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1322发布日期:2019-08-17 02:0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微镜领域,特别设计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



背景技术:

显微镜的观察头内部一般会设置多个棱镜,但是目前的所有棱镜均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架上,导致后期拆卸时需要拆卸螺丝,导致后期拆卸相对麻烦,而且螺丝一般是通过机架外部旋进去,导致内部定位不准确,后期观察时容易出现偏差,而且现在的观察头上使用的瞳距都是55~75mm,由于有些人的两眼之间的瞳距比较小,所以很不适合现有的显微镜观察头观看,综上所述,目前存在两个技术问题:1、棱镜定位不准确,导致显微镜观察头上观看很难看清晰像;2、不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人群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定位、且能够使广泛人群使用的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得到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包括转轴,在转轴的下方内设有透镜,在转轴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能够绕转轴转动来调节瞳距大小的左观察组件和右观察组件,所述左观察组件包括能够绕转轴的轴心线旋转的左棱镜支架,在左棱镜支架的上方通过第一螺丝固定有能够向内观察的左目镜筒,在左棱镜支架一侧设有第一缺口,在第一缺口的上壁固定有第一弹簧,在第一弹簧的下方固定有第一限位柱,在第一缺口的下方设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板,在第一限位板的上方设有能够向下压缩并复位的压块,在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触点开关和第一电磁铁,在第一限位柱与第一凹槽之间配合有左侧与左目镜筒对齐的左棱镜,所述左棱镜的右侧伸入到转轴的第一安装腔内,并与透镜对齐,在左棱镜上设有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二限位柱、与第一限位柱配合的第二凹槽以及与第一电磁铁配合的第一铁片;所述右观察组件包括能够绕转轴的轴心线旋转的右棱镜支架,在右棱镜支架的上方通过第二螺丝固定有能够向内观察的右目镜筒,在右棱镜支架一侧设有第二缺口,在第二缺口的上壁固定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下方固定有第三限位柱,在第二缺口的下方设有第三凹槽,在第三凹槽内设有第二触点开关和第二电磁铁,在第三限位柱与第三凹槽之间配合有右侧与右目镜筒对齐的右棱镜,所述右棱镜的左侧伸入到转轴的第二安装腔内,并与透镜对齐,在右棱镜上设有与第三凹槽配合的第四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柱配合的第四凹槽以及与第二电磁铁配合的第二铁片,在转轴的上方设有瞳距标识盘,且所述左棱镜支架与右棱镜支架旋转时保证右目镜筒的中心与左目镜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范围在48-75mm之间。

为了方便拆卸,所述左棱镜支架套于转轴上部分外,并用拼帽固定,所述瞳距标识盘固定在拼帽上方。

为了方便查看,在瞳距标识盘上设有夜光数字标识层。

为了便于找到初始位置,在左棱镜支架以及右棱镜支架上均设有标识初始凸点。

为了方便限位,在左棱镜支架以及右棱镜支架上均设有最小瞳距限位的三角形限位挡块。

为了方便拆卸,所述左棱镜支架和右棱镜支架上方均设有一个挡圈,且所述左目镜筒和右目镜筒卡在对应的一个挡圈内并用螺丝固定。

本发明得到的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具有以下优点:方便后期拆卸,且无需螺丝锁紧,最终方便定位,另外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保证左棱镜支架与右棱镜支架旋转时右目镜筒的中心与左目镜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范围在48-75mm之间,最终能够使广泛人群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中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单片机与触电开关、电磁铁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1中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在瞳距调整到最大时的结构俯视图;

图8是本实施例1中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在瞳距调整到最小时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转轴1、透镜2、左棱镜支架3、第一螺丝4、左目镜筒5、第一缺口6、第一弹簧7、第一限位柱8、第一凹槽9、第一限位板10、压块11、第一触点开关12、第一电磁铁13、左棱镜14、第一安装腔15、第二限位柱16、第二凹槽17、第一铁片18、右棱镜支架19、第二螺丝20、右目镜筒21、第二缺口22、第二弹簧23、第三限位柱24、第三凹槽25、第二触点开关26、第二电磁铁27、右棱镜28、第二安装腔29、第四限位柱30、第四凹槽31、第二铁片32、瞳距标识盘33、拼帽34、夜光数字标识层35、标识初始凸点36、三角形限位挡块37、挡圈38、单片机39、支架部件3-1、自断电开关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显微镜观察头,包括转轴1,在转轴1的下方内设有透镜2,在转轴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能够绕转轴1转动来调节瞳距大小的左观察组件和右观察组件,所述左观察组件包括能够绕转轴1的轴心线旋转的左棱镜支架3,在左棱镜支架3的上方通过第一螺丝4固定有能够向内观察的左目镜筒5,在左棱镜支架3一侧设有第一缺口6,在第一缺口6的上壁固定有第一弹簧7,在第一弹簧7的下方固定有第一限位柱8,在第一缺口6的下方设有第一凹槽9,在第一凹槽9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板10,在第一限位板10的上方设有能够向下压缩并复位的压块11,在第一凹槽9内设有第一触点开关12和第一电磁铁13,在第一限位柱8与第一凹槽9之间配合有左侧与左目镜筒5对齐的左棱镜14,所述左棱镜14的右侧伸入到转轴1的第一安装腔15内,并与透镜2对齐,在左棱镜14上设有与第一凹槽9配合的第二限位柱16、与第一限位柱8配合的第二凹槽17以及与第一电磁铁13配合的第一铁片18;所述右观察组件包括能够绕转轴1的轴心线旋转的右棱镜支架19,在右棱镜支架19的上方通过第二螺丝20固定有能够向内观察的右目镜筒21,在右棱镜支架19一侧设有第二缺口22,在第二缺口22的上壁固定第二弹簧23,在第二弹簧23的下方固定有第三限位柱24,在第二缺口22的下方设有第三凹槽25,在第三凹槽25内设有第二触点开关26和第二电磁铁27,在第三限位柱24与第三凹槽25之间配合有右侧与右目镜筒21对齐的右棱镜28,所述右棱镜28的左侧伸入到转轴1的第二安装腔29内,并与透镜2对齐,在右棱镜28上设有与第三凹槽25配合的第四限位柱30、与第三限位柱24配合的第四凹槽31以及与第二电磁铁27配合的第二铁片32,在转轴1的上方设有瞳距标识盘33,且所述左棱镜支架3与右棱镜支架19旋转时保证右目镜筒的中心与左目镜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范围在48-75mm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铁13、第二电磁铁27、第二触点开关26以及第一触点开关12均连接有一个单片机39,且所述的单片机39是普通型号的常规单片机,且所述单片机设于转轴1内,实现当左棱镜14装入时,将第一触点开关12按下,并发送一个信号给单片机39,单片机39获取到信号后立即驱动第一电磁铁13得电,最终将第一铁片18吸住,避免在左棱镜14转动时,脱落的问题,同理实现对右棱镜28的定位作用,为了方便后期的手动拆卸对应的棱镜,且电磁铁与对应的电源vcc之间设置一个自断电开关40,方便后期拆卸棱镜,具体电路如图6所示,且本实施例中单片机如何获取数据后驱动各个元器件工作的具体电路结构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故此不做具体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后期方便拆卸,所述的左棱镜支架3以及右棱镜支架19均为可以拆分并用螺丝固定的两个支架部件3-1组成,且先将右棱镜支架19上对应的左侧支架部件3-1套于转轴1的下方,然后将左棱镜支架3上对应的右侧支架部件3-1套于转轴1的上方,然后再将右棱镜28通过右棱镜支架19上对应的左侧支架部件3-1的通孔内插入到第二安装腔29内,此时右棱镜支架19上对应的左侧支架部件3-1上的第三限位柱24在第二弹簧23的作用下被压缩,直至将第三限位柱24卡在右棱镜28的第四凹槽31内实现安装完成,利用相同的方法,实现对左棱镜14的安装,在安装左棱镜14的同时,左棱镜支架3上对应的右侧支架部件3-1上的压块11被左棱镜14压下,直至进入左棱镜14下方的第二限位柱16卡于第一凹槽9内,实现对左棱镜14的上下固定,最终实现无需进行螺丝固定,就能够对棱镜进行限位,同时当左棱镜支架3以及右棱镜支架19旋转时,能够带动对应的棱镜进行同步旋转,因此方便后期拆卸,且加工时需要设置各个位置,最终方便定位,另外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保证左棱镜支架3与右棱镜支架19旋转时右目镜筒的中心与左目镜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范围在48-75mm之间,最终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人类瞳距的要求,能够使广泛人群使用。

为了方便拆卸,所述左棱镜支架3套于转轴1上部分外,并用拼帽34固定,所述瞳距标识盘33固定在拼帽34上方。

为了方便查看,在瞳距标识盘33上设有夜光数字标识层35。

为了便于找到初始位置,在左棱镜支架3以及右棱镜支架19上均设有标识初始凸点36。

为了方便限位,在左棱镜支架3以及右棱镜支架19上均设有最小瞳距限位的三角形限位挡块37。

为了方便拆卸,所述左棱镜支架3和右棱镜支架19上方均设有一个挡圈38,且所述左目镜筒5和右目镜筒21卡在对应的一个挡圈38内并用螺丝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