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0776发布日期:2020-04-24 20:5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



背景技术:

投影幕是投影机周边设备中最常使用的产品之一,投影幕是投影屏幕的简称;投影幕如果与投影机搭配得当,可以得到优质的投影效果。投影幕是用在电影、办公、家庭影院、大型会议等场合上的,用来显示图像、视频文件的工具。投影幕一般可分为反射式、透射式两类;反射式用于正投,透射式用于背投;正投幕又分为平面幕、弧型幕;平面幕从质地上可分为玻珠幕、金属幕、压纹塑料幕、弹性幕等(压纹塑料分为白塑、灰塑、银塑等)。不同的空间投影幕的选择也不同,比如观赏的人数较多或横向观看的场合宜选择宽视角、低增益的屏幕,狭长空间观看以选用窄视角、高增益的屏幕,同时选用有适当增益的屏幕,有助于提高屏幕的对比度,使图像灰度增加、色彩鲜明,增加图像的可观性。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投影幕(申请号:201420153555.5),该便携式投影幕包括盒体、支架、幕布,所述盒体由卷槽和顶盖构成,盒体外侧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控开关和红外信号接收器,卷槽内设置有电机、电控板以及平行的支撑杆和卷轴,幕布底端与卷轴固定连接,幕布顶端与顶盖固定连接,幕布背面的支架顶端与顶盖内侧铰接,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电控板连接滑动槽。剪刀式的支架对幕布的固定更加稳固,支架顶端与顶盖的铰接结构简单,减少了滑轨结构对顶盖设计加工的难度。

但是,该便携式投影幕在幕布的背面采用剪刀式支架作为支撑杆,使用时只能用幕布的正面作为投影显示面,无法使用背投或者单面投双面显示,导致了使用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该投影幕在投影区域的正面和背面均无撑杆遮挡投影的光束,可以使用正投影幕布、背投幕布或者单面投双面显示幕布,具有比传统幕布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该投影幕结构简单、开合操作简单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撑杆机构、卷布轴组件和幕布,所述外壳为空心结构,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且左外壳和右外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内均设置有容纳卷布轴组件的空腔,所述幕布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卷布轴组件,所述卷布轴组件对应设置在左外壳和右外壳的空腔内,且卷布轴组件与左外壳或右外壳活动连接,所述撑杆机构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撑杆机构的一端与左外壳的顶部或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撑杆机构的另一端与右外壳的顶部或底部活动连接,且所述撑杆机构不与幕布相连接;所述外壳打开时撑杆机构张开,卷布轴组件转动使幕布展开,外壳闭合时撑杆机构收纳于外壳内,幕布收卷于左右两侧的卷布轴组件内。当需要使用幕布时,将左外壳和右外壳往相反方向打开,此时撑杆机构随着外壳的打开而张开,幕布也同步展开,且撑杆机构打开时是在装置的上方或下方,在中间投影区域的正面和背面均无部件遮挡投影的光束,可以使用正投影幕布、背投幕布或者单面投双面显示幕布,使用范围广;当投影幕不使用时,外壳收拢为一体,撑杆机构、卷布轴组件和幕布均收纳于外壳的空腔内,使得该投影幕体积小、便于携带。

进一步,所述撑杆机构包括第一撑杆部、第二撑杆部和转轴,所述第一撑杆部的末端和第二撑杆部的末端通过转轴相铰接,所述第一撑杆部的前端与左外壳相连接,所述第二撑杆部的前端与右外壳相连接。撑杆机构与左外壳和右外壳活动连接,再通过转轴的铰接实现第一撑杆部和第二撑杆部的收拢折叠或打开操作。

进一步,所述撑杆机构还包括端轴、弹簧和钢丝,所述第一撑杆部和第二撑杆部的前端均设置有端轴,所述端轴与左外壳或右外壳相铰接,所述弹簧和钢丝均设置在撑杆机构内,所述弹簧设置第一撑杆部和或第二撑杆部的前端,且弹簧的一端与端轴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钢丝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的末端穿过转轴与另一侧的弹簧或端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和钢丝设置在撑杆机构内,投影幕打开时弹簧处于拉伸的状态,从而使撑杆机构在弹簧和钢丝的拉力作用下保持张开状态;投影幕在闭合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也利于撑杆机构的收拢操作。另外,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上固定设置有与端轴相适配的基座,所述端轴通过与基座相铰接而实现与左外壳或右外壳的连接,进而实现撑杆机构的收拢或张开。

进一步,所述第一撑杆部、第二撑杆部和转轴在张开时的夹角为170°。撑杆机构的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在弹簧拉力作用下,第一撑杆部和第二撑杆部会处于张开状态,且夹角呈170°是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数据,确保撑杆机构打开后既不会占用太大空间,又能够确保使用者在收拢投影幕时不需要太大的力。

进一步,所述投影幕顶部和底部的撑杆机构的转轴错位设置,顶部和底部的撑杆机构相向收拢于外壳内。在投影幕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撑杆机构,增强投影幕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上下两个撑杆机构的转轴错位设置,在收拢的过程中,两个撑杆机构不会相撞,利于该投影幕的收纳。

进一步,所述转轴包括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所述第一半轴与第二半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半轴与第二半轴上设置有相适配的卡接档位,且所述第一半轴与第一撑杆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半轴与第二撑杆部相连接。撑杆机构能够打开的最大角度就是所述卡接档位相扣合的位置,避免撑杆机构张开过度,同时也利于撑杆机构保持在170°的张开角度。

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闭锁组件,所述闭锁组件能将左外壳和右外壳锁紧。所述闭锁组件为现有技术,投影幕在收纳、不使用的状态时,利用所述闭锁组件可以将外壳锁紧,防止左外壳和右外壳意外弹开,使用时将闭锁组件解锁即可打开投影幕。

进一步,所述卷布轴组件包括卷布轴和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卷布轴的两端,通过扭簧带动卷布轴转动实现幕布的收放。所述卷布轴组件为现有技术,利用扭簧带动卷布轴的转动,进而带动幕布在卷布轴上的收卷或者张开,简单方便。

进一步,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的结构相对称,所述左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左端盖,所述右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从顶部进入外壳内影响幕布的正常使用性能,且左端盖和右端盖的设置也利于转布轴组件的安装与拆卸,便于更换不同种类的幕布。

进一步,所述左外壳和右外壳的底部均设置有撑脚,所述撑脚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套接在左外壳或右外壳的底部,所述固定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活动连接。所述撑脚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投影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侧翻,不影响投影幕的正常使用。当使用该投影幕时,可将撑脚的前后两侧的支撑部打开使用,防止投影幕侧翻;当需要将投影幕收纳放好时,可以将前后两侧的支撑部收起,支撑部与左外壳或右外壳紧贴,减少该装置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该投影幕结构简单,横向打开或收拢、开合操作简单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在投影区域的正面和背面均无撑杆遮挡投影的光束,可以使用正投影幕布、背投幕布或者单面投双面显示幕布,具有比传统幕布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收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中幕布与卷布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中撑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中转轴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5。

一种便携横开式投影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1、撑杆机构2、卷布轴组件3和幕布4,外壳1为空心结构,包括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且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可拆卸式连接,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内均设置有容纳卷布轴组件3的空腔13,幕布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卷布轴组件3,卷布轴组件3对应设置在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的空腔13内,且卷布轴组件3与左外壳11或右外壳12活动连接,撑杆机构2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和或底部,撑杆机构2的一端与左外壳11的顶部或底部活动连接,撑杆机构2的另一端与右外壳12的顶部或底部活动连接,且撑杆机构2不与幕布4相连接;外壳1打开时撑杆机构2张开,卷布轴组件3转动使幕布4展开,外壳1闭合时撑杆机构2收纳于外壳1内,幕布4收卷于左右两侧的卷布轴组件3内。当需要使用幕布4时,将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往相反方向打开,此时撑杆机构2随着外壳1的打开而张开,幕布4也同步展开,且撑杆机构2打开时是在装置的上方或下方,在中间投影区域的正面和背面均无部件遮挡投影的光束,可以使用正投影幕布、背投幕布或者单面投双面显示幕布,使用范围广;当投影幕4不使用时,外壳1收拢为一体,撑杆机构2、卷布轴组件3和幕布4均收纳于外壳1的空腔内,使得该投影幕体积小、便于携带。

在本实施例中,撑杆机构2包括第一撑杆部21、第二撑杆部22和转轴23,第一撑杆部21的末端和第二撑杆部22的末端通过转轴23相铰接,第一撑杆部21的前端与左外壳11相连接,第二撑杆部22的前端与右外壳12相连接。撑杆机构2与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活动连接,再通过转轴23的铰接实现第一撑杆部21和第二撑杆部22的收拢折叠或打开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撑杆机构2还包括端轴24、弹簧25和钢丝26,第一撑杆部21和第二撑杆部22的前端均设置有端轴24,端轴24与左外壳11或右外壳12相铰接,弹簧25和钢丝26均设置在撑杆机构2内,弹簧25设置第一撑杆部21和或第二撑杆部22的前端,且弹簧25的一端与端轴24固定连接,弹簧25的另一端与钢丝26的前端固定连接,钢丝26的末端穿过转轴23与另一侧的弹簧25或端轴24固定连接。弹簧25和钢丝26设置在撑杆机构2内,投影幕打开时弹簧25处于拉伸的状态,从而使撑杆机构2在弹簧25和钢丝26的拉力作用下保持张开状态;投影幕在闭合时在弹簧25的作用下也利于撑杆机构2的收拢操作。另外,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上固定设置有与端轴24相适配的基座14,端轴24通过与基座14相铰接而实现与左外壳11或右外壳12的连接,进而实现撑杆机构2的收拢或张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撑杆部21、第二撑杆部22和转轴23在张开时的夹角为170°。撑杆机构2的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在弹簧25拉力作用下,第一撑杆部21和第二撑杆部22会处于张开状态,且夹角呈170°是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数据,确保撑杆机构2打开后既不会占用太大空间,又能够确保使用者在收拢投影幕时不需要太大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幕顶部和底部的撑杆机构2的转轴23错位设置,顶部和底部的撑杆机构2相向收拢于外壳1内。在投影幕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撑杆机构2,增强投影幕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上下两个撑杆机构2的转轴23错位设置,在收拢的过程中,两个撑杆机构2不会相撞,利于该投影幕的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3包括第一半轴231和第二半轴232,第一半轴231与第二半轴232活动连接,第一半轴231与第二半轴232上设置有相适配的卡接档位233,且第一半轴231与第一撑杆部21相连接,第二半轴232与第二撑杆部22相连接。撑杆机构2能够打开的最大角度就是卡接档位233相扣合的位置,避免撑杆机构2张开过度,同时也利于撑杆机构2保持在170°的张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上还设置有闭锁组件5,闭锁组件5能将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锁紧。闭锁组件5为现有技术,投影幕在收纳、不使用的状态时,利用闭锁组件5可以将外壳1锁紧,防止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意外弹开,使用时将闭锁组件5解锁即可打开投影幕。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闭锁组件可以是锁扣与绑绳的结合,也可以是锁盖和拉钉的结合,其中锁盖一半设置在左外壳,另一半设置在右外壳上,通过拉钉使锁盖锁合。

在本实施例中,卷布轴组件3包括卷布轴31和扭簧(图未示),扭簧设置在卷布轴31的两端,通过扭簧带动卷布轴31转动实现幕布4的收放。卷布轴组件3为现有技术,利用扭簧带动卷布轴31的转动,进而带动幕布4在卷布轴31上的收卷或者张开,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的结构相对称,左外壳11的顶部设置有左端盖15,右外壳12的顶部设置有右端盖16。左端盖15和右端盖16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灰尘等杂质从顶部进入外壳1内影响幕布4的正常使用性能,且左端盖15和右端盖16的设置也利于转布轴组件3的安装与拆卸,便于更换不同种类的幕布。

在本实施例中,左外壳11和右外壳12的底部均设置有撑脚6,撑脚6包括固定部61和支撑部62,固定部61套接在左外壳11或右外壳12的底部,固定部6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部62,支撑部62与固定部61活动连接。撑脚6的设置,可有效的避免投影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侧翻,不影响投影幕的正常使用。当使用该投影幕时,可将撑脚6的前后两侧的支撑部62打开使用,防止投影幕侧翻;当需要将投影幕收纳放好时,可以将前后两侧的支撑部62收起,支撑部62与左外壳11或右外壳12紧贴,减少该装置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该投影幕结构简单,横向打开或收拢、开合操作简单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在投影区域的正面和背面均无撑杆遮挡投影的光束,可以使用正投影幕布、背投幕布或者单面投双面显示幕布,具有比传统幕布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