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0836发布日期:2020-03-27 20:3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照明及显示领域采用的光源一般为led光源,可为搭配扩散板的直下式led光源或者导光板的侧入式led光源。oled作为未来柔性显示的核心技术,由于其良品率及使用寿命等问题,全面替换传统的背光模组仍需要时间。传统的背光模组在未来仍然会持续应用。

作为传统的背光模组中重要的光学元件,反射膜的市场需求正逐渐多样化。其中对于反射膜的光泽度、抗刮性、抗顶白等性能的要求也逐渐常规化。涂布反射膜是制备反射膜的一种常见方法。为了满足抗刮、顶白等性能,使用了各种材质的粒子。然而,反射膜的抗刮及顶白性与匀光性却难以兼具,导致无法同时应用至直下式与侧入式背光模组。比如涂布后的反射膜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匀光性很差,无法有效解除led附近的光圈,这大大影响了直下式背光组的显示效果,而需要通过增加扩散膜等其他方式来柔化光源。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兼具抗刮及顶白性与匀光性的反射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抗刮及顶白性与匀光性的反射膜。

一种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包括基底以及在所述基底的表面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基质以及分散于基质中的反射粒子,所述反射粒子为包括n个表面的多面体,定义n个表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表面为a面和b面,a面和b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180°,10<n<1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反射膜中分布有特定的反射粒子,所述反射粒子为包括n个表面的多面体,因而,该n个表面可对光线进行多次反射以及折射,如此,多个所述反射粒子的共同作用,可赋予所述反射膜优异的匀光性,并所述反射膜还可兼具良好的抗刮及顶白性。

本发明还提供以上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底;在所述基底的表面涂上包括反射粒子的混合液;以及干燥,得到所述反射膜。

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射膜中的反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基底以及在所述基底的表面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基质以及分散于基质中的反射粒子。请参阅图1,所述反射粒子为包括n个表面的多面体,定义n个表面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表面为a面和b面,a面和b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180°,10<n<1010。换句话说,具有多面体形状的所述反射粒子包括多个呈多边形的表面。优选的,103<n<105

基于匀光效果的考虑,优选的,所述n个表面中a面和b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以下条件0°<α<30°的占比为1%-60%。相当于,该类多面体,会对入射的光线进行更加多次数的反射或折射。所述多面体会使得光线在粒子不同表面反射,而各反射后的光线的角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能更好的起到漫反射的作用。

定义所述n个表面中的任意一个表面为多边形,那么,优选的,所述多边形的最大棱长d的范围为:20μm-130μm。此时,对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可有较好的效果。更优选的,所述多边形的最大棱长d的范围为:30μm-120μm。

所述反射粒子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pa)、聚氨酯(pu)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反射粒子的材料为pet、pa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理由为:该类材料较为柔软。

所述基质的材料不做限定,要求其易于成膜,并可作为所述反射粒子的承载体即可。比如所述基质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及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一种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基底;

s2,在所述基底的表面涂上包括反射粒子的混合液;以及

s3,干燥,得到所述反射膜。

在步骤s1中,所述基底的材料不做限定,可为塑料、玻璃、金属等。

在步骤s2中,将所述基质和反射粒子混合后得到所述混合液。所述基质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及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混合液中所述反射粒子所占的质量比为3%-5%。

所述在基底的表面涂上包括反射粒子的混合液的方法为:旋涂、喷涂、以及流延涂覆。

在步骤s3中,所述干燥的方法为uv固化或加热固化。所述干燥的时间及温度不做限定,只要所述混合液经涂覆、干燥之后,稳定地在所述基底表面即可。

以下将通过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反射膜以及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以下各实施例中反射膜基底均为pet(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jx250),仅作为示例。当然,也可以其他材质的反射膜基底。

实施例1

将pmma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mma粒子的质量占比为3%。其中pmma粒子的最大棱长为2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1%。pmma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2

将pmma粒子加入uv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mma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mma粒子的最大棱长为13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60%,pmma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10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制成涂布反射膜。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3

将pmma粒子加入热固化聚氨酯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mma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mma粒子的最大棱长为6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25%,pmma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3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制成涂布反射膜。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4

将pmma粒子加入热固化聚酯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mma粒子的最大棱长为7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40%。pmma粒子表面的数量约为104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5

将pbma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bma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bma粒子的最大棱长为4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35%。pbma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6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2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1%,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7

将pa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a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a粒子的最大棱长为13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60%,pa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10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8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7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10%,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4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9

将pu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u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u粒子的最大棱长为7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40%,pu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4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0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4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35%,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1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2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1%,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10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2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13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60%,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10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3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6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25%,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3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4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2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1%,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10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5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2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3%,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6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5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3%,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7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5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25%,pet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3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制成涂布反射膜。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8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10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36%,pet粒子表面的数量约为103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19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3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5%,pet粒子表面的数量约为105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20

将pet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12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15%,pet粒子表面的数量约为103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实施例21

将pa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et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其中pet粒子的最大棱长为70μm,α<30°的夹角数量占比为10%,pet粒子表面的数量约为104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对比例1

将无规则形状的pmma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mma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pmma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此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pmma粒子的形状为无规则形状。

对比例2

将球形或者类球形的pmma粒子加入热固化丙烯酸胶水中。通过高速分散机制备成均匀的涂布液,涂布液中pmma粒子的质量占比为5%。pmma粒子的表面的数量约为102个。再通过网纹辊将涂布液均匀的涂布在反射膜基底表面。通过烘箱干燥后得到包括反射层的反射膜。

此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pmma粒子的形状为球形或类球形。

将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得到的反射膜进行以下测试。

抗吸附测试:将反射膜裁样组装成18.5寸背光(侧入式),点灯后观察背光是否有亮斑。如有亮斑表示反射膜的抗吸附性较差,如无亮斑表示反射膜的抗吸附性优秀。○表示反射膜的抗吸附性优秀;△表示反射膜的抗吸附性一般(组装后存在局部白点);×表示反射片的抗吸附性较差(组装后存在局部白斑)。结果见表1。

抗刮测试:将反射膜裁切成10×10mm,通过耐磨试验机,在pmma印刷导光板网点印刷面摩擦,砝码重量1000g,速度10次/min,往复50次后,观察印刷网点的磨损情况,○表示网点无刮伤;△表示网点轻微刮伤;×表示网点严重刮伤。

表1

由表1的各实施例与对比例2的测试结果可知,上述反射层可提升反射膜的抗刮和顶白性能,同时会大幅降低反射膜的表面光泽度;而基于光泽度越低,反射膜在直下式背光源中匀光性越好可知,本申请的反射层的引入,赋予了所述反射膜优异的匀光性,同时兼具良好的抗刮和顶白性能。

对比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可知,反射粒子的最大棱长越长,抗吸附性能越好。

相对对比例1无规则粒子、对比例2球形粒子的涂布反射膜而言,各实施例的反射粒子的表面的数量在10-1010这个范围时,具有更低的光泽度,也就是具有更好的匀光性。

对比实施例1-21,可见,上述在粒子的材质为pet、pa,最大棱长为d的范围为:30μm-120μm、α<30°占比为1%-15%,粒子的表面的数量为103-105范围内的反射膜的综合性能(光泽度、抗刮性能及抗吸附性能)更为优异。而其中实施例8最为优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