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7628发布日期:2020-05-22 20:3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光缆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
背景技术
:通信光缆已经是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用于信息传递的产品,可以说光缆是城市的神经,为保证城市美观,城市内不便于使用过多架空光缆,导致现在管道资源紧张,以致于同一管道里面通常有多家运营商光缆,光缆线路密集度高、走线复杂,造成识别困难、追溯困难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传统的光缆管理标签大都采用的是色条线标、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进行标识识别和信息追踪,但这些光缆标签存在着存储容量小、数据不易动态变更、不能批量读取、外观有污渍或磨损而不能读取等缺点;并且光缆上面虽然有标牌标识,但是时间久了,标牌掉落、缆皮字迹模糊等情况都有发生,因此很难辨别哪一条是哪个运营商的光缆,是具体到哪个端点的光缆。此外,如果以不同的色序对色条缆进行排列来区分不同的区局,比如a区局用红绿光缆,b区局用蓝绿光缆,那么区局之间就不能相互调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旨在实现在不破坏原光缆的光学传输性能、光缆的结构尺寸、外观、耐环境特性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通过rfid的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数据识别读取,能让光缆具有长久有效的识别性、生产发货等信息的追溯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非金属外护套,设置于所述非金属外护套内的若干光纤组件,其中,所述非金属外护套的内壁纵包阻水带和/或云母带,所述阻水带和/或云母带的内壁贴附有电子标签。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非金属外护套内的非金属加强件,所述若干光纤组件位于所述非金属外护套与所述非金属加强件之间。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非金属外护套采用聚乙烯材料,所述非金属加强件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非金属加强件的外周设置有聚乙烯垫层。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乙烯垫层与所述若干光纤组件之间设置有阻水纱。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光纤组件包括松套管和设置于所述松套管内的若干光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松套管内还设置有纤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非金属外护套的内壁纵包阻水带和/或云母带,在所述阻水带和/或云母带的内壁贴附电子标签,在不破坏原光缆的光学传输性能、光缆的结构尺寸、外观、耐环境特性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通过rfid的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数据识别读取,能让光缆具有长久有效的识别性、生产发货等信息的追溯性,并且使光缆线路管理不受光缆的表观影响,弥补传统光缆敷设后难以识别分辨的不足,且让光缆标签具有可动态擦写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非金属外护套6阻水纱2阻水带7松套管3电子标签8光纤4非金属加强件9纤膏5聚乙烯垫层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考虑到目前的光缆线路密集度高、走线复杂,造成识别困难、追溯困难的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在光缆里面以一定的间隔植入可擦写芯片,间隔的距离取决于接收范围,改接和t接后可以马上重新写入新的信息。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管道内光缆无法识别的问题,且让光缆不单单具有可识别性,更增加了其可追溯性。电子标签利用电磁波信号传输,可远程读取标签信息,这也解决了人工下井识别的问题。在复杂的现代光网络通信环境中、在繁重的光通信线路压力下,本实用新型非常适合现状、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让光通信线路更加的智能化,让施工和检测更加人性化。具体地,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包括非金属外护套1,设置于所述非金属外护套1内的若干光纤组件,其中,所述非金属外护套1的内壁纵包阻水带2和/或云母带,所述阻水带2和/或云母带的内壁贴附有电子标签3。其中,该电子标签3与外界射频识别器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3为rfid电子标签,用于存储和追踪光缆信息。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射频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对于光缆线路、光网络来说,是非常适合的标识技术。电子标签3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的作用。电子标签3、读写器、天线和应用软件构成的rfid系统直接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本实施例考虑到电子标签3与油类物质不能相容,会影响信号强度,油膏淹没标签会使标签失效,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半干式光缆结构,也刚好可以将贴附式电子标签3粘在阻水带2上面,在光缆生产过程中阻水带2纵包缆芯时,可以直接将电子标签3带入缆体。此外,电子标签3多为圆柱体,但由于光缆是长距离铺设,且本身结构非常紧实,内部空间很少,因此植入的电子标签3需采用贴附式的rfid电子标签,植入光缆后不影响光缆原结构尺寸,实现电子标签3的隐形化。本实施例考虑到电子标签3不能用于带金属的光缆,标签辐射的信号为电磁波,被金属材料包裹信号会被屏蔽,造成电磁场变形,影响信号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非金属的光缆材料,形成的光缆完全介电,可避免电磁波信号损失。此外,本实施例采用非金属外护套1可以用于防晒、防化学腐蚀、防摩擦、防外界破坏,提升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水带2用于贴附电子标签3并起到吸潮作用。本实施例采用纵包阻水带2和/或纵包云母带的方式进行热量阻隔,可以避免阻隔外护套1挤出时的热量传递到标签上,损坏标签,从而防止生产光缆的过程中电子标签3受损。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非金属外护套1的内壁纵包阻水带2和/或云母带,在所述阻水带2和/或云母带的内壁贴附电子标签3,在不破坏原光缆的光学传输性能、光缆的结构尺寸、外观、耐环境特性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通过rfid的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数据识别读取,能让光缆具有长久有效的识别性、生产发货等信息的追溯性,并且使光缆线路管理不受光缆的表观影响,弥补传统光缆敷设后难以识别分辨的不足,且让光缆标签具有可动态擦写能力。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非金属外护套1内的非金属加强件4,所述若干光纤组件位于所述非金属外护套1与所述非金属加强件4之间。本实施例在所述非金属外护套1内设置非金属加强件4,用于光缆整体承力,可以确保光缆的耐环境性能和机械性能,同时,采用非金属加强件4,可以避免电磁波信号损失。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非金属外护套1采用聚乙烯材料,所述非金属加强件4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非金属加强件4的外周设置有聚乙烯垫层5,所述聚乙烯垫层5与所述若干光纤组件之间设置有阻水纱6。该聚乙烯垫层5可以根据光缆结构要求增大中心加强件4的直径,该阻水纱6可以用于光缆内部结构阻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组件包括松套管7和设置于所述松套管7内的若干光纤8,所述松套管7内还设置有纤膏9。其中,所述松套管7用于保护所述若干光纤8不受侧压力,所述若干光纤8用于传导光信号,所述纤膏9可用于所述松套管7内阻水和帮助光纤8蠕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追踪式含电子标签的通信光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非金属外护套的内壁纵包阻水带和/或云母带,在所述阻水带和/或云母带的内壁贴附电子标签,在不破坏原光缆的光学传输性能、光缆的结构尺寸、外观、耐环境特性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通过rfid的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数据识别读取,能让光缆具有长久有效的识别性、生产发货等信息的追溯性,并且使光缆线路管理不受光缆的表观影响,弥补传统光缆敷设后难以识别分辨的不足,且让光缆标签具有可动态擦写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