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动力给送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400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动力给送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由电池(16)驱动并且能够被附接至向电子设备供能的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其特征在于包括: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时与动力给送设备相对的表面(11);设置在表面上的电极(13);以及设置在表面上的沟槽(12)和突出部(23、33、43或53)中任意一个。
【专利说明】
电子设备、动力给送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动力给送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背景技术】
[0002]由电池驱动的多种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地使用。用于在所需的位置处打印收据和支票的便携式打印机已知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此外,使用了诸如被称为手持终端的许多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0003]在这些电子设备中,有许多装备有充电式电池的设备。为了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电子设备被连接至作为动力给送设备的充电装置(例如电池充电器)。电子设备能够被视为待充电的设备,并且包括充电电极。另一方面,接触电子设备的电极的终端被设置于电池充电器中。
[0004]被称为支架的电池充电器已知作为电池充电器的示例(见国际专利申请N0.2014-521305的日本国家公开)。当电子设备被充电时,电子设备被放置于支架上。因此,电子设备的电极接触设置于支架中的终端,并且开始给电子设备充电。
[0005]此时,支架不必用于充电功能。存在具有在支架(或连接支架的其他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送功能的支架。
【发明内容】

[0006]当设置于支架中的充电终端被暴露时,充电终端可能被刮蹭,这可以导致充电终端的接触不良。
[0007]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动力给送设备和电子设备系统,其能够防止设置于至少一个设备中的电极或终端被其他设备刮蹭。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设置有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由电池(16)驱动并且能够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所述动力给送设备向电子设备供给动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时与动力给送设备相对的一个表面(11);设置在所述表面上的电极(13);以及设置在所述表面上的沟槽(12)和突出部(23、33、43或53)中的任一个。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设置有一种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所述动力给送设备向电子设备(1)供给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给送设备包括: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时与电子设备相对的一个表面(22、32、42或52);从所述表面突出的给送终端 (24、34、44或54);以及从所述表面突出的突出部(23、33、43或53)。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设置有一种电子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系统包括: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由电池(16)驱动并且包括设置在一个表面(11)上的电极(13);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电子设备能够被附接动力给送设备,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包括能够与电极接触的给送终端(24、34、44或54 ),给送终端被设置在与已附接的电子设备的所述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22、32、42或52)上;其中,电子设备的所述表面和动力给送设备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中之一包括突出部(23、33、43或53),电子设备的所述表面和动力给送设备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中的另一个包括插入突出部的沟槽(12),并且电极(13)或给送终端(24、34、44或54)中的至少一个从相应的表面突出。
[0011]发明效果[〇〇12]根据本发明,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时,能够分别防止设置于动力给送设备中的终端和设置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极被电子设备和动力给送设备的壳体刮蹭。【附图说明】
[0013]图1A和1B为说明将电子设备安装至电池充电器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〇〇14]图2A和2B为说明将电子设备安装至另一个电池充电器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〇〇15]图3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部视图;
[0016]图4为说明打印机的底部表面的立体图;[〇〇17]图5为说明打印机的剖表面的立体图;
[0018]图6为说明打印机的底部表面的视图;
[0019]图7为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支架的视图;
[0020]图8为说明被附接有打印机的支架的附接部分的立体图;[0021 ]图9为说明从上方观察的支架的附接部分的立体图;
[0022]图10为支架的附接部分的部分放大视图;
[0023]图11为说明打印机被附接至支架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12为说明打印机被附接至支架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13为说明打印机被附接至支架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14为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和支架的第一变型示例的示意图;
[0027]图15A至15C为根据第二变型示例解释将打印机附接至支架的附接过程的示意图; [〇〇28]图16A至16C为根据第三变型示例解释将打印机附接至支架的附接过程的示意图;
[0029]图17A至17C为根据第四变型示例解释将打印机附接至支架的附接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0]当前将给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的描述。下文中,便携式打印机将作为电子设备的示例进行解释。还有,稍后描述的实施例为单个示例。
[0031]首先基于图1A和1B,将给出作为待充电设备的电子设备被放置于电池充电器(例如支架)上的情形的描述。
[0032]图1A和1B说明通过将电子设备101放置于电池充电器102的表面上而给电子设备 101充电的情形。
[0033]在图1A和1B中,充电终端104被设置于电池充电器102的上表面上,并且电极103被设置于电子设备101的下表面上。电子设备101被放置于电池充电器102上,以使得电极103 接触充电终端104。
[0034]在图1A和1B的情形中,电子设备101的电极103沿电子设备101的自重施加的方向与充电终端104相对。因此,电池充电器102的形状能够被简单制成。
[0035]然而,由于电子设备101被放置于电池充电器102的上表面上,因此特别地需要大的安装区域以便于放置电池充电器102。由此,可能的是设置电子设备101电极103的位置是有限的。
[0036]在图2A和2B的示例中,用于放置电子设备101的凹部分205形成于电池充电器202上,并且因此电子设备101被竖直地附接至电池充电器202。通过将电池充电器202制成为这样的形状,能够减小电池充电器202的安装区域。
[0037]在图2A和2B的示例中,电极103沿竖直于电子设备1I的自重施加的方向的方向被设置于电子设备101的右侧部。相应地,电池充电器202的充电终端204与电极103相对地设置在电池充电器202的右壁的左表面上的位置处。
[0038]当电子设备1I被附接至电池充电器202时,有必要使得电极103接触充电终端204。由此,充电终端204从电池充电器202的侧表面(即右壁的左表面)稍微地突出。通过这样的充电终端204的形状,充电终端204始终从电池充电器202暴露。因此,当电子设备101被附接至电池充电器202时,电子设备101被插入至凹部分205内,同时刮蹭充电终端204。由此,可通过与充电终端204接触而破坏电子设备1I的壳体。此外,被电子设备1I刮蹭的充电终端204可磨损。还有,由于灰尘附接至已暴露的充电终端204,并且因此可以导致充电终端204和电极103之间的接触不良。
[0039]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以考虑的是在电池充电器中设置一种机构,当电子设备未被附接至电池充电器时所述机构将充电终端缩回至电池充电器的壁表面内,并且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电池充电器时所述机构使充电终端从电池充电器的壁表面突出。在这样的电池充电器中,由已附接的电子设备的自重推动的按钮构件被设置于壁表面上,并且当推动按钮构件时充电终端能够被从壁表面突出。
[0040]通过这样的构造,充电终端通常不被暴露,并且因此可以防止电极刮蹭充电终端。然而,用于将按钮构件和充电终端置入和置出的机构需要设置于电池充电器中,并且因此电池充电器的结构变得复杂。
[0041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部视图。图4为说明在图3中所示的打印机的底部表面的立体图。图5为说明在图4中所示的打印机的剖面的立体图。图6为说明打印机的底部表面的视图。图7为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支架的视图。图8为说明附接打印机的支架的附接部分的立体图。图9为说明从上方观察的支架的附接部分的立体图。图10为支架的附接部分的部分放大视图。
[0042]下文中,将参考附图给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和支架的描述。
[0043]作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打印机I为由电池驱动的便携式打印机。此处,以下公开并非一定意味着电子设备限制于打印机。如图5中所说明的,在打印机I中设置由热打印头等构成的打印头15,包括传送纸页的压辊14的传送部分、存储滚动纸张(即纸页)的存储部分17,以及控制打印机I的控制部分(未示出)。充电式电池16被存储于打印机I内。
[0044]通过向下导引图4中说明的底部表面能够将打印机I放置于桌面上。此时,被设置于底部表面11上的突出部成为腿部以稳定地支承打印机I。
[0045]存储于存储部分17中的纸页被输送,并且数据通过打印头15被打印于纸页上。待输送的纸页穿过介于打印头部15和压辊14之间的空隙,并且被从设置于打印机I上的纸页输出端口输出。
[0046]在打印机I的底部表面11上设置有两个充电电极13。这些电极13被连接至打印机I内侧的电池16。此时,正如在图4和5中所说明的,底部表面11的设置有电极13的部分为凹部分,并且电极13被设置于距打印机I的底部表面11较深的位置处。
[0047]在图4和6的示例中,两个沟槽12被形成于底部表面11上。从侧方向来看,沟槽12中的每一个被形成为几乎梯形的形状。每一个沟槽12被形成为使得沟槽12的中心部分最深,并且沟槽12的深度朝向沟槽12的两个端部(即在图6的右和左方向中的两个端部)逐渐变浅。在图6中,沟槽12在上下方向上被画出的线划分为三个区域。中心部分的区域(即中心区域)12a为沟槽12中最深的区域。在当前的实施例中,中心区域12a为平坦的并且中心区域12a的深度为各处相等的。定位于中心区域12a右侧和左侧的区域12b和12c线性地倾斜,以使得区域12b和12c的深度在远离中心区域12a时变浅。图5说明沟槽12的底部表面倾斜。两个沟槽12被平行于彼此地布置于底部表面11上。
[0048]正如在图6中所说明的,沟槽12中最深的中心区域12a的位置邻近设置有电极13的位置。即,沟槽12中的中心区域12a和两个电极13的中心部分被布置于在图6中向上和向下延伸的直线(未示出)上。此时,每一个沟槽12在中心区域12a上的深度被形成为比从打印机I的底部表面11至电极13的深度更深。
[0049]图7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支架2。在图7中,支架2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被透视以更容易地理解支架2的内部结构。
[0050]作为电池充电器的支架2具有箱形形状。附接有打印机I的中空附接部分21被形成于支架2中。附接部分21的剖面成为与打印机I的剖面几乎相对应的形状。打印机I从附接部分21上方附接至支架2 ο此时,附接部分21形成在与图7的竖直方向稍微倾斜的方向上。
[0051]正如在图7至10中所说明的,两个充电终端24被设置于附接部分21的表面22上。表面22为附接至支架2的打印机的自重所施加的表面。正如在图9和10中所说明的,充电终端24中的每一个被形成为从表面22突出。此外,在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2的状态中各自的充电终端24被设置于与电极13相对的位置处。
[0052]还有,两个突出部23被形成于支架2的表面22上。两个突出部23被形成为平行于彼此。具体地,正如在图10中所说明的,突出部23中的每一个以梯形形状形成,并且主要地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中心区域23a最高并且中心区域23a的顶部为平坦的。位于中心区域12a两侧的区域23b和23c线性地倾斜,以使得区域23b和23c的高度从中心区域23a朝向每一个突出部23的两个端部逐渐减小。在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2的状态中两个相应的突出部23被设置于与沟槽12相对的位置处。此时,每一个突出部23的中心区域23a被形成为高于充电终端24。
[0053]图11为说明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2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和13为说明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2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部分透明的视图。
[0054]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2的附接部分21,以便于稍微倾斜于图11的右侧抵靠在支架2上。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I沿表面22逐渐地下降。
[0055]此时,下降中的打印机I的底部表面11接触突出部23。因此,打印机I被突出部23引导至图11的左侧部。由于突出部23高于充电终端24,因此被突出部23抬升的打印机I的壳体不接触充电终端24,这防止打印机I刮蹭充电终端24。
[0056]此外,当打印机I下降时,突出部23被装配至沟槽12中。因此,突出部23的上表面接触沟槽12的底部表面。由于沟槽12和突出部23以山形形成,因此突出部23和沟槽12接触使得由突出部23引导打印机I,并且下降中的打印机I逐渐地靠近表面22。随后,当突出部23的最高部分(即中心区域23a)到达沟槽12的最深位置(即中心区域12a)时,打印机I最接近表面22。
[0057]沟槽12被形成为比电极13的深度更深。当打印机I的沟槽12到达突出部23时,电极13接触充电终端24并且开始给打印机I充电。
[0058]当打印机I被从支架2移除时,通过将打印机I向上拉出而改变突出部23和沟槽12的接触位置,并且打印机I逐渐地远离表面22。据此,电极13和充电终端24的接触状态也被释放。
[0059]当打印机I被进一步向上拉出时,突出部23被从沟槽12移除并且接触打印机I的底部表面11。因此,打印机I进一步远离表面22。突出部23引导打印机I,以使得待向上拉出的打印机I能够从支架2移除而不接触充电终端24。因此,可以防止打印机I刮蹭充电终端24。
[0060]突出部23具有引导打印机I以使得充电终端24良好地接触电极13的功能。虽然支架2的附接部分21的宽度与打印机I的宽度几乎相对应,但是可以考虑使得附接部分21的宽度稍大于打印机I的宽度,以便于能够更容易地附接打印机I。在这种情况下,待附接至支架2的打印机I在左右方向上偏离,并且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使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2,充电终端24也不与电极13良好地接触。
[0061]然而,在当前实施例中,当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2时,突出部23进入沟槽12中,打印机I在左右方向上被突出部23引导,并且因此打印机I能够被导引至电极13接触充电终端24的位置处。
[0062]此时,沟槽12的深度和突出部23的高度可以形成为使得当突出部23的最高部分被定位于沟槽12的最深部分上时电极13和充电终端24能够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
[0063]当构成打印机I壳体的材料的硬度与构成支架2壳体的材料的硬度不同时,在打印机I附接至支架2的过程中打印机I接触支架2并且刮蹭支架2,并且因此壳体中之一可能磨损。由此,理想的是构成打印机I壳体的材料与构成支架2壳体的材料具有与彼此几乎相同的硬度。
[0064]在上述实施例中,沟槽12和突出部23以梯形形状形成。然而,沟槽12和突出部23可以以梯形之外的形状形成,只要在将打印机I插入至支架2过程中充电终端24不接触打印机I,并且当打印机I的电极13到达充电终端24的位置时电极13接触充电终端24。沟槽12和突出部23能够以诸如包括半圆形的拱形形状、三角形、矩形等形状任意地形成。沟槽12和突出部23不一定为相同的形状。如果可以防止充电终端24不必要地接触打印机I,突出部23的形状就可以与沟槽12的形状不同。例如,突出部23可以为三角形的,而沟槽12可以为矩形的。
[0065]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两个沟槽12和两个突出部23。然而,如果能够避免充电终端24与打印机I的不必要接触,沟槽12和突出部23的数量就无需为两个。在这个方面中,当单个突出部23支承待附接至支架2的打印机I时,如果尽可能地消除了打印机I在附接部分21中倾斜且碰触充电终端24的可能性的话,则理想的是多个突出部23支承打印机I的壳体。
[0066]图14示意性地说明根据另一个示例的打印机和支架。正如在图14中所说明的,突出部23可以被设置于打印机I上,并且沟槽12可以被设置于支架2上。此时,当支架2的充电终端24突出、并且打印机I的电极13被设置于距打印机I的底部表面11较深的位置处时,待形成在支架2上的沟槽12被形成为比电极13的深度更深。类似地,打印机I的突出部23被形成为比支架2的充电终端24的高度更高。此时,基本上,打印机I的电极13可以突出,并且支架2的充电终端24可以被设置于距支架2的表面22较深的位置处。
[0067]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23引导打印机I,以使得打印机I远离设置有充电终端24的表面22。然而,为了将打印机I顺利地附接至支架2,在附接部分21的前后方向上(S卩,与设置有充电终端24的表面22相交的方向)需要间隙28(见图13),打印机I能够在所述间隙28中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当在附接部分21中设置有这样的间隙28时,待附接至支架2的打印机I在附接部分21中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电极13和充电终端24的接触状态被释放,并且因此可能未适当地执行充电。
[0068]由此,朝向充电终端24引导待附接至支架2的打印机I的引导件可以被设置于支架2的另一个表面26上。引导件能够防止打印机I在附接部分21中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0069]图15A至15C示意性地说明将打印机I附接至支架31的附接状态。图15A说明在开始将打印机I附接至支架31之前的状态。图15B说明打印机I正在被附接至支架31时的进行状态。图15C说明打印机I已经被附接至支架31之后的状态。
[0070]正如在图15A至15C中所说明的,打印机I包括沟槽12和电极13。此时,沟槽12和电极13的数量与图4相同。支架31包括:附接有打印机I的中空附接部分30;具有待进入沟槽12内的突出部33和充电终端34的表面32;具有引导件36且与表面32相对的表面35。引导件36朝向突出部33引导打印机I。附接部分30围绕有表面32和35。
[0071 ]通过从图15A的状态降低打印机I,突出部33接触打印机I的壳体,如图15B中所说明的。因此,打印机I在远离充电终端34的方向上被引导。随后,突出部33进入沟槽12内,以使得打印机I能够在接近充电终端34的方向上被引导。
[0072]几乎在突出部33进入沟槽12内的同时,设置于表面35上的山形引导件36碰触打印机I的壳体。打印机I在接近充电终端34的方向(S卩,图15的右方向)上被引导件36引导,正如通过图15C的箭头P所说明的。
[0073]当打印机I被附接至支架31时,引导件36的最高部分对妾触打印机I,并且打印机I的位置被保持于接近充电终端34的方向上。因此,可以保持电极13和充电终端34之间的良好接触状态。
[0074]在打印机I开始插入至附接部分30内的阶段中当突出部33干扰到打印机I时,打印机I的附接受到影响。因此,附接部分30的前后方向(S卩,图15的右和左方向)的宽度需要具有与突出部33的高度和打印机I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之和相对应的宽度。然而,在突出部33开始进入沟槽12内之后,打印机I被渐渐地移近表面32。因此,附接部分3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被引导件36逐渐地收窄,这能够将打印机I稳定地支承于图15C的状态中。
[0075]在图7和13的透明示意图中,在与附接部分21的表面22相对的表面26的下端部附近的表面27以渐缩形状形成。由于依赖于渐缩表面27的形状,渐缩表面27能够与打印机I的下端部接触,因此渐缩表面27能够设置有与图15的引导件36相同的作用。附接部分21围绕有表面22、26和27。
[0076]图16A至16C为图15A至15C的变型示例。引导件62被设置于图16A至16C中的打印机I的壳体(即,与底部表面11相对的表面19)上。因此,与引导件相对应的元件没有设置于支架41上。打印机1包括沟槽12和电极13。支架41包括:附接有打印机1的中空附接部分40;具有待进入沟槽12内的突出部43和充电终端44的表面42;与表面42相对的表面45。附接部分 40围绕有表面42和45。[〇〇77]正如在图16B中所说明的,一旦沟槽12到达突出部43的位置则引导件62接触支架 41的表面45。随后,随着打印机1逐渐地下降,打印机1被接触表面45的引导件62引导至图 16B的右侧。当打印机1成为图16C的状态时,附接至支架41的打印机1得到适当地支承。
[0078]图17A至17C为根据其他示例解释将打印机附接至支架的示意图。打印机1包括沟槽12和电极13。支架51包括:附接有打印机1的中空附接部分50;具有待进入沟槽12内的突出部53和充电终端54的表面52;以及与表面52相对且具有将打印机1朝向充电终端54侧偏压的偏压单元56的表面55。偏压单元56为通过诸如弹簧的弹性主体而将打印机1偏压至图 17A的右侧的元件。此时,偏压单元56本身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构件。附接部分50围绕有表面52和55。[〇〇79]正如在图17A中所说明的,打印机1被插入至支架51内,以使得打印机1接触偏压单元56。在这种状态下,当打印机1被向下推动时,突出部53接触打印机1,如图17B中所说明的,打印机1被引导至图17B的左侧,并且偏压单元56在图17B的箭头Q的方向上被打印机1推动。
[0080]当打印机1被额外地向下推动时,突出部53被装配至沟槽12中,正如在图17C中所说明的。在这种情况下,偏压单元56在箭头R的方向上偏压打印机1,以使得打印机1被推动抵靠在表面52上。因此,可以保持电极13和充电终端54的良好接触状态。[〇〇811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打印机1被附接至支架2(31、41或51)时,突出部23(33、43或 53)能够防止打印机1的壳体与充电终端24(34、44或54)的接触。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当设置于打印机1上的电极13到达与充电终端24(34、44或54)相对应的位置时,电极13能够与充电终端24(34、44或54)接触。[〇〇82]当突出部23(33、43或53)形成于支架2(31、41或51)的充电终端24(34、44或54)附近时,突出部23(33、43或53)能够防止外来物质接触充电终端24(34、44或54)。具体地,当诸如回纹针的金属物体坠入支架2(31、41或51)中时,突出部23(33、43或53)的形成能够防止金属物体接触充电终端24(34、44或54)。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设备(I),所述电子设备由电池(16)驱动并且能够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所述动力给送设备向电子设备供给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时与动力给送设备相对的一个表面(11); 设置在所述表面上的电极(13);以及 设置在所述表面上的沟槽(12)和突出部(23、33、43或53)中的任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沟槽和突出部中的所述任一个沿着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时电子设备移动的方向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电子设备包括沟槽,电极被设置在距所述表面较深的位置处,并且沟槽的最深部分(12a)的深度比从所述表面至电极的距离更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电子设备包括突出部,并且突出部的高度比设置在动力给送设备上的给送终端的高度更尚O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表面(11)相对的另一个表面(19);以及 引导件(62),所述引导件(62)将电子设备引导至动力给送设备的附接部分(40)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另一个表面上。6.—种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所述动力给送设备向电子设备(I)供给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给送设备包括: 当电子设备被附接至动力给送设备时与电子设备相对的一个表面(22、32、42或52); 从所述表面突出的给送终端(24、34、44或54);以及 从所述表面突出的突出部(23、33、43或5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给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突出部的最高部分(23a)的高度比给送终端的高度更高。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给送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表面(32)相对的另一个表面(35);以及 引导件(36),所述引导件(36)将电子设备朝向突出部引导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另一个表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给送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表面(52)相对的一个表面(55);以及 偏压单元(56),所述偏压单元(56)将电子设备朝向给送终端偏压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另一个表面(55)上。10.一种电子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系统包括: 电子设备(I),所述电子设备(I)由电池(16)驱动并且包括设置在一个表面(11)上的电极(13); 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电子设备能够被附接动力给送设备,动力给送设备(2、.31、41或51)包括能够与电极接触的给送终端(24、34、44或54),给送终端被设置在与已附接的电子设备的所述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22、32、42或52)上;其中,电子设备的所述表面和动力给送设备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中之一包括突出部(23、 33、43或53),电子设备的所述表面和动力给送设备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中的另一个包括突出部所插 入的沟槽(12),并且电极(13)或给送终端(24、34、44或54)中的至少一个从相应的表面突出。
【文档编号】B41J3/36GK105966087SQ201510882731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发明人】千叶雅史, 大塚博巳
【申请人】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