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3391发布日期:2019-08-13 19:0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具有接触端子的连接器实施对加热构件通电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利用在陶瓷基板上设置有面状的发热体和电极的加热构件对定影带进行加热的方式的定影装置。已知有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使用具有与电极接触的接触端子的连接器,实施对发热体通电的技术。

例如,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具备片假名字型形状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有与设置于陶瓷加热器的端部的多个电极接触的多个通电端子。在这样的定影装置中,在连接器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器的锁定构件。此外,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具备截面片假名字形状的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具有与设置于面状发热加热器的表背两面的电极部接触的一对弹簧接点部。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所述那样的连接器中,为了避免电极与接触端子的接触不良而需要增大连接器的装配时电极与接触端子接触而进行摩擦的距离,因此存在有导致连接器大型化的趋势。此外,在连接器设置有锁定构件等构件的情况下,存在有连接器更加大型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不会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可避免电极与接触端子的接触不良。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备:环状的定影带;加压辊,其与所述定影带接触并在所述定影带之间形成定影辊隙部;加热构件,其包含电极,并在对所述电极进行通电时对所述定影带进行加热;保持构件,其对所述加热构件进行保持;及连接器,其包含与所述电极接触的接触端子,通过装配于所述保持构件的预先设定的位置而使所述电极与所述接触端子接触,所述保持构件包含:引导部,其具有相对于预先设定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及定位部,其以所述连接器朝向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可转动的状态对与所述倾斜面抵接的同时插入的所述连接器进行定位,所述电极构成为,在所述连接器的转动前后,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电极接触。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所述定影装置和将调色剂图像形成于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部,在所述定影辊隙部,将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纸。

根据本发明,连接器在与倾斜面抵接的同时沿相对于预先设定的方向倾斜的方向插入后,以接触端子与电极接触的状态转动而装配于预先设定的位置。因而,与沿加热构件的短边方向直接插入连接器进行装配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延长接触端子与电极接触的距离,因此不会使连接器大型化且能够避免电极与接触端子的接触不良。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表示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a以及图3b为表示加热构件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图。

图4a以及图4b为表示保持构件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图。

图5a、图5b以及图5c为表示连接器的结构的图。

图6中的a、b以及c为用于对连接器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用于对连接器转动时的电极以及接触端子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为表示装配有连接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加热构件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加热构件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仰视图。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为,兼具传真功能、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以及扫描仪功能等多个功能的多功能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2和图像读取装置3。所述装置主体2具备操作部4、图像形成部5、定影装置100、以及供纸部6等。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3为包含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部7、和光学性地读取由原稿输送部7输送的原稿或载置于接触玻璃8的原稿的扫描仪的adf(autodocumentfeeder)。所述图像读取装置3利用光照射部对原稿进行照射,利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接收其反射光,从而从原稿读取图像而取得图像数据。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3取得的图像数据存储于经由未图示的内置hdd或网络而连接的私人计算机等。

所述操作部4设置于图像读取装置3的附近且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侧。用户经由该操作部4输入能够由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的各种功能的指示等。所述操作部4包含触控面板式的显示部9。所述显示部9显示与图像形成装置1可执行的各种功能有关的各种画面。

所述图像形成部5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3取得的图像数据、或从经由网络而连接的私人计算机以及其他传真装置等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在从所述供纸部6供给的记录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所述图像形成部5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0m、10c、10y、以及10bk(以下,有时仅记作“图像形成单元10”)。图像形成单元10具备:感光体鼓11、对调色剂进行收容的调色剂盒、使感光体鼓1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的带电装置、对感光体鼓11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12、向感光体鼓11供给调色剂而将静电潜像成像为调色剂图像的成像装置、及一次转印辊13。

在实施彩色印刷的情况下,所述图像形成部5的品红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0m、青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0c、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0y以及黑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0bk,分别基于由构成图像数据的各个颜色成分构成的图像数据,实施带电、曝光以及成像而在感光体鼓1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利用一次转印辊13将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架设于驱动辊14以及从动辊的中间转印带15上。

所述中间转印带15在外周面具有供调色剂图像转印的图像承载面。中间转印带15在与感光体鼓11的周面抵接的状态下被驱动辊14驱动而进行旋转。中间转印带15与各感光体鼓11的旋转同步地在驱动辊14与从动辊之间进行环状行驶。

对于转印于中间转印带15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对转印时机进行调节在中间转印带15上重合从而成为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辊16在隔着中间转印带15而与驱动辊14之间的形成转印辊隙部n1,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从供纸部6输送的记录纸p。

所述定影装置100将记录纸p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纸p。定影处理的完成的彩色图像形成结束的记录纸p向排出托盘17排出。

所述供纸部6具备多个供纸盒。当由用户经由操作部4而输入记录纸p的尺寸时,对输入的尺寸的记录纸p进行收容的供纸盒的拾取辊18被实施旋转驱动而使记录纸p向输送路径输送。[定影装置100]

图2为表示定影装置100的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2,定影装置100包含:环状的定影带110、与定影带110接触而在与定影带110之间形成定影辊隙部n2的加压辊120、对定影带110进行加热的加热构件200、对加热构件200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300、及装配于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的连接器400(图2中未图示)。

所述定影带110构成为,在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形成的中空圆筒状的基材层的表面,层叠由硅橡胶等形成的弹性层和由pfa以及ptfe等氟类树脂形成的脱模层。定影带110构成为可旋转。

所述加压辊120为在由金属形成的圆筒状的芯材的表面,层叠由硅橡胶等形成的弹性层和由pfa以及ptfe等氟类树脂形成的脱模层而构成的筒状的构件。加压辊120的轴向与定影带110的轴向平行。

在从加压辊120的轴向观察时加压辊120的径向中央部,设置有沿加压辊120的轴向延伸的轴121。轴121的两端部被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为可旋转。

加压辊120在被施力的状态下,与定影带110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在加压辊120与定影带110之间形成有定影辊隙部n2。加压辊120经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而进行旋转。当加压辊120旋转时,定影带110以与加压辊120接触的状态伴随着加压辊120的旋转进行从动旋转。[加热构件200]

图3(a)为表示加热构件2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仰视图。图3(b)为表示加热构件2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剖视图且沿图3(a)所示的3-3’线剖切后的剖视图。另外,加热构件20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的结构与加热构件2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相同。

参照图3(a)以及图3(b),加热构件200包含基板201、发热体202、及电极203a、203b、203c、203d(以下,有时仅记作“电极203”)。

基板201为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基板201由具有电绝缘性的al2o3(铝)等陶瓷类材料形成。

发热体202为,对通过丝网印刷等涂布的agpd(银钯合金)等电阻材料进行大气烧制而形成的图案层。发热体202在基板201的长边方向中央部沿基板201的长边方向形成。发热体202当通过电极203进行通电时发热,从而对定影带110进行加热。

电极203为,对通过丝网印刷等涂布的ag(银)以及cu(铜)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进行大气烧制而形成的图案层。电极203a、203b、203c、203d在基板201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沿基板201的长边方向排列形成为一列。电极203经由未图示的布线与发热体202电连接。

发热体202以及电极203形成于基板201的同一面。以下,对于基板201,将形成有发热体202以及电极203的面记作基板201的第一面。对于基板201,将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记作基板201的第二面。此外,将与基板20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记作基板201的短边方向。将相对于包含基板201的长边方向以及短边方向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记作基板201的厚度方向。

如图3(a)所示,电极203a、203b、203c、203d形成为等边梯形状。电极203a、203b、203c、203d为同一形状。电极203a、203c形成为,梯形的短边位于基板201的短边方向一端侧。电极203b、203d形成为,梯形的短边位于基板201的短边方向另一端侧。

在基板201的第一面使电极203露出的状态下,以覆盖发热体202的方式形成有未图示的保护层。所述的保护层由玻璃等绝缘性材料形成。

在基板201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中的基板201的第二面设置有热敏电阻等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的温度检测元件对加热构件200的温度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信息向未图示的控制部输入。控制部基于输入的信息,对向电极203的供给电力进行控制,使得加热构件200的温度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保持构件300]

图4(a)为表示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b)为表示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侧视图且为从图4(a)所示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图。另外,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的结构与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相同。

参照图4(a)以及图4(b),保持构件300包含:保持部301、第一引导部302、第二引导部303、定位部304、及钩部305。在预先设定的位置r装配有连接器400。预先设定的位置r为,与加热构件200的电极203从定影带110露出的部分对应的区域。

保持部301为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保持部301由耐热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在保持部301,以横跨保持部301的长边方向的方式形成有供加热构件200嵌入并进行保持的槽301a。加热构件200以基板201的长边方向与保持部301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嵌入槽301a。保持部301以由保持部301保持的加热构件200的电极203从定影带110露出的方式,在从定影带110的轴向观察时定影带110的径向内侧,沿定影带110的轴向贯穿配置定影带110。

保持部301在保持加热构件200的状态下,以在与加压辊120之间夹着定影带110的方式朝向加压辊120施力。由此,当加压辊120旋转时,定影带110以与加热构件200接触的状态滑动旋转。

以下,在保持部301中,将形成有槽301a的一侧的面记作保持部301的第一面。在保持部301中,将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记作保持部301的第二面。此外,将与保持部30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记作保持部301的短边方向。将相对于包含保持部301的长边方向以及短边方向的平面垂直的方向记作保持部301的厚度方向。

第一引导部302为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第一引导部302由耐热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第一引导部302设置为,在从由保持部301保持的加热构件200的基板201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保持部301的第二面形成有相对于基板201的短边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02a。第一引导部302在装配连接器400时对连接器400进行引导,使得连接器400在与倾斜面302a抵接的同时进入。

第二引导部303为长方体状的构件。第二引导部303由耐热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第二引导部303配置为,在从由保持部301保持的加热构件200的基板201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在保持部301的第二面形成与基板201的短边方向平行的平行面303a。连接器400在装配于预先设定的位置r时与平行面303a抵接。

定位部304为圆柱状的构件。定位部304由耐热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定位部304设置于保持部301的第二面且与装配于预先设定的位置r的连接器400对应的位置。定位部304以连接器400朝向预先设定的位置r可转动的状态,对与倾斜面302a抵接的同时插入的连接器400进行定位。

钩部305为具有爪的钩状的构件。钩部305由耐热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钩部305配置于第二引导部303中的、与装配于预先设定的位置r的连接器400对应的位置。[连接器400]

图5(a)为表示连接器40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b)为表示连接器400的结构的侧视图且从图5(a)所示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图。图5(c)为表示连接器400的结构的侧视图且从图5(a)所示的箭头c方向观察到的图。以下,对装配于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连接器400进行说明,在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也同样地装配有连接器400。参照图5(a)至图5(c),连接器400包含外壳401和接触端子402a、402b、402c、402d(以下,有时仅记作“接触端子402”)。

外壳401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外壳401包含分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第一部分401a、第二部分401b、以及第三部分401c。

第一部分401a以及第二部分401b配置为,隔开预先设定的间隔而与对置的面平行。第三部分401c配置为,对第一部分401a以及第二部分401b的长边方向一端部进行连结。外壳401由第一部分401a、第二部分401b、以及第三部分401c一体地构成,使得作为整体成为形成有具有预先设定的间隔l1的槽403的大致u字形状。槽403中的预先设定的间隔l1被设定为,比图4(b)所示的保持部301的厚度l2大。

连接器400在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r,通过将保持加热构件200的状态下的保持部301夹入槽403,从而可装拆地装配于保持构件300。

在第一部分401a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且与保持构件300的定位部30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形成为供定位部304嵌合的大小的槽部404。定位部304构成为,在连接器400以定位部304中心可转动的状态嵌合于槽部404。连接器400的槽部404具备接收部4041和限制部4042。接收部4041接收嵌入的定位部304并沿该接收方向直线地延伸。限制部4042以与形成圆柱状的定位部304的外形的圆弧状匹配的形状形成于接收部4041的终端。在接收部4041内定位部304沿接收部4041的直线的形状进行移动时,限制部4042对定位部304的移动进行限制。

以下,将与第一部分401a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记作第一部分401a的短边方向。将与第二部分401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记作第二部分401b的短边方向。

在第一部分401a的短边方向一端侧的侧面且与保持构件300的钩部30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405,所述开口部405构成为供钩部305的爪卡合。由此,当在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r装配有连接器400时,钩部305的爪与开口部405卡合。

接触端子402为,由不锈钢以及钛合金等导电性金属形成的大致圆柱状的端子。接触端子402a、402b、402c、402d在与第二部分401b的第一部分401a对置的面,在与加热构件200的电极203a、203b、203c、203d对应的位置,沿第二部分401b的短边方向排列配置为一列。

接触端子402在设置于外壳401的内侧的空间内,分别与根据接触端子402的数量设置的四个布线406a、406b、406c、406d(以下,有时仅记作“布线406”)电连接。

接触端子402通过连接器400装配于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r而与加热构件200的电极203接触。接触端子402当经由布线406从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电力时,相对于加热构件200的电极203实施通电。[连接器400的装配方法]

以下,按顺序对连接器400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图6(a)至图6(c)为用于对连接器400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6(a),用户首先将连接器400沿着第一引导部302的倾斜面302a,向从加热构件200的基板201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基板201的短边方向倾斜的方向插入。用户在使连接器400与倾斜面302a抵接的同时,使定位部304进入连接器400直至与槽部404嵌合。

参照图6(b),用户在定位部304嵌合于槽部404的状态下,使连接器400以定位部304为中心朝向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r转动。

图7为用于对连接器400转动时的电极203以及接触端子40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参照图7,电极203在连接器400的转动前后,以接触端子402与电极203接触的方式形成为所述的等边梯形状。因而,在连接器400转动的期间,接触端子402a、402b、402c、402d在分别与电极203a、203b、203c、203d接触的同时伴随着连接器400的转动而进行转动。

参照图6(c),在连接器400来到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r时,连接器400与平行面303a抵接,并且保持部301的钩部305的爪与连接器400的开口部405卡合。即,连接器400在保持构件300的定位部304嵌入槽部404的接收部4041并且定位部304与限制部4042抵接的状态下,沿形成定位部304的外形的圆弧状进行转动。并且,通过钩部305卡合于开口部405而使连接器400的该转动停止,从而连接器400固定于保持构件300。

图8为表示装配有连接器400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参照图8,连接器400在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r,通过将保持加热构件200的状态下的保持部301夹入槽403从而装配于保持构件300。[定影装置100的动作]

以下,对定影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两个连接器400分别装配于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两端部。

加压辊120以被加压的状态与定影带110的外周面接触。当加压辊120被未图示的驱动源经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进行旋转时,定影带110向加压辊120的相反方向进行从动旋转。

从未图示的电源经由布线406相对于接触端子402供给电力,当从接触端子402相对于电极203实施通电时,发热体202发热。

保持部301在保持加热构件200的状态下,在与加压辊120之间隔着定影带110朝向加压辊120施力。由此,定影带110在与加热构件200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滑动旋转而加热。

在该状态下,当承载了图像形成部5中形成的未定影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被输送至定影辊隙部n2时,记录纸p在定影辊隙部n2中被加热以及加压,从而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纸p。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定影装置100中,保持构件300包含:第一引导部302,其具有相对于预先设定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02a;及定位部304,其以连接器400朝向预先设定的位置可转动的状态对与倾斜面302a抵接的同时插入的连接器400进行定位。此外,电极203构成为,在连接器400的转动前后,接触端子402与电极203接触。

由此,连接器400在与倾斜面302a抵接的同时沿相对于预先设定的方向倾斜的方向插入后,通过使接触端子402以与电极203接触的状态转动从而装配于预先设定的位置。因而,与沿加热构件200的短边方向直接插入连接器400进行装配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延长接触端子402与电极203接触的距离,因此不会使连接器400大型化且能够避免电极203与接触端子402的接触不良。

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保持构件300包含具有爪的钩部305,连接器400包含开口部405,在保持构件300的预先设定的位置r装配有连接器400时,所述开口部405供钩部305的爪卡合。由此,连接器400通过钩部305的爪与开口部405卡合而被固定,因此,与用于固定连接器400的锁定构件等构件设置于连接器40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连接器400小型化,并且能够减少用于形成连接器400的树脂材料,因此能够降低连接器400的生产所需的成本。

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连接器400包含以供定位部304嵌合的方式构成的槽部404,定位部304构成为,连接器400以定位部304为中心可转动的状态嵌合于槽部404。由此,不用增加构件件数而能够高效地实施连接器400的定位以及转动。

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加热构件200包含形成有电极203的基板201,预先设定的方向为,从基板201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基板201的短边方向倾斜的方向。由此,与沿加热构件200的短边方向直接插入连接器400进行装配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可靠地延长接触端子402与电极203接触的距离。

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所述的定影装置100,因此不会使连接器大型化且可避免电极与接触端子的接触不良,能够执行顺畅的图像形成。另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电极203形成为等边梯形状,但电极203的形状如果是在连接器400的转动前后,以接触端子402与电极203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形状,则并不特别限定。(第一变形例)

图9为表示第一变形例中的加热构件5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仰视图。参照图9,加热构件500包含:基板501、发热体502、及电极503a、503b、503c、503d(以下,有时仅记作“电极503”)。在第一变形例中,加热构件500除了电极503的形状不同这一点,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加热构件200相同的构成。以下,仅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电极503a、503b、503c、503d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状。电极503a、503b、503c、503d为同一形状。电极503a、503b、503c、503d以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的方向与倾斜面302a的倾斜方向平行的方式,沿基板501的长边方向排列形成为一列。由此,在连接器400转动的期间,接触端子402a、402b、402c、402d在分别与电极503a、503b、503c、503d接触的同时伴随着连接器400的转动而进行转动。(第二变形例)

图10为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加热构件60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结构的仰视图。参照图10,加热构件600包含:基板601、发热体602、及电极603a、603b、603c、603d(以下,有时仅记作“电极603”)。在第二变形例中,加热构件600除了电极603的形状不同这一点,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加热构件200相同的构成。以下,仅对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电极603a、603b、603c、603d形成为梯形状。电极603a、603b、603c、603d为同一形状。在电极603a、603b、603c、603d中,对梯形的上底和下底进行连结的两个边中的一方的边形成为,相对于上底以及下底垂直。另一方的边形成为,相对于上底以及下底倾斜。电极603a、603b、603c、603d以梯形的另一方的边的方向与倾斜面302a的倾斜方向平行的方式,沿基板601的长边方向排列形成为一列。由此,在连接器400转动的期间,接触端子402a、402b、402c、402d在分别与电极603a、603b、603c、603d接触的同时伴随着连接器400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其他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且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极203、503、603设置有四个电极,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那样的实施方式,例如电极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至图10并通过所述实施方式示出的构成以及处理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主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限定于该构成以及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及主旨的范围内可实现本发明的各种修正方式以及变更方式。此外,应理解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所述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