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5966发布日期:2020-01-18 04:2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液晶模组装配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各领域对于大尺寸显示系统的需求的增高,为显示系统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在教育行业,智能黑板已经开始逐步得到普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智能黑板采用的是55英寸、6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幕,但随着对智能黑板需求的提高,教育行业需要更大尺寸显示系统,因此普通的55英寸、65英寸的显示屏幕逐渐被70英寸、75英寸、86英寸等更大尺寸的显示所取代。但液晶屏幕的尺寸增大以后,为了满足液晶屏的光学特性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显示系统的部分零部件的结构也会为之改变,从而引起装配工艺的改变,尤其是显示系统的液晶模组,是其核心的组成部分,液晶模组的装配效率,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

现有技术中,液晶模组装配过程中,装配比较复杂,需要几十道装配工序才能完成液晶模组的装配,并且很多工序需要设计专用的工装设备,因此装配效率低,并且装配成本高,并且很多工序操作比较麻烦,不仅增加了装配人员的工作负担,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成本。

例如,现有的装配技术中,装配液晶模组时,装配发光元件时,需要依次接通电源板、转接板、驱动板以后才能完成对发光元件的测试,过程比较复杂,测试时间较长。此外,目前的大多液晶模组的背板均为钣金件,为了能够安装光学元件,必须设置很多卡槽,通过卡接的方式装配,装配过程中,如果装配不到位会卡接不稳,从而造成松动。此外,装配液晶面板时,在进行卡接时,如果操作方法不对,容易造成液晶面板损坏,从而造成整个液晶模组的报废。

因此,综上分析,现有的液晶模组装配工艺,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差、成本高、操作不便,当进行大尺寸的液晶模组装配时,更易出现所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装配质量好、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针对的液晶模组包括背板、边框、led灯条、反射膜、顶光柱、光学组件、射出件、液晶面板、加强筋,装配步骤如下:

s1:安装led灯条

安装led灯条前,先检查所述背板、边框和加强筋的质量,然后将led灯条用双面胶或胶水粘贴在背板的灯条固定位置,并采用螺丝固定;

s2:安装led灯条连接线束,检测led灯条亮度

将led灯条串联,然后通电检测led灯条上的发光元件的亮度是否均匀,如果亮度均匀,则进行下一装配工序,否则,更换led灯条后重新检测;

s3:安装反射膜

采用胶水或双面胶将反射膜粘贴在背板上,粘贴时,led灯条上的发光元件能够对应穿过反射膜上设置的灯珠通孔;

s4:安装顶光柱

用螺丝将顶光柱安装在背板的顶光柱固定位置上,将反射膜压住;

s5:安装光学组件

将光学组件的边缘放置在背板四周的边框上,并且顶光柱支撑住光学组件,防止光学组件的中间部位下凹;

s6:安装射出件

用射出件将光学组件的边缘压接在边框上,并用螺丝将射出件与边框连接;

s7:安装液晶面板

将液晶面板的边缘放置在射出件上,首先对液晶面板进行限位,然后固定;

s8:安装t-com板

安装用于控制液晶面板显示的t-com板。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需检查如下部分:

1)背板的质量,检查背板是否存在变形;

2)边框质量,检查边框的焊接部位是否存在需焊;

3)加强筋质量,检查加强筋的焊接部位是否存在虚焊;

4)检查背板与边框之间以及背板和加强筋之间的连接质量是否良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按照如下方式对液晶面板进行限位:在射出件上粘贴限位胶条,然后将液晶面板的边缘通过所述限位胶条与射出件粘贴在一起;在液晶面板的边缘与射出件连接处安装压条,将二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安装射出件时,将射出件的插接部插入边框的射出件安装槽中,边框上的凸出部对应插接在射出件上的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采用罩体结构,安装射出件时,将反射膜边缘与光学组件边缘同时压接在边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扩散板和光学膜片,装配时,所述扩散板位于面向反射膜的一侧。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将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模组装配过程需要的几十道装配工序大大压缩,简化了液晶模组的装配过程,缩短了装配生产线的长度,并且操作简单,无需借助大量的装配工装即可完成装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液晶模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卡接结构,而卡接结构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用工装来辅助装配,并且在装配过程中,会因为卡接不准确而造成产品的装配质量差,甚至损坏某些零部件。本发明的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在进行液晶模组装配时,因装配结构多为胶接或螺接,因此无需借助复杂的装配设备和工具即可完成装配,并且不需要装配人员具有较高的装配水平,即可完成装配,因此装配效率高,投资成本低。

(3)本发明的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在进行液晶面板装配时,先采用限位胶条将液晶模组定位,然后采用压条将液晶模组固定连接。限位胶条可采用双面胶,而压条可采用具有常用的单面黏贴功能的胶带,因此用料简单,成本地,而传统装配过程中,为完成液晶面板的固定,需要设计专用的工装夹具,并且液晶模组的结构中,为了便于安装液晶面板还需要设计复杂的卡接结构,成本较高。传统的装配方式,装配过程中复杂极易弄坏液晶面板,从而影响装配质量,降低产品合格率。而本发明的装配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并且不易损坏液晶面板,装配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液晶模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液晶模组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液晶模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液晶模组采用的led灯条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液晶模组的采用的罩体结构的反射膜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液晶模组的边框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中液晶模组的射出件的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的流程图。

图中有:1、背板;2、边框;3、发光元件;4、反射膜;5、顶光柱;6、光学组件;7、射出件;8、液晶面板;9、加强筋;10、压条;21、第一接触面;

22、凸出部;23、第二接触面;24、射出件安装槽;41、灯珠通孔;61、扩散板;62、光学膜片;71、第一压边;72、插接部;73、卡槽;74、第二压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对应的液晶模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加强筋9、背板1、反射膜4、光学组件6和液晶面板8,设置在背板1四周边缘的边框2,设置在所述反射膜4和光学组件6之间并与背板1连接的发光元件3、设置在反射膜4和光学组件6之间并与背板1连接的顶光柱,所述光学组件6通过射出件7压在边框2上。

具体地,背板1为一平板,在背板1四周边缘设置边框2,边框2与为四段拼接而成,背板1和边框2的材质均为铝镁合金,每段边框2之间采用激光焊接方式连接而成。背板1与边框2直接可采用螺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但安装好光学组件6后,背板1、边框2与光学组件6围成一个封闭的空腔,发光元件3、反射膜4、顶光柱5都设置在所述的空腔中,空腔内部可参照图3所示,图3为液晶模组的剖视图。由于反射膜4相对较薄,因此发光元件3设置在背板1上,在反射膜4上开有灯珠通孔41,发光元件3能够穿过所述灯珠通孔41,使其位于反射膜4与光学组件6之间,发光元件3的数量需根据液晶模组的尺寸,经过光学计算来确定。其中发光元件3采用的是led灯珠,led灯珠串联制成led灯条,led灯条的结构如图5所示,然后直接将led灯条与背板1连接,从而实现led灯珠与背板1的连接,led灯条与背板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所有led灯珠串联,为液晶模组提供光源。

顶光柱5与背板1连接,反射膜4上开有若干通孔,使得顶光柱5可以采用螺栓或铆钉将连接在背板1上。顶光柱5的与背板1连接的一端能够压住反射膜4,另一端与光学组件6接触,用于支撑光学组件6,避免因为光学组件6的尺寸过大,发生凹陷变形,从而影响液晶模组的整机光学性能。

光学组件6包括扩散板61和光学膜片62,光学膜片62的种类需根据液晶模组的需求选择,光学组件6的作用是增强液晶模组的光学性能。

液晶模组采用射出件7与边框2相配合的方式来固定光学组件6。本发明中的液晶模组的边框2使用型材,其型材的截面如图7所示,所述边框2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21、第二接触面23、射出件安装槽24和凸出部22,射出件7上同样使用型材,其材质为pc或pvc,其型材截面如图8所示,射出件7上设置有第一压边71、第二压边74、插接部72和卡槽73。射出件7上的插接部72能够对应插接在射出件安装槽24中,凸出部22插接在卡槽73中,当射出件7插接到位后,第一接触面21与第一压边71的下侧面接触,光学组件6的边缘被第二压边74压在第二接触面23上,然后射出件7与边框2螺接固定,从而使得光学组件6被准确装配,具体装配关系如图3、4所示。

为了使整机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并且防止漏光,反射膜4可以采用罩体结构,其结构如图8所示,当反射膜4装好后,其底面与背板1接触,开口朝向光学组件6,因为是罩体结构,使得光线可以更好的反射,并且能够防止漏光。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反射膜4时,当射出件7将光学组件6压接在边框2上的同时,一并将反射膜4的边缘压接在边框2上。

液晶面板8采用压条10固定在射出件7上,具体地,是固定在射出件7的第二压边74上,压条10可以采用常用的单面黏贴功能的胶带,因此成本低,便于操作。

加强筋9设置在背板1远离光学组件6的一侧,可以有效的提高液晶模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避免背板1、边框2等发生变形,进而避免了因变形引起液晶模组的整机光学性能。

在实际生产时,通常在生产背板1和边框2后,就将二者装配好,然后在进行液晶模组装配时,直接将二者组合成的整体进行上料,如果液晶模组尺寸较大,背板1上会设置有加强筋9,此时会将加强筋9、背板1和边框2在生产时装配为一个整体,然后进行上料,因此在进行液晶模组装配时,不需要再进行三者的装配,而是整体上料。

根据上述对液晶模组的结构说明,根据图9所示,本发明的大尺寸液晶模组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led灯条

安装led灯条前,先检查所述背板1、边框2和加强筋9的质量,然后将led灯条用双面胶或胶水粘贴在背板1的灯条固定位置,并采用螺丝固定;

上文已经说明,背板1、边框2、加强筋9是整体上料的,并且边框2和加强筋9都是焊接结构,因此需要对如下部分进行检查:

1)背板1的质量,检查背板1是否存在变形;

2)边框2的质量,检查边框2的焊接部位是否存在需焊;

3)加强筋9的质量,检查加强筋9的焊接部位是否存在虚焊;

4)检查背板1与边框2之间以及背板1和加强筋9之间的连接质量是否良好。。

如果背板1存在变形,那么必须换背板1;如果边框2和加强筋9的焊接部位存在虚焊,要么对二者进行补焊,或者进行更换;背板1与边框2是螺接的,背板1与加强筋9螺接的,检查发现某个螺丝或螺栓未拧紧,需要将其拧紧,当检查完毕后,开始安装led灯条。

在制作背板1时,已经根据设计,加工了用于安装led灯条的位置,即所述的灯条固定位置,led灯条与背板1胶接后,为了放置胶接不牢固,还需要将led灯条与背板1螺接,因此灯条固定位置在背板1的加工制作时,已经打好螺孔。

s2:安装led灯条连接线束,检测led灯条亮度

将led灯条串联,然后通电检测led灯条上的发光元件3的亮度是否均匀,如果亮度均匀,则进行下一装配工序,否则,更换led灯条后重新检测;

发光元件3采用的是led灯珠,多个led灯珠串联制成led灯条,用连接线束将led灯条串联,因此也就实现了所有led灯珠的串联。通电将所有的led灯珠点亮,彩后采用专用的亮度检测装置,检测亮度是否均匀,如果亮度均匀,则进行下一装配工序,如果某个led灯珠存在亮度问题,则将整根led灯条更换,再进行检测。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led灯条上的led灯珠都亮度均匀正常,再进行下一装配工序。

s3:安装反射膜4

采用胶水或双面胶将反射膜4粘贴在背板上,粘贴时,led灯条上的发光元件3(即led灯珠)能够对应穿过反射膜4上设置的灯珠通孔41。

s4:安装顶光柱5

用螺丝将顶光柱5安装在背板1的顶光柱固定位置上,将反射膜4压住。顶光柱5与背板1是螺接的,因此在背板1的加工制作时,要根据设计,在背板1上打好安装螺孔,即顶光柱固定位置。

s5:安装光学组件6

将光学组件6的边缘放置在背板1四周的边框2上,并且顶光柱5支撑住光学组件6,防止光学组件6的中间部位下凹。光学组件6包括扩散板61和光学膜片62,其中扩散板61是必须的,光学膜片62的种类和数量需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棱镜片、增光片等,但是,扩散板61必须位于面向反射膜4的一侧,即顶光柱5支撑光学组件6时,与扩散板61接触。

s6:安装射出件7

用射出件7将光学组件6的边缘压接在边框2上,并用螺丝将射出件7与边框2连接。射出件7的作用就是用来固定光学组件6,在安装射出件7时,将射出件7的插接部72插入边框2的射出件安装槽24中,边框2上的凸出部22对应插接在射出件7上的卡槽73中。

当反射膜4采用罩体结构,安装射出件7时,将反射膜4边缘与光学组件6边缘同时压接在边框2上。

s7:安装液晶面板8

将液晶面板8的边缘放置在射出件7上,首先对液晶面板8进行限位,然后固定。液晶面板8是显示图像的元件,因此必须将液晶面板8安装稳定,在装配过程中,在射出件7上粘贴限位胶条,然后将液晶面板8的边缘通过所述限位胶条与射出件7粘贴在一起,然后在液晶面板8边缘安装压条10,经液晶面板8与射出件7连接固定在一起。其中限位胶条可以采用双面胶,压条10可以采用单面粘贴功能的胶布。采用这种装配方式,既操作简单,而且质量较好,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s8:安装t-com板

安装用于控制液晶面板8显示的t-com板,用于控制液晶面板8的图像显示,t-com板通常安装在液晶模组的下侧边框靠近背板1一侧的中间位置上,t-com板包括t-com电路板、t-com盖板,并通过t-com板安装件安装在预设的安装位置上。

此外,为了保护液晶面板8,在液晶面板8的上侧还可以安装一层盖板。

通过以上步骤,即完成液晶模组的装配,该装配工艺操作简单,步骤较少,将传统液晶模组装配时工艺中的几十步,缩减到了十步之内,有效地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