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5809发布日期:2019-09-21 01:0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3D双曲或四曲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屏幕在组装时,对屏幕进行点胶或贴辅料的操作空间相对有限,点胶或贴辅料的难度较大,造成LCD屏幕的优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利用上述方法制造的显示屏组件的优良率较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3D曲面玻璃盖板,所述3D曲面玻璃盖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连接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主体部厚度方向的一侧;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主体部层叠设置,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边缘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厚度方向的同一侧;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且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将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光模组贴合;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背光模组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将所述3D曲面玻璃盖板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显示模组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贴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在将3D曲面玻璃盖板的主体部与显示模组贴合之前,首先在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也就是说,在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时,3D曲面玻璃盖板与显示模组并未贴合,由此,可以避免设置遮光胶的过程中与3D曲面玻璃盖板的弧形部发生干涉,从而可以降低遮光胶的设置难度,提升遮光胶的设置精度,进而提升显示屏组件制造的优良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组装的显示屏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显示屏组件100,

3D曲面玻璃盖板1,

主体部11,弧形部12,

显示模组2,液晶面板21,

CF玻璃211,TFT玻璃212,

偏光片22,上偏光片221,下偏光片222,

增光膜23,上增光膜231,下增光膜232,

扩散膜24,导光板25,反射片26,

背光模组3,遮光胶4,OCA光学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显示屏组件100包括:3D曲面玻璃盖板1、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

如图1和图2所示,3D曲面玻璃盖板1包括主体部11和与主体部11的边缘连接的弧形部12。弧形部12沿主体部11的周向方向延伸且位于主体部11厚度方向的一侧,显示模组2与主体部11层叠设置,显示模组2与边缘部位于主体部11厚度方向的同一侧。背光模组3与显示模组2层叠设置,且背光模组3位于显示模组2的背离主体部11的一侧。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将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贴合,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

由此,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时,可以避免与3D曲面玻璃盖板1的弧形部12发生干涉,从而可以降低遮光胶4的设置难度,提升遮光胶4的设置精度,进而提升显示屏组件100制造的优良率。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沿着显示模组2的周向方向,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遮光胶4不仅可以保证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具有遮光的效果,可以避免背光模组3发出的光透过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之间的缝隙外漏,也可以避免外部的自然光进入显示模组2内。

相关技术中,在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之前,首先将3D曲面玻璃盖板的主体部与显示模组的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贴合,也就是说,在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时,3D曲面玻璃盖板与显示模组已经处于贴合状态。此时,3D曲面玻璃盖板的弧形部与显示模组限定出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在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时,容易与弧形部发生干涉,造成遮光胶无法准确设置到位,从而影响显示屏组件的优良率。

而在本申请中,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时,3D曲面玻璃盖板1与显示模组2并未贴合,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时,操作空间更大,操作难度也相对较低,从而可以提升显示屏组件100制造的优良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贴合;

步骤二: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

步骤三: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在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贴合之前,首先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也就是说,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时,3D曲面玻璃盖板1与显示模组2并未贴合,由此,可以避免设置遮光胶4的过程中与3D曲面玻璃盖板1的弧形部12发生干涉,从而可以降低遮光胶4的设置难度,提升遮光胶4的设置精度,进而提升显示屏组件100制造的优良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2包括:液晶面板21和偏光片22,组装方法还包括:将液晶面板21和偏光片22贴合,将液晶面板21和偏光片22贴合的过程可以称为偏贴。显示模组2在显示图像时的光线时是具有一定方向的偏振光,偏光片22可以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2的图像显示。

具体地,偏光片22可以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透过液晶面板21的转向来控制光线的穿透与否,进而产生显示模组2明暗之显示效果。在将液晶面板21和偏光片22贴合时,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实现液晶面板21和偏光片22的对位贴合,以实现液晶面板21和偏光片22的精确贴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偏光片22包括:上偏光片221和下偏光片222,上偏光片221贴附在液晶面板21的邻近主体部11的一侧,下偏光片222贴附在液晶面板21的邻近背光模组3的一侧。下偏光片222用于将背光模组3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221用于解析经液晶面板21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上偏光片221和下偏光片222分别与液晶面板21厚度方向的两侧贴合,以形成显示模组2;

步骤二:将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贴合;

步骤三: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

步骤四: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面板21包括:CF玻璃211(CF是Color Filter的缩写,中文名称是彩色滤光片)、TFT玻璃212(TFT是Thin Film Transistor的缩写,中文名称是薄膜晶体管)和液晶,TFT玻璃212与CF玻璃211层叠设置,液晶夹设在CF玻璃211和TFT玻璃212之间。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CF玻璃211和TFT玻璃212限定出盛放空间,液晶可以被限定在盛放空间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前,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组装辅料。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组装辅料可以避免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处发生漏光,同时还可以将外界的自然光与背光模组3产生的光线分隔开,从而可以提升显示屏组件100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上偏光片221和下偏光片222分别与液晶面板21厚度方向的两侧贴合,以形成显示模组2;

步骤二:将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贴合;

步骤三: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

步骤四: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组装辅料。

步骤五:检测遮光胶4、辅料是否满足要求;

步骤六: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

其中,步骤五可以检测遮光胶4、辅料的走向是否偏移,位置是否正确。

具体地,辅料为遮光胶纸。遮光胶纸具有良好的遮光性和绝缘性,同时遮光胶纸具有成本低和易组装的优点。此外,遮光胶纸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易被酸碱腐蚀,使用寿命较长,遮光胶纸还是一种无毒的环保型化学产品。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辅料还可以为遮光胶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前,在显示模组2与主体部11之间设置OCA光学胶5。OCA光学胶5又称OCA胶,英文全称为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光学胶5具有较强的粘性,在显示模组2与主体部11之间设置OCA光学胶5,可以利用OCA光学胶5的粘性实现显示模组2与3D曲面玻璃盖板1的连接和固定。此外,OCA光学胶5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水性,由此,可以保证显示模组2和3D曲面玻璃盖板1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上偏光片221和下偏光片222分别与液晶面板21厚度方向的两侧贴合,以形成显示模组2;

步骤二:将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贴合;

步骤三: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

步骤四: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组装辅料。

步骤五:在主体部11的内侧面上贴合OCA光学胶5;

步骤六:检测遮光胶4、辅料是否满足要求;

步骤七:利用OCA光学胶5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

具体地,在将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贴合前,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之间设置黑胶。黑胶具有较强的粘性,在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之间设置黑胶,可以利用黑胶的粘性实现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的连接和固定。此外,黑胶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水性,由此,可以保证显示模组2和3D曲面玻璃盖板1连接的可靠性。具体地,黑胶沿背光模组3的周向方向延伸成环形,黑胶具有遮光的效果,由此,可以避免背光模组3发出的光线发生外漏。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显示屏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上偏光片221和下偏光片222分别与液晶面板21厚度方向的两侧贴合,以形成显示模组2;

步骤二:在背光模组3的内侧面上设置黑胶;

步骤三:将显示模组2与背光模组3贴合;

步骤四: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设置遮光胶4;

步骤五:在显示模组2和背光模组3的周壁上组装辅料。

步骤六:在主体部11的内侧面上贴合OCA光学胶5;

步骤七:检测遮光胶4、辅料是否满足要求;

步骤八:利用OCA光学胶5将3D曲面玻璃盖板1的主体部11与显示模组2的背离背光模组3的一侧贴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弧形部12为两个,两个弧形部12分别与主体部11相对的两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弧形部12可以分别与主体部11长度方向的两边连接;或者,两个弧形部12可以分别与主体部11宽度方向的两边连接。由此,可以提升用户握持显示屏组件100时的舒适性,避免3D曲面玻璃盖板1刮伤用户。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3D曲面玻璃盖板1为双曲面的3D曲面玻璃盖板1,两个弧形部12分别与主体部11宽度方向的两边连接。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弧形部12还可以沿主体部11的周向方向延伸成环形。可以理解的是,3D曲面玻璃盖板1为四曲面的3D曲面玻璃盖板1。由此,可以提升3D曲面玻璃盖板1边缘处的光滑度,从而提升用户握持显示屏组件100时的舒适性,避免3D曲面玻璃盖板1刮伤用户。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屏组件100还包括导光板25和LED灯,导光板25的一个侧表面形成为入光面,LED灯设置有多个,多个LED灯与入光面相对,且沿入光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LED灯发射出的光线可以通过导光板25的入光面进入到导光板25内,并在导光板25内进行传递,使得光线从线光源变成面光源,从而可以增大显示屏组件100的显示区域。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2还包括增光膜23,增光膜23与下偏光片222层叠设置,且增光膜23位于下偏光片222的靠近导光板25的一侧。增光膜23的可以将发散的光线在一定角度内进行聚光,使得显示屏组件100的亮度更高。具体地,增光膜23包括上增光膜231和下增光膜232,上增光膜231位于下偏光片222的靠近导光板25的一侧,下增光膜232与上增光膜231层叠设置,且下增光膜232位于上增光膜231的靠近导光板25的一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2还包括扩散膜24和反射片26,扩散膜24与增光膜23层叠设置,且扩散膜24位于增光膜23的靠近导光板25的一侧,反射片26与导光板25层叠设置,反射片26和扩散膜24分别位于导光板25厚度方向的两侧。扩散膜24可以把光线进行打散,使得光线分散的较为均匀,反射片26可以将光线朝向特定的方向反射,使得光线可以更好的进入导光板2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