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幕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5257发布日期:2019-07-24 10:08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影幕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一种投影幕,特别是一种可减少环境光对投影屏幕造成干扰,从而使投影屏幕成像更清晰,并可使观看视线更集中的用于短焦投影设备的定向增光和抗环境光投影屏幕,还涉及该投影幕的生产工艺,属于IPC分类号中的G03B21/00D大组。



背景技术:

投影屏幕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其主要应用于大型会议室、指挥控制中心、培训教育结构、会议室、展厅、展览馆、机场、橱窗等场合;然而,现实中,投影屏幕在各种光线环境下,尤其是在明亮的环境光中环境下,其表面受强光的投射,很容易导致成像画面不清晰、不均匀、眩光、白雾状严重。众所周知,如果投影屏幕成像画面白雾状(画面发白)严重的话,会大大降低画面的对比度和亮度,从而很容易导致使用者观看不清,进而失去其本身的展示、演示或广告效果。此外,现有的投影屏幕的表面通常为光滑的平面,其在使用短焦投影设备进行投影时,投影设备所投射的投影光经反射后通常会偏离观看中心视线,投影光反射不到观看正前方便会影响视觉效果,导致用户感受到的成像画面模糊而不够清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投影幕中,引入了黑栅技术来吸收环境光,并产生了众多产品。本发明中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专利检索服务系统进行了详细检索,得到了如下现有技术,现对这些现有技术做简单介绍,以便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展现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和技术特点。

现有技术1:CN2718623Y,其公开了一种黑栅精显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2:CN104111580A,其公开了一种水平背族黑栅或菲尼尔背族纹反射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3:CN201011547Y,其公开了一种大型黑栅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4:CN200810212847,其公开了一种投影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5:CN201320588021,其公开了一种抗环境光投影屏幕及广告牌,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6:CN201420128838,其公开了一种用于短焦投影设备的定向增光和抗环境光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7:CN201610786126,其公开了一种微棱镜闪光膜的生产工艺及微棱镜闪光膜,但该专利主要涉及微棱镜,且该生产工艺并不能用于投影幕布的制作;

现有技术8:CN201710025787,其公开了一种超短焦的抗光投影幕布,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9:CN201710892927,其公开了一种可用作电子黑板的可提高对比度的超短焦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10:CN201810567667,其公开了一种投影幕布及其制备方法,但该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11:CN201810567679,其公开了一种投影幕布及其制备方法,但该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12:CN201811307874,其公开了一种成像结构、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13:CN201811307891,其公开了一种成像结构、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14:CN201811308470,其公开了一种成像结构、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对于生产工艺涉及较少;

现有技术15:US2007206281,其公开了一种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16:US2007275208-tpu,其公开了一种用高聚物制作的投影屏幕,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17:US2008304149,其公开了一种用高聚物制作的投影屏幕,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18:US2015015799,其公开了一种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19:WO2008132368A9,其公开了一种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20:WO2017195697,其公开了一种投影屏幕,但该专利仍然主要涉及投影屏幕的结构,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21:CN201310007108,其公开了一种阻燃防霉背投投影幕布,但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22:CN201510463970,其公开了一种高清高反光投影幕布的生产工艺,但其中的制备方法只是一种现有的通用制备工艺,没有完全解决材料之间的黏合、使用寿命、可靠强度这一技术问题;

通过上述现有技术的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目前现有的投影幕布采用如几种改进方式:

(1)在传统幕布的基础上采用黑栅进行吸光处理,但这种幕布的制作工艺仅仅是现有技术中的常用工艺,虽然可以在理论上获得投影效果较好的幕布,但在幕布的制作上存在使用寿命短、粘附性能差、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2)对于幕布本身选用的材质进行相关的工艺改进,但也仅仅是针对幕布使用的某些环境要求做相应的工艺或材质选择,仍然存在使用寿命短、粘附性能差、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实际上,上述现有技术中均能生产中目前所采用的基于黑栅吸光原理的投影幕布,其所采用的通用生产工艺中,也进行了粘附、切割、喷涂等处理工艺,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实际上在于如何将背板基材与表层材料可靠的、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或粘结在一起、如何将表层材料上可靠地涂覆或粘附上所选的涂层、如何加工出所需要的纹理角度,这些目前关键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都没有任何阐述或揭示,尽管上述现有技术制造的幕布能够满足基本使用要求,但在精细化、可靠程度、牢固程度和使用寿命上,仅仅依靠现有的制造工艺根本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各个问题,尤其是现有技术中均没有给出:如何将背板基材与表层材料可靠的、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或粘结在一起、如何将表层材料上可靠地涂覆或粘附上所选的涂层、如何加工出所需要的纹理角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影幕生产工艺及采用这种工艺获得的产品。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投影幕生产工艺,投影幕包括背板材料和表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所述背板材料加入第一挤出机,所述表层材料加入第二挤出机,所述背板材料和所述表层材料经板状共挤模头挤出后形成复合幕布;

(2)所述复合幕布挤出后紧贴在输送带上进行输送,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置若干托辊,所述输送带上方设置若干压紧滚筒,所述复合幕布挤出后在所述压紧滚筒和所述输送带之间输送;

(3)所述主动辊或从动辊上方设置切刀,所述切刀对所述复合幕布的表层材料进行等间距开槽;

(4)所述表层材料的开槽表面通过涂覆工具涂覆胶水,通过所述胶水粘附感光材料或感光涂层;或者通过涂覆工具直接在开槽表面涂覆感光材料或感光涂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2)步骤中,所述输送带的定位输送采用伺服驱动系统进行驱动,所述伺服驱动系统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辊固连,两者转速相同,其中每单位脉冲复合幕布前进距离为:

其中,H—为每单位脉冲复合幕布前进距离,mm;

i—为伺服驱动系统减速比;

Z—为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脉冲/转;

a—为输送带的厚度,mm;

d—为辊筒直径,mm;

进一步地,伺服驱动系统变速方式采用“S”曲线变速方式,即各个阶段过渡平滑,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加速度连续变化,其中,“S”速度曲线整个过程分为6个时间段,分别为速度环加加速0至t1、速度环减加速t1至t2、速度环匀速t2至t3、位置环匀速t3至t4、位置环加减速t4至t5、位置环减减速t5至t6;当加速度变化率的绝对值一定时,有t1=t2-t1=t5-t4=t6-t5;

当0<t<t1时,加速度与加速度变化率之间关系为:

a=Jt1-J(t-t1) 式(2)

式中:

a—输送带加速度,m/s2

J—输送带加速度变化率,m/s3

t—所用时间,s;

当t1<t<t2时,加速度与加速度变化率之间关系为:

a=Jt1-J(t-t1) 式(3)

则输送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式中:

V—输送带速度,m/s;

当t1<t<t2时,

当0<t<t1时,

则输送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式中:S—输送带位移量,m;由于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对称,所以当剩余距离为Jt13时开始减速,其中J与t1是设定值,即得到输送带速度方案。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3)步骤中,当所述复合幕布传送至所述切刀位置时,所述输送带先暂停,所述切刀通过开槽传动机构12进行驱动,而后进行吃刀操作,当吃刀完成后,所述开槽传动机构调整间隙,开槽传动机构带动切刀转动,此时输送带主动辊处于空转状态以进行开槽,开槽时采用加热的方式进行开槽;

进一步地,在开槽过程中,采用如下计算方式进行温度控制,即复合幕布与切刀刀面的接触温度TC,由复合幕布与切刀各自的参数特性决定,由下式求得:

其中TD为刀面初始温度;TL为复合幕布的初始温度;γ1,γ2分别为切刀和复合幕布的热流度,可由下式求得:

式中λ为导热系数;ρ为密度;Cp为等压比热容;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刀刃表面最高的温度应控制在105℃以下;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切刀为并排式滚轮开槽切刀,其中滚轮内部空心,切刀中空,其间充入加热用油,由此控制切刀表面温度。采用此种加热方式,能够获得稳定均匀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4)步骤中,采用视觉定位系统来进行涂覆处理,其中视觉定位系统采用视觉传感器进行定位,涂覆形成的矩形与规定的矩形框之间会存在一个偏转距离z,该偏转距离采用如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控制:

式中p是只与4个视觉定位传感器安装的位置有关的定值;q是只与待涂覆矩形框标准位置有关的定值;而L为实际涂覆矩形框长宽的差,对于同一待涂覆的开槽表面来说是定值。从式(8)可知z的值只与带涂覆矩形框的长宽的差有关,与长宽的具体大小无关,不会受外形加工公差的影响。

而k=tanθ,其中当θ角及实际涂覆形成矩形框与待涂覆矩形框绕坐标原点之间的偏转角度;由此,通过上述经验公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涂覆效果。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该工艺制造的投影幕,该幕布结构如下:

所述幕布24包括背板材料25和表层材料26,所述背板材料为PET,所述表层材料为TPU,所述表层材料26设有涂层27;所述TPU厚度30丝;所述PET厚度10丝;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为PU;

进一步地,表层材料的断面投影为锯齿状,每个锯齿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锯齿状紧挨背板材料的锐角α角度为45°;

进一步地,相邻每个锯齿状直角边之间的距离L为28-32丝。

本发明的投影幕生产工艺,在精细化、可靠程度、牢固程度和使用寿命上,都较之现有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很多,特别是采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投影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即如何将背板基材与表层材料可靠的、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或粘结在一起、如何将表层材料上可靠地涂覆或粘附上所选的涂层、如何加工出所需要的纹理角度,大大提高了投影幕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共挤出设备;

图2是本发明中的输送控制速度阶段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开槽装置及切刀设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涂覆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涂覆工具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实际生产的复合幕布的微观电镜材料图;

图7是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投影幕布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例共挤出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例的投影幕布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实际生产的复合幕布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其次,本发明中提及的各个商品型号或“第一”、“第二”、“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技术术语,都是所属技术领域中早已明确知晓的技术用语及为了描述实施例方便而进行的一些位置或空间上的定义,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故不再做过多解释。

实施例一:

一种投影幕生产工艺,投影幕包括背板材料和表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所述背板材料加入第一挤出机1,所述表层材料加入第二挤出机2,所述背板材料和所述表层材料经板状共挤模头3挤出后形成复合幕布4;如图1所示;

(2)所述复合幕布4挤出后紧贴在输送带上进行输送,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置若干托辊,所述输送带上方设置若干压紧滚筒,所述复合幕布挤出后在所述压紧滚筒和所述输送带之间输送;

(3)所述主动辊或从动辊上方设置切刀5,所述切刀5对所述复合幕布的表层材料进行等间距开槽;

所述切刀5的结构及开槽装置6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切刀5为内部中空的圆盘形结构,外边缘为切刀刀刃7,所述切刀的内部中空构成切刀加热腔室(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切刀刀刃7的角度与所述表层材料的待开槽角度相同,所述切刀5为若干个,若干个切刀5平行等距安装在加热中空轴8上,所述加热中空轴8的内部为中空轴加热腔(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所述加热中空轴8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开槽装置左侧安装座9和开槽装置右侧安装座10上,所述开槽装置左侧安装座9和开槽装置右侧安装座10上均具有间隙调整机构11,所述间隙调整机构为机械领域公知的滑动或丝杠螺母或液压缸调整结构,此处不再赘述,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的开槽深度,所述加热中空轴8一端连接开槽传动机构12,另一端连接加热油管13;所述复合幕布4加设在所述切刀5和主动辊或从动辊14之间的输送带15上;

(4)所述表层材料的开槽表面涂覆胶水,通过所述胶水粘附感光材料或感光涂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2)步骤中,输送带的定位输送非常关键,定位输送的精度与伺服驱动系统的精度和传动装置的精度有关,一般在驱动中采用伺服驱动系统进行驱动,伺服驱动系统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辊固连,两者转速相同,其中每单位脉冲复合幕布前进距离为:

其中,H—为每单位脉冲复合幕布前进距离,mm;

i—为伺服驱动系统减速比;

Z—为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脉冲/转;

a—为输送带的厚度,mm;

d—为辊筒直径,mm;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投影幕最终的表面平整度和后续开槽过程中的一致性,保证最终获得均一、稳定的投影效果,复合幕布在紧贴输送带输送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运行平稳,将振动、冲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际生产中表明,复合幕布受到输送带的输送状态的影响最大,其中输送带在启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载荷大小与启动时间有关。当启动时间为零,即突然启动时,动载荷系数到达最大;当启动时间超过设备自振周期的整数倍以上时,动载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就要求输送的速度曲线平缓,避免速度突变。伺服驱动系统变速方式有两种,其一为匀变速方式;其二为“S”曲线变速方式,即各个阶段过渡平滑,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加速度连续变化,因此振动、冲击现象大大削弱,有利于输送系统的稳定。如图2所示。

“S”速度曲线整个过程分为6个时间段,分别为速度环加加速0至t1、速度环减加速t1至t2、速度环匀速t2至t3、位置环匀速t3至t4、位置环加减速t4至t5、位置环减减速t5至t6。当加速度变化率的绝对值一定时,有t1=t2-t1=t5-t4=t6-t5。

当0<t<t1时,加速度与加速度变化率之间关系为:

a=Jt1-J(t-t1) 式(2)

式中:

a—输送带加速度,m/s2

J—输送带加速度变化率,m/s3

t—所用时间,s;

当t1<t<t2时,加速度与加速度变化率之间关系为:

a=Jt1-J(t-t1) 式(3)

则输送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式中:

V—输送带速度,m/s;

当t1<t<t2时,

当0<t<t1时,

则输送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式中:S—输送带位移量,m;由于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对称,所以当剩余距离为Jt13时开始减速,其中J与t1是设定值,即得到输送带速度方案。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3)步骤中,当所述复合幕布传送至所述切刀位置时,所述输送带先暂停,所述切刀通过开槽传动机构12进行驱动,进行吃刀操作,当吃刀完成后,所述开槽传动机构调整间隙,开槽传动机构带动切刀转动,此时输送带主动辊处于空转状态(即不对输送带转动辊提供动力,改由切刀带动复合幕布并进一步施加压力带动输送带及主动辊或从动辊转动)以进行开槽,开槽时采用加热的方式进行开槽,其加工方式如图3所示。这种开槽方式,较之传统的主动辊转动的开槽方式,增加了吃刀操作,并改变了转动的驱动方式,能够更为精确地控制开槽深度。

在开槽过程中,复合幕布与切刀刀刃的接触温度也是控制开槽平整度和精度的重要温度。在切刀开始工作之前,复合幕布与切刀分别有各自的温度,加工过程的复合幕布的温度是经过共挤出加工后经过冷却后的温度,此时复合幕布经过较长的输送带牵引后,再加之冷却接触面积较大,温度降低较多一般为38-42℃,切刀的温度则受热源温度的控制。一旦切刀开始进行开槽,复合幕布与切刀接触,在切刀与复合幕布的界面上就会有个接触温度T,这个温度决定了复合幕布被开槽面的温度,如果控制这一温度在合适的温度,将使开槽阻力较小,又不至于使贴于刀面的复合幕布表面材料产生高温变形,从而影响投影效果。

本发明经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际生产相结合验证,提供如下计算方式进行温度控制,即复合幕布与切刀刀面的接触温度TC,由复合幕布与切刀各自的参数特性决定,由下式求得:

其中TD为刀面初始温度;TL为复合幕布的初始温度;γ1,γ2分别为切刀和复合幕布的热流度,可由下式求得:

式中λ为导热系数;ρ为密度;Cp为等压比热容。

在本发明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得打切刀刀刃表面最高的温度应控制在105℃一下,此时能获得最好的开槽效率和开槽表面。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切刀为并排式滚轮开槽切刀,其中滚轮内部空心,切刀中空,其间充入加热用油,由此控制切刀表面温度。采用此种加热方式,能够获得稳定均匀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复合幕布完成开槽后,需要在其开槽表面一侧涂覆感光材料,现有技术中对涂覆材料的厚度控制均存在较大缺陷,没有详细介绍,本发明中采用视觉定位系统来进行涂覆处理,其中视觉定位系统采用视觉传感器进行定位,最理想的涂覆结果是将涂覆材料恰好涂覆在被涂覆表面的规定的矩形框中,此时涂覆形成的矩形与规定的矩形框之间会存在一个偏转距离z(此距离与对圆周进行等分时的弧度定义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此处不再赘述),则该偏转距离在本发明中,根据实际生产和计算机模拟涂覆结果,本发明采用如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控制:

式中p是只与4个视觉定位传感器安装的位置有关的定值;q是只与待涂覆矩形框标准位置有关的定值;而L为实际涂覆矩形框长宽的差,对于同一待涂覆的开槽表面来说也是定值。从式(8)可知z的值只与带涂覆矩形框的长宽的差有关,与长宽的具体大小无关,不会受外形加工公差的影响。

而k=tanθ,其中当θ角及实际涂覆形成矩形框与待涂覆矩形框绕坐标原点之间的偏转角度;由此,通过上述经验公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涂覆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涂覆工具如图4所示。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齿轮传动,由此可精确控制涂覆量,进而获得很好的涂覆效果。

在图4中,所述涂覆工具16包括涂覆嘴17,涂覆腔室18,涂覆腔室18中心设置涂覆驱动丝杠19,所述涂覆驱动丝杠19上设置第一涂覆驱动盘20和第二涂覆驱动盘21,通过丝杠螺母传动原理即可实现其传动,所述涂覆腔室18还设有导杆22,所述涂覆腔室18底部为传动齿轮组23,所述传动齿轮组23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涂覆驱动盘20和第二涂覆驱动盘21充入氮气或惰性气体,从而避免对涂覆材料产生额外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直接涂覆感光材料或者涂覆胶水后再进行粘结的方式。

由此,本发明最终获得的投影幕的微观电镜材料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复合幕布的表层材料以白色球状的形式嵌入在背板材料中,这就大大增加了复合幕布中背板基材与表层材料之间的嵌合力,能够将两者可靠的、牢固的固定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采用上述生产工艺获得的投影幕结构。由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该工艺制造的投影幕,该幕布结构如下:

所述幕布24包括背板材料25和表层材料26,所述背板材料为PET,所述表层材料为TPU,所述表层材料26设有涂层27;所述TPU厚度30丝;所述PET厚度10丝;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为PU;

进一步地,表层材料的断面投影为锯齿状,每个锯齿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锯齿状紧挨背板材料的锐角α角度为45°;

进一步地,相邻每个锯齿状直角边之间的距离L为28-32丝;

图10是本发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复合幕布最初产品的实物图,在实际生产实验中,为了增强色差,背板材料采用了蓝色色母粒。通过对复合幕布进行如本发明阐述的一系列加工,即可获得最终的投影幕布。

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的设置情况如下:

1.产品定位激光投影幕,采用激光投影仪光源;

2.投影仪垂直距离低于投影幕最低部45-50cm,投影仪距投影幕水平距离45-50cm;

3.效果包括清晰度达到1920*1080分辨率,消除室内灯光、自然光、反射光等的影响;

4.背板材料一般选用PET,其他只要是硬质无张力无油性材料也可替换;

5.表层材料一般选用TPU,其他只要有弹性的材料也可替换;

6.TPU表面的涂层还可选用其他材料,市面上现有的一般选用普通感光材料或涂料,如PU等;

7.纹理宽间距28-32丝,斜角角度45°;

8.单台激光投影仪对应的屏幕尺寸为80-150英寸,过大会影响边缘投影效果;

9.TPU厚度30丝;

10.PET厚度10丝,且因加工工艺问题,此部分选用的材料必须耐高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共挤出过程中,所述背板材料位于中间,背板材料两侧均共挤出表层材料,其挤出原理如图8所示。图8中第一挤出机流道28设置在第二挤出机流道29中间,复合幕布经共挤模头30挤出,最终获得的产品结构如图9所示,当然在实际过程中,可仅在复合幕布一侧开槽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本发明所提及但未写入权利要求书的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形式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便可获得变形形式,对于发明人和申请人而言并不以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