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IS马达及TiltOIS防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5945发布日期:2020-08-25 19:08阅读:982来源:国知局
一种OIS马达及Tilt OIS防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圈马达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ois马达及tiltois防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智能手机拍照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期待手机的拍照效果能够达到数码相机的水平。而数码相机能够实现光学防抖(ois)和移轴摄影的功能是因为其具备相对复杂的机械结构来控制镜头的多维度运动。

为了在手机本身的硬件及软件基础上,如何提高其相机的拍照能力,也是智能手机的厂商一直在致力研发的课题,目前市场上tdk、mistumid等厂商都已经能够生产带ois功能的马达。现有具有ois功能的马达多选用tiltois结构,tiltois结构多是沿x轴、y轴导两轴ois,o防抖轴向比较单一,难以实现x轴、y轴上的shitf防抖和tilt防抖。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ois马达及tiltois防抖结构,达到同时实现x、y轴上的shitf防抖和tilt防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tiltois防抖结构,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腔的镜头夹持装置,所述外壳内壁均布有若干磁石,所述镜头夹持装置侧壁均布有若干与磁石对应的线圈,位于所述镜头夹持装置同一侧壁的线圈缠绕方向一致,位于镜头夹持装置相对两侧壁的线圈缠绕方向呈反向设置,所述外壳与镜头夹持装置之间设置方便镜头夹持装置活动的活动机构;

所述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镜头夹持装置侧壁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中间支架、至少两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中间支架之间方便中间支架平移或翻转的第一滚珠、至少两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与中间支架之间的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滚珠排列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镜头夹持装置每个侧壁均设置两个线圈,所述镜头夹持装置同一侧壁的两个线圈呈水平排列且相对于镜头夹持装置中心对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石设置为八个且分设于第一支架上下两侧,每个所述线圈朝向对应两个分设于第一支架上下两侧的磁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中间支架均开设有供对应第一滚珠或第二滚珠活动的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长度方形垂直于镜头夹持装置对应侧壁,且所述容纳槽截面呈弧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种ois马达中镜头夹持装置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镜头夹持装置侧壁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之间的中间支架、至少两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中间支架之间方便中间支架平移或翻转的第一滚珠、至少两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与中间支架之间的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滚珠排列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种ois马达,采用上述tiltois防抖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tilt防抖驱动原理为:磁石和对应的线圈呈错位放置,当镜头夹持座翻转时,由于镜头夹持装置两侧的线圈缠绕方形不同,从而达到镜头夹持装置两侧线圈的磁场方向不同,并与对应磁石作用后产生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完成角度变化的动作,实现tilt防抖功能;

shift防抖驱动原理为:镜头夹持装置同一侧的两个线圈缠绕方向为同向,当线圈通电后,与对应磁石作用后,产生同向水平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推动镜头夹持装置移动,从而完成位移变化的动座;

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中间支架以及第一滚珠、第二滚珠,实现镜头夹持装置多方向翻转活动,提高镜头夹持装置tilt防抖驱动性能,同时便于镜头夹持装置相对有外壳位移,提高shift防抖驱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隐去外壳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外壳;2、镜头夹持装置;3、磁石;4、线圈;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中间支架;8、第一滚珠;9、第二滚珠;10、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tiltois防抖结构,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腔的镜头夹持装置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壳体及镜头夹持装置2均呈方形。外壳1内壁均布有若干磁石3,镜头夹持装置2侧壁均布有若干与磁石3对应的线圈4,位于镜头夹持装置2同一侧壁的线圈4缠绕方向一致,位于镜头夹持装置2相对两侧壁的线圈4缠绕方向呈反向设置,外壳1与镜头夹持装置2之间设置方便镜头夹持装置2活动的活动机构。

其中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外壳1内壁的第一支架5、设置于镜头夹持装置2侧壁的第二支架6、设置于第一支架5与第二支架6之间的中间支架7、至少两颗设置于第一支架5与中间支架7之间方便中间支架7平移或翻转的第一滚珠8、至少两颗设置于第二支架6与中间支架7之间的第二滚珠9,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珠8、第二滚珠9均选用两个,且两个第一滚珠8及两个第二滚珠9均对称设置于镜头夹持装置2两侧,第一滚珠8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滚珠9排列方向。中间支架7仅通过第一滚珠8及第二滚珠9与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连接。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镜头夹持装置2每个侧壁均设置两个线圈4,镜头夹持装置2同一侧壁的两个线圈4呈水平排列且相对于镜头夹持装置2中心对称。磁石3设置为八个且分设于第一支架5上下两侧,每个线圈4朝向对应两个分设于第一支架5上下两侧的磁石3,即第一支架5位于线圈4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及中间支架7均开设有供对应第一滚珠8或第二滚珠9活动的容纳槽10,容纳槽10长度方形垂直于镜头夹持装置2对应侧壁,且容纳槽10截面呈弧形设置,即第一滚珠8位于第一支架5、中间支架7对应的容纳槽10内,第二滚珠9位于第二支架6、中间支架7对应的容纳槽10内。

其工作时,tilt防抖驱动原理为:磁石3和对应的线圈4呈错位放置,当镜头夹持座翻转时,由于镜头夹持装置2两侧的线圈4缠绕方形不同,从而达到镜头夹持装置2两侧线圈4的磁场方向不同,并与对应磁石3作用后产生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完成角度变化的动作,实现tilt防抖功能;shift防抖驱动原理为:镜头夹持装置2同一侧的两个线圈4缠绕方向为同向,当线圈4通电后,与对应磁石3作用后,产生同向水平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推动镜头夹持装置2移动,从而完成位移变化的动座;并且通过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中间支架7以及第一滚珠8、第二滚珠9,实现镜头夹持装置2多方向翻转活动,提高镜头夹持装置2tilt防抖驱动性能,同时便于镜头夹持装置2相对有外壳1位移,提高shift防抖驱动性能。

实施例2:一种ois马达中镜头夹持装置2活动机构,如图3所示,包括设置于外壳1内壁的第一支架5、设置于镜头夹持装置2侧壁的第二支架6、设置于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之间的中间支架7、至少两颗设置于第一支架5与中间支架7之间方便中间支架7平移或翻转的第一滚珠8、至少两颗设置于第二支架6与中间支架7之间的第二滚珠9,第一滚珠8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二滚珠9排列方向。

通过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中间支架7及第一滚珠8、第二滚珠9,实现镜头夹持装置2多角度转动,同时实现镜头夹持装置2位移变化,提高tilt防抖驱动及shift防抖驱动性能。

实施例3:一种ois马达,利用实施例1的tiltois防抖结构。该ois马达实现x轴、y轴双轴上的tilt防抖、shift防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