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6515发布日期:2019-12-14 00:58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天文望远镜,具体地说,是一种长焦和短焦能够切换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折反式天文望远镜有施密特式和马克苏托夫式。施密特式采用非球面薄透镜作为改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光力强、视场大,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照效果非常突出,缺点是,非球面加工难度大,价格高。马克苏托夫式用一个弯月形状透镜作为改正透镜,它的所有表面均为球面,容易加工,缺点是视场小,对玻璃的要高。传统的折反望远镜,每只镜筒只能满足一种焦距的望远镜结构,比如:相同的口径下,短焦距数值孔径大,亮度高,影像清晰,最宜观测暗星云、星团;长焦距倍率高则可用来看行星表面的细微结构,如果想同时满足以上两种观察,则需要两台望远镜。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其全部透镜均为球面,加工容易,它通过特殊光路系统很好地校正了轴上和轴外像差,镜筒长度短,并且实现了在一个镜筒上满足长焦和短焦,同时具有大视场,高亮度,高倍率和高分辨率之效果。

本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包括位于同一光轴上的主折射镜一1、主折射镜二2、主反射镜3、主折射镜三4;主折射镜一1采用中心开孔的平凸正透镜,主折射镜一1中心开孔处安装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折反镜组或者会聚镜组;主折射镜二2采用平凹负透镜;主反射镜3是凹面为反射面的平凹镜,中心开孔,主反射镜3中心开孔处设置会聚透镜7;

折反镜组是由副折射镜5和副反射镜6两者集成的一个组件;

长焦观测时,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上连接折反镜组,光线依次经主折射镜一1和主折射镜二2到达主反射镜3,经主反射镜3的反射光线,再经主折射镜二2、主折射镜三4和副折射镜5到达副反射镜6,由副反射镜6反射的光线,又经副折射镜5、主折射镜三4、主折射镜二2后,经会聚透镜7会聚到望远镜后像方焦平面;

短焦观测时,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上连接会聚镜组,光线依次经主折射镜一1和主折射镜二2到达主反射镜3,经主反射镜3的反射光线,再经主折射镜二2、主折射镜三4进入会聚镜组,经会聚镜组会聚到望远镜前像方焦平面13。

作为对上述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进一步改进,会聚镜组是由会聚透镜一11、会聚透镜二12两者集成的一个组件。

作为对上述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进一步改进,主反射镜3沿光轴可移动。

作为对上述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转向镜,会聚透镜7出射的光线经转向镜的转向会聚到望远镜后像方焦平面9。

作为对上述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用于拍照的数码相机,望远镜后像方焦平面是数码相机靶面位置10。

作为对上述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用于观察的ccd接收器,望远镜前像方焦平面13是ccd接收器靶面位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在位于主折射镜一1中心开孔处的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折反镜组或者会聚镜组,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更换折反镜组或者会聚镜组。使用折反镜组时实现以长焦系统观测,使用会聚镜组时实现以短焦系统观测。

对于长焦系统,由主折射镜一1将成像光线引入镜筒内腔,通过主折射镜二2到达主反射镜3,反射光线第二次经过主折射镜二2,再经过主折射镜三4和副折射镜5到达副反射镜6,由副反射镜6出来的光线第二次经副折射镜5和主折射镜三4折射,再第三次经过主折射镜二2,最后经会聚透镜7成像在天文望远镜的后像方焦平面处(目视观察像面9或者数码相机靶面10)处。

更换折反镜组,用一组会聚镜组替代,可以实现短焦距,大数值孔径。

使用长焦距的情况下,主折射镜二2在光路中折射三次,主折射镜三4和副折射镜5折射两次,使用短焦距的情况下,主折射镜二2折射两次,相当于在光学系统中使用对称结构,很好的消除了球差、彗差、色差,以及轴外像散、场曲、畸变等像差。

光路的多次折反,在长焦距情况下,镜筒长度只有焦距的1/5。

附图说明

图1是长焦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短焦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是主折射镜一

2是主折射镜二

3是主反射镜

4是主折射镜三

5是副折射镜

6是副反射镜

7是会聚透镜

8是平面反射镜

9是目视观察像面(望远镜后像方焦平面)

10是数码相机靶面(望远镜后像方焦平面)

11是会聚透镜一

12是会聚透镜二

13是望远镜前像方焦平面(ccd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的是使用长焦系统时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

主折射镜一1采用平凸正透镜,选用低色散玻璃,有效通光口径为200mm,中心打孔,孔的中心和透镜的光轴中心要同心,两光学表面镀宽带增透膜。主折射镜二2采用平凹负透镜,选用低色散玻璃,两光学表面镀宽带增透膜,主折射镜二2在系统中光线经过三次,承担了三片透镜的功能,使轴外像差可以相互抵消,也使镜筒大大缩短。主折射镜一1镜座和主折射镜二2镜座均为中心可调。主反射镜3为平凹设计,凹面镀高反铝膜+保护膜,反射率可以达到99.5%,主反射3镜座后面有调整机构,保证主反射镜3和主折射镜一1、主折射镜二2光轴中心重合,主反射镜3可以前后移动,使远近的目标都成像在一次像面(目视观察像面9或者数码相机靶面10)处。主折射镜三4为负弯月透镜,副折射镜5为正弯月透镜,两者光学面镀宽带增透膜,光线两次通过主折射镜三4和副折射镜5,使轴外像差可以相互抵消,可以缩短镜筒尺寸。副反射镜6为平凸结构,凸面镀高反铝膜+保护膜。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安装在主折射镜一1的中心开孔处,副折射镜5和副反射镜6两者集成在一个组件上(即折反镜组),通过螺纹与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连接,螺纹连接可以方便用会聚镜组替换折反镜组,实现短焦系统工作。会聚透镜7为双凸正透镜,将前方系统的成像光束会聚到望远镜的后像方焦平面处。平面反射镜8将成像光线偏转90°,这样使仪器更符合人机功能学。平面反射镜8也可以用直角棱镜或半五角棱镜替代,半五角棱镜成正像,观察地面上的目标可以选用。如果需要用数码相机拍照,可以选用相机接口替代平面反射镜8,10为数码相机靶面。

参见图2所示的是使用短焦系统时的双焦距系统折反式天文望远镜。

主折射镜一1采用平凸正透镜,选用低色散玻璃,有效通光口径为200mm,中心打孔,孔的中心和透镜的光轴中心要同心,两光学表面镀宽带增透膜。主折射镜二2采用平凹负透镜,选用低色散玻璃,两光学表面镀宽带增透膜,主折射镜二2在系统中光线经过两次,承担了两片透镜的功能,使轴外像差可以相互抵消,也使镜筒大大缩短。主折射镜一1镜座和主折射镜二2镜座均为中心可调。主反射镜3为平凹设计,凹面镀高反铝膜+保护膜,反射率可以达到99.5%,主反射镜3镜座后面有调整机构,保证主反射镜3和主折射镜一1、主折射镜二2光轴中心重合,主反射镜3可以前后移动,使远近的目标都成像在前像方焦平面(ccd靶面13)处。会聚镜组由会聚透镜一11、会聚透镜二12组成,会聚透镜一11为正弯月厚透镜,会聚透镜二12正弯月透镜,两者光学面镀宽带增透膜,使光线聚焦在ccd靶面13处成像。会聚透镜一11和会聚透镜二12两者集成在一个组件上(即会聚镜组),通过螺纹与主折射镜三4的镜座连接,螺纹连接可以方便用折反镜组替换会聚镜组,实现长焦系统工作。

此天文望远镜口径为200mm,长焦距为2000mm,短焦距为1000mm。长焦模式下,镜筒的长度只有焦距的1/5(传统的结构是焦距的1/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