可视化为墨粉图像。而且,一次转印辊24将在各色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上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至转印带22。

因此,送出辊30使装载于收纳构件26中的最上位的片材构件p通过搬送路径28而送出至转印带22与二次转印辊46相接触的转印位置t。在转印位置t处,在二次转印辊46与转印带22之间夹持搬送片材构件p,由此,将转印带22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至片材构件p。

进而,定影装置34将转印至片材构件p的墨粉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p。继而,将定影有墨粉图像的片材构件p通过搬送辊32而排出至装置本体10a的外部。

(主要部分构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40的构成进行说明。

显影装置40如图5所示,具有收纳各构成构件的框体60。在所述框体60内,形成有可收纳包含墨粉t及载体(carrier)c的显影剂g的显影剂收纳室66。

〔框体60〕

在框体60上,如图5所示,形成有朝向像保持体36侧开口的开口部64。在框体60的内部,以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64露出的方式,以装置纵深方向作为轴方向而收纳有将显影剂g交接至像保持体36的显影辊68。显影辊68是旋转构件的一例。

进而,在框体60中,朝装置纵深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供给路80,所述供给路80用于一边搬送显影剂g,一边将显影剂g供给至显影辊68。具体而言,从装置纵深方向观察,夹着显影辊68而在像保持体36的相反侧形成有供给路80。进而,所述供给路80的剖面是设为上方开放的u字状。

在所述供给路80中,如图3所示,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延伸地配置有供给构件74,所述供给构件74一边旋转一边将显影剂g从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图中右侧)朝向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图中左侧)搬送,将显影剂g供给至显影辊68。

进而,在框体60中,如图5所示,朝装置纵深方向延伸地形成有搬送路78,所述搬送路78用于一边搬送一边搅拌显影剂g。具体而言,搬送路78跟供给路80相比,与显影辊68隔开,且相对于供给路80而在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显影辊68的轴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置。进而,所述搬送路78的剖面是设为上方开放的u字状。

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延伸的搬送路78如图3所示,具有:搅拌路82,用于一边搬送一边搅拌显影剂g;以及预备搅拌路84,从外部将墨粉t补给至框体60的内部。预备搅拌路84是通过使搅拌路82中从供给构件74交接显影剂的一侧(详细将后述)即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部分延长而形成。

而且,预备搅拌路84的装置纵深方向的长度比搅拌路82的装置纵深方向的长度短,搅拌路82与预备搅拌路84依此顺序从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朝里侧排列并相连。具体而言,在搬送路78中,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跟供给路80排列的部分为搅拌路82。换言之,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搅拌路82跟供给路80排列。

在所述搬送路78中,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延伸地配置有搬送构件72,所述搬送构件72一边旋转,一边将显影剂g从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图中左侧)朝向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图中右侧)搬送,且一边进行搅拌。

进而,在框体60中,在预备搅拌路84中相对于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部分而在上方形成有墨粉补给口62,所述墨粉补给口62用于从外部将墨粉t补给至框体60的内部。换言之,通过墨粉补给口62而补给至框体60的内部的墨粉t将在预备搅拌路84中被补给至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部分。即,墨粉补给口62是在预备搅拌路84中相对于与搅拌路82侧的部分为相反侧的部分而形成于上方。

进而,在框体60中,除了供给路80及搅拌路82的装置纵深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以外,还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延伸地形成有分隔构件76,所述分隔构件76分隔供给路80与搅拌路82。相对于所述分隔构件76而在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形成有可使显影剂g在供给路80与搅拌路82之间移动的移动路86a。而且,相对于所述分隔构件76而在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形成有可使显影剂g在供给路80与搅拌路82之间移动的移动路86b。移动路86a及移动路86b是开口的一例。

并且,在搬送路78中,相对于移动路86a的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端部而为装置纵深方向跟前侧的区域(图中区域h1)为搅拌路82。与此相对,在搬送路78中,相对于搅拌路82而为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区域(图中区域h2)为预备搅拌路84。

〔显影辊68〕

显影辊68是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延伸地配置,且如图5所示,包括:圆筒状的套管(sleeve)68a,可旋转地支撑于框体60,且具有导电性;以及圆柱状的磁辊(magnetroll)68b,固定于框体60。在套管68a的旋转轴的端部,固定有未图示的齿轮(gear),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力传递至此齿轮,经由此齿轮,套管68a朝向图中箭头a方向旋转。

而且,夹着显影辊68而在像保持体36的相反侧,在与显影辊68相向的位置,配置有对显影辊68上的显影剂g的量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70。

所述构成中,显影辊68利用磁力来吸附显影剂g中所含的载体c,在表面形成显影剂g的磁刷(magneticbrush),通过限制构件70来限制显影剂g的量,将显影剂g搬送至与像保持体36相向的位置。然后,形成于像保持体36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68上的显影剂g而可视化为墨粉图像。

〔供给构件74〕

供给构件74如图3所示,配置于供给路80中。并且,供给构件74具有:供给轴74a,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延伸;螺旋状的供给叶片74b,形成于供给轴74a的周面;以及反叶片74c,与供给叶片74b的卷绕方向反向地卷绕。

供给轴74a的两端部可旋转地支撑于框体60的壁部,在供给轴74a的其中一端部,固定有从驱动源传递旋转力的齿轮(省略图示)。

供给叶片74b是从装置宽度方向上与移动路86a相向的部分的供给轴74a,形成至装置宽度方向上与移动路86b相向的部分的供给轴74a为止。

反叶片74c相对于供给叶片74b而形成在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叶片74c的外径是与供给叶片74b的外径同样,反叶片74c的间距比供给叶片74b的间距小。

所述构成中,在旋转的供给构件74中形成有供给叶片74b的部分一边搅拌供给路80的显影剂g,一边从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朝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搬送,将显影剂g供给至显影辊68。而且,在旋转的供给构件74中形成有反叶片74c的部分改变由形成有供给叶片74b的部分所搬送的显影剂g的搬送方向而通过移动路86a,以将显影剂g交接至构成搬送构件72的搅拌构件88。

〔搬送构件72〕

搬送构件72如图3所示,是配置于具有搅拌路82与预备搅拌路84的搬送路78中。并且,搬送构件72具有配置于搅拌路82中的搅拌构件88、及配置于预备搅拌路84中的预备构件90。

-搅拌构件88-

搅拌构件88如图3所示,具有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延伸的搅拌轴88a、及形成于搅拌轴88a的周面的螺旋状的搅拌叶片88b。

搅拌轴88a的装置纵深方向跟前侧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撑于框体60的壁部,搅拌轴88a的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端部连结于构成预备构件90的延长轴90a。换言之,通过使搅拌轴88a的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延长,而形成延长轴90a。即,搅拌轴88a与延长轴90a是一体地形成。进而,延长轴90a的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撑于框体60的壁部。

并且,在搅拌轴88a的装置纵深方向跟前侧的端部,固定有从驱动源传递旋转力的齿轮(省略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轴88a的外径是与供给轴74a的外径同样,搅拌叶片88b的外径是与供给叶片74b的外径同样。进而,搅拌叶片88b的间距是与供给叶片74b的间距同样。

而且,对于搅拌叶片88b中的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预备搅拌路84侧),如图1所示,形成至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与移动路86a的中间部分相向的位置为止。进而,在搅拌叶片88b中,预备搅拌路84侧的端面89从轴方向观察,在搅拌轴88a的径方向上延伸。端面89为端部的一例。

所述构成中,图3所示的旋转的搅拌构件88一边对通过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移动路86a而从供给构件74交接的显影剂g进行搅拌一边进行搬送。具体而言,旋转的搅拌构件88一边搅拌显影剂g,一边将显影剂g从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搬送至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

进而,由搅拌构件88所搬送的显影剂g被框体60的壁面挡止。并且,旋转的搅拌构件88通过装置纵深方向跟前侧的移动路86b,将显影剂g交接至供给构件74中形成有供给叶片74b的部分。如上所述,显影剂g在供给路80与搅拌路82之间循环(参照图中箭头)。

另一方面,从旋转的供给构件74通过移动路86a而移动至搅拌路82侧的显影剂g的一部分不会被交接至搅拌构件88,而是侵入预备搅拌路84的侵入区域r1(所谓的溢流区域)。

此处,对于所述侵入区域r1,使用图4进行说明。首先,从上方观察,引出供给轴74a的中心线c1与供给叶片74b的前端缘交叉的交点k1处的供给叶片74b的前端缘的切线(图中s1)。而且,从上方观察,引出在交点k1处相对于切线s1而正交的正交线(图中s2)。进而,求出正交线s2与中心线c1所成的角度中成为锐角的角度(图中的θ1)。

接下来,从上方观察,引出通过移动路86a中的预备搅拌路84侧的端部k2且与中心线c1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θ1的直线(图中s3)。并且,相对于形成预备搅拌路84的框体60的壁面与直线s3所交叉的交点k3,搅拌路82侧的区域成为预备搅拌路84的侵入区域r1。另外,在框体的壁面未延伸至与直线s3交叉的位置的情况下,使框体的壁面延长的假想壁面与直线s3所交叉的点成为交点k3。

-预备构件90-

预备构件90如图3所示,具有:延长轴90a,通过使搅拌轴88a的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延长而形成;以及螺旋状的搬送叶片92,形成于延长轴90a的周面。搬送叶片92的卷绕方向是设为与搅拌叶片88b的卷绕方向同样的方向。

而且,搬送叶片92如图1所示,在预备搅拌路84的侵入区域r1中,被分离为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第一搬送叶片94被配置在搅拌叶片88b侧,第二搬送叶片96是夹着第一搬送叶片94而配置在搅拌叶片88b的相反侧。换言之,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依此顺序,以与搅拌叶片88b隔开的方式而在装置纵深方向上排列。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搬送叶片94的外径及第二搬送叶片96的外径是与搅拌叶片88b的外径设为同样。进而,第一搬送叶片94的间距及第二搬送叶片96的间距是与搅拌叶片88b的间距设为同样。

进而,第一搬送叶片94中,搅拌叶片88b侧的部分延伸至搅拌路82为止,且形成于搅拌轴88a的外周面。而且,第一搬送叶片94中,搅拌叶片88b侧的端面94a从轴方向观察,在搅拌轴88a的径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与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隔开。换言之,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在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与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之间,形成有搅拌轴88a的周面87连续地相连的区域。端面94a为端部的一例。

如上所述,搅拌叶片88b与第一搬送叶片94相分离。具体而言,在装置纵深方向(轴方向)上相对于反叶片74c而在供给叶片74b侧且在装置宽度方向(供给路80与搅拌路82的排列方向)上与移动路86a相向的区域,搅拌叶片88b与第一搬送叶片94相分离。

进而,从搅拌轴88a的轴方向观察,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所延伸的方向、与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所延伸的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搅拌轴88a的轴方向观察,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所延伸的方向、与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所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是设为90〔度〕(参照图7a及图7b)。

如上所述,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搅拌叶片88b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换言之,即使在使搅拌叶片88b延长至第一搬送叶片94侧的情况下,所述延长部分与第一搬送叶片94仍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错开。此处,所谓“在周方向上隔开”,是指考虑到零件的成形偏差等,在搅拌轴88a的轴方向上,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的前端位置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的前端位置偏离在2〔mm〕以内,端面89与端面94a在周方向上隔开。

所述构成中,由第一搬送叶片94所搬送的墨粉t将在第一搬送叶片94与搅拌叶片88b之间暂时减速。即,第一搬送叶片94与搅拌叶片88b之间是设为所搬送的墨粉t暂时减速的暂时减速区域。

而且,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在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之间,形成有从搅拌轴88a的周面87突出的板状的板状构件106。而且,在搅拌轴88a的轴方向上,各板状构件106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从端面89的底端直至端面94a的底端为止的区域。板状构件106为另一板状构件的一例。

板状构件106是在装置纵深方向上排列地形成有一对,从周面87朝搅拌轴88a的径方向突出。并且,板状构件106的板面是设为在搅拌轴88a的径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且朝向搅拌轴88a的周方向。另外,板状构件106的从搅拌轴88a的周面87起的高度是与从搅拌叶片88b的搅拌轴88a的周面87起的高度设为同样。

进而,夹着搅拌轴88a而在一对板状构件106的相反侧,形成有从周面87突出的一对板状构件108。所述一对板状构件108是与一对板状构件106设为同样的形状。

而且,第一搬送叶片94中,第二搬送叶片96侧的端面94b从轴方向观察,在延长轴90a的径方向上延伸。进而,第二搬送叶片96中,第一搬送叶片94侧的端面96a从轴方向观察,在延长轴90a的径方向上延伸。端面94b及端面96a为端部的一例。

并且,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隔开。而且,从延长轴90a的轴方向观察,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所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所延伸的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延长轴90a的轴方向观察,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所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所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是设为90〔度〕(参照图8a及图8b)。

如上所述,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换言之,即使在使第一搬送叶片94延长至第二搬送叶片96侧的情况下,所述延长部分与第二搬送叶片96仍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错开。此处,所谓“在周方向上隔开”,是指考虑到零件的成形偏差等,在延长轴90a的轴方向上,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的前端位置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的前端位置偏离在2〔mm〕以内,端面94b与端面96a在周方向上隔开。

所述构成中,由第二搬送叶片96所搬送的墨粉t将在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之间暂时减速。即,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之间是设为所搬送的墨粉t暂时减速的暂时减速区域。

而且,如图1、图2所示,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在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之间,形成有从延长轴90a的周面91突出的板状的板状构件102。而且,在延长轴90a的轴方向上,板状构件10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从端面94b的底端直至端面96a的底端为止的区域。

板状构件102是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地形成有一对,从周面91朝延长轴90a的径方向突出。并且,板状构件102的板面是设为在延长轴90a的径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且朝向延长轴90a的周方向。另外,板状构件102的从延长轴90a的周面91起的高度是与从搬送叶片92的延长轴90a的周面91起的高度设为同样。

进而,相对于延长轴90a而在一对板状构件102的相反侧,形成有从周面91突出的一对板状构件104。所述一对板状构件104是与一对板状构件102设为同样的形状。

(主要部分构成的作用)

接下来,对显影装置4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3所示的显影装置40的框体60的内部,形成有旋转的搅拌构件88的部分一边对通过装置纵深方向里侧的移动路86a而从供给构件74交接的显影剂g进行搅拌一边进行搬送。具体而言,旋转的搅拌构件88一边对显影剂g进行搅拌,一边从装置纵深方向的里侧搬送至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

进而,由搅拌构件88所搬送的显影剂g被框体60的壁面挡止。并且,旋转的搅拌构件88通过装置纵深方向跟前侧的移动路86b,将显影剂g交接至供给构件74。

而且,旋转的供给构件74一边将所交接的显影剂g从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搬送至里侧,一边将显影剂g供给至显影辊68。

进而,旋转的供给构件74改变显影剂g的搬送而通过移动路86a,将显影剂g交接至旋转的搅拌构件88。如上所述,显影剂g在供给路80与搅拌路82之间循环(参照图中箭头)。

而且,被供给至图5所示的显影辊68的显影剂g借助磁辊68b的磁力,以形成磁刷(省略图示)的状态被保持于显影辊68的表面。并且,旋转的套管68a将显影剂g搬送至与像保持体36相向的位置。被搬送至与像保持体36相向的位置的显影剂g中所含的墨粉t附着于形成于像保持体36的静电潜像,静电潜像被可视化为墨粉图像。

另一方面,从图3所示的旋转的供给构件74通过移动路86a而移动至搅拌路82侧的显影剂g的一部分不会被交接至搅拌构件88,而是侵入预备搅拌路84的侵入区域r1(参照图4)。

此处,当控制部44(参照图6)从未图示的检测部件收到在供给路80与搅拌路82之间循环的显影剂g中的墨粉t减少的信息时,控制部44将收纳在收纳部中的墨粉t通过图1所示的墨粉补给口62而补给至预备搅拌路84。

并且,旋转的预备构件90中形成有第二搬送叶片96的部分将所补给的墨粉t、及侵入预备搅拌路84的侵入区域r1内的显影剂g搬送至搅拌路82侧。由第二搬送叶片96所搬送的墨粉t及显影剂g在与相对于第二搬送叶片96而分离的第一搬送叶片94之间暂时减速。

进而,旋转的预备构件90中,第二搬送叶片96的第一搬送叶片94侧的部分、第一搬送叶片94的第二搬送叶片96侧的部分、以及板状构件102、板状构件104对减速并停止的墨粉t及显影剂g进行搅拌。经搅拌的墨粉t及显影剂g被由旋转的预备构件90中形成有第二搬送叶片96的部分所搬送的墨粉t及显影剂g推着而移动至第一搬送叶片94侧。

进而,在旋转的预备构件90中形成有第一搬送叶片94的部分将移动至第一搬送叶片94侧的墨粉t及显影剂g搬送至搅拌路82侧。由第一搬送叶片94所搬送的墨粉t及显影剂g在与相对于第一搬送叶片94而分离的搅拌叶片88b之间暂时减速。

并且,旋转的预备构件90中第一搬送叶片94的搅拌叶片88b侧的部分、旋转的搅拌构件88中搅拌叶片88b的第一搬送叶片94侧的部分、以及板状构件106、板状构件108对减速并停止的墨粉t及显影剂g进行搅拌。经搅拌的显影剂g被由旋转的预备构件90中形成有第一搬送叶片94的部分所搬送的墨粉t及显影剂g推着而移动至搅拌叶片88b侧。

进而,旋转的搅拌构件88对于移动至搅拌叶片88b侧的显影剂g,一边进行搅拌一边搬送至装置纵深方向的跟前侧。

(评价)

接下来,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40与比较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40分别进行评价,对所述评价进行说明。对于评价,使用富士施乐(fujixerox)公司制造的“docuprintc3450d”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更换为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40与比较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40进行评价。首先,对于比较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40的构成,主要说明与显影装置40不同的部分,随后说明评价方法等。

〔显影装置240〕

显影装置240如图12所示,包括:供给构件74,配置在框体60的内部的供给路80中;以及搬送构件272,配置在搬送路78中。在所述搬送构件272中,配置于搅拌路82中的搅拌构件288、与配置于预备搅拌路84中的预备构件290是设为同样的构成。

具体而言,搬送构件272具有搬送轴272a、及形成于搬送轴272a的周面的螺旋状的搬送叶片272b。搬送轴272a是遍及装置纵深方向而配置于搬送路78中,搬送叶片272b是从搬送轴272a的一端侧连续地形成至另一端侧为止。即,搬送叶片272b未被分离而连续地形成于搬送轴272a的周面(参照图11),且配置于搅拌路82及预备搅拌路84中。

搬送轴272a的外径是与供给轴74a的外径设为同样,搬送叶片272b的外径是与供给叶片74b的外径设为同样。而且,搬送叶片272b的间距是与供给叶片74b的间距设为同样。

〔评价方法、评价项目〕

使规定量的显影剂g储存在各色的显影装置40、显影装置240的供给路80及搅拌路82中,进而,对预备搅拌路84补给2〔g〕墨粉t。在此状态下,使分别使用显影装置40、显影装置240的图像形成装置运转,在各色的显影装置40、显影装置240中任一个的搅拌路82中装置纵深方向跟前侧的部分(图3的部分m1),使用墨粉浓度计来测定墨粉浓度。

〔评价结果〕

在图10中以图表来表示显影装置240的评价结果,在图9中以图表来表示显影装置40的评价结果。各图表的纵轴表示墨粉浓度,横轴表示经过时间。而且,各图表的经过时间a1~经过时间a5是补给至预备搅拌路84的墨粉t通过部分m1的时间。即,经过时间a1是补给至预备搅拌路84的墨粉t最初通过部分m1的时间,经过时间a2是补给至预备搅拌路84的墨粉t在供给路80及搅拌路82中循环而第二次通过部分m1的时间。同样,经过时间a3是所补给的墨粉t第三次通过部分m1的时间,经过时间a4是所补给的墨粉t第四次通过部分m1的时间。而且,经过时间a5是所补给的墨粉t第五次通过部分m1的时间。

如图10的图表所示,在显影装置240中,所补给的墨粉t第一次至第三次通过部分m1时的墨粉浓度上升。即,可知的是,在所补给的墨粉t第三次通过部分m1的状态下,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不够充分。

与此相对,如图9的图表所示,在显影装置40中,所补给的墨粉t第一次通过部分m1时的墨粉浓度上升。但是,对于第二次以后,未能确认墨粉浓度的上升。即,可知的是,在所补给的墨粉t第二次通过部分m1的状态下,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充分。

〔推测〕

显影装置240的搬送构件272的搬送叶片272b是从搬送轴272a的一端侧连续地形成至另一端侧为止。即,配置在搅拌路82及预备搅拌路84中的搬送构件272的搬送叶片272b是未分离地形成。因此,推测在显影装置240中,关于补给至预备搅拌路84的墨粉t从旋转的搬送构件272所受的力,受到搬送的力强,而受到搅拌的力弱。

与此相对,显影装置40的搬送构件72具有配置在搅拌路82中的搅拌构件88、及配置在预备搅拌路84中的预备构件90。并且,预备构件90的搬送叶片92在预备搅拌路84的侵入区域r1,被分离为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进而,预备构件90的第一搬送叶片94与搅拌构件88的搅拌叶片88b相分离。并且,在经分离的部位,配置有板状构件102、板状构件104、板状构件106、板状构件108。因此,推测在显影装置40中,关于补给至预备搅拌路84的墨粉t从旋转的预备构件90所受的力,受到搅拌的力强,而受到搬送的力弱。

因此,如前述的评价结果所示,在显影装置40中,与显影装置240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

(总结)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在显影装置40中,搬送叶片92被分离为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因此,与显影装置240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由此,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搬送叶片92在显影剂g的一部分所侵入的侵入区域r1,被分离为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因此,与搬送叶片在侵入区域r1的外部分离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由此,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因此,与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和第二搬送叶片的相位一致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搬送节奏(rhythm)发生变化,由此,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由此,第一搬送叶片94与第二搬送叶片96在延长轴90a的轴方向上隔开,由此,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和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的情况相比,无法从叶片受到搅拌力的区域减小,由此,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在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之间,形成有从延长轴90a的周面91突出的板状构件102。因此,与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和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之间为连续且平滑的曲面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由此,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板状构件102的板面朝向延长轴90a的周方向。因此,与板状构件的板面朝向相对于延长轴的周方向而倾斜的方向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由此,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在装置纵深方向上相对于反叶片74c而在供给叶片74b侧且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与移动路86a相向的区域,搅拌叶片88b与第一搬送叶片94相分离。因此,跟搅拌叶片88b和第一搬送叶片94相分离的部分与移动路86a在装置纵深方向(轴方向)上为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由此,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在装置纵深方向上相对于反叶片74c而在供给叶片74b侧且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与移动路86a相向的区域,搅拌叶片88b与第一搬送叶片94相分离。因此,由第一搬送叶片94所搬送的墨粉t及显影剂g在与相对于第一搬送叶片94而分离的搅拌叶片88b之间暂时减速而滞留。由此,与未暂时减速的情况相比,在预备搅拌路84中受到搅拌的墨粉t及显影剂g的量增加。换言之,通过使显影剂滞留,从供给构件交接的墨粉t及显影剂g更多地溢出至预备搅拌路径侧,供预备搅拌的墨粉t及显影剂g的量增加。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搅拌叶片88b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因此,与搅拌叶片的相位和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一致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搬送节奏发生变化,由此,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搅拌叶片88b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由此,搅拌叶片88b与第一搬送叶片94在搅拌轴88a的轴方向上隔开,由此,与搅拌叶片88b的相位和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的情况相比,无法从叶片受到搅拌力的区域减小,由此,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在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之间,形成有从搅拌轴88a的周面87突出的板状构件106。因此,与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之间为连续且平滑的曲面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由此,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显影装置40中,板状构件106的板面朝向搅拌轴88a的周方向。因此,与板状构件的板面朝向相对于搅拌轴的周方向而倾斜的方向的情况相比,所补给的墨粉t与显影剂g的搅拌所需的时间变短,由此,可抑制墨粉图像中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备显影装置40,由此,与具备显影装置240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输出图像产生浓度不均的现象。

另外,就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当明确,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实现其他的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从补给口补给墨粉t,但也可补给墨粉t与载体c。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搬送叶片92是在侵入区域r1中分离,但搬送叶片92也可在侵入区域r1的外部分离。在此情况下,不会产生因搬送叶片92在侵入区域r1中分离而产生的作用。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但相位也可不错开。在此情况下,不会产生因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而产生的作用。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但是,也可通过在延长轴90a的轴方向上隔开,而使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的相位错开。在此情况下,不会产生通过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b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端面96a在延长轴90a的周方向上隔开而使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与第二搬送叶片96的相位错开由此所产生的作用。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搅拌叶片88b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但相位也可不错开。在此情况下,不会产生因搅拌叶片88b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而产生的作用。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隔开,由此,搅拌叶片88b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但是,也可通过在搅拌轴88a的轴方向上隔开而使搅拌叶片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的相位错开。在此情况下,不会产生通过搅拌叶片88b的端面89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端面94a在搅拌轴88a的周方向上隔开而使搅拌叶片88b的相位与第一搬送叶片94的相位错开由此所产生的作用。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板状构件102、板状构件104、板状构件106、板状构件108的板厚未作特别说明,但也可从底端直至前端为止为同样的板厚,也可使板厚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