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壳、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和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3033发布日期:2021-07-16 16:5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壳、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和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壳、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光模块的速率逐年提升,超百万兆级光模块投入市场应用近在眼前。伴随着速率的提升,光模块的发热量也是成倍提升,而光模块的尺寸受标准限制而不能增大,导致光模块的发热量集中,因此如何将光模块的热量及时导出并散发掉是光通信设备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壳、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和通信设备,能够提高光模块的散热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壳,该散热壳包括:散热壳本体,该散热壳本体用于配合套设于光模块外,并随该光模块一起穿过通信设备的面板上的插孔插接于该通信设备内,散热壳本体沿自身插接方向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用于允许光模块的插头伸出散热壳本体。
6.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壳中,散热壳本体对光模块起到散热作用,而散热壳本体套设于光模块外,能够增大散热壳本体与光模块之间的覆盖面积,而且,可以设计散热壳本体的尺寸和结构,以使散热壳本体紧密包裹于光模块外,以增大散热壳本体与光模块之间单位覆盖面积中的实际接触面积,减少散热壳本体与光模块之间的热阻,提高光模块的散热效率。
7.可选地,散热壳本体包括:底座和盖板;底座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底板沿垂直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的两端边缘分别为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侧板连接于第一边缘,第二侧板连接于第二边缘,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围成沿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的前端以及远离底板的一端均开口的凹槽,该凹槽沿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的前端开口为第一开口;盖板覆盖于凹槽远离底板的一端开口,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在维修更换光模块时,可以打开盖板,由凹槽内取出旧的光模块,然后在凹槽内卡入新的光模块,最后再在底座上覆盖盖板,由此实现光模块的更换,结构简单,更换方便。
8.可选地,底座与盖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卡接件等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9.可选地,散热壳本体还包括:扣具;扣具包括支撑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支撑部与盖板远离底板的表面贴合,支撑部包括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第一侧部连接于第三边缘,第二侧部连接于第四边缘,第一侧部与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贴合,第二侧部与第二侧板的外表面贴合,且第一侧部与第一侧板卡接,第二侧部与第二侧板卡接。这样一来,在由
底座上拆卸盖板时,可以掰动扣具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以使第一侧部与支撑部之间的弯折部分、以及第二侧部与支撑部之间的弯折部分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一侧部与第一侧板之间的卡接结构,第二侧部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卡接结构相分离,进而可以取下扣具,实现盖板的拆卸;在底座上安装盖板时,可以将盖板预覆盖于凹槽远离底板的一端开口处,然后将扣具由盖板远离底座的一侧扣合于盖板上,并使扣具的第一侧部与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贴合,第二侧部与第二侧板的外表面贴合,第一侧部与第一侧板卡接,第二侧部与第二侧板卡接,由此实现盖板的安装。此安装拆卸操作简单,容易实现,且扣具可以制作成片状结构,在扣合于盖板和底座上后,与盖板和底座的表面紧贴,因此凸出盖板和底座的表面的尺寸较小,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散热壳本体在套设于光模块外之后,随光模块一起穿过通信设备的面板上的插孔插接于通信设备内。
10.可选地,第一侧部与第一侧板之间的卡接结构为:第一侧部上设有卡槽,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设有卡扣,卡槽卡接于卡扣上;或者,第一侧部上设有卡扣,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设有卡槽,卡扣卡接于卡槽内。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11.可选地,第二侧部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卡接结构为:第二侧部上设有卡槽,第二侧板的外表面设有卡扣,卡槽卡接于卡扣上;或者,第二侧部上设有卡扣,第二侧板的外表面设有卡槽,卡扣卡接于卡槽内。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12.可选地,散热壳本体还包括:导向筋条,该导向筋条设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且导向筋条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延伸。这样,在凹槽内取出或装入光模块时,可以通过导向筋条导向,以提高光模块的取出或安装效率。
13.可选地,散热壳本体还包括:导热材料层,该导热材料层设置于盖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且导热材料层的材料为可压缩性材料或者流体材料。这样一来,当光模块套设于散热壳的散热壳本体内时,光模块可以挤压导热材料层,以使导热材料层压缩或者流动,以与光模块的表面相适应,从而使散热壳本体的内表面与光模块的外表面之间进行了有效贴合,由此增大了散热壳与光模块之间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14.可选地,散热壳本体由导电屏蔽材料制作;散热壳还包括:导电结构件,该导电结构件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外表面并与散热壳本体导电接触,用于当散热壳本体配合套设于光模块外,并随该光模块一起穿过通信设备的面板上的插孔插接于该通信设备内时,与插孔处的面板内壁抵触。由此通过导电结构件可以实现散热壳本体与面板之间的电导通,从而能够实现散热壳本体与面板之间的共地连接。
15.可选地,散热壳还包括: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外表面,该固定结构用于当散热壳本体配合套设于光模块外,并随光模块一起穿过通信设备的面板上的插孔插接于通信设备内时,与面板固定连接。这样,在散热壳套设于光模块外,并随光模块一起插接于通信设备内时,可以通过固定结构与通信设备的面板固定,以防止带散热壳的光模块滑出面板上的插孔。
16.可选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外表面的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过孔,过孔的轴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17.可选地,散热壳本体沿自身插接方向的后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用于避让光模块的光接口。
18.可选地,散热壳还包括:止挡结构,用于阻止光模块由该第二开口滑出散热壳本
体。由此能够保证光模块与插座之间的插接稳定性。例如,止挡结构可以为设置于第二开口处的散热壳本体的内壁上的凸起。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19.可选地,散热壳还包括:第一导轨,该第一导轨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外表面,且第一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这样,通过第一导轨可以引导散热壳准确并快速插接于通信设备内。
20.可选地,第一导轨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该第一滑槽和该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21.可选地,第一导轨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22.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散热壳的光模块,该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包括:散热壳和光模块;散热壳为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壳;光模块配合套设于散热壳的散热壳本体内,光模块的插头由散热壳本体的第一开口伸出散热壳本体。
23.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与第一方面的散热壳达到的预期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24.第三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面板、插座和带散热壳的光模块;面板上设有插孔;插座设置于面板的一侧,且插座的插口朝向插孔;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为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该带散热壳的光模块插接于插孔内,且光模块的插头插接于插座上。
25.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与第二方面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达到的预期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26.可选地,散热壳还包括:第一导轨,该第一导轨设置于散热壳的散热壳本体的外表面,且第一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二导轨,该第二导轨设置于插座与插孔之间,且第二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插座的插接方向平行;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配合滑动连接。这样,通过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配合滑动连接,可以引导带散热壳的光模块的插头准确并快速插接于插座上。
27.可选地,第一导轨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通信设备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位于面板靠近插座的一侧并与面板相对固定,插座设置于电路板上,电路板与插座的插接方向平行,电路板靠近面板的边沿上与插孔相对的位置设有避让缺口,该避让缺口沿与插座的插接方向垂直并与电路板平行的方向上的两端所处的电路板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构成第二导轨;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一边沿上,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二边沿上。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借助电路板边沿形成导轨,因此成本较低。
28.可选地,第一导轨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通信设备还
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位于面板靠近插座的一侧并与面板相对固定,插座设置于电路板上,电路板与插座的插接方向平行,电路板靠近面板的边沿上与插孔相对的位置设有避让缺口,该避让缺口沿与插座的插接方向垂直并与电路板平行的方向上的两端所处的电路板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面板包括弯折部,该弯折部位于电路板背离插座的一侧,且弯折部与电路板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边沿、第二边沿和弯折部构成第二导轨,第一边沿与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二边沿与弯折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凸棱滑动连接于第一间隙内,第二凸棱滑动连接于第二间隙内。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借助电路板的边沿和弯折部形成第二导轨,因此成本较低。
29.可选地,第一导轨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通信设备还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位于面板靠近插座的一侧并与面板相对固定,插座设置于电路板上,电路板与插座的插接方向平行,第二导轨包括第一滑槽式导轨和第二滑槽式导轨,第一滑槽式导轨和第二滑槽式导轨均设置于电路板上,且第一滑槽式导轨的滑槽开口与第二滑槽式导轨的滑槽开口相对;第一凸棱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式导轨的滑槽内,第二凸棱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式导轨的滑槽内。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设备的立体图;
33.图4为图3所示通信设备的爆炸图;
34.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设备的立体图;
35.图6为图5所示通信设备在去除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之后的立体图;
36.图7为图5所示通信设备中带散热壳的光模块的立体图;
37.图8为图7所示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中散热壳的立体图;
38.图9为图8所示散热壳的爆炸图;
39.图10为图7所示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中光模块的立体图;
40.图11为用于容纳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机柜的立体图;
41.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容纳于图11所示机柜后的立体图;
42.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设备在去除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之后的立体图;
43.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设备中带散热壳的光模块的立体图;
44.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设备在去除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之后的俯视图;
46.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设备中带散热壳的光模块的立体图;
47.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记:
49.01-光模块;011-前端部;012-后端部;02-面板;021-插孔;03-电路板;04-插座;
041-插口;05-光笼子;051-插槽;052-散热孔;06-散热器;1-通信设备;11-面板;111-插孔;112-螺纹孔;12-插座;121-插口;13-第二导轨;131-第一边沿;132-第二边沿;133-弯折部;134-第一滑槽式导轨;135-第二滑槽式导轨;14-电路板;15-避让缺口;2-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1-散热壳;211-散热壳本体;211a-第一开口;211b-第二开口;2111-底座;2111a-底板;2111b-第一侧板;2111c-第二侧板;2112-盖板;2113-凹槽;212-第一导轨;2121-第一滑槽;2122-第二滑槽;2123-第一凸棱;2124-第二凸棱;213-扣具;213a-支撑部;213b-第一侧部;213c-第二侧部;214-卡扣;215-卡槽;216-导电结构件;217-固定结构;2171-连接耳;2172-过孔;218-导向筋条;219-止挡结构;22-光模块;221-插头;222-光接口;100-机柜;101-机柜的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2.光模块是光通信领域的重要部件,光模块包括插头和光接口。插头,也称电接口,用于与通信设备内电路板上的插座配合插接,光接口用于连接光纤。光模块能够将由插头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由光接口输出,或者,将由光接口输入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插头输出,或者,将由插头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由光接口输出,同时将由光接口输入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插头输出。光模块中插头与光接口之间的方位关系可以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插头011和光接口012分别设置于光模块01的相对两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插头011和光接口012设置于光模块01的同一端。
5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通信设备的爆炸图。如图3-图4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面板02、电路板03、插座04和光笼子05。面板02上设有插孔021。电路板03设置于面板02的一侧并与面板02固定。插座04设置于电路板03上,且插座04的插口041朝向插孔021。光笼子05连接于电路板03上,且光笼子05位于插座04与插孔021之间。光笼子05围成插槽051,该插槽051连通插孔021和插口041。
54.如图3-图4所示,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光模块01,该光模块01可以为图1所示的光模块,也可以为图2所示的光模块,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光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图3-图4仅以光模块01为图1所示的光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光模块01的插头011穿过插孔021和插槽051插接于插座04上,光笼子05用于引导光模块01的插头011快速插接于插座04上。
55.为了将光模块01的热量及时导出并散发掉,如图3-图4所示,可以在光笼子05上开设散热孔052,并在散热孔052处覆盖散热器06。当光模块01插接于光笼子05内时,光模块01与散热器06接触,由此通过散热器06将热量及时导出并散发掉。但是,散热器06的大小受光笼子05的大小限制,导致散热器06的体积不能制作得较大,光模块01与散热器06之间的接触面积受限,光模块01的有效散热面积较小,散热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受光模块01和散热器06的表面平整度影响,光模块01与散热器06之间实际上是离散的点接触,为了减小光模块01插接于光笼子05内时的阻力,光模块01与散热器06之间的有效面积(也即是离散点接
触面积之和)较小,空气热阻较大,以使散热器06在光模块01插接于光笼子05内时对光模块01的摩擦力较小,便于光模块01插入,这样进一步降低了光模块01的散热效率。
56.为了提高光模块的散热效率,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能够生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输出,或者,该通信设备能够接收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处理。
57.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交换机、服务器和存储器。如图5所示,该通信设备1包括面板11和插座12。面板11上设有插孔111。插座12设置于面板11的一侧。图6为图5所示通信设备在去除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插座12的插口121朝向插孔111。
58.如图5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图7为图5所示通信设备中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包括散热壳21和光模块22。散热壳21包括散热壳本体211,散热壳本体211能够快速传导热量。该散热壳本体211可以为外表面具有散热翅片的壳体结构,也可以为由高导热材料(也即是导热系数大于预设值的材料,该预设值可以为100w/m
·
k)制作的壳体结构,还可以为侧壁内具有冷媒管的壳体结构,还可以结合散热翅片、高导热材料和冷媒管中的两种或三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散热壳本体211配合套设于光模块21外,并随光模块21一起穿过图6中面板11上的插孔111插接于通信设备1内。散热壳本体211沿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也即是方向x)的前端设有第一开口211a。光模块22包括插头221,光模块22的插头221由第一开口211a伸出散热壳本体211。该光模块2的插头221插接于图6中的插座12上,由此得到如图5所示的装配图。
59.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壳本体211对光模块22起到散热作用,而散热壳本体211套设于光模块22外,能够增大散热壳本体211与光模块22之间的覆盖面积。而且,可以设计散热壳本体211的尺寸和结构,以使散热壳本体211紧密包裹于光模块22外,以增大散热壳本体211与光模块22之间单位覆盖面积中的实际接触面积,减少散热壳本体211与光模块22之间的热阻,提高光模块22的散热效率。
60.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壳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61.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散热壳的光模块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62.散热壳本体211可以为一个不可拆分的结构整体,光模块22由第一开口211a安装于散热壳本体211内或者由散热壳本体211内拆出。散热壳本体211也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壳体部分,以便于光模块22的安装和拆卸。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图8为图7所示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中散热壳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散热壳本体211包括底座2111和盖板2112。底座2111包括底板2111a、第一侧板2111b和第二侧板2111c。底板2111a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底板2111a沿垂直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的两端边缘分别为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侧板2111b连接于第一边缘,第二侧板2111c连接于第二边缘。图9为图8所示散热壳的爆炸图。如图9所示,第一侧板2111b、第二侧板2111c和底板2111a围成沿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的前端以及远离底板
2111a的一端均开口的凹槽2113。凹槽2113沿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的前端开口为第一开口211a。盖板2112覆盖于凹槽2113远离底板2111a的一端开口,并与底座2111可拆卸连接。在更换光模块时,可以打开盖板2112,从凹槽2113内取出旧的光模块,然后卡入新的光模块,最后再在底座2111上覆盖盖板2112。这种设计由此实现光模块的更换,结构简单,更换方便。
64.底座2111与盖板2112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卡接件等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散热壳本体211还包括扣具213。扣具213由弹簧钢、塑料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作。扣具213包括支撑部213a、第一侧部213b和第二侧部213c。支撑部213a与盖板2112远离底板2111a的表面贴合。支撑部213a包括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第一侧部213b连接于第三边缘,第二侧部213c连接于第四边缘。第一侧部213b与第一侧板2111b的外表面贴合,第二侧部213c与第二侧板2111c的外表面贴合。且第一侧部213b与第一侧板2111b卡接,第二侧部213c与第二侧板2111c卡接。这样一来,在由底座2111上拆卸盖板2112时,可以掰动扣具213的第一侧部213b和第二侧部213c,以使第一侧部213b与支撑部213a之间的弯折部分、以及第二侧部213c与支撑部213a之间的弯折部分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一侧部213b与第一侧板2111b之间的卡接结构,第二侧部213c与第二侧板2111c之间的卡接结构相分离,进而可以取下扣具213,实现盖板2112的拆卸。在底座2111上安装盖板2112时,可以将盖板2112预覆盖于凹槽2113远离底板2111a的一端开口处,然后将扣具213由盖板2112远离底座2111的一侧扣合于盖板2112上,并使扣具213的第一侧部213b与第一侧板2111b的外表面贴合。第二侧部213c与第二侧板2111c的外表面贴合,第一侧部213b与第一侧板2111b卡接,第二侧部213c与第二侧板2111c卡接,由此实现盖板2112的安装。此安装拆卸操作简单,容易实现。且扣具213可以制作成片状结构,在扣合于盖板2112和底座2111上后,与盖板2112和底座2111的表面紧贴,因此凸出盖板211和底座2111的表面的尺寸较小,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散热壳本体211在套设于光模块22外之后,随光模块22一起穿过通信设备的面板上的插孔插接于通信设备内。
66.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侧部213b与第一侧板2111b之间的卡接结构可以为:第一侧部213b上设有卡槽215,第一侧板2111b的外表面设有卡扣214,卡槽215卡接于卡扣214上。或者,第一侧部213b上设有卡扣214,第一侧板2111b的外表面设有卡槽215,卡扣214卡接于卡槽215内。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67.同理地,第二侧部213c与第二侧板2111c之间的卡接结构可以为:第二侧部213c上设有卡槽215,第二侧板2111c的外表面设有卡扣214,卡槽215卡接于卡扣214上。或者,第二侧部213c上设有卡扣214,第二侧板2111c的外表面设有卡槽215,卡扣214卡接于卡槽215内。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68.扣具213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扣具213的设置数量为两个。
69.为了便于在凹槽2113内取出或装入光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散热壳本体211还包括:导向筋条218。导向筋条218设置于第一侧板2111b和第二侧板2111c中至少一个的内表面,该导向筋条218沿垂直于底板2111a的方向延伸。这样,在凹槽2113内取出或装入光模块时,可以通过导向筋条218导向,以提高光模块的取出或安装效率。
70.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向筋条21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且可以仅第一侧板2111b的内表面设有导向筋条218,也可以仅第二侧板2111c的内表面设有导向筋条218,还可以第一侧板2111b的内表面和第二侧板2111c的内表面均设有导向筋条218,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1.为了增大散热壳21与光模块22之间的换热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壳本体211还包括:导热材料层(图中未示出)。该导热材料层设置于盖板2112、底板2111a、第一侧板2111b和第二侧板2111c中至少一个的内表面,且该导热材料层的材料为可压缩性材料或者流体材料。这样一来,当光模块22套设于散热壳21的散热壳本体211内时,光模块22可以挤压导热材料层,以使导热材料层压缩或者流动,以与光模块22的表面相适应。从而使散热壳本体211的内表面与光模块22的外表面之间进行了有效贴合,由此增大了散热壳21与光模块22之间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散热壳本体211由导电屏蔽材料制作,该导电屏蔽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系金属和铜。这样,散热壳本体211除了能够快速导出光模块的热量之外,还用作光模块的屏蔽壳以对光模块进行电磁屏蔽。在此基础上,散热壳21还包括:导电结构件216。导电结构件216设置于散热壳本体211的外表面并与散热壳本体211导电接触,且导电结构件216与图6所示通信设备的插孔111处的面板内壁抵触。由此通过导电结构件216实现了散热壳本体211与面板11之间的电导通,从而能够实现散热壳本体211与面板11之间的共地连接。
73.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电结构件216可以为导电弹片或柔性的导电屏蔽材料层(比如导电布),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图8所示的导电结构件216为导电弹片。
74.为了防止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滑出插孔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散热壳21还包括:固定结构217。固定结构217设置于散热壳本体211的外表面,且固定结构217与图6所示通信设备1的面板固定连接。这样,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通过散热壳21的固定结构217与通信设备1的面板固定,以防止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滑出面板11上的插孔。
75.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结构217可以为卡接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固定结构217包括设置于散热壳本体211的外表面的连接耳2171,该连接耳2171上设有过孔2172,该过孔2172的轴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如图6所示,面板11上设有螺纹孔112,该螺纹孔112与过孔2172之间通过螺钉3连接(如图5所示)。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光模块22还包括光接口222。该光接口222可以和插头221一起位于光模块22沿自身插接方向的同一端,也可以和插头221分别位于光模块22沿自身插接方向的相对两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光接口222和插头221分别位于光模块22沿自身插接方向的相对两端。在此基础上,如图7所示,散热壳本体211沿自身插接方向的后端设有第二开口211b,光接口222位于散热壳本体211内,且光接口222与第二开口211b相对。这样,通过第二开口211b对光接口222进行了避让,以使光接口222能够外接光纤。
78.固定结构217仅实现了散热壳本体211与面板之间的固定,而光模块仅插接于通信设备内的插座上并套设于散热壳本体211内,在外力作用下,光模块容易由插座上脱落,并
由散热壳本体211的第二开口211b滑出。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散热壳21还包括:止挡结构219。该止挡结构219用于阻止光模块由第二开口211b滑出散热壳本体211,保证带散热壳的光模块与插座之间的插接稳定性。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止挡结构219为设置于第二开口211b处的散热壳本体211的内壁上的凸起。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80.在图7所示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穿过图6中面板11上的插孔111插入通信设备1内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的插头221准确并快速插接于图6中的插座1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散热壳21还包括:第一导轨212。第一导轨212设置于散热壳本体211的外表面,且第一导轨212的导向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也即是图7中的方向x)平行。如图6所示,通信设备1还包括第二导轨13,第二导轨13设置于插座12与插孔111之间,且第二导轨13的导向方向与插座12的插接方向平行。第一导轨212与第二导轨13配合滑动连接。这样,通过第一导轨212与第二导轨13配合滑动连接,可以引导带散热壳的光模块2的插头221准确并快速插接于插座12上。
81.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轨212和第二导轨1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实施例:
82.实施例一,如图7所示,第一导轨212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211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滑槽2121和第二滑槽2122。该第一滑槽2121和第二滑槽2122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
83.如图6所示,通信设备1还包括电路板14,电路板14位于面板11靠近插座12的一侧并与11面板相对固定。插座12设置于电路板14上,电路板14与插座12的插接方向平行。电路板14靠近面板11的边沿上与插孔111相对的位置设有避让缺口15,该避让缺口沿与插座12的插接方向垂直且与电路板14平行的方向上的两端所处的电路板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131和第二边沿132。该第一边沿131和该第二边沿132构成第二导轨13。如图5所示,第一滑槽2121滑动连接于第一边沿131上,第二滑槽2122滑动连接于第二边沿132上。
84.这样,通过第一滑槽2121和第二滑槽2122分别与第一边沿131和第二边沿132滑动连接实现了导向,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85.实施例二,如图14所示,第一导轨212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211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凸棱2123和第二凸棱2124。第一凸棱2123和第二凸棱2124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
86.如图13所示,通信设备1还包括电路板14。该电路板14位于面板11靠近插座12的一侧并与面板11相对固定。插座12设置于电路板14上,电路板14与插座12的插接方向平行。电路板14靠近面板11的边沿上与插孔111相对的位置设有避让缺口15。避让缺口15沿与插座的插接方向垂直并与电路板14平行的方向上的两端所处的电路板边沿分别为第一边沿131和第二边沿132。
87.如图13所示,面板11包括弯折部133。该弯折部133位于电路板14背离插座12的一侧,且弯折部133与电路板14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边沿131、第二边沿132和弯折部133构成第二导轨13。第一边沿131与弯折部133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图中未示出),第二边沿132与弯折部133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6。
88.如图15所示,散热壳本体211滑入避让缺口15内,第一凸棱2123滑动连接于第一间
隙内,第二凸棱2124滑动连接于第二间隙16内。
89.这样,通过第一凸棱2123和第二凸棱2124分别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滑动配合实现了导向,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90.实施例三,如图17所示,第一导轨212包括分别设置于散热壳本体211的相对两侧壁的外表面的第一凸棱2123和第二凸棱2124。第一凸棱2123和第二凸棱2124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壳本体的插接方向平行。
91.如图16所示,通信设备1还包括电路板14。该电路板14位于面板11靠近插座12的一侧并与面板11相对固定。插座12设置于电路板14上,电路板14与插座12的插接方向平行。第二导轨13包括第一滑槽式导轨134和第二滑槽式导轨135。第一滑槽式导轨134和第二滑槽式导轨135均设置于电路板14上,且第一滑槽式导轨134的滑槽开口与第二滑槽式导轨135的滑槽开口相对。如图18所示,第一凸棱2123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式导轨134的滑槽内,第二凸棱2124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式导轨135的滑槽内。
92.这样,通过第一凸棱2123和第二凸棱2124分别与第一滑槽式导轨134和第二滑槽式导轨135滑动连接实现了导向,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9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1可以容纳于图11所示的机柜100中,图12为通信设备1容纳于机柜100后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通信设备1容纳于机柜100内,面板11位于机柜100的开口101处,面板11与机柜100的侧壁拼接形成封闭的壳体,由此能够对通信设备1的插座、导轨、电路板等结构进行防水防尘保护。
9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