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装置及其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4177发布日期:2019-10-29 04:0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装置及其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源装置及其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广泛应用于触摸屏、背光源、lcd/lcm、手机、平板电脑、gps、太阳能电池等行业。

公告号为cn208222196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附胶的背光源装置,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对背光源元件进行固定的胶框;设置在胶框上侧、用于传导光能的胶片;设置在胶框上侧、胶片底端的led光源;设置在胶片上侧的扩散膜;设置在扩散膜上侧的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设置在上增光膜上侧的黑框;设置在胶框下侧的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通过反射背胶与胶框下侧粘合固定;所述反射背胶闭合成环。该实用新型通过胶框对背光源元件进行固定,通过胶片传导光能,并通过反射膜反射led发出的光,以此使光源朝向背光源的同一侧,之后通过扩散膜提高光的均匀程度,通过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提高光的亮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led光源发出的部分光朝向胶片的侧面,此时部分光在胶片侧壁的折射作用下照射在胶框上,另一部分光反射回胶片内且其光路仍然与胶片所在面平行而无法通过反射膜改变光路,因此对背光源的亮度提高失去作用,从而导致光能的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装置,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反射膜的支撑片以及与胶片插接配合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边沿与支撑片的内侧壁抵接,胶片的边沿上设置有倾斜朝向扩散膜的倒角面且倒角面的一边与胶片的顶部边沿重合,所述倒角面上涂覆有银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led光源发光时,光路与胶片呈夹角的光在反射膜的作用下反射至扩散膜上,通过扩散膜提高光的均匀程度,通过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提高光的亮度;同时光路与胶片平行的光照射在倾斜的倒角面上时,在银粉形成的镜面反射作用下改变光的光路,以此使光源朝向背光源的同一侧,提高背光源的亮度,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片的倒角面呈圆弧形,且其凸弧面朝向扩散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片的倒角面呈圆弧形,当led光源射出的光路与胶片平行的光照射在倒角面上时,不同层面的平行光的反射角度不同,以此减少胶片边缘的光集中现象,避免胶片边缘形成光斑,从而提高光分布的均匀程度,提高背光源的发光品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框内设置有与支撑片平行的弹性片,所述支撑框的一侧边沿与黑框粘接固定,所述弹性片靠黑框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自边沿朝向其对角线的交点其深度递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片用于提高反射膜、胶片等层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减少气隙对光路的影响,同时提高胶片抗冲击的能力,避免胶片受振荡发生损坏现象;同时弹性片靠黑框的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方形槽自边沿朝向其对角线的交点其深度递增,由于黑框与支撑框的边沿粘接固定,因此胶片等层结构越靠近其中部其受黑框压力越小,通过方形槽削薄弹性层的厚度以减小弹力,避免胶片等层结构受弹力影响而发生过度形变而影响光传输与背光源整体的美观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框的一侧边沿上开设有供led光源放置的安置槽,所述胶片与led光源正对的一侧边沿设置成锯齿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置槽方便led光源的安装,同时通过支撑框支撑led光源的上层结构,避免led光源受压而损坏,从而提高led光源的抗冲击能力,从而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胶片与led光源正对的一侧边沿设置成锯齿状,因此通过锯齿状的胶片侧壁对led光源发出的相对集中的光进行折射,形成漫反射,使原本较为集中的光辐射至胶片各处,以此提高光的均匀程度,减少光斑,提高背光源发光的品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led光源采用led灯珠,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安装led灯珠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与led灯珠固定的灯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灯座上的卡扣,所述灯座与安置槽插接配合,所述支撑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框上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滑孔,所述卡扣穿过滑孔、通孔并与通孔边沿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ed灯珠固定于灯座上,灯座与安置槽插接配合,以此与支撑框固定,当卡扣插入滑孔并穿过通孔时与通孔边沿卡接配合,以此锁定灯座与支撑框,提高led灯珠的稳定性,以此提高光传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背光源的稳定性与发光品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孔靠黑框的一侧内壁呈倾斜状且倾斜朝向支撑片,所述卡扣插入滑孔内时在斜面的引导下带动灯座朝向反射膜一侧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孔的一侧内壁呈倾斜状,当卡扣插入滑孔内时在斜面的引导下带动灯座朝向反射膜一侧移动,以此使灯座抵紧支撑片,减小支撑片与灯座之间的缝隙,以此避免胶片沿灯座与支撑片的缝隙进入灯座下方,以此避免影响光传输,提高光传输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有多个且沿支撑片的周向边沿均匀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通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沿支撑片的边沿分布,且支撑框通过凸块与通孔的插接固定于支撑片上,以此提高支撑框与支撑片的连接强度,避免支撑框脱离支撑片而影响背光源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工艺,其应用于第一目的中的背光源装置,能提高胶片的稳定性。

一种安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00:选取方形的支撑片,在支撑片的四个角上开设直角槽使支撑片呈十字形,选取直角槽转折点的连线为基准线,通过打孔机沿基准线均匀间隔开孔形成通孔;

s200:沿基准线翻折支撑片的相邻两侧边沿使之与支撑片中部区域垂直,沿基准线翻折支撑片预留的另外两侧边沿至与支撑片中部区域呈夹角;

s300:在支撑片上放置支撑框,在胶片底部边沿上涂覆粘胶,在胶片上放置反射膜,将反射膜与胶片底部对齐并相互粘接固定,再将胶片插入支撑框内并使其贴有反射膜的一面与支撑片中部区域贴合;

s400:将灯座插入支撑框内,再在支撑框内依次插入弹性片、带反射膜的胶片、扩散膜、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

s500:在支撑框的顶面边沿涂覆粘胶,将黑框与支撑框对齐并通过粘胶粘接固定,之后将支撑片预留的两侧边沿翻折至与其中部区域垂直,使支撑片竖起的边沿与支撑框外壁抵接,之后在支撑片与支撑框之间的缝隙内渗入粘胶进行密封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孔的开设减小基准线上支撑片的应力,方便支撑片边沿的翻折,减少翻折支撑片时产生的歪斜现象,且预留支撑片的两侧边沿使之保持半开状态,方便后期支撑框的插入进行安装;通过粘胶连接胶片与反射膜,通过弹性片使反射膜抵紧胶片,减少胶片与反射膜的气隙,以此减少气隙对光传输的影响,提高背光源的的发光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200还包括如下步骤:

s210:支撑框采用塑胶材质,通过电热板加热支撑片底部使支撑框底部部分熔化,使支撑框熔化部分流入通孔内形成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胶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当塑胶加热时容易发生形变,以此使塑胶局部具备流动性且其中部分流入通孔内与通孔边沿粘接固定,以此提高支撑框与支撑片的结构强度,避免支撑框松脱而影响光传输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00还包括如下步骤:

s310:在胶片的倒角面上涂覆银粉后再涂覆一层环氧树脂,以此填平圆弧状的倒角面,环氧树脂固化后其表面与胶片所在面呈夹角,当胶片插入时环氧树脂表面与支撑框内侧边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氧树脂层对银粉进行密封固定,减少银粉的泄露,且当胶片插入支撑框内时其呈倾斜状的环氧树脂表面与支撑框的内侧边沿抵接,以此使胶片在斜面的引导下进入支撑框内并推动灯座的卡扣穿过滑孔与通孔边沿卡接,从而方便胶片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led光源发光时,光路与胶片平行的光照射在倾斜的倒角面上时,在银粉形成的镜面反射作用下改变光的光路,以此使光源朝向背光源的同一侧,提高背光源的亮度,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胶片的倒角面呈圆弧形,使不同层面的平行光的反射角度不同,以此减少胶片边缘的光集中现象,避免胶片边缘形成光斑,从而提高光分布的均匀程度,提高背光源的发光品质;

2.弹性片用于提高反射膜、胶片等层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减少气隙对光路的影响;方形槽自边沿朝向其对角线的交点其深度递增,以此削薄弹性层的中心厚度以减小弹力,避免胶片等层结构受弹力影响而发生过度形变而影响光传输与背光源整体的美观度;

3.灯座与安置槽插接配合,以此与支撑框固定,当卡扣插入滑孔并穿过通孔时与通孔边沿卡接配合,以此锁定灯座与支撑框,提高led灯珠的稳定性,以此提高光传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背光源的稳定性与发光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支撑框;

图3是本发明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灯座;

图4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胶片。

附图标记:1、支撑片;11、通孔;2、支撑框;21、安置槽;22、滑孔;23、凸块;24、弹性片;241、方形槽;3、胶片;31、反射膜;32、led灯珠;4、安装组件;41、灯座;42、卡扣;5、黑框;51、扩散膜;52、下增光膜;53、上增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反射膜31的支撑片1以及与胶片3插接配合的支撑框2,支撑框2的边沿与支撑片1的内侧壁抵接。支撑片1选用方形的铝合金片,支撑片1的四个角上开设直角槽使支撑片1呈十字形。之后选取直角槽转折点的连线为基准线,通过打孔机沿基准线均匀间隔开孔形成多个通孔11,多个通孔11沿支撑片1周向边沿分布。

之后沿基准线翻折支撑片1的相邻两侧边沿使之与支撑片1中部区域垂直,沿基准线翻折支撑片1预留的另外两侧边沿至与支撑片1中部区域呈夹角,以此预留支撑片1的两侧边沿使之保持半开状态,方便后期支撑框2的插入进行安装。其中通孔11的开设减小了基准线上支撑片1的应力,方便支撑片1边沿的翻折,减少翻折支撑片1时产生的歪斜现象。

参照图2、图3,支撑框2呈方形环状,采用塑胶材质,塑胶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当支撑片1翻折完毕后在其内插入支撑框2,通过方形的重物从上方按压支撑框2,方形重物采用尺寸与支撑框2一致的铁块,再通过电热板加热支撑片1底部使支撑框2底部部分熔化,使塑胶局部具备流动性,之后支撑框2熔化部分流入通孔11内形成凸块23,凸块23与通孔11内壁粘接固定,以此提高支撑框2与支撑片1的结构强度。

支撑框2远离支撑片1的一侧边沿与黑框5粘接固定,黑框5用于压紧反射膜31与胶片3,支撑框2内设置有与支撑片1平行的弹性片24,弹性片24采用硅胶,与支撑框2插接配合,弹性片24的底面与支撑片1中心区域贴合。弹性片24用于提高反射膜31、胶片3等层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减少胶片3与反射膜31的气隙,减少气隙对光路的影响,同时提高胶片3抗冲击的能力,避免胶片3受振荡发生损坏现象。

由于黑框5与支撑框2的边沿粘接固定,因此胶片3等层结构越靠近其中部其受黑框5压力越小,因此弹性片24靠黑框5一侧的顶面开设有方形槽241,方形槽241自边沿朝向其对角线的交点其深度递增。方形槽241的开设用于削薄弹性层中心的厚度以减小弹力,避免胶片3等层结构受弹力影响而发生过度形变而影响光传输与背光源整体的美观度。

支撑框2的同一侧设置有两个led光源,两个led光源相互间隔设置,led光源采用led灯珠32,led灯珠32上电连接有导线(图中未示出),导线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对led灯珠32供电使之发光。支撑框2的一侧边沿上开设有供led光源放置的安置槽21,安置槽21有两个且与led光源一一对应。

支撑框2上设置有安装led灯珠32的安装组件4,安装组件4包括与led灯珠32固定的灯座41以及设置于灯座41上的卡扣42,灯座41与led灯珠32粘接固定。灯座41呈长方体状且与安置槽21插接配合,以此支撑led灯珠32的黑框5等上层结构,避免led灯珠32受压而损坏,从而提高led光源的抗冲击能力,从而延长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支撑框2上开设有与通孔11连通的滑孔22,卡扣42沿与支撑片1所在面平行的方向穿过滑孔22、通孔11并与通孔11边沿卡接配合,以此锁定灯座41与支撑框2,提高led灯珠32的稳定性,以此提高光传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背光源的稳定性与发光品质。滑孔22靠黑框5的一侧内壁呈倾斜状且倾斜朝向支撑片1,卡扣42插入滑孔22内时在斜面的引导下带动灯座41朝向反射膜31一侧移动,以此使灯座41抵紧支撑片1,减小支撑片1与灯座41之间的缝隙,以此避免胶片3沿灯座41与支撑片1的缝隙进入灯座41下方,以此避免影响光传输,提高光传输的稳定性。

参照图2、图4,胶片3与led光源正对的一侧边沿设置成锯齿状,以此通过锯齿状的胶片3侧壁对led光源发出的相对集中的光进行折射,形成漫反射,使原本较为集中的光辐射至胶片3各处,以此提高光的均匀程度,减少光斑,提高背光源发光的品质。胶片3的边沿上设置有倾斜朝向扩散膜51的倒角面且倒角面的一边与胶片3的顶部边沿重合,胶片3的倒角面呈圆弧形,且其凸弧面朝向扩散膜51。在倒角面上涂覆有银粉,银粉具有金属光泽,银粉形成层状后其表面形成镜面,对光具有反射作用。

由于银粉容易发生脱落,因此在胶片3的倒角面上涂覆银粉后再涂覆一层环氧树脂,以此填平圆弧状的倒角面,对银粉进行密封加固,减少银粉的泄露。环氧树脂固化后其表面与胶片3所在面呈夹角,当胶片3插入支撑框2内时其呈倾斜状的环氧树脂表面与支撑框2的内侧边沿抵接,以此使胶片3在斜面的引导下进入支撑框2内并推动灯座41的卡扣42穿过滑孔22与通孔11边沿卡接,从而方便胶片3的安装。

反射膜31位于胶片3与支撑片1之间,安装反射膜31等层结构时,操作人员只需在胶片3底部边沿上涂覆粘胶,在胶片3上放置反射膜31,将反射膜31与胶片3底部对齐并相互粘接固定。

之后将灯座41插入支撑框2的安置槽21内,再在支撑框2内依次插入弹性片24、带反射膜31的胶片3、扩散膜51、下增光膜52以及上增光膜53,胶片3贴有反射膜31的一面朝向弹性片24。之后推动弹性片24、胶片3等使卡扣42穿过滑孔22并与通孔11边沿卡接配合,以此锁定灯座41与灯珠。

再在支撑框2的顶面边沿涂覆粘胶,将黑框5与支撑框2对齐并通过粘胶粘接固定,之后将支撑片1预留的两侧边沿翻折至与其中部区域垂直,使支撑片1竖起的边沿与支撑框2外壁抵接,之后在支撑片1与支撑框2之间的缝隙内渗入粘胶进行密封处理,起到防潮、防尘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led光源发光时,光路与胶片3呈夹角的光在反射膜31的作用下反射至扩散膜51上,通过扩散膜51提高光的均匀程度,通过下增光膜52和上增光膜53提高光的亮度;同时光路与胶片3平行的光照射在倾斜的倒角面上时,在银粉形成的镜面反射作用下改变光的光路,以此使光源朝向背光源的同一侧,提高背光源的亮度,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且不同层面的平行光的反射角度不同,以此减少胶片3边缘的光集中现象,避免胶片3边缘形成光斑,从而提高光分布的均匀程度,提高背光源的发光品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