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及显微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0911发布日期:2019-09-06 23:3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及显微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微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及显微镜系统。



背景技术: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在医疗卫生、生物检测、金相检测和集成电路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一般会在载物台上放置载玻片,通过载物台的移动,例如沿x向、y向的移动,完成对放置在载玻片上的样品的观察。

例如公开号为cn20803742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用的显微镜载玻片自动传送装置,包括显微镜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显微镜的物镜下侧,所述显微镜或者所述传送带上具有传送带启动或者停止控制单元,所述传送带上具有载玻片;所述传送带启动或者停止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载玻片和所述物镜的位置控制所述传送带的启动或者停止。以解决人工调节显微镜的压片夹和载玻片的位置关系,容易污染载玻片上的待观察物,同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夹持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夹持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竖直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设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以形成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载玻片;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检测所述夹持部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

可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限位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感应件,沿所述感应件的延伸方向,所述感应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能够朝向所述限位器运动,所述第二端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运动;其中,

在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限位器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内,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夹持部运动至与所述夹持部保持相对静止,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限位器保持相对静止,所述夹持部夹持有所述载玻片;

在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限位器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内,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夹持部运动至能够与所述夹持部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第一端能够与所述限位器产生相对运动,所述夹持部未夹持有所述载玻片。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缺口,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

第二缺口,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缺口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第一凹槽,设于所述限位器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端能够朝向所述限位器运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凹槽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第二端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内,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产生相对运动。

可选地,在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同时,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限位器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内,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夹持部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内。

可选地,所述感应件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限位器运动,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夹持部运动,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感应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

齿轮,所述齿轮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与所述感应件连接;

第一传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驱动所述齿轮绕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至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

可选地,所述齿轮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转动连接;

所述感应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垂直连接于所述齿轮,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端的第一部分垂直连接于所述感应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二部分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共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为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齿条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为杠杆组件,所述杠杆组件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杠杆组件绕第三轴线转动,所述第三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所述杠杆组件的转动方向和所述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安装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齿轮设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且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

所述杠杆组件平行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杠杆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杠杆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竖直方向,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杠杆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运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绕所述第三轴线转动。

可选地,沿同时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安装板的方向的方向,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齿轮和所述感应件的所述第二端之间。

可选地,沿同时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安装板的方向的方向,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限位器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应件的所述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丝杆,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第一丝杆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丝杆螺母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七滑动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第八滑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第八滑动件和所述第七滑动件相互配合,且能够在所述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

相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八滑动件连接;

施力部,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所述施力部具有施力端,所述施力部能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竖直方向同步运动,以使所述施力端与所述杠杆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相抵。

可选地,还包括:

第九滑动件,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上,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第十滑动件,与所述施力部连接,所述第九滑动件和所述第十滑动件相互配合,且能够在所述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第三弹性件,沿所述竖直方向,一端与所述施力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远离所述第十滑动件的一端连接;

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第十滑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远离所述第十滑动件的一端之间,所述第十滑动件支撑于所述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十滑动件相对所述第九滑动件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设有凸伸的安装孔,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调节螺钉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施力部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十滑动件连接,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

施力件,平行于所述固定件,所述施力端设于所述施力件面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杠杆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具有凹部,所述施力端沿背向所述固定件的方向朝向所述凹部设置,所述施力端用于和所述凹部相抵;

第四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施力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施力件连接;

第十一滑动件,固设于所述固定件面向所述施力件的部分,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延伸;

第十二滑动件,与所述施力件面向所述固定件的部分连接,所述第十一滑动件和所述第十二滑动件相互配合,且能够在所述施力端与所述凹部相抵时,所述第十一滑动件和所述第十二滑动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可选地,所述施力端至少部分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及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弹性力满足以下条件:所述施力部能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竖直方向同步运动,且在所述施力端与所述凹部相抵时,所述第十一滑动件和所述第十二滑动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九滑动件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三部分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运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所述第一丝杆运动。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夹持件运动至所述夹持部夹持载玻片时,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载玻片弹性接触。

可选地,包括:

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运动;

第一滑动件,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动件相互配合,在所述第二夹持件运动至所述夹持部夹持载玻片时,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一滑动件能够在所述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其中之一连接;

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至形成夹持部之前,所述第二滑动件随所述第二支撑板同步运动。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至形成夹持部之前,所述第二夹持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保持相对静止。

可选地,包括:

第三支撑板,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所述第三支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三支撑板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其中之一连接。

可选地,沿同时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及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的方向,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三支撑板及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三支撑板及所述第二夹持件其中之一的顶端连接。

可选地,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滑动件,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运动至形成夹持部之前,所述第二滑动件随所述第二支撑板同步运动。

可选地,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出所述第一滑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连接处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连接。

可选地,包括:

第四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三滑动件,固设于所述第四支撑板,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第四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且所述第四滑动件和所述第三滑动件相互配合,所述第四滑动件和所述第三滑动件能够在所述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可选地,包括: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丝杆,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第二丝杆螺母,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丝杆螺母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相反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微镜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夹持装置。

如上,本发明提供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及第一驱动组件。其中,第一支撑板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夹持件固设于第一支撑板,且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第二夹持件设于第一支撑板,沿竖直方向与第一夹持件相对设置,且平行于第一夹持件。在需要夹持载玻片时,设于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夹持件沿竖直方向朝向第一夹持件运动以形成夹持部,夹持部夹持载玻片。使用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夹持载玻片方便。

此外,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检测所述夹持部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设置检测组件后,若载玻片夹持装置未夹持到载玻片,需要重新夹持;若载玻片夹持装置夹持到载玻片,则进行后续操作,例如将夹持到的载玻片放置在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装置中载玻片和放置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组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总成的立体图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总成的立体图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总成的侧视图一;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存储总成的侧视图二;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一;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二;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三;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四;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五;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三;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立体图四;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六;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七;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五;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立体图六;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立体图七;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的侧视图八;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中第二传动件的立体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载玻片夹持装置中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载玻片存储装置1,包括:沿水平方向(图1和图2中x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分别沿竖直方向(图1和图2中z方向所示)延伸;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沿水平方向,第三侧板1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竖直方向的一端连接,第四侧板14的两端分别和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竖直方向的另一端连接。

即,本发明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围成。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第一侧板11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栓孔11a,第二侧板12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栓孔12a;沿水平方向,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栓孔14a。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上的螺栓孔14a与第一侧板11上的螺栓孔11a及第二侧板12上的螺栓孔12a相对应。第三侧板1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竖直方向的一端螺栓连接,第四侧板14的两端分别和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竖直方向的另一端螺栓连接。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能够连接以围成本发明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即可。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载玻片存储装置1内具有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存储件15,载玻片2放置于存储件15。存储件15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载玻片存储装置1内具有25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存储件15,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数量的存储件15。

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每一存储件15具有沿水平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的支撑部16,每一存储件15的其中一个支撑部16设于第一侧板11,另一支撑部16设于第二侧板12。本实施例中,每一存储件15的两支撑部16之间的间距形成开口。沿水平方向,载玻片2一端放置于存储件15的其中一个支撑部16内,另一端放置于存储件15的另外一个支撑部16内。

由于本发明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在竖直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存储件15,每个存储件15用于放置载玻片2。即,载玻片存储装置1用于放置多个载玻片2,多个载玻片2沿竖直方向分布。这方便载玻片2的存储,也利于显微镜抓取载玻片存储装置1内的载玻片2,以进行样品观察。优选地,显微镜沿竖直方向依次抓取载玻片存储装置1内的载玻片2。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每一存储件15内放置载玻片2的数量不做限制,优选地是一个,更优选地是一个以上,根据实际需要在存储件15内放置相应数量的载玻片2。图1中y方向示出了载玻片2的放置方向。

本实施例中,沿水平方向,第一侧板11至第二侧板12的尺寸和载玻片2的尺寸适配;即,第一侧板11至第二侧板12的尺寸满足能够放置载玻片2。此外,沿竖直方向,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高度为所存储的载玻片2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的五倍以上;沿水平方向,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宽度大于等于载玻片2在水平方向的尺寸,也即,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远大于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水平方向的宽度,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远与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水平方向的宽度的比值在五倍以上。

参考图2和图3,沿竖直方向,支撑部16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6a和下表面16b,每一存储件15的两支撑部16的下表面16b处于同一平面。还可以是,每一存储件15的两支撑部16的上表面16a处于同一平面。这样设置,载玻片2放置于存储件15内后平稳。即,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6是凹槽,两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

继续参考图3,优选地,沿竖直方向,支撑部16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6a和下表面16b,每一存储件15的两支撑部16的上表面16a处于同一平面(图3中a平面所示),下表面16b用于向放置于支撑部16内的载玻片2施加沿竖直方向的压紧力,以使载玻片2与支撑部16的上表面16a贴合。由于支撑部16的上表面16a处于同一平面,那么不同规格的载玻片2放置在载玻片存储装置1内时,所有的载玻片2的上表面16a(与支撑部16的上表面16a贴合的表面)齐平,确保了不同厚度的所有载玻片2的上表面16a都始终处于同一平面。且同一存储件15内能够放置不同规格的载玻片2。

需说明的是,存储件15的支撑部16的下表面16b向载玻片2施加沿竖直方向的压紧力的方式不做限制,例如是在支撑部16的下表面16b设置弹性件(图未示出),弹性件向载玻片2施加沿竖直方向的压紧力。优选地,弹性件是弹片,进一步优选地,弹性件是紧定弹钉。

参考图2,本发明的第三侧板13背向第四侧板14的表面设有第一定位件17,第四侧板14背向第三侧板13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件18。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侧板13背向第四侧板14的表面设有第一定位件17,或者,第四侧板14背向第三侧板13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件18。载玻片存储装置1设置定位件后,可以实施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定位,定位于后述的载玻片存储组件3(参考图4)或载玻片存储总成4(参考图7)上。

其中,定位件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使得载玻片存储装置1定位于后述的载玻片存储组件3或载玻片存储总成4上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7和第二定位件18为销钉,第一定位件17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定位件18沿竖直方向延伸。后述的载玻片存储组件3(参考图4)和载玻片存储总成4(参考图7)上分别设有凹槽,第一定位件17位于后述的载玻片存储组件3上的凹槽,第二定位件18位于后述的载玻片存储总成4上的凹槽,从而实现定位。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7为凹槽,凹槽竖直方向延伸,载玻片存储组件3上设有销钉;第二定位件18为凹槽,凹槽竖直方向延伸,载玻片存储总成4上设有销钉。或者,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7为销钉,载玻片存储组件3上设有凹槽;第二定位件18为凹槽,载玻片存储总成4上设有销钉。或者,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7为凹槽,载玻片存储组件3上设有销钉;第二定位件18为销钉,载玻片存储总成4上设有凹槽。

参考图4和图5并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载玻片存储组件3,包括:安装基准板3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其中,载玻片存储装置1中的第三侧板13放置于安装基准板30上。通过安装基准板30将所承载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放置到显微镜内进行样品观察,待完成样品观察后,抽出安装基准板30即可更换放置有新的载玻片2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基准板30上放置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至少为两个,即,在安装基准板30上放置一个以上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一个以上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水平方向(图4和图5中x方向所示)呈一排设于安装基准板30上。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数量不做限制,图4和图5中示出了8个载玻片存储装置1,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基准板30上放置其它数量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例如是1个、3个、10个等。由于所有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水平方向呈一排设于安装基准板30上,便于通过安装基准板30从显微镜内抽出载玻片存储组件3。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水平方向相贴合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提升载玻片存储装置1放置在安装基准板30上的稳定性。

参考图6,第三侧板13与安装基准板30卡接,提升了载玻片存储装置1与安装基准板30的连接稳定性。第三侧板13与安装基准板30卡接的方式不做限制,能够使得第三侧板13放置于安装基准板30上后,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图4和图5中x方向所示)受到限制即可。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载玻片存储组件3的安装基准板30上设有凹槽,第三侧板13上的第一定位件17为销钉,第一定位件17插设于安装基准板30上的凹槽内,实现卡接。凹槽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凹槽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第一定位件17的数量也为两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数量的凹槽。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第一定位件17为凹槽,安装基准板30上设有销钉,安装基准板30上的销钉插设于第三侧板13上的凹槽内,实现卡接。优选地,第一定位件17为凹槽,第三侧板13面向安装基准板30的部分为平面,第四侧板14背向第三侧板13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件18。若载玻片存储装置1反向放置在安装基准板30上,第四侧板14上的第二定位件18无法放置在安装基准板30上。那么,本发明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不会被倒置,防止载玻片存储装置1反向放置于安装基准板30上。

参考图7和图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载玻片存储总成4,包括:存储部4a,存储部4a具有沿竖直方向(图7中z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第一端面41和第二端面42,第一端面41和第二端面42分别沿水平方向(图7和图8中x方向所示)延伸,存储部4a用于供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载玻片存储组件3沿所述水平方向插入,并将安装基准板30放置于第一端面41。其中,安装基准板30的延伸方向和第一端面41的延伸方向一致。

参考图9和图10并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第四侧板14沿水平方向与第二端面42卡接。载玻片存储装置1通过安装基准板30放置于载玻片存储总成4的存储部4a内后,载玻片存储装置1在沿载玻片2的放置方向(图9中y方向所示)上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载玻片存储装置1定位于载玻片存储总成4内,不会沿载玻片2的放置方向窜出存储部4a。待显微镜完成样品观察后,沿水平方向,从载玻片存储总成4内抽出安装基准板30即可抽出载玻片存储装置1,以更换放置有新的载玻片2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使用方便。通过安装基准板30抽拉载玻片存储装置1,使用方便。

此外,本发明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重心较高,载玻片存储组件3沿水平方向插入载玻片存储总成4的存储部4a内后,在发生倾斜趋势时,由于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上端与第二端面42卡接,防止了载玻片存储装置1因重心过高,导致载玻片存储组件3插入载玻片存储总成4的存储部4a内后不稳定,而沿载玻片2的放置方向倾斜。

优选地,本发明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上端与第二端面42卡接,载玻片存储装置1在沿载玻片2的放置方向(图9中y方向所示)上的运动受到限制,安装基准板30与第一端面41可活动连接。仅通过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上端与第二端面42卡接,即可防止载玻片存储装置1沿载玻片2的放置方向倾斜,使得载玻片存储组件3沿水平方向插入载玻片存储总成4的存储部4a内后稳定。

第四侧板14与第二端面42卡接的方式不做限制,能够使得第四侧板14沿水平方向与第二端面42实现卡接,在沿载玻片2的放置方向上的运动(图7中y方向所示)受到限制即可。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载玻片存储总成4的第二端面42上设有凹槽46,凹槽46沿水平方向延伸,第四侧板14上的第二定位件18为销钉,第二定位件18插设于第二端面42上的凹槽46内,实现卡接。本实施例中,安装基准板30上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呈一排设置,所有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第四侧板14上的第二定位件18沿水平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所有的载玻片存储装置1的第四侧板14上的第二定位件18均位于第二端面42上的凹槽46内。

此外,设置凹槽46后,第四侧板14的第二定位件18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凹槽46,凹槽46起到导向作用,各载玻片存储装置1不会错位,使用方便。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第二定位件18为凹槽,第二端面42上设有销钉,第二端面42上的销钉插设于第四侧板14上的凹槽内,实现卡接。

继续参考图7,本发明的存储部4a至少为两个,即,本发明的存储部4a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存储部4a沿竖直方向设置。图7中示出了3个存储部4a,但数量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数量,例如4个、5个等。

本实施例中,存储部4a还具有支撑板40,支撑板40沿竖直方向(图7中z方向所示)延伸,第一端面41和第二端面42分别垂直连接于支撑板40。支撑板40和第一端面4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件43,支撑板40和第二端面4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件44。

优选地,第一加强件43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加强件43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和第一端面41及支撑板40贴合。优选地,第二加强件44具有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加强件44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和第二端面42及支撑板40贴合。这样提升了存储部4a的强度,利于在载玻片存储总成4上放置多个载玻片存储组件3。

此外,参考图7,在第一端面41上还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限位销钉45,限制载玻片存储组件3沿水平方向放置于存储部4a内的终点位置。当载玻片存储装置1通过安装基准板30放置于载玻片存储总成4的存储部4a内后,限位销钉45可以沿水平方向顶着载玻片存储装置1,防止载玻片存储装置1从存储部4a内沿水平方向窜出去。

参考图11至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载玻片夹持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板50、第一夹持件51、第二夹持件52及第一驱动组件6。其中,第一支撑板50沿竖直方向(图11至图13中z方向所示)延伸;第一夹持件51固设于第一支撑板50,且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第二夹持件52设于第一支撑板50,沿竖直方向与第一夹持件51相对设置,且平行于第一夹持件51。优选地,第一夹持件51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

在需要夹持载玻片2时,设于第一支撑板50上的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图11中a方向所示)以形成夹持部5a,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使用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夹持载玻片2方便。具体而言,结合图7所示,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从上述实施例中的载玻片存储总成4内的载玻片存储组件3夹持载玻片2,以供显微镜观察置于载玻片2上的样品。

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第二夹持件52位于第一夹持件51上方,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向下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以形成夹持部5a。在其它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第二夹持件52位于第一夹持件51下方,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向上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以形成夹持部5a。

优选地,在第二夹持件52运动至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时,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弹性接触。由于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弹性接触,第二夹持件52在弹力作用下缓冲,防止载玻片2被压碎。

具体说来,参考图11和图13,载玻片夹持装置5包括:第二支撑板53,沿竖直方向延伸,即,第二支撑板53平行于第一支撑板50。第二支撑板53与第一驱动组件6连接,第二支撑板53能够在第一驱动组件6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一支撑板50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50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五滑动件53a,第二支撑板53通过第六滑动件53b与第五滑动件53a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五滑动件53a为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六滑动件53b为滑块,第六滑动件53b与第五滑动件53a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7,第一弹性件57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动件55和第二夹持件52其中之一连接。优选地,第一弹性件57的另一端支撑第二夹持件52,优选地,第一弹性件57的设置满足以下要求: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至形成夹持部5a之前,第二夹持件52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

也即,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第二支撑板53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一支撑板50运动的过程中,在第一弹性件57的作用下,第二夹持件52能够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53在竖直方向运动时,第二夹持件52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幅度的上下晃动,整体趋势是随第二支撑板53运动以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以形成夹持部5a,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

另外,在第二支撑板53上还固设有第一滑动件54以及第二滑动件55。其中,第一滑动件54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滑动件55与第二夹持件52连接,且第二滑动件55和第一滑动件54相互配合。在第二夹持件52运动至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时,第二滑动件55和第一滑动件54能够在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至形成夹持部5a之前,第二滑动件55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

由于,在第二夹持件52运动至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时,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弹性接触。那么,当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接触并且有继续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趋势时,在第一弹性件57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夹持件52沿远离载玻片2的方向(图13中b方向所示)相对第一滑动件54滑动,第二夹持件52受到缓冲,防止载玻片2被压碎。优选地,当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接触并且有继续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趋势时,第二支撑板53继续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例如向下运动1mm至2mm,在第一弹性件57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夹持件52沿远离载玻片2的方向(图13中b方向所示)相对第一滑动件54滑动。

优选地,在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弹性接触后,第二支撑板53继续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例如向下运动1mm至2mm。同时,又由于第二夹持件52沿远离载玻片2的方向(图13中b方向所示)相对第一滑动件54滑动,第一弹性件57被拉伸产生弹性力,第二夹持件52又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回位,沿朝向载玻片2的方向(图13中a方向所示)相对第一滑动件54滑动至与载玻片2接触,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紧贴于载玻片2,实现对单个载玻片2的定位,以夹紧载玻片2。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54为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滑动件55为滑块,第二滑动件55与第一滑动件54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优选地,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至形成夹持部5a之前,第二夹持件52和第二支撑板53保持相对静止。也即,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至形成夹持部5a之前,第二滑动件55与第一滑动件54保持相对静止。包括:第二支撑板53未被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时,第二夹持件52和第二支撑板53保持相对静止。还包括:第二支撑板53被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时,第二夹持件52和第二支撑板53保持相对静止,第二夹持件52能够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

具体而言,参考图11,载玻片夹持装置5包括:第三支撑板56,沿竖直方向延伸。沿垂直于第二支撑板53的方向(图11中y方向所示),第三支撑板56一端与第二滑动件5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5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52垂直连接于第三支撑板56。第三支撑板56贴合于第二滑动件55,并通过第二滑动件55相对第一滑动件54沿竖直方向滑动。

其中,本发明中,第一弹性件57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件55、第三支撑板56及第二夹持件52其中之一连接,以使第一弹性件57达到支撑第二夹持件52的目的,并能够在第二夹持件52运动至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时,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弹性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7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56连接。

优选地,沿同时垂直于竖直方向及垂直于第二支撑板53的方向的方向(图11中x方向所示),第一弹性件57位于第二滑动件55、第三支撑板56及第二夹持件52的同一侧。图11中示出,第一弹性件57位于第二滑动件55、第三支撑板56及第二夹持件52的左侧。优选地,第一弹性件57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3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动件55、第三支撑板56及第二夹持件52其中之一的顶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7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3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板56的顶端连接。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弹性件57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能够产生弹性力即可。本实施中,第一弹性件57为弹簧。此外,第一弹性件57的数量不做限制,图11中示出了位于第二滑动件55、第三支撑板56及第二夹持件52的左侧一个第一弹性件57。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滑动件55、第三支撑板56及第二夹持件52的右侧设有第一弹性件57。

此外,第一驱动组件6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驱动第二支撑板53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一支撑板50运动即可,例如是直线电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6为丝杆组件,参考图11至图13,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丝杆6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丝杆螺母62,套设于第一丝杆61上,第一丝杆螺母62通过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夹持件5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杆螺母62通过第一连接件63与设有第二夹持件52的第二支撑板53连接。从而,第一丝杆61和第一丝杆螺母62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第一丝杆螺母62在竖直方向相对第一支撑板50滑动,并带动第二支撑板53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一支撑板50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3分别贴合于第一丝杆螺母62和第二支撑板53,第一连接件63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一丝杆61运动。第一连接件63为钣金件,第一连接件63起到过渡连接作用,避免第一丝杆螺母62和第二支撑板53直接连接后因安装不平行、加工公差等原因导致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卡滞。同时,第一驱动组件6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稳定性提升,第一驱动组件6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稳定性提升,实现高精度传动。

参考图15并结合图11所示,还包括:第一限位件81,第一限位件81设于第二支撑板53,用于支撑第二滑动件55,也即支撑第二夹持件52,以在第二夹持件52沿竖直方向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至形成夹持部5a之前,第二滑动件55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也即第二夹持件52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81设于第二滑动件55的下方,第一限位件81垂直连接于第二支撑板53,第二滑动件55支撑于第一限位件81,第一限位件81限制第二滑动件55沿朝向第一夹持件51的方向和第一滑动件54产生相对滑动,第二滑动件55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81可以是支撑第三支撑板56,同样起到支撑第二滑动件55的作用。

在第二夹持件52随第二支撑板53同步运动至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时,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弹性接触。那么,当第二夹持件52与载玻片2接触并且有继续朝向第一夹持件51运动趋势时,优选地,第二支撑板53继续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例如向下运动1mm至2mm,第一限位件81沿竖直方向与第二滑动件55分离,在第一弹性件57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滑动件55沿背向载玻片2的方向(图11中b方向所示)相对第一滑动件54滑动。也即,第二夹持件52沿背向载玻片2的方向(图11中b方向所示)相对第一滑动件54运动;第二夹持件52受到缓冲,防止载玻片2被压碎。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限位件81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能够支撑第二滑动件55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81为销钉。

此外,参考图11、图12和图16所示,还包括:第二限位件82,第二限位件82设于第二支撑板53,用于限制第二滑动件55滑出第一滑动件54。第二限位件82的存在,使得第二滑动件55安装于第一滑动件54后,不会沿朝向第二限位件82的方向滑出第一滑动件54。并且在设置第一限位件81后,第二滑动件55安装于第一滑动件54后,不会沿朝向第一限位件81的方向滑出第一滑动件54。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二限位件82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第二限位件82垂直连接于第二支撑板53。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82为销钉。

参考图14和图15,本发明的第一支撑板50和第一夹持件5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件58,加强件58分别与第一支撑板50和第一夹持件5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件58具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加强件58的第一部分贴合于第一支撑板50,加强件58的第二部分贴合于第一夹持件51。提升了第一支撑板50和第一夹持件51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1,第一丝杆61通过第一支撑件支撑于第一支撑板50上,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支撑板50连接,第一丝杆61通过第一联轴器64与第一电机65的输出轴连接。其中,第一支撑件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将第一丝杆61支撑于第一支撑板50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固定座67和第一支撑座66,第一固定座67和第一支撑座66分别与第一支撑板50连接。第一丝杆螺母62位于第一固定座67和第一支撑座66之间,第一固定座67和第一支撑座66共同支撑第一丝杆61。此外,第一固定座67位于第一联轴器64和第一电机65之间。

参考图14和图17并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还包括:第四支撑板59,沿竖直方向延伸;以及固设于第四支撑板59上的第三滑动件59a,第三滑动件59a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四滑动件59b,与第一支撑板50连接,且第四滑动件59b和第三滑动件59a相互配合,第四滑动件59b和第三滑动件59a能够在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在第四支撑板59上设有第二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7通过第二连接件70与第一支撑板50连接。

载玻片存储组件3内沿竖直方向(图2中z方向所示)存储有多个载玻片2,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驱动第一支撑板50沿竖直方向相对第四支撑板59运动,以调节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所形成的夹持部5a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便于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存储组件3内每一层的载玻片2,以供显微镜观察置于载玻片2上的样品。

本实施例中,第三滑动件59a为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四滑动件59b为滑块,第三滑动件59a与第四滑动件59b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此外,第二驱动组件7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驱动第一支撑板50沿竖直方向相对第四支撑板59运动即可,例如是直线电机。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7为丝杆组件。参考图17,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丝杆7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丝杆螺母72,套设于所第二丝杆71上,第二丝杆螺母72通过第二连接件70与第一支撑板50连接。从而,第二丝杆71和第二丝杆螺母72配合,将周向运动转为直线运动,第二丝杆螺母72在竖直方向相对第四支撑板59滑动,并带动第一支撑板50沿竖直方向相对第四支撑板59运动。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7,第二丝杆71通过第二支撑件支撑于第四支撑板59上,第二支撑件与第四支撑板59连接,第二丝杆71通过第二联轴器74与第二电机73的输出轴连接。其中,第二支撑件的类型不做限制,能够将第二丝杆71支撑于第四支撑板59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固定座75和第二支撑座76,第二固定座75和第二支撑座76分别与第四支撑板59连接。第二丝杆螺母72位于第二固定座75和第二支撑座76之间,第二固定座75和第二支撑座76共同支撑第二丝杆71。此外,第二固定座75位于第二联轴器74和第二电机73之间。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4,第一驱动组件6和第二驱动组件7位于第四支撑板59的相反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70分别贴合于第二丝杆螺母72和第一支撑板50,第二连接件70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二丝杆71运动。第二连接件70为钣金件,第二连接件70起到过渡连接作用,避免第二丝杆螺母72和第一支撑板50直接连接后因安装不平行、加工公差等原因导致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卡滞。同时,第二驱动组件7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稳定性提升,第二驱动组件7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稳定性提升,实现高精度传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微镜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优选地,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载玻片存储总成4。

优选地,参考图11和图18,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还包括检测组件9,检测组件9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用于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设置检测组件9后,若载玻片夹持装置5的夹持部5a未夹持到载玻片2,则夹持部5a需要重新夹持载玻片2;若载玻片夹持装置5的夹持部5a夹持到载玻片2,则进行后续操作,例如将夹持到的载玻片2放置在载物台上,以供显微镜观察置于载玻片2上的样品。

其中,检测组件9的具体类型、结构不做限定,能够检测夹持部5a是否夹持有载玻片2即可。优选地,参考图18至图20,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9包括:限位器90,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以及感应件91,沿所述感应件91的延伸方向,所述感应件91具有第一端91a和第二端91b,所述第一端91a能够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所述第二端91b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限位器90与第一支撑板50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优选地,限位器90通过支架安装于第一支撑板50上。优选地,感应件91的第一端91a和第二端91b独立加工后再组装在一起。更优选地,感应件91的第一端91a和第二端91b一体成型。

其中,在所述第一端91a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90内,所述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至与所述夹持部5a保持相对静止,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限位器90保持相对静止,所述夹持部5a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在所述第一端91a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90内,所述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至能够与所述夹持部5a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第一端91a能够与所述限位器90产生相对运动,所述夹持部5a未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换言之,当夹持部5a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时,所述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由于载玻片2的存在,所述第二端91b与载玻片2相接触,无法继续运动,所述第二端91b与所述夹持部5a保持相对静止,由于所述第二端91b无法继续运动,所述第一端91a也无法继续运动,所述第一端91a位于所述限位器90内,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限位器90保持相对静止。

当夹持部5a未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时,所述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由于不存在载玻片2,所述第二端91b会继续运动,所述第二端91b与所述夹持部5a产生相对运动,由于所述第二端91b继续运动,从而所述第一端91a也继续运动,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限位器90产生相对运动,第一端91a不位于限位器90内。优选地,当夹持部5a未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时,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限位器90产生相对运动,第一端91a位于限位器90内。

其中,当所述第一端91a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90内后,限位器90会反馈第一信号,在设定时间内,所述第一端91a相对所述限位器90继续移动第一距离,若第一距离超过设定距离,限位器90会反馈第二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二信号判断夹持部5a未夹持载玻片2;若第一距离小于等于设定距离,限位器90会反馈第三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三信号判断夹持部5a夹持有载玻片2。上述设定距离和设定时间根据实际需求做相应设定。例如,设定时间为3秒,设定距离为5厘米。在3秒内,第一距离为6厘米,限位器90会反馈第二信号;在3秒内,第一距离为4.5厘米,限位器90会反馈第三信号。

相当于,当夹持部5a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时,在第一端91a朝向限位器90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90内,第二端91b朝向夹持部5a运动;由于载玻片2的存在,在设定时间内,所述第二端91b朝向夹持部5a运动至与载玻片2相接触,所述第二端91b无法继续运动,所述第二端91b与所述夹持部5a保持相对静止;相应地,在所述第二端91b未与载玻片2相接触前,第一端91a能够继续运动,当所述第二端91b与载玻片2相接触后,由于所述第二端91b无法继续运动,所述第一端91a也无法继续运动,所述第一端91a相对限位器90内共计移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限位器90保持相对静止,第一距离小于等于设定距离,限位器90会反馈第三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三信号判断夹持部5a夹持有载玻片2。

当夹持部5a未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时,在第一端91a朝向限位器90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90内后,由于不存在载玻片2,在设定时间内,所述第二端91b朝向夹持部5a运动至靠近夹持部5a后会继续运动,所述第二端91b与所述夹持部5a产生相对运动;相应地,所述第二端91b朝向夹持部5a运动至靠近夹持部5a后,由于所述第二端91b会继续运动,所以所述第一端91a也继续运动,所述第一端91a相对所述限位器90共计移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限位器90产生相对运动,第一距离超过设定距离,限位器90会反馈第二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第二信号判断夹持部5a未夹持载玻片2。

优选地,参考图19、图20和图24,还包括:第一缺口51a,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5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第二缺口52a,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5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所述第二缺口52a和所述第一缺口51a沿所述竖直方向(图19中z方向所示)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凹槽90a,设于所述限位器90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90a沿所述竖直方向(图19中z方向所示)延伸。所述第一端91a能够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90a内,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凹槽90a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第二端91b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5a内,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缺口51a和所述第二缺口52a产生相对运动。

优选地,当夹持部5a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时,沿竖直方向,夹持部5a所夹持的载玻片2位于第一缺口51a和第二缺口52a之间,第二端91b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至位于第二缺口52a内,且与载玻片2相接触。

优选地,参考图18至图20,在形成所述夹持部5a的同时,所述第一端91a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至位于所述限位器90内,所述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5a内。也即,在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的同时,所述第二端91b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5a内,根据第二端91b能否相对夹持部5a继续运动,检测夹持部5a是否夹持有载玻片2。

更优选地,在形成所述夹持部5a后,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后,所述第二端91b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5a内,根据第二端91b能否相对夹持部5a继续运动,检测夹持部5a是否夹持有载玻片2。

换言之,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在夹持载玻片2的同时,检测组件9检测夹持部5a是否夹持有载玻片2;或者,本发明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在夹持载玻片2后,检测组件9再检测夹持部5a是否夹持有载玻片2。

优选地,参考图18至图21,所述感应件91能够绕第一轴线n(图18和图21中t方向所示)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端91a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图18中d方向所示),所述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图18中c方向所示),所述第一轴线n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即,本发明的感应件91通过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端91a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所述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从而检测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载玻片2;其中,第一端91a和第二端91b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其它实施例中,感应件91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端91a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限位器90运动,所述第二端91b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从而检测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载玻片2;其中,第一端91a和第二端91b的运动方向相同。

优选地,前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感应件91绕所述第一轴线n转动。优选地,前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感应件91沿竖直方向运动。即,检测组件9由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以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52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51运动的同时也驱动所述感应件91绕所述第一轴线n转动或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从而,在形成夹持部5a的同时,感应件91即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更优选地,第一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52沿所述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51运动一端距离后,再驱动所述感应件91绕所述第一轴线n转动或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在形成夹持部5a后,感应件91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优选地,可以单独设置一个驱动组件来驱动所述感应件91绕所述第一轴线n转动或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该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6同步运动,或者,第一驱动组件6运动一定距离后该驱动组件再运动。

优选地,参考图18至图21,还包括:齿轮92,所述齿轮92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上,与所述感应件91连接;第一传动件9a,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和所述齿轮9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9a驱动所述齿轮92绕第二轴线m(图18和图21中t方向所示)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轴线m至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n。优选地,参考图20,所述第一轴线n和所述第二轴线m共线。齿轮92绕第二轴线m转动的同时,会驱动感应件91绕第一轴线n转动,以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优选地,参考图18和图21,所述齿轮92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51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所述齿轮92与所述第一夹持件51转动连接。需说明的是,齿轮92与第一夹持件51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转动连接即可。优选地,齿轮92通过轴承与第一夹持件51转动连接。参考图19,所述感应件9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91c和第二部分91d,所述第一部分91c垂直连接于所述齿轮92,所述第二部分91d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91c;优选地,感应件91的第一部分91c和第二部分91d垂直连接。本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第二夹持件52位于所述感应件91的第一部分91c和第一夹持件51之间。需说明的是,齿轮92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能够驱动感应件91绕第一轴线n转动即可。

其中,参考图19和图20,感应件91的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第二部分91d连接,感应件91的所述第二端91b与所述第一部分91c连接,所述第一部分91c位于所述第一端91a和所述第二端91b之间。优选地,感应件91的第一部分91c和第二部分91d为钣金件,为片状结构。优选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一端91a与所述第二部分91d呈钝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91b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端91b的第一部分垂直连接于所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一部分91c,所述第二端91b的所述第二部分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至位于所述夹持部5a内。优选地,所述第二端91b的所述第二部分能够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至位于所述第一缺口51a或所述第二缺口52a,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缺口51a和所述第二缺口52a产生相对运动。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9a驱动所述齿轮92绕第二轴线m(图18和图21中t方向所示)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9a为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92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齿条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齿条沿竖直方向运动,带动齿轮92绕第二轴线m转动。

更优选地,参考图18至图21,所述第一传动件9a为杠杆组件93,所述杠杆组件93与所述齿轮92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转动(图18和图21中l所示),所述第三轴线p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m,所述杠杆组件93的转动方向和所述齿轮92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做杠杆运动,驱动齿轮92绕第二轴线m转动,继而驱动感应件91绕第一轴线n转动,以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板95,所述安装板95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51,所述安装板95的延伸方向(图20中y方向所示)与所述第一夹持件5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齿轮92设于所述安装板95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且与所述安装板95转动连接;所述杠杆组件93平行于所述安装板95,所述杠杆组件9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与所述齿轮92啮合,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95转动连接。

换言之,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95转动连接的部分为支点,第三轴线p穿过杠杆组件93的支点。优选地,沿杠杆组件93的延伸方向,第三轴线p将杠杆组件93切割长臂和短臂,短臂与长臂的比值在1/20至1/18,杠杆组件93的短臂相比于长臂更靠近第一支撑板50。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50运动,以使所述杠杆组件93绕所述第三轴线p转动。也即,第一驱动组件6通过第二传动件94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优选地,第二传动沿竖直方向运动向杠杆组件93的短臂施加作用力,继而使得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转动。

优选地,参考图20,沿同时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安装板95的方向的方向(图20中x方向所示),所述安装板95位于所述齿轮92和所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二端91b之间。优选地,沿同时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安装板95的方向的方向(图20中x方向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件51位于所述安装板95和所述限位器90之间,所述安装板95位于所述杠杆组件93和所述限位器90之间。

参考图21,由所述夹持部5a至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图21中q方向所示),杠杆组件93远离所述夹持部5a的一端长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利于杠杆组件93受力,以完成杠杆运动。优选地,由所述夹持部5a至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图21中q方向所示),杠杆组件93的短臂长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

优选地,参考图18和图19,还包括第二弹性件95a,所述第二弹性件95a一端与所述安装板9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二端91b连接。优选地,第二弹性件95a一端与所述安装板95远离所述夹持部5a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二端91b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第二弹性件95a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一部分91c连接。更优选地,第二弹性件95a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一部分91c远离所述第二端91b的部分连接。

设置第二弹性件95a后,一方面起到支撑感应件91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复位作用;此外,由于是齿轮92传动,从而利于传动的稳定性;另外,由于检测组件9的所述第二端91b会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当夹持部5a夹持有载玻片2时,所述第二端91b会与载玻片2相接触。设置第二弹性件95a后,可以使得检测组件9处于初始状态,检测组件9中的感应件91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不会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也就不会干涉夹持部5a夹持载玻片2。前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感应件91绕所述第一轴线n转动。

优选地,参考图19,所述感应件91的所述第一部分91c远离所述第二端91b的部分设有第一抵挡部91f,第一抵挡部91f上设有开孔91e,第二弹性件95a的所述另一端与第一抵挡部91f上的开孔91e连接。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9,所述安装板95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设有第二抵挡部95b,检测组件9处于初始状态时,在第二弹性件95a的作用下,第一抵挡部91f与第二抵挡部95b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图19中y方向所示)相抵,感应件91保持静止,相应地齿轮92也保持静止,从而杠杆组件93也保持静止,防止齿轮92、杠杆组件93晃动,产生噪音。检测组件9中的感应件91受外力作用时,第一抵挡部91f与第二抵挡部95b分离,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朝向所述夹持部5a运动。

如前文实施例所述,参考图18至图19,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为丝杆组件,但不限于丝杠组件,能够驱动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丝杆61,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第一丝杆螺母62,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61上,如前文实施例所述,所述第一丝杆螺母62通过第一连接件63与所述第二夹持件5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63还用于和所述第二传动件94连接,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继而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进而驱动齿轮92绕第二轴线m转动,继而驱动感应件91绕第一轴线n转动,以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传动件94固定连接,从而,第一驱动组件6运动的同时,第一连接件63即驱动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更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传动件94可分离连接,即在第一驱动组件6运动之前,第一连接件63不与第二传动件94连接,在第一驱动组件6运动一端距离后,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传动件连接;从而,第一连接件63运动至与第二传动件94连接后,再驱动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

优选地,还包括:第七滑动件96,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上,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以及第八滑动件97,与所述第二传动件94连接,所述第八滑动件97和所述第七滑动件96相互配合,且能够在所述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七滑动件96为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八滑动件97为滑块,第七滑动件96与第八滑动件97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优选地,第七滑动件96与前述实施例的第五滑动件53a一体成型,即第八滑动件97和第六滑动件53b共用一个滑动件,这节约了空间,且提升了连接强度。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七滑动件96和第五滑动件第五滑动件53a独立加工制造,可以是沿同一方向延伸,也可以是平行设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94与所述第八滑动件97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侧贴合,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传动件94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能够驱动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50运动即可。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传动件94固定连接。更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传动件94可分离连接。

优选地,参考图18至图20及图26,所述第二传动件9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94a、第二部分94b及第三部分94c,优选地,第二传动件94的第一部分94a、第二部分94b及第三部分94c相互垂直连接。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图18至图20中y方向所示),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一部分94a和所述第三部分94c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50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一部分94a和所述第三部分94c之间,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一部分94a与所述第八滑动件97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第二部分94b位于第一支撑板50的侧面,即,沿同时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安装板95的方向的方向(图18至图20中x方向所示),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第二部分94b与第一支撑板50的侧面间隔设置。

参考图18至图20及图27,第一连接件6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63a、第二部分63b及第三部分63c,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一部分63a、第二部分63b及第三部分63c相互垂直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一部分63a与第一丝杆螺母62连接,第一连接件63的第二部分63b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且位于限位器90和第一驱动组件6和之间。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三部分63c平行于第一支撑板50,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三部分63c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撑板53连接,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三部分63c具有第一延伸端63d,优选地,第一延伸端63d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延伸。参考图26,第二传动件94的第一部分94a具有第二延伸端94f,第二延伸端94f沿平行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一延伸端63d与第二传动件94的第二延伸端94f连接,第一延伸端63d用于驱动第二延伸端94f沿竖直方向运动,继而驱动第二传动件94沿竖直方向运动。优选地,第一连接件63与第二传动件94可分离连接,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一延伸端63d与第二传动件94的第二延伸端94f可分离连接,第一延伸端63d用于驱动第二延伸端94f沿竖直方向运动,继而驱动第二传动件94沿竖直方向运动。

第一丝杆61运动之前,第一连接件63的第一延伸端63d与第二传动件94的第二延伸端94f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当第一丝杆61带动第一丝杆螺母62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后,第一延伸端63d搭设于第二延伸端94f,,随着第一丝杠螺母62继续运动,第一延伸端63d拨动第二延伸端94f竖直向下(图11和图13中a方向所示)运动,继而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继而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进而驱动齿轮92绕第二轴线m转动,继而驱动感应件91绕第一轴线n转动,以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继续参考图18,还包括:施力部100,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所述施力部100具有施力端102,所述施力部100能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同步运动,以使所述施力端102与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相抵。当第一丝杆61带动第一丝杆螺母62沿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第一延伸端63d拨动第二延伸端94f竖直向下(图11和图13中a方向所示)运动,继而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从而施力部100的施力端102沿竖直方向运动,继而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

参考图20和图21,还包括:第九滑动件98,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上,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以及第十滑动件99,与所述施力部100连接,所述第九滑动件98和所述第十滑动件99相互配合,且能够在所述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九滑动件98为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十滑动件99为滑块,第九滑动件98与第十滑动件99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01,沿所述竖直方向(图21中z方向所示),一端与所述施力部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远离所述第十滑动件99的一端连接;参考图26,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具有第三延伸端94e,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第三延伸端94e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远离所述第二部分94b的一端,优选地,第三延伸端94e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延伸,第三弹性件101的所述另一端与第三延伸端94e连接。这样设置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的同时,在第三弹性件101的作用下,带动施力部100同步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

优选地,参考图21和图24,在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上设有调节件108,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调节件108位于所述第十滑动件99和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远离所述第十滑动件99的一端之间,优选地,所述调节件108位于所述第十滑动件99和第三延伸端94e之间。所述第十滑动件99支撑于所述调节件108,所述调节件108用于驱动所述第十滑动件99相对所述第九滑动件98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设有凸伸的安装孔94g,优选地,安装孔设于第四延伸端94d上,第四延伸端94d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上,第四延伸端94d位于第三延伸端94e和第十滑动件99之间。优选地,所述调节件108为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安装孔94g,所述调节螺钉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

调节螺钉通过螺母安装于安装孔94g上,通过旋拧调节螺钉以调整调节螺钉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第十滑动件99相对第九滑动件98移动,以调整第十滑动件99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第三弹性件101被拉伸或压缩,第三弹性件101的弹性力得到改变,从而改变施力部100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连接的松紧度,从而改变施力部100随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同步运动的响应速度。

另外,如前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沿所述竖直方向运动的同时,在第三弹性件101的作用下,施力部100能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同步运动,以使所述施力端102与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相抵,继而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设置调节件108后,通过调节件108驱动所述第十滑动件99相对所述第九滑动件98滑动,可以调节施力端10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施力端102与杠杆组件93相抵的时机,也即调整杠杆组件93产生杠杆运动的时机,提升检测组件9的检测精度。

此外,参考图21至图24,所述施力部100包括:固定件110,所述固定件110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3,所述固定件110的所述第一部分104与所述第十滑动件99连接,所述固定件110的所述第二部分103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110与所述第三弹性件101连接;优选地,固定件110的第一部分104与第三弹性件101连接。施力部100还包括施力件105,施力件105平行于所述固定件110的第二部分103,所述施力端102设于所述施力件105面向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具有凹部93a,所述施力端102沿背向所述固定件110的方向朝向所述凹部93a设置,所述施力端102用于和所述凹部93a相抵;优选地,所述施力端102至少部分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施力端102完全沿竖直方向延伸;进一步优选地,施力端102与施力件105面向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的一端弧形过渡连接。

固定件110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3沿竖直方向运动,在施力端102运动至与杠杆组件93的凹部93a相抵后,固定件110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3继续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施力端102向凹部93a施加作用力,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图21中l方向所示)。

由于,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的过程中,施力端102会与凹部93a产生摩擦,为利于施力端102向凹部93a施加作用力,参考图24,在所述固定件110和所述施力件105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109,第四弹性件109分别与所述固定件110和所述施力件105连接;优选地,第四弹性件109位于施力件105和所述固定件110的第二部分103之间,第四弹性件109分别与施力件105和所述固定件110的第二部分103连接,且施力件105和所述固定件110的第二部分103能够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图21中y方向所示)产生相对滑动。从而,施力端102相对凹部93a产生横向运动,即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施力端102相对凹部93a产生运动,这样设置,减小和排除施力端102与凹部93a产生横向摩擦,利于施力端102向凹部93a施加作用力。

若施力件105和固定件110的第二部分103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不产生相对滑动,则施力端102也不会相对凹部93a产生横向运动,那么,施力端102在横向受到干涉,施力端102与凹部93a产生横向摩擦,影响施力端102向凹部93a施加作用力,且影响检测组件9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参考图21至图24,施力件105和固定件110之间的滑动组件包括:第十一滑动件107,固设于所述固定件110面向所述施力件105的部分,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延伸;以及第十二滑动件108,与所述施力件105面向所述固定件110的部分连接,所述第十一滑动件107和所述第十二滑动件108相互配合,且能够在所述施力端与所述凹部相抵时,所述第十一滑动件107和所述第十二滑动件108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产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优选地,第十一滑动件107固设于所述固定件110的第二部分103面向所述施力件105的部分,第十二滑动件108与施力件105面向固定件110的第二部分103的部分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十一滑动件107为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第十二滑动件108为滑块,第十一滑动件107与第十二滑动件108实现相互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滑动件,例如导杆和滑套。

其中,所述第三弹性件101的弹性力及所述第四弹性件109的弹性力满足以下条件:所述施力部100能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同步运动,且在所述施力端102与所述凹部93a相抵时,所述第十一滑动件107和所述第十二滑动件108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方向产生相对滑动。这样设置,既能够保证施力部100随第二传动件94沿竖直方向同步运动,也不会干涉施力端102向凹部93a施加作用力,保证杠杆组件93稳定地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进而驱动齿轮92绕第二轴线m转动,继而驱动感应件91绕第一轴线n转动,以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需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94沿竖直方向运动,以使施力端102与杠杆组件93上的凹部93a相抵,进而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优选地,施力部100上的施力端102与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齿面配合,也能驱动杠杆组件93绕第三轴线p进行杠杆运动。

优选地,施力部100上的施力端102与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其中之一为齿条,另一为齿轮92;进一步优选地,施力部100上的施力端102与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均为齿条;更优选地,施力部100上的施力端102与所述杠杆组件93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端均为齿轮92。检测组件9这样设置,也能检测所述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此外,参考图18至图25,优选地,所述第九滑动件98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三部分94c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侧;如前实施例所述,所述第一支撑板50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一部分94a和所述第三部分94c之间,所述第二传动件94的所述第一部分94a与所述第八滑动件97连接,第二传动件94与所述第八滑动件97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50的一侧贴合。相当于第二传动件94反扣于第一支撑板50上,且杠杆组件93远离所述夹持部5a的一端长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0,这利于杠杆组件93受力,以完成杠杆运动,从而利于检测组件9检测夹持部5a内是否夹持有所述载玻片2。

另外,参考图18和图21,当夹持部5a夹持有载玻片2时,在第二传动件94、第三弹性件101、施力部100、杠杆组件93及齿轮92的相互作用下,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运动至与载玻片2相接触。由于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与载玻片2相抵,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无法继续运动,相应地,齿轮92及杠杆组件93也不会继续运动。那么,向杠杆组件93施加作用力的施力部100受到干涉,保持静止。

由于设置了第三弹性件101,在第二传动件94继续运动时,第三弹性件101会被拉伸,起到泄力缓冲作用,施力部100不会随第二传动件94同步运动。也即,施力部100不会向杠杆组件93施加作用力;从而,齿轮92也不会转动;继而,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不会继续朝向载玻片2运动,可以防止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压碎载玻片2。

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弹性件101至少具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在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运动至与载玻片2相接触之前,施力部100能够随所述第二传动件94沿所述竖直方向同步运动,以驱动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运动至与载玻片2相接触;另一方面,在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运动至与载玻片2相接触后,可以防止感应件91的第二端91b压碎载玻片2。

此外,需说明的是,参考图18至图25并结合图11至图17,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也包含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各部件,例如第二支撑板53、第一弹性件57、第一滑动件54、第二滑动件55、第三支撑板56、第一限位件81、第二限位件82、第四支撑板59、第三滑动件59a、第四滑动件59b、第二驱动组件7等,具体参见前文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微镜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载玻片夹持装置5。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