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8701发布日期:2020-10-09 21:5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电子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镜头模组作为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元件,其使用频率日益增加,因此对镜头模组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镜头模组在强光下拍摄时,特定角度的光线会入射至镜筒内壁,并经镜筒多次反射和折射后入射至影像传感器,进而在影像传感器上形成眩光,从而影响成像的质量。虽然通过设置遮光片等能阻断部分光线的传输,但仍然会有部分光线从遮光片的外侧穿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及收容于所述镜筒中的多个镜片,每个所述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第一表面,至少一所述镜片的第一表面设有阻挡区,所述阻挡区上涂设有吸光材料以用于吸收通过的光线。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

本电子装置的镜头模组通过设置阻挡区并在阻挡区上涂设吸光材料将部分遮光元件无法阻挡的光线吸收,从而减少眩光现象,提高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镜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镜头模组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镜头模组的剖视图。

图5a是未设置阻挡区的镜头模组实际拍摄的照片。

图5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实际拍摄的照片。

图6是图3所示镜头模组在v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镜头模组在v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镜头模组100

镜筒10

收容腔101

周壁11

凸块112

顶壁13

透光孔130

镜片组21

第一镜片211

第二镜片212

第三镜片213

第四镜片214

第五镜片215

第一表面202

第二表面204

阻挡区203

环状凸起2034

凸出部2021

倾斜部2023

支撑部2025

遮光片22

隔圈23

压环2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镜头模组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为手机,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请一并参见图2及图3,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0及设于所述镜筒10中的镜片组21、遮光片(soma)22、隔圈(spacer)23及压环(retainer)24。

请一并参见图4、图6及图7,镜片组21的每一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第一表面202及朝向物侧的第二表面204。其中,至少一镜片的第一表面202设有阻挡区203。所述阻挡区203为环状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2的外围区域。所述阻挡区203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该镜片21的通光孔径。所述阻挡区203上涂设有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用于吸收通过的光线。

优选地,所述阻挡区203设有多个密集排列的环状凸起2034。

优选地,所述吸光材料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005毫米至0.020毫米,以避免与其他元件产生干涉并达到较佳的吸光效果。

优选地,设有阻挡区203的第一表面202相对于像侧凸出。所述第一表面202包括凸出部2021、倾斜部2023及支撑部2025。所述凸出部2021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2的中心区域。所述凸出部2021的中部向像侧方向凸出。所述倾斜部2023环绕所述凸出部2021设置。所述倾斜部2023远离所述凸出部2021的一侧较为靠近像侧。所述支撑部2025环绕于所述倾斜部2023的外侧。所述支撑部2025所述大致为平面用于夹设固定于镜筒10及其他镜片之间。所述阻挡区203位于所述倾斜部2023上。

所述镜筒10包括周壁11及位于所述周壁11一端的顶壁13。所述周壁11与顶壁13围绕形成收容腔101以收容镜片组21、多个遮光片22、隔圈23及压环24等。

所述周壁11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内部的电路板上。所述顶壁13位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外侧。

所述顶壁13的中部贯穿设有透光孔130。所述透光孔130与收容腔101连通以通入外部光线。

所述周壁11的内侧设有多个环状的凸块112。沿靠近顶壁13方向,凸块112向镜筒10中心伸出的距离逐渐变长。

镜片组21包括依次叠放并收容于收容腔101中的第一镜片211、第二镜片212、第三镜片213、第四镜片214及第五镜片215。其中,所述第一镜片211最为靠近所述顶壁13。根据杂光的传输路径,所述阻挡区203设置于所述第四镜片214上。

隔圈23设于两端分别支撑第四镜片214与第五镜片215的边缘部位,用于将第四镜片214与第五镜片215之间维持预设的间隔。

压环24贴合第五镜片215朝向像侧的一端,并用于支撑固定多个镜片21及阻挡光线。

多个遮光片22分别设于相邻两个镜片21之间或镜片21与隔圈23之间。多个遮光片22分别用于阻挡光线于镜片21的边缘射出。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2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请一并参见图5a及图5b,图5a与图5b分别是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模组实际拍摄的照片及本镜头模组即使拍摄的照片。通过对比图5a及图5b,可以看出本电子装置的镜头模组100通过设置阻挡区203并在阻挡区203上涂设吸光材料2032将部分遮光元件无法阻挡的光线吸收,从而减少眩光现象,提高成像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是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