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0754发布日期:2020-04-24 20:5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轮组件。



背景技术:

荧光轮是投影显示设备的重要部件,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照射在高速旋转的荧光轮上,荧光轮上分段涂有用于产生不同颜色的辐射荧光的荧光粉层,当荧光轮高速旋转时,就可以实现不同荧光的发射,荧光轮运转和激发光照射荧光粉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会严重降低荧光激发效率。现有的荧光轮通常采用蓝宝石作为基底,其上镀透蓝反黄绿的膜,蓝激光透射后,照射到另一面上涂覆的荧光粉层,激发的荧光粉向正前方传输,蓝宝石基底的散热性能有限,在高功率系统中,容易出现基底被烧穿或荧光粉层烧黑的状况,导致系统效率急剧下降,维护更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荧光轮组件,解决目前技术中的荧光轮散热性能较差,容易出现基底被烧穿或荧光粉层烧黑的状况,导致系统效率急剧下降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荧光轮组件,包括散热板一、散热板二和表面设置有波长转换层的基板,所述的基板位于散热板一、散热板二之间并由散热板一、散热板二紧贴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荧光轮组件在基板的两侧分别贴合散热板一、散热板二,有效提高散热性能,荧光轮运转以及激发光照射波长转换层所产生的热量从基板传递到散热板一、散热板二上,散热板一、散热板二能有效加快热量的散发,避免基板温度过高,避免出现基板被烧穿或荧光粉层烧黑的状况,保障长效稳定的激发转换效率,降低维护更换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板一、散热板二至少一者设置有面向基板的凸起部,所述的基板上开设有与凸起部配合进行限位的槽孔,利用凸起部与槽孔配合能有效固定基板,凸起部能在周向和径向上对基板进行限位,提高结构稳定性,避免基板在高速转动时出现飞出的状况,提高荧光轮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一、散热板二上设置了供从对侧穿过槽孔的凸起部插入的凹槽,散热板一、散热板二两者之间也通过凸起部与凹槽配合的方式实现周向和径向上的限位,提高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板由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扇段拼接构成,加工、组装方便,基板可仅为圆周方向上的圆弧段(即未闭合的环形),在需要透射激发光的弧段采用白玻璃或扩散片,即白玻璃或扩散片与基板组合构成完全的圆周,此种方式可以节约基板的材料,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在相邻扇段的拼接处,一侧的扇段在拼接边缘处设置了凸起的嵌套部,另一侧的扇段在拼接边缘处设置了与嵌套部卡合的卡槽。提高结构稳定性,避免相邻扇段出现移位的状况,也可避免扇段高速转动时出现飞出的状况,提高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板一和/或散热板二面向基板的表面设置有供基板嵌入的台阶槽,利用台阶槽对基板进行限位,提高安装精度,同时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板一和/或散热板二背向基板的表面设置有散热鳍片,增大散热板一、散热板二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鳍片沿着散热板一、散热板二的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构成扇叶状结构,散热板一、散热板二旋转时能加快气流速度,增大对流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一、散热板二的中心开设通孔,马达穿过散热板一、散热板二的中心通孔并固定,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在波长转换层对侧的基板表面上设置有透射激发光颜色而反射其他颜色的镀膜,在提高散热性能的同时实现透射式荧光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荧光轮组件利用基板两侧的散热板一、散热板二进行加速散热,避免基板温度过高,避免出现基板被烧穿或荧光粉层烧黑的状况,保障长效稳定的激发转换效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更换成本;结构稳定性好,避免基板在高速转动时出现飞出的状况,提高荧光轮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荧光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板由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扇段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散热板一上的凸起部与基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扇段的嵌套部与卡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散热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散热板一和散热板二上设置供基板嵌入的台阶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荧光轮组件,有效提高散热性能,在高功率状态下也能避免出现基底过热的状况,保障高效的荧光激发效率。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荧光轮组件,主要包括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和基板1,所述的散热板一2和散热板二3分别位于基板1的两侧,散热板一2和散热板二3紧贴基板1表面并将基板1夹持固定在两者之间,所述基板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波长转换层4,波长转换层4即为荧光粉层,在波长转换层4对侧的基板1表面上设置有透射激发光颜色而反射其他颜色的镀膜,激发光为蓝色激光,则镀膜为透蓝反其他颜色,荧光轮组件整体为透射式荧光轮,激发光从镀膜所在一侧照射到基板1并透射到波长转换层4上,波长转换层4受激产生荧光,荧光向波长转换层4所在一侧发射出去,基板1上的镀膜能进一步保障荧光都向着波长转换层4所在一侧发射出去,提高荧光的出射功率;荧光轮组件也可为反射式荧光轮,基板1为具有镜面表面的结构,激发光从波长转换层4所在一侧照射到基板1,波长转换层4受激产生荧光,荧光在基板1镜面结构的作用下反向出射,沿着激发光的反向发射出去。

基板两侧的散热板一、散热板二能够加速散热,避免基板温度过高,避免出现基板被烧穿或荧光粉层烧黑的状况,保障长效稳定的激发转换效率,从而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的中心开设通孔,马达5穿过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的中心通孔并与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固定连接,所述的基板1也为中心开孔的环状,基板1具体可采用蓝宝石、石英等材料,基板1可以分成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扇段11,以三段为例,第一段涂覆有黄荧光粉,用于激发产生黄光,可过滤后得到红光,第二段涂覆有绿荧光粉,用于激发产生绿光,第三段则让蓝激光透射,为了节约基板的材料,第三段可采用白玻璃或者扩散片来替换基板的扇段11,因白玻璃、扩散片容易碎裂,硬度不够,因此优选为,第三段为整体扇形片并与马达固定连接。

为了保障基板1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荧光轮组件高速旋转时基板飞出的状况,所述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至少一者设置有面向基板1的凸起部21,所述的基板1上开设有与凸起部21配合进行限位的槽孔12;进一步的,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上还可设置供从对侧穿过槽孔12的凸起部21插入的凹槽22,凸起部21对基板1起到周向以及径向的限位,有效避免出现基板飞出的状况,为了固定充分,凸起部21上设置有粘合剂,可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在基板1由沿圆周分布的若干扇段11拼接组成时,凸起部21设置在相邻扇段11的拼接处,即槽孔12设置在扇段11的拼接边缘处,槽孔12由相邻扇段11的拼接边缘处的缺口拼接构成。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在相邻扇段的拼接处,一侧的扇段11在拼接边缘处设置了凸起的嵌套部13,另一侧的扇段11在拼接边缘处设置了与嵌套部13卡合的卡槽14,嵌套部13与卡槽14对相邻的扇段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避免相邻扇段出现偏移,提高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的散热板一2和/或散热板二3背向基板1的表面设置有散热鳍片24,所述的散热鳍片24沿着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的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并且散热鳍片24为沿着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的径向具有弯曲弧度的凸起结构,散热鳍片24能增大散热板一、散热板二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性能,并且散热鳍片24构成风扇扇叶状结构,散热板一2、散热板二3两者的风扇扇叶状结构的散热鳍片24为同向的螺旋状分布,散热板一、散热板二旋转时散热鳍片24能加快气流速度,从而增大对流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的散热板一2和散热板二3面向基板1的表面设置有供基板1嵌入的台阶槽23,利用台阶槽可对基板的径向进行精确限位,保障安装精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