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含旋转致动器的连接端口的多端口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93256发布日期:2021-08-06 18:4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具有含旋转致动器的连接端口的多端口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专利法要求于2018年11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772,865的优先权权益,依赖所述申请的内容并且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提供至少一个光学连接端口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诸如包括连接端口的终端或多端口装置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连接端口具有接合与所述连接端口相关联的用于固定光学连接器的固定构件的旋转致动器。



背景技术:

光纤越来越多地用于多种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宽带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随着带宽需求增加,光纤更深入地迁移到通信网络中,诸如以纤维形式迁移到前提应用诸如fttx、5g等。随着光纤更深地延伸到通信网络中,以快速且简单的方式在室外应用中进行鲁棒的光学连接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解决在通信网络中进行快速、可靠且鲁棒的光学连接的这种需求,开发了诸如插头连接器等硬化光纤连接器。

还开发了多端口装置以用于与诸如optitap等硬化连接器进行一个或多个光学连接。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具有多个插座,所述多个插座穿过外壳的壁安装以用于保护外壳内部的室内连接器,所述室内连接器与分支电缆或入户电缆的外部硬化连接器进行光学连接。

图1说明性地示出常规光纤多端口装置1,其具有将一根或多根光纤承载到外壳3内部的室内型连接器的输入光纤电缆4。多端口装置1将光纤接收到外壳3中,并且将光纤分配到插座7,以与硬化连接器进行连接。插座7是通过多端口装置1的外壳3的壁附接的单独组件。插座7允许与附接到入户电缆或分支电缆(未示出)(诸如用于“光纤到户(fiber-to-the-home)”应用的入户电缆)的硬化连接器进行配合。在使用期间,光学信号通过多端口装置1的插座7处的光学连接穿过分支电缆,往返光纤电缆4。光纤电缆4还可与光纤连接器5端接。多端口装置1实现对光学网络的快速且简单部署。

尽管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1的外壳3对于室外部署来说坚固且耐候,但对于将用于硬化连接器的多个插座7安装在外壳3上来说,多端口装置1的外壳3相对笨重。插座7允许分支电缆上的硬化连接器(诸如optitap阳型插头连接器)与非硬化连接器(诸如设置在外壳3内的sc连接器)之间进行光学连接,这提供了从室外空间到外壳3内部的受保护空间的合适过渡。

用于optitap连接器的插座7在美国专利号6579,014中更详细地描述。如us6,579,014中所描绘,插座包括插座外壳和设置在插座外壳中的适配器套筒。因此,用于硬化连接器的插座大且笨重,并且当在外壳3上布置成阵列时需要大量表面阵列,诸如多端口装置1所示。此外,常规硬化连接器使用单独的螺纹或卡口联接器,所述单独的螺纹或卡口联接器需要围绕连接器的纵向轴线进行的旋转以及当在外壳3上安装成阵列时用于手动抓握和旋转联接器的空间。

因此,多端口装置1的外壳3格外笨重。例如,多端口装置1可能过于方正且不灵活而无法在较小储存空间(诸如可能已经拥挤的地下坑洞或拱顶)中有效地操作。此外,使所有插座7位于外壳3上(如图1所示)需要用于附接到与多端口装置1附接的硬化连接器的入户电缆或分支电缆的足够空间。虽然坑洞可进行扩宽并且可使用更大的储存容器,但此类解决方案往往昂贵且耗时。网络运营商可能期望多端口装置1的其他部署应用,诸如在空中、在基座中或安装在建筑物的立面上,这对于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1并非理想的,原因众多,诸如拥塞杆或空间或出于美学考虑。

其他多端口装置设计已经商业化来解决图1所描绘的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的缺点。通过解释,us2015/0268434公开了具有定位在延伸部8的端部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9的多端口装置1’,所述延伸部8从多端口装置1’的外壳突出,诸如图2所描绘。多端口装置1’的连接端口9被配置用于直接与硬化连接器(未示出)(诸如optitap)配合而无需像图1的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1那样保护外壳内的插座7。

尽管诸如图2所示和us2015/0268434中所公开的这些类型的多端口装置设计允许装置具有用于外壳3’的更小封装,但这些设计仍然存在问题,诸如相对较大的端口9所消耗的空间和端口与入户电缆的硬化连接器之间的光学连接的相关联空间要求以及组织性挑战。简而言之,多端口装置1’的延伸部8上的端口9和端口9与硬化连接器之间的光学连接在远离多端口装置外壳3’的较短距离的位置(诸如在填埋拱顶内或设置在杆上)处占据大量空间。换句话说,多端口装置1’的光学端口9的集群是笨重的或占据有限的空间。与多端口装置1’一起使用的常规硬化连接器还使用单独的螺纹或卡口联接器,所述单独的螺纹或卡口联接器需要围绕连接器的纵向轴线进行的旋转以及用于手动抓握和旋转联接装置的足够空间。此外,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1’还存在美学问题。

因此,存在对多端口装置的未解决的需求,所述多端口装置允许网络运营商灵活地快速且容易地在其光学网络中进行光学连接,同时还解决与有限的空间、组织或美学相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涉及诸如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口的装置,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具有接合与所述连接端口相关联的固定构件的相关联旋转致动器。可使用本文所公开的概念的装置包括多端口装置、封闭件或无线装置。还公开了制造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可具有诸如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合适的构造,这种连接端口被键接以用于阻止非顺应性连接器被插入并潜在地对装置造成损坏。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所述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和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设置在所述多端口装置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多端口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多端口装置的腔体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与所述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接合。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所述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接合的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多端口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多端口装置的腔体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至少一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与所述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能够在与所述纵向轴向横向的方向上平移,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接合。

本公开的再另一方面涉及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所述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和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多端口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多端口装置的腔体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至少一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能够平移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与所述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并且所述平移是在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的所述纵向轴线横向的方向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的一部分是所述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一部分。所述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接合。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涉及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所述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和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多端口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多端口装置的腔体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能够平移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与所述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其中所述平移是在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的所述纵向轴线横向的方向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的一部分包括孔和接合表面。

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涉及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所述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和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多端口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多端口装置的腔体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能够平移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与所述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其中所述平移是在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的所述纵向轴线横向的方向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包括孔。所述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接合,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通过转动所述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而从保持位置平移到打开位置。

本公开的再另一方面涉及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所述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和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多端口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多端口装置的腔体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能够平移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与所述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并且所述平移是在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的所述纵向轴线横向的方向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包括孔和锁定特征,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通过转动所述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而从保持位置平移到打开位置。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所述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固定特征通路、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固定特征、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至少一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多端口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多端口装置的腔体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特征包括固定构件和旋转致动器。所述旋转致动器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特征通路的一部分内旋转,并且所述固定构件通过转动所述至少一个旋转致动器而从保持位置平移到打开位置。所述固定构件是所述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一部分。

本公开的再另一方面涉及无线装置,所述无线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至少一个固定特征。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设置在所述无线装置上,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包括从所述无线装置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无线装置的腔体中并且沿着纵向轴线限定连接端口通路的光学连接器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特征与所述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特征包括固定构件和旋转致动器、以及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特征的一部分偏置的至少一个固定特征弹性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能够平移并且可根据需要包括锁定构件。例如,所述锁定构件可为具有设置在所述固定构件的所述孔上的台肩的斜坡。所述无线装置的所述连接端口还可包括如本文所公开的其他特征、结构或部件。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制造本文所述的装置的方法。一种制造包括光学连接端口的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安装到所述装置中,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与相应连接端口相关联。所述固定构件可通过转动接合如本文所论述的固定构件的相关联旋转致动器而在打开位置与保持位置之间平移。本文所公开的装置或方法还可包括任选固定构件弹性构件,所述任选固定构件弹性构件被定位成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构件的一部分偏置到保持位置。同样地,本文所公开的装置或方法还可任选地包括用于使所述旋转致动器偏置的扭转弹性构件。所述装置或方法还可包括所述固定构件上的用于接合被插入所述连接端口中的光纤连接器的锁定特征。可使用任何合适的锁定特征,并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锁定特征包括具有台肩的斜坡。

装置或制造方法还可包括:在将合适的光纤连接器插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中时,所述固定构件从保持位置平移到打开位置。再其他装置或方法还可包括:当合适的光纤连接器被完全插入连接器端口通路中时,所述固定特征310能够自动移动到保持位置rp。又另外的方法可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从正常偏置的保持位置rp平移到所述打开位置op。

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陈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借助于所述描述很容易理解或通过实践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将很容易认识其部分内容。

应理解,前述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呈现意图提供用于理解权利要求的本质和特征的概述或框架。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另外的理解,并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图式说明各种实施方案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

图3和图4分别是诸如解释性装置或多端口装置的已组装装置的顶部透视图和底部透视图,所述解释性装置或多端口装置包括由设置在多端口装置的壳体中的相应光学连接器开口限定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口,以及与连接端口通路相关联的固定特征;

图5描绘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穿过连接端口的纵向截面图,以用于示出多端口装置的内部构造,其中示出后部(内部)连接器并且光纤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图6和图7是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穿过连接端口的详细截面图,以用于示出多端口装置的内部构造,其中示出后部(内部)连接器并且光纤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图8是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的局部分解视图,其中光纤组件包括光学分路器;

图9和图10分别是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已组装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所述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包括适配器和锁定特征的一部分以用于与图3和图4的装置的与后部连接器附接的一个连接端口配合;

图11是图9和图10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以及后部连接器的分解视图;

图12是图9和图10的与后部连接器附接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13和图14是来自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的壳体的第二部分的不同方向的顶部透视图;

图15是图13和图14所描绘的壳体的第二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16是壳体的第二部分的详细透视图,其示出用于图9和图10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安装特征;

图17是装载到壳体的第二部分中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顶部透视图,其中光纤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图18是壳体的第一部分的内部透视图;

图19和图20描绘透视图,其示出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的固定特征的与图21至图23的固定构件配合的旋转致动器的细节;

图19a和图20a描绘透视图,其示出用于与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的固定特征一起使用的替代旋转致动器的细节;

图20b描绘可与本文所公开的旋转致动器一起使用的扭转弹性构件;

图21至图23是各种透视图,其示出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的固定特征的与图19和图20的致动器配合的固定构件的细节;

图24至图27是各种透视图,其示出图9至图12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适配器主体的细节;

图28和图29是图9至图12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30是图9至图12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31和图32是图9至图12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保持件的透视图;

图33是类似于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的另一解释性多端口装置的局部分解视图,其中光纤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图34是图33的多端口装置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35是图34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透视图;

图36是图35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37是装载到壳体的第二部分中的图35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详细顶部透视图,其中光纤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图38是详细透视图,其示出图35的模块化子组件的特征当被组装时如何接合壳体的第一部分;

图39是图33的多端口装置穿过连接端口的详细截面图,以用于示出多端口装置的内部构造,其中光纤连接器使用固定特征被保持;

图40a和图40b描绘输入缆带的透视图,并且输入缆带作为所公开的多端口装置的一部分;

图41至图43描绘可附接到壳体的第二部分的底部以用于与所公开的装置一起使用的安装特征插入件的各种视图;

图44至图46描绘可附接到壳体的第二部分的前端以用于与所公开装置一起使用的安装突片的各种视图;

图47和图48描绘用于所公开的装置的连接端口的防尘帽的视图;

图49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概念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口和固定构件的无线装置的透视图;并且

图50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概念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口和固定构件的封闭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的实例在附图中说明。只要可能,将使用相同附图标号指代相同部件或零件。

本文所公开装置的概念适用于根据需要为室内、室外或其他环境提供到所述装置的至少一个光学连接。大体来说,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公开和解释的装置是多端口装置,但所公开概念可视情况与任何合适的装置诸如无线电设备等一起使用。如本文所用,术语“装置”或“多端口装置”意指包括用于进行光学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和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口相关联的固定特征的任何装置。通过举例,多端口装置可为具有至少一个光学连接部的任何合适的装置,所述任何合适的装置诸如像光学封闭件(下文为“封闭件”)的无源装置或诸如具有用于传输或接收信号的电子元件的无线装置的有源装置。

所公开概念有利地允许装置诸如多端口装置的紧凑的外形尺寸,所述多端口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和与所述连接端口相关联的固定特征。所述概念可扩展到多种布置或构造中的装置上的任何合适的连接端口数。本文所公开用于装置的固定特征直接与连接器的一部分接合,而无需像需要转动联接螺母、卡口等的现有技术装置那样的常规结构。如本文所用,“固定特征”不包括与连接器上的卡口配合的螺纹和特征。因此,所公开装置可允许连接端口一起紧密间隔并且可产生小型装置,因为不需要用于转动螺纹联接螺母或卡口所需的空间。紧凑的外形尺寸在提供有利于以可移除且可替换方式进行的鲁棒且可靠光学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口的同时,可允许将装置放置在室内应用、室外应用、填埋式应用、空中应用、工业或其他应用中的密闭空间中。所公开装置在美学上也可令人愉悦并且以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无法提供的方式实现对光学连接部的组织。

所公开装置在其设计上是简单且优雅的。所公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口和与所述连接端口相关联的适用于保持由所述连接端口接收的外部光纤连接器的固定特征。连接端口可包括键接部分,所述键接部分与互补外部光纤连接器上的键配合以通过阻止非顺应性连接器的插入来阻止对连接端口的损坏。键接部分还可在将连接器盲插入装置的连接端口中期间辅助用户在视线不可能或不适合对准时确定相对于连接端口的正确旋转取向。

不同于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所公开概念通过以下方式有利地实现快速且简单的连接和固位:将光纤连接器直接插入装置的连接端口中而没有用于转动螺纹联接螺母或卡口以便保持外部光纤连接器的需求或空间考量。大体来说,所公开用于与本文的装置一起使用的固定特征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件,其中第一部件平移以将外部光纤连接器释放或固定到装置,并且第二部件接合第一部件并且旋转以便使第一部件平移。如本文所用,术语“固定特征”不包括用于固定设置在外部连接器上的卡口的螺纹部分或特征,但以其他方式配合以便将外部连接器固定到装置。

由于与所公开装置一起使用的连接器封装并不要求联接螺母或卡口以便固定外部连接器的庞大性,因此与本文所公开装置配合的光纤连接器可显著小于与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一起使用的常规连接器。此外,用于装置上的连接端口的本概念允许每壳体体积连接端口的密度增加或端口宽度密度增加,这是因为无需像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那样手动地接近和转动联接螺母或卡口以便固定光纤连接器。

所公开装置包括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用于直接与外部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合适部分等接合以便将光学连接部与所述装置固定在一起。下文更详细地论述概念的不同变型。用于将光纤连接器固定在所公开装置中的结构允许所述装置和光纤连接器两者以及快速连接特征的小得多的封装。根据需要,装置还可具有连接端口的密集间隔。所公开装置有利地允许以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的相对密集且有组织的连接端口阵列,同时对于要求苛刻的环境仍然是坚固的。随着光学网络致密化的增加并且空间宝贵,网络运营商越来越期望装置诸如本文所公开的多端口装置、封闭件和无线装置的鲁棒和较小外形尺寸。

本文所公开概念适用于诸如用于光纤到户和5g应用的光学分配网络,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光学应用,包括室内应用、汽车应用、工业应用、无线应用或其他合适的应用。另外,本文所公开概念可与和装置的固定构件配合的任何合适的光纤连接器封装一起使用。用于装置的各种设计、构造或特征如本文所论述被更详细地公开并且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或变化。

根据需要,所公开装置可使用所公开概念将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定位在所述装置的不同部分或部件中。所述概念以装置200示出和描述,其具有在装置的一个端部上布置成阵列的光学连接到输入端口的4个连接端口,但其他配置是可能的,诸如在两个端部上的连接端口或输入端口、快车端口、直通端口等。图3至图32示出第一解释性多端口装置的构造和特征,并且图33至图47示出与第一多端口装置200类似的第二解释性多端口装置200的构造。尽管这些概念是相对于多端口装置描述的,但所述概念可与诸如无线装置(图49)、封闭件(图50)或其他合适的装置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装置一起使用。

图3和图4分别描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的第一解释性多端口装置200的顶部透视图和底部透视图。大体来说,装置诸如多端口装置200包括:壳体210,所述壳体210包括主体232;和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236,所述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236设置在多端口装置200的第一端部或部分212上。连接端口236或输入端口260被构造用于接收和保持合适的外部光纤连接器10(图39)以便与多端口装置200进行光学连接。

连接端口236各自包括从多端口装置200的外表面234延伸到多端口装置200的腔体216中并且限定连接端口通路233的一部分的相应光学连接器开口238。通过解释,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被模制为壳体210的一部分,但其他构造是可能的。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与用于与外部光纤连接器10配合的连接端口通路233相关联。如图11最佳所示,固定特征310包括固定构件310m和旋转致动器310a。固定构件310m能够在与相关联连接端口236的纵向轴线横向的方向上平移以便释放或固定外部光纤连接器10,并且旋转致动器310a与固定构件310m接合以便移动所述固定构件310m。具体地,旋转致动器310a在如本文所论述被旋转时能够使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m在横向方向上移动。

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还包括与连接端口236类似的输入端口260,但诸如输入短截电缆等其他构造是可能的。如图所示,连接端口236(图6)或输入端口260可包括标记记号,诸如压印数字或文本,但其他标记记号也是可能的。例如,标记记号可位于固定特征310上,诸如旋转致动器上的文本,或旋转致动器可被颜色编码以指示光纤数、相关联连接端口或输入端口的输入或输出。

所公开概念可使用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以便根据需要使如本文所论述的固定特征310的一部分偏置,但实施方案根据构造并不要求固定特征弹性构件。所公开多端口装置200可使用设置在壳体内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图9至图12)以实现用于制造具有不同端口数的类似装置的可扩展外形尺寸。然而,可通过使适配器安装在共用零件上来采用所述概念而不使用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但这时用于单独连接端口的适配器将不会独立地“浮动”。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并且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应固定特征310,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应固定特征310与连接端口配合以便提供与使用直观的鲁棒且可靠设计的快速且简单的连接。

根据需要,到装置的光学连接是通过将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外部光纤连接器插入相应连接端口通路233中来进行的。具体地,连接端口通路233被构造成用于接收光纤电缆组件(下文为电缆组件)的合适的外部光纤连接器(下文为连接器)。连接端口通路233与固定特征310相关联以便将连接器保持(例如,固定)在多端口装置200中以进行光学连接。固定特征310有利地允许用户在多端口装置200的连接端口236处进行快速且简单的光学连接。固定特征310还可操作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提供连接器释放特征:转动旋转致动器310a以使固定构件310m平移到打开位置(例如,向下)以便释放外部光纤连接器。

如果在插入外部连接器时固定构件310m被允许平移到打开位置,则可通过将连接器推动并完全安置在连接端口236内来使连接器保持在装置的相应连接端口236内。或者,根据固定特征310的设计,可能需要旋转致动器310a转动到打开位置以便插入外部连接器。为了从相应连接端口236释放连接器,通过以下方式致动旋转致动器310a:转动旋转致动器310a并平移固定构件310m,使得锁定特征20l与外部连接器外壳20(图39)脱离接合;以及允许从连接端口236移除连接器。换句话说,当固定特征310的一部分(即,固定构件310m)在固定特征通路245的一部分内平移时,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能够释放连接器。连接器的完全插入和自动固位可有利地允许通过仅将连接器推动到连接端口236中来单手安装连接器。所公开装置可通过使固定特征偏置到保持位置而在完全插入时实现此连接器固位特征。然而,根据所公开概念,用于保持和释放连接器的其他操作模式是可能的。如所论述,固定特征310可被设计为需要通过转动旋转致动器310a进行致动来插入连接器;然而,这可能需要双手操作。

固定特征310可被设计用于保持用于连接器的最小拉出力。如果允许固定构件310m独立于转动旋转致动器300a而移动到打开位置,则拉出特征是可能的。此拉出特征要求当施加过量力时旋转致动器310a不会约束固定构件310m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固定特征310可被设计成具有任一配置。通过举例,固定构件310m可使用弹性构件310rm以便使固定构件偏置到保持位置,并且当施加过量拉出力以克服偏置力时,则固定构件310m被允许平移到打开位置以便释放连接器。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旋转致动器310a可被设计成使得其在允许固定构件310m平移到打开位置之前必须被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选择拉出力来在对装置或连接器造成损坏之前释放连接器。通过举例,与连接端口236相关联的固定特征310在连接器将释放之前可需要约50磅(约220n)的拉出力。同样,固定特征310也可向连接器提供用于阻止损坏的侧拉出力。通过举例,与连接端口236相关联的固定特征310在连接器将释放之前可提供约25磅(约110n)的侧拉出力。当然,诸如75磅(约330n)或100磅(约440n)的其他拉出力以及其他侧拉出力是可能的。

图3和图4描绘壳体210由第一部分210a和第二部分210b形成,但使用所公开概念,其他构造对于壳体210是可能的。多端口装置200或装置可包括安装特征,所述安装特征一体地成形在壳体210中或为附接到壳体210以便安装如图3和图4所描绘的装置的单独部件。举例来说,壳体210描绘设置在壳体210的第一端部212和第二端部214附近的安装特征210mf。邻近多端口装置200的第一端部212的安装特征210mf是附接到壳体210的安装突片298,并且邻近第二端部214的安装特征210mf是具有支撑件210s的通孔。安装突片的细节将相对于图15更详细论述,并且支撑件210s的细节将相对于图8更详细论述。然而,安装特征210mf可设置在壳体210或连接端口插入件230上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例如,多端口装置200还描绘一体地成形在壳体210上并且被配置为设置在侧面上的通路的多个安装特征210mf。因此,用户可仅仅使用螺接穿过这些侧向通路的诸如束线带等紧固件来根据需要将多端口装置200安装到壁或杆。壳体210还可包括底侧上的一个或多个凹口210n以便协助将装置固定到圆形杆等,如图4所示。

图5至图7描绘穿过连接端口通路233的各种横截面,其示出多端口200的内部构造,并且图8是多端口装置200的局部分解视图,其示出将连接端口236与装置内部的输入端口260光学连接的光纤250。如图8所描绘,多端口装置200包括壳体210,所述壳体21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和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如本文更详细论述。

图5至图7描绘多端口装置200,其包括从多端口装置200的外表面234延伸到多端口装置200的腔体216中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图6中未标注)限定连接端口通路233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多端口装置200还包括与连接端口通路233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固定特征310包括用于相应连接端口236的相应旋转致动器310和固定构件310m。多端口装置200还包括用于接收固定特征310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固定特征通路245。如所描绘,固定特征通路245从多端口装置200的外表面234延伸以与多端口装置200的相应连接端口通路233配合。多端口装置200还包括用于接收相应后部连接器252的多个适配器230a,所述相应后部连接器252与相应连接端口236对准以与外部光纤连接器进行光学连接。

本文所公开的固定特征310可根据需要采取许多不同的构造或配置。旋转致动器310a能够使相应固定特征310m在与连接端口通路233的纵向轴线横向的方向上移动。固定构件310m可由弹性构件230rm偏置到保持位置(例如,向上)。此外,固定特征310或固定特征310的部分可被构造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一部分,诸如图9至图12所示,以便于简单组装多端口装置200。此外,模块化子组件230sa有利地允许用于每个连接端口236的配合部件相对于用于其他连接端口的壳体210独立于其他配合部件移动或“浮动”以保留光学性能。“浮动”意指适配器230a可在x-y平面中进行轻微移动以用于对准,并且可被阻止在沿着连接器插入轴线的z方向上越程,使得可在配合连接器之间进行合适的对准,这可包括偏置弹簧以用于允许适配器230a用由弹簧提供的合适的恢复力进行一定位移。

大体来说,所公开装置包括由延伸到装置200、500、700的腔体216中的光学连接器开口238限定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以及与连接端口236相关联的固定特征310。

如图6和图7最佳所示,固定特征310被偏置到保持位置。具体地,使用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使固定特征310m在向上方向上偏置。更具体地,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设置在固定构件310m下方以偏置到固定特征310的正常保持位置,其中锁定特征310l设置在连接端口通路233中。

如图6和图7最佳描绘,旋转致动器310a的一部分设置在固定特征通路245的一部分内并且与固定构件310m的接合表面310es配合或接合以提供相应固定构件310m的线性平移。当被组装时,旋转致动器310a的转动使固定构件310m的接合表面310es在旋转致动器310a的接合表面310aes(图19)诸如斜坡(例如,凸轮表面、狭槽、螺纹等)上前进或跟随,由此使固定构件310m从保持位置rp平移到打开位置op,反之亦然。斜坡可设置在旋转致动器310a的弯曲部分上,由此包括用于使固定构件310m平移的弧形斜坡。因此,当相对于固定特征通路245或壳体转动旋转致动器310a时,固定特征310的一部分(即,固定构件310m)能够在固定特征通路245内与连接端口通路233的纵向轴线横向地平移。任何合适的结构可用于固定构件310m的接合表面310es和旋转致动器310a上的互补接合表面310aes。通过解释,接合表面310es可为固定构件310m上的与旋转致动器310a上的互补接合表面310aes接合的突起或凹陷,诸如销、外螺纹、内螺纹、狭槽等。例如,接合表面310es诸如固定构件310m的销、螺纹或狭槽可在旋转致动器310a的互补接合表面上前进以使固定构件310m平移。根据所需功能,互补接合表面可影响固定构件310m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例如,下和/或上)的位置。通过解释,如果希望将旋转致动器310a转动到打开位置以便将外部连接器接收或释放在连接端口236中,则旋转致动器310a将影响固定构件310m在两个方向上的位置。另一方面,如果当固定特征310在保持位置中时需要推按连接端口236,则旋转致动器310a仅将影响固定构件310m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将使用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使得当旋转致动器310a被放置在保持位置中时通过在插入时允许固定构件310m向下平移仍可插入外部连接器,并且正常外部连接器释放将需要将旋转致动器310a转动到打开位置。另外,其他实施方案可使用任选扭转弹性构件以根据需要使旋转致动器310a偏置到正常保持位置。

如图20最佳所示,旋转致动器310a还包括:安置部分310sp,所述安置部分310sp用于接收从固定构件310m的顶部延伸的轮缘310r;以及止动表面310ss,所述止动表面310ss当被组装时将旋转致动器310a安置并保持在壳体210内,并且密封件安置在所述止动表面下方。如所描绘,密封特征310s设置在旋转致动器310a上。密封特征310s提供固定特征310的一部分与固定特征通路245之间的密封,以阻止灰尘、尘土和碎屑进入装置。如图所示,密封特征310s设置在旋转致动器310a的外部部分上。

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固定构件310m包括当如7最佳所示被组装时与至少一个连接端口通路233对准的孔310b。孔310b被设定大小以用于穿过其接收合适的连接器以用于固定所述合适的连接器,从而实现光学连接性。穿过固定构件310m的孔或开口可具有用于与其相应外部连接器配合的任何合适的形状或几何形状。如本文所用,孔可具有期望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包括孔的表面上的用于与期望的连接器接合的特征。设置在固定构件310m上的孔310b还可包括根据需要使用设置在孔310b内的任何合适的锁定特征。例如,设置在孔310b内的锁定特征310l可为销、具有斜坡的销或用于与外部连接器接合的其他合适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将合适的外部连接器10插入连接端口通路233中时,固定构件310m的一部分能够移动到打开位置。当连接器10被完全插入连接器端口通路233中时,固定构件310m能够自动地移动到保持位置。因此,连接器10通过固定特征310而固定在连接端口236内而无需像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那样转动外部连接器上的联接螺母或卡口。换句话说,在将合适的连接器10插入连接端口236中时,固定构件310m从保持位置平移到打开位置。固定特征通路245横向于多端口装置200的纵向轴线la布置,但其他布置是可能的。其他固定特征可以类似方式操作,但使用开口而不是穿过其接收连接器的孔。

图6和图7描绘包括锁定特征310l的固定构件310m。当锁定特征310l被完全插入连接端口236中以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端口236时,锁定特征310l与连接器10的一部分配合。如图39最佳所示,连接器10的连接器外壳20可具有接合固定构件310m的锁定特征310l的配合几何形状。在此实施方案中,锁定特征310l包括斜坡310rp。斜坡一体地成形在孔310b的一部分处,其中当俯视连接端口236时,斜坡斜升。斜坡允许连接器在连接器如图所示被插入连接端口236中时抵靠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mr向下推动并平移固定构件310m。斜坡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几何形状。一旦固定构件310m的锁定特征310l与连接器的锁定特征20l的配合几何形状对准,固定构件310m就会向上平移,使得锁定特征310l接合连接器的锁定特征。

锁定特征310l包括固位表面310rs。在此实施方案中,锁定特征310l的斜坡的背面形成与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上的互补几何形状配合的台肩。然而,固位表面310rs可具有配合用于固定连接器以形成期望机械固位的不同表面或边缘。例如,固位表面310rs可进行倾斜或具有竖直壁以调节连接端口236的拉出力。然而,其他几何形状对于固位表面310rs是可能的。另外,连接端口236在连接端口通路密封表面处具有与比固定特征310或锁定特征310l更靠近外表面234处的光学连接器开口238定位的连接器的密封位置。换句话说,连接端口236具有用于与光学连接器开口238相距一定距离设置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口通路密封表面,并且锁定特征310l和固定特征310被设置在比连接器密封发生的距离进一步深入连接端口通路233的距离处。

大体来说,连接端口通路233可被配置用于意图接收在连接端口236中的特定连接器。同样,连接端口通路233应被配置用于接收特定后部连接器252以用于与连接器10进行配合和光学连接。

装置200还包括与相应连接端口236或连接端口通路233对准的至少一个适配器230a。适配器230a和其他部件是模块化子组件310sa的一部分,如图9至图12所描绘。适配器230a适用于将后部连接器252与其固定以便使后部连接器252与连接端口236对准。一根或多根光纤250(图8)可从连接端口236朝向多端口装置200的输入连接端口260被导引。例如,后部连接器252可端接光纤250以在连接端口236处进行光学连接并且导引光纤250以与输入连接端口260进行光学通信。

多个后部连接器252与多端口装置200的腔体216内的相应连接器端口通路233对准。后部连接器252与多根光纤250中的一根或多根相关联。相应后部连接器252中的每一个以合适的方式与诸如适配器230a等结构或与连接端口通路233相关的其他结构对准和附接。根据需要,多个后部连接器252可包括合适的后部连接器套接管252f,并且后部连接器252可采取来自附接到插入适配器中的标准连接器类型的简单套接管的任何合适的形式。通过举例,后部连接器252可包括或不包括用于使后部连接器套接管252f偏置的弹性构件。另外,后部连接器252还可包括键接特征。

图5至图7所示的后部连接器252具有sc封装,但其他连接器是可能的。如所已知,sc封装可根据tec61754:2013定义。如果将sc连接器用作后部连接器252,则它们具有与适配器230a的键接特征配合的键接特征252k。另外,适配器230a包括邻近于连接端口通路233将适配器230a安置在装置中的固位特征(未编号)。

如图7和图15最佳所示,连接端口通路233可包括在连接端口通路中设置在固定特征310前方的键接部分233kp。如图所示,键接部分233kp是对连接端口通路233的原始几何圆形形状附加的键接部分,诸如在连接端口通路233中设置在固定特征前方的凸键。然而,装置的连接端口236的概念可针对不同连接器设计进行修改或不使用键接部分。

使用保持器240将适配器230a固定到适配器主体255。适配器230a可使用如图所示的弹性构件230rm进行偏置。后部连接器252可采取任何合适的形式并且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对准以和与连接端口236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器配合。适配器230a可包括用于在其中固定相应后部连接器的闩锁臂。

多端口装置200可具有设置在任何合适的位置的输入连接端口260。如本文所用,“输入连接端口”是外部光纤被接收或进入装置的位置,并且所述输入连接端口并不要求进行光学连接的能力,如下所论述。通过解释,多端口装置200可根据需要使输入连接端口260设置在连接端口236的阵列的外侧位置中、设置在多端口装置的另一侧上、或设置在连接端口236的阵列的中间部分中。

图8示出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的局部分解视图。多端口装置200包括壳体200、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和多个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如所描绘,多端口装置200具有在腔体216内部以合适的方式从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236朝向输入连接端口260被导引的一根或多根光纤250。在此实施方案中,后部连接器252附接到光纤250,所述光纤250被导引通过光学分路器275(下文为“分路器”)以和与输入端口260进行光学通信的光纤250进行光学通信。如图所示,用于输入连接端口260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设置在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中。

光纤250从多个连接端口236中的一个或多个朝向输入连接端口260被导引以在多端口装置200内进行光学通信。因此,输入连接端口260接收一根或多根光纤,然后根据需要对光学信号进行导引,诸如通过1:1分配传递信号、导引通过光学分路器或使光纤穿过多端口装置。诸如图8所示的分路器275允许单个光学信号分路成多个信号,诸如1×n分路,但其他分路器布置是可能的,诸如2×n分路。例如,单根光纤可馈送输入连接端口260并且在多端口装置200内使用1×8分路器以允许八个连接器端口236用于多端口装置200上的输出端。输入连接端口260可视情况用本文所公开的多端口装置200中的任一者以合适的方式进行配置,诸如单光纤或多光纤端口。同样,连接端口236可被配置为单光纤端口或多光纤端口。为了图式中的简单和清楚起见,可能并未说明所有的光纤路径,或者光纤路径的部分可能在适当的地方被移除,使得设计的其他细节是可见的。

另外,多端口装置或壳体210可包括用于向多端口装置提供挤压支撑并且得到鲁棒结构的至少一个支撑件210s或光纤引导件。如图8所描绘,多端口装置200可包括被配置为装配到壳体210中的支撑插入件的支撑件210s。支撑件210s具有穿过其的孔并且可充当紧固件使用以安装多端口装置200的安装特征。因此,支撑件210s承载可由紧固件施加的任何挤压力的大多数并且阻止对壳体210的损坏。支撑件210s还可在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与第二部分210b之间的密封表面外部的位置处定位并附接到壳体。

图7还描绘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与第二部分210b之间的互锁特征的详细截面图。具体地,多端口装置的部分可具有用于装置的对准或密封的舌形件210t和凹槽210g构造。

通过使用诸如垫圈、o形环、粘合剂、密封剂、焊接、包覆成型等任何合适的手段来适当地密封壳体210的接缝,本文所公开的多端口装置200中的任一者可任选地是抗风化的。为此,多端口装置200或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与第二部分210b之间的密封元件290。密封元件290可与壳体210几何形状(诸如壳体210中的凹槽210g或舌形件210t)配合。凹槽或舌形件可围绕壳体210的周边延伸。通过解释,凹槽210g可接收一个或多个适当设定大小的o形环或衬垫290a以使多端口装置200抗风化,但粘合剂或其他材料可在凹槽210g中使用。通过举例,o形环被合适地设定大小以在壳体210的部分之间形成密封。举例来说,合适的o形环可为用于维持抗风化密封的压缩o形环。其他实施方案可使用粘合剂或材料的合适焊接来密封装置。如果使用壳体的焊接诸如超声焊接或感应焊接,则如本领域已知可使用特殊密封元件290。如果多端口装置200意图用于室内应用,则可不需要抗风化。

如图8所示,多端口装置200包括输入连接端口260的被导引到1:4分路器275的单根输入光纤,然后来自分路器的单独光纤250中的每一根被导引到四个连接端口236的相应后部连接器252中的每一个以用于多端口装置内的光学连接和通信。输入连接端口260可根据给定应用的需要以任何合适的配置被配置用于所公开的多端口装置。输入连接端口260的实例包括被配置为单光纤输入连接部、多光纤输入连接器、可为短截电缆或与连接器端接的缆带输入端,或者甚至连接端口236中的一个可根据需要充当直通连接端口。

通过对多光纤端口进行解释的方式,两根或更多根光纤250可从本文所公开的多端口装置200的多个连接端口236中的一个或多个被导引。例如,两根光纤可从多端口装置200的四个连接端口236中的每一个朝向输入连接端口260被导引,所述输入连接端口260具有或不具有分路器,诸如使用1:8分路器的单光纤输入连接端口260,或在输入连接端口260处使用八光纤连接来进行1:1光纤分配。为了使得连接端口或输入连接端口更易于用户识别,可使用标记记号,诸如多端口装置的文本或颜色编码、致动器310a上的颜色码、或对输入缆带进行标记(例如,橙色或绿色聚合物)等。

除了接收连接器10的输入连接端口260之外,其他配置是可能的。不使用接收连接器10的输入连接端口,多端口装置200可被配置用于接收在输入连接端口260处附接到多端口装置的输入缆带270,诸如图40a和图40b所表示。

图9至图12示出在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中使用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使得能够以可扩展方式对多端口装置200进行快速且简单组装。此外,模块化子组件230sa有利地允许对应于每个连接端口236的配合部件(即,适配器230a)相对于壳体210独立于其他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移动或“浮动”以保留光学性能。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其中后部连接器252附接到适配器230a。图11描绘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分解视图并且示出后部连接器252不是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一部分,并且图12是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横截面图。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包括当被组装时与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对准的适配器230a。适配器230可由弹性构件230rm进行偏置。可使用保持器240将适配器230a固定到适配器主体255。图21至图32示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选定部件的细节。

如图11最佳所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包括固定特征310和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的一部分。具体地,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包括固定构件310m。然而,其他实施方案还可包括致动器310a作为组件的一部分。固定构件310m与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一起被插入适配器主体255的前端中。具体地,固定构件310m的轮缘310r被插入适配器主体255的箍255h中,并且支脚310so设置在适配器主体255的底部处的弹性构件凹坑255sp的一部分中。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设置在弹性构件凹坑255sp中以使固定构件310m偏置到保持位置,如图12所示。此构造有利地使用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使组件保持完整。适配器主体255的支脚310so还可充当止动件以限制固定构件310的平移。

在此实施方案中,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可包括适配器主体255、固定构件310m、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套接管套筒230fs、套接管套筒保持器230r、弹性构件230rm、保持器以及适配器230a。适配器主体255使连接端口通路233的一部分设置在其中。

如图11和图12最佳所描绘,弹性构件230rm设置在适配器230a的筒体上方并且安置在适配器230a的凸缘上,如所描绘,接着保持器240可使用闩锁臂240la附接到适配器主体255以固定所述适配器主体255。套接管套筒保持器230r和套接管套筒230fs被对准以组装成适配器230a,以如图11所示进行组装,并且使用套接管套筒保持器230r安置。当然,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其他变型是可能的。

图13至图16描绘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详细视图,其中内部部件被移除以示出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的内部构造。根据需要,壳体210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设计或配置。第二部分210b与第一部分210a配合以形成壳体210。第二部分210b包括多个连接端口236和输入连接端口260。第二部分210b提供多端口装置200的腔体216的一部分,并且第二部分210b的内部底表面包括用于将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与相应连接端口236对准的多个对准特征210af。对准特征210af具有u形并且与适配器主体255的底部上的对准特征255af配合。第二部分210b还包括多个螺柱210d,所述多个螺柱210d位于腔体216内的相应连接端口236顶部以安置适配器主体255的箍255h以进行组装。第二部分210b还可包括用于将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与第二部分210b对准的多个引导特征210sf。

图15是第二部分210b的前透视图,其示出其他特征。如图所示,键接部分233kp是对连接端口通路233的原始几何圆形形状附加的键接部分,诸如在连接端口通路233中设置在固定特征前方的凸键。然而,装置的连接端口236的概念可针对不同连接器设计进行修改。例如,键接部分233kp可被限定为跨连接端口通路233的一部分的有壁部分,如连接端口236中的一个中所示的虚线233kp’所表示。因此,具有键接部分233kp'的连接端口将能够恰当地接收具有含恰当d形部分的部分的外部光纤连接器。

图15还描绘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前端212上的对准突起210ap。对准突起210ap与安装突片298配合以将所述安装突片298对准并附接到多端口装置200的壳体210。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安装突片可与壳体210一体地成形,但这需要更复杂的模制工艺。

图17描绘将模块化子组件310sa组装成壳体200的第二部分210b。如图所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as被对准并安装到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u形对准特征210af上,如所论述。图26示出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对准特征210af的表示,所述对准特征210af与另一实施方案中的适配器主体255的底部上的对准特征255af配合。图17还示出适配器主体255的围绕位于腔体216内的相应连接端口236顶部的多个螺柱210d设置的箍255h,所述箍255h用于使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在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内对准,从而使适配器主体255的连接端口通路233与壳体210的连接端口通路233对准。图17还示出放置到壳体的第二部分210b的相应孔中的支撑件210s。如所描绘,支撑件210s位于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密封界面的外部。

图18描绘壳体200的第一部分210a的内表面。如图所示,第一部分210a包括轮廓,所述轮廓适形于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轮廓。通过解释,第一部分210a包括用于与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上的连接端口236配合的多个扇形边210sc。第一部分210a还包括与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密封周边配合的密封周边。第一部分210a还包括对准特征210af,所述对准特征210af被设定大小并成形以用于与适配器主体255顶部的对准特征255aft配合以便当组装多端口装置时固定所述对准特征255aft。相应对准特征210af、255af仅允许将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as以一个取向组装成壳体210,以实现锁定特征310l相对于连接端口236的正确取向。

多端口装置可包括为可附接到壳体210的离散部件的光纤托盘或光纤引导件/支撑件;然而,根据需要,光纤引导件可与壳体整合。壳体210还可包括用于组织并导引光纤250的一个或多个光纤引导件。光纤托盘阻止对光纤的损坏,并且还可提供用于根据需要安装诸如分路器、电子元件等其他部件的位置。光纤引导件还可充当支撑件以用于在它们具有合适的长度的情况下向壳体210提供挤压强度。

图19和图20示出旋转致动器310a的详细透视图。旋转致动器310a可包括用于使灰尘、碎屑等远离多端口装置200的部分的密封构件310s。密封构件310s的大小针对止动表面310ss和固定特征通路245下方的直径设定以用于密封。止动表面310ss当被组装时将旋转致动器310a保持在固定特征通路245内,并且当被组装时阻止致动器从多端口装置200被移除。在此实施方案中,旋转致动器310a还包括凹口310n,所述凹口310n与接合表面310aes连通,从而允许将旋转致动器310a与固定构件310m上的配合接合表面310es组装在一起。换句话说,固定构件310m上的接合表面310es可在凹口310n处被对准并插入以进行组装,然后被旋转到旋转致动器的接合表面310aes上。

图19a和图20a示出根据所公开概念的另一旋转致动器310a的详细透视图。在此实施方案中,旋转致动器310a包括用于接合表面310aes的螺纹部分。旋转致动器还可根据需要被旋转地偏置,使得旋转致动器310a被旋转地偏置到正常保持位置,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图21描绘扭转弹性构件trm,所述扭转弹性构件trm可将第一端部附接到旋转致动器的一部分(诸如凹口310n),并且将第二端部附接在另一部分处,诸如附接到子组件的一部分上,使得扭转弹性构件trm可预加载有恢复力。扭转弹性构件将具有合适的扭转恢复力以使旋转致动器310在被转动到打开位置之后返回到保持位置。

致动器310a还可为不同颜色或具有用于识别端口类型的标记记号。例如,连接端口236的致动器310a可着色为红色,而输入连接端口260的致动器310a可着色为黑色。其他颜色或标记记号方案可用于直通端口、多光纤端口或用于分路信号的端口。

图21至图32示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选定部件的细节。图21至图23示出固定构件310m的各种详细透视图。固定构件310m包括锁定特征310l。锁定特征310l被配置用于与连接器10的外壳20上的合适的锁定部分20l接合。在此实施方案中,固定特征310包括当被组装时分别与如图8所示的相应连接器端口通路233对准的孔310b。孔310b被设定大小以用于穿过其接收连接器10的一部分,如图39所示。

如此实施方案中所描绘,锁定特征310l设置在固定构件310m的孔310b内。如图所示,锁定特征310l被配置为斜坡310rp,所述斜坡310rp延伸到短的平坦部分,然后延伸台肩以形成固位表面310rs以便一旦连接器10被完全插入连接端口236的连接器端口通路233中就接合并保持连接器10。因此,当将合适的连接器10插入连接器端口通路233中时,固定特征310能够移动到打开位置(op),原因是连接器外壳20接合斜坡310rp,从而在插入期间将固定特征向下推动。然而,其他锁定特征可与本文所公开的概念一起使用。

如本文所论述,固定构件310m还包括上端处的用于与固定构件310a的接合表面310aes配合的接合表面310es。接合表面310es可以是固定构件310m上的与旋转致动器310a上的互补接合表面310aes接合的突起或凹陷,诸如销、外螺纹、内螺纹、狭槽等。例如,接合表面310es诸如固定构件310m的销、螺纹或狭槽可在旋转致动器310a的互补接合表面上前进以使固定构件310m平移。固定构件310m还可包括支脚310,如图23最佳所示。支脚310与适配器主体255的弹性构件凹坑255sp配合以使孔310b相对于适配器主体255保持在恰当的旋转取向上。具体地,支脚310具有弯曲形状,所述弯曲形状仅允许固定构件310m当在恰当取向上定向时完全安置到适配器主体255中。

图24至图27是各种透视图,其示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适配器主体255的细节。适配器主体255包括适配器主体孔255b,所述适配器主体孔255b当被组装时包括连接端口通路233的一部分。如所论述,适配器主体255包括适配器主体255的底部上的对准特征255af,所述对准特征255af与壳体210配合以将所述对准特征255af对准并安置在壳体210中。适配器主体255还包括箍255h。箍255h当被组装时将环255r捕获在固定构件310m的顶部,并且在组装期间还将适配器主体255安置在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中。适配器主体255还包括位于适配器主体255顶部的对准特征255aft,所述对准特征255aft用于当组装多端口装置200时将适配器主体255固定在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中。适配器主体255还包括位于适配器主体255底部的用于捕获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的弹性构件凹坑255sp,如图12所描绘。

图28和图29描绘适配器230a的详细视图。适配器230a包括多个弹性臂230ra,所述多个弹性臂230ra包括固定特征(未编号)。适配器230a还包括用于将适配器230a与适配器主体255一起定向的适配器键230k。固定特征230sf与后部连接器252的外壳上的突出部配合以用于将后部连接器252保持到适配器230a。套接管252f当被组装时设置在套接管套筒230fs内。图12是示出后部连接器252与适配器230a的附接的截面图,所述后部连接器252与适配器230a在其间具有套接管套筒保持器230r和套接管套筒230fs。套接管套筒230fs用于后部连接器252与连接器10之间的配合套接管的精确对准。装置可根据需要使用替代的后部连接器,并且可具有不同结构以用于支撑不同后部连接器。图30描绘套接管套筒保持器230r的细节。图31和图32示出形成模块化子组件310sa的一部分的保持器240的详细视图。保持器240包括一个或多个闩锁臂240la,所述一个或多个闩锁臂240la用于与适配器主体255配合以固定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适配器230a和弹性构件230rm。

所公开概念实现具有相对高密度连接的相对小型多端口装置200以及用于附接到多端口装置200的连接器10的有组织布置。壳体具有限定多端口装置的体积的给定高度h、宽度w和长度l,如图3所描绘。通过举例,多端口装置200的壳体210可限定800立方厘米或更小的体积,壳体210的其他实施方案可限定400立方厘米或更小的体积,壳体210的其他实施方案可根据需要限定100立方厘米或更小的体积。多端口装置200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连接端口插入件230,所述连接端口插入件230具有每20厘米的多端口装置200的宽度w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的端口宽度密度。其他端口宽度密度是可能的,诸如15厘米的多端口装置的宽度w。同样地,多端口装置200的实施方案可根据需要包括壳体210的每体积给定密度。

所公开概念允许多端口装置的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如表1所示。下表1比较相对于用于具有4个、8个和12个端口的多端口装置的壳体(即,外壳)的现有技术的代表性尺寸、体积和标准化体积比,作为本申请的多端口装置相对于常规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多么紧凑的实例。具体地,表1比较诸如图1所描绘的常规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与具有端口的线性阵列的多端口装置的实例。如所描绘,具有相同端口数的图1的常规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的相应体积比如本文所公开的具有相同端口数的多端口装置大大约十倍。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多端口装置可限定12端口的400立方厘米或更小的体积,或甚至大小加倍也可限定12端口的800立方厘米或更小的体积。端口数较少(诸如4端口)的多端口装置甚至可能会更小,诸如壳体或多端口装置限定4端口的200立方厘米或更小的体积,或甚至大小加倍也可限定4端口的200立方厘米或更小的体积。具有不同大小的装置将具有来自表1中的解释性实例的不同体积,并且这些其他变型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因此,明显的是,本申请的多端口装置的大小(体积)远小于图1的常规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除了变得显著更小之外,本申请的多端口装置还不具有图2所描绘的常规现有技术多端口装置的问题。当然,表1的实例是出于比较目的,并且多端口装置的其他大小和变型可根据需要使用本文所公开的概念。

多端口装置的大小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概念在大小上减小的原因之一在于,与多端口装置配合的连接器具有整合到连接器10的外壳20中的锁定特征。换句话说,用于固定连接器的锁定特征一体地成形在连接器的外壳中,而不是为像与常规多端口装置一起使用的常规硬化连接器的联接螺母那样的独特和单独部件。用于多端口装置的常规连接器具有需要手指接近进行连接和断开连接的螺纹连接部。通过消除螺纹联接螺母(其为必须围绕连接器旋转的单独部件),可减小常规连接器之间的间隔。同样,从常规连接器消除专用联接螺母还允许连接器的封装更小,这也有助于减小本文所公开的多端口装置的大小。

表1:图1的常规多端口装置与本申请的多端口装置的比较

多端口装置或装置可具有使用所公开概念的其他构造。图33至图47描绘被配置为多端口装置的另一解释性装置200的视图,所述多端口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以及与类似于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的相应连接端口236相关联的固定特征310。

图33描绘另一多端口装置200的局部分解视图,所述另一多端口装置200类似于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并且使光纤250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并且图34至图36是图33的多端口装置200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视图。图37示出装载到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中的图35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

像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一样,此固定特征310包括致动器310a和固定构件310m,其中固定构件310m为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保持机构的简单组装和隔离,使得它们能够独立地浮动。固定特征310的固定特征构件310m适用于将连接器保持在连接端口236中,如本文所论述。

图33的多端口装置200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236和一个或多个固定特征通路245作为壳体210的一部分。图33的多端口装置200包括有包括主体232的壳体210,其中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236设置在第一端部或部分212上,其中每个连接端口236包括相应光学连接器开口238。光学连接器开口238从壳体210的外表面234延伸到腔体216中并且限定连接端口通路233。一个或多个相应固定特征通路245从壳体210的外表面234延伸到相应连接端口通路233。多个安全特征310与相应多个连接端口236相关联。如所描绘,壳体210由第一部分210a和第二部分210b形成。

图34至图36是图33的多端口装置200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视图,所述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类似于在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中使用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图34至图36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主要差异是在适配器主体255的设计上。在此适配器主体255中,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未被捕获在适配器主体255的弹性构件凹坑中。相反,第二壳体210b包括与相应连接端口236相邻的弹簧保持件210sk,图37最佳所示。这可使多端口装置200的组装更具挑战性。另外,图33的多端口装置200的适配器主体255在适配器主体255的底部上具有不同对准特征255af。

图37是装载到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中的图35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的顶部详细透视图,其中光纤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如图37最佳所示,在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围绕弹簧保持件210sk放置之后,模块化子组件310sa被单独放置到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中。如图所示,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对准特征210af使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与相应连接端口236对准。在此实施方案中,对准特征210af被配置为t形轨以用于安置适配器主体255。

图38是详细透视图,其示出图35的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sa的特征当被组装时如何接合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图38描绘图33的多端口装置200的局部组装视图,其示出放置到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内的固定特征通路245中的相应致动器310a和放置在壳体的第一部分210a上的模块化子组件310sa。显示此视图以描绘模块化子组件310sa与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之间的配合几何形状。像其他多端口装置200一样,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还包括对准特征210af,所述对准特征210af被设定大小并成形以用于与适配器主体255顶部的对准特征255aft配合以便当组装多端口装置时固定所述对准特征255aft。相应对准特征210af、255af仅允许将模块化适配器子组件310as以一个取向组装成壳体210,以实现锁定特征310l相对于连接端口236的正确取向。此视图还示出致动器310a具有不同几何形状,原因是它们并不像图19和图20所示的致动器310a一样具有完全圆形外形尺寸。在完成内部组装之后,壳体210的第一部分210a和第二部分210b可能或可能不使用密封元件290以合适的方式组装。

图39是图33的多端口装置200穿过连接端口的详细截面图,以用于示出多端口装置的内部构造,其中光纤连接器使用固定特征310被保持。如图39所示,后部连接器252的套接管与连接器10的套接管之间的连接器配合平面230mp设置在多端口装置200的腔体216内以用于保护连接器配合界面。具体来说,使用套接管套筒230fs使相应套接管对准。连接器10包括位于外壳20上以用于与多端口装置200的固定特征310配合的锁定特征20l。对于图3和图4的多端口装置200中的保持连接器10,此布置是类似的。连接器10包括至少一个o形环65,所述至少一个o形环65用于在连接器10被完全插入连接端口236中时在密封表面处与连接器端口通路233密封。

图40a和图40b描绘具有多端口装置200的输入缆带270的使用。所公开概念也可与直通电缆一起使用。输入缆带270具有光纤250,所述光纤250进入多端口装置200并且与后部连接器252端接以在连接端口236处进行光学连接。在此实施方案中,不存在用于输入连接端口260的固定特征。然而,其他实施方案可保持固定特征并且从装置内部固定输入缆带270。

如果使用输入缆带270,则其可根据需要将另一端部与光纤连接器端接或根据需要为短截电缆。例如,输入缆带连接器可为用于与先前安装的分配电缆进行光学连接的连接器;然而,其他合适的单光纤或多光纤连接器可根据需要用于端接输入缆带270。可在多端口装置内部以其他合适的方式将输入缆带270固定到多端口装置200,所述方式诸如粘合剂、套环或褶皱、热收缩、或它们的组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壳体内部的固定构件而无需如图所示的致动器来固定输入缆带。也可以合适的方式使到多端口界面的输入缆带抗风化。输入缆带270也可具有用于现场拼接(根据需要)的短截光纤而不是连接器278。

此外,输入缆带270还可包括分叉主体,所述分叉主体具有在壳体210的输入端口处装配到多端口装置200中、诸如装配到输入连接端口260的光学连接器开口238中的一部分,但分叉主体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壳体210内。分叉主体是输入缆带的将光纤250转变成单独光纤以用于在壳体210的腔体216内导引到相应连接器端口的一部分。作为实例,带状物可用于插入光纤连接器278的套接管的后端中,然后被导引通过输入缆带270到达分叉主体,光纤然后在所述分叉主体处分隔成单独光纤250。从分叉主体,光纤250可受到缓冲层保护或不在多端口装置200的腔体216内部,然后根据需要端接在后部连接器252上。

如果后部连接器252穿过输入端口装配,则输入缆带270可在与多端口装置200的组装分开的操作中与后部连接器252和/或光纤连接器278组装在一起。然后,后部连接器252可通过光纤松弛部分的适当导引而单独螺接到多端口装置的输入连接端口260中,然后将后部连接器252附接到适当结构以用于与多端口装置200的连接端口通路233进行光学通信。分叉主体也可以期望方式固定到连接端口插入件。通过解释,输入缆带可使用装配到托架中的套环而固定到壳体210。使用套环和托架进行的输入缆带的此附接提供改进的拉出强度并且有助于制造;然而,用于固定输入缆带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图41至图43描绘安装特征插入件200mfi的各种视图,所述安装特征插入件200mfi可附接到壳体210的一部分以用于诸如用带条或绑带固定装置。图41示出包括壳体210的一个或多个凹坑210mfp的第二部分210b的底部。如图所示,安装特征插入件200mfi与合适的凹坑210mp配合以与带条卡扣配合在一起以便将多端口装置固定到杆等。图42描绘包括设置在弯曲鞍座的相对侧上以用于接收带条或带的插入件开口200io的安装特征插入件200mfi,并且图43是安装特征插入件200mfi与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之间的配合的横截面图。

图44至图46描绘可附接到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前端的类似于所公开其他安装突片298的安装特征298的各种视图。图44描绘壳体210的第二部分210b的前端212上的用于固定安装突片298的对准突起210ap。对准突起在此实施方案中被配置为t形轨,但其他几何形状是可能的。具体地,对准突起210ap与安装突片298上的多个t形轨狭槽配合(如图45所示)以将所述安装突片对准并附接到多端口装置200的壳体210。安装突片298可附接到壳体210,如图46所示,并且可根据需要使用粘合剂或紧固件。安装突片的其他变型是可能的。

如图47和图48所示,多端口装置200还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防尘帽295以用于保护连接端口236或输入连接端口260以免灰尘、尘土或碎屑进入多端口装置或干扰光学性能。因此,当用户希望与多端口装置进行光学连接时,从连接器端口236移除适当防尘帽295,然后可将电缆组件100的连接器10插入相应连接端口236中以用于与多端口装置200进行光学连接。防尘帽295可使用与连接器10类似的释放和保持特征。通过解释,当向内或向下推动固定特征310时,释放并且可移除防尘帽295。此外,连接端口236与防尘帽或连接器10之间的界面可使用适当的几何形状和/或诸如o形环或垫圈等密封元件来密封。

图49是具有与本文所公开概念类似的构造并且包括与固定构件310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口236的无线装置500(诸如用于5g应用的无线电设备)的透视图。无线装置500可具有用于使固定特征310的一部分偏置的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无线装置500可包括设置在壳体210的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236,如图49所示。无线装置500可具有包括电力的输入端口,并且可具有设置在装置的腔体(不可见)内的电子元件500e(不可见)。无线装置500可具有本文所公开的其他特征中的任一者并且为简洁起见将不会对它们进行重复。

根据所公开的概念,再其他装置是可能的。图50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口236和相关联固定构件310的封闭件700的透视图。像无线装置500一样,封闭件700可包括设置在壳体210的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端口236,如图50所示。封闭件700还可具有用于使固定特征310的一部分偏置的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封闭件70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或包括设置在如本文所公开的装置的腔体(不可见)内的其他部件。封闭件700可具有本文所公开的其他特征中的任一者并且为简洁起见将不会对它们进行重复。

本文还公开了用于制造装置200、500和700的方法。所公开方法还可包括:将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安装到装置200、500和700中,使得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与连接端口236相关联。固定构件310m可在打开位置op与保持位置rp之间平移并且通过转动旋转致动器310进行平移,如本文所论述。一些实施方案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特征弹性构件310rm被定位成用于使至少一个固定构件310m的一部分偏置到保持位置rp。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固定构件310m,所述固定构件310m包括具有锁定特征310l的孔。锁定特征还可包括具有台肩的斜坡。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在将合适的光纤连接器10插入至少一个连接端口236中时,至少一个固定特征310m从保持位置rp平移到打开位置op。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合适的光纤连接器被完全插入至少一个连接器端口通路233中时,固定特征310能够自动移动到保持位置rp。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使固定特征310平移,以用于使固定特征310从正常偏置的关闭位置cp移动到打开位置op。

尽管已参考解释性实施方案及其特定实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公开,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其他实施方案和实例可执行类似功能和/或实现相似结果。例如,连接端口插入件可被配置为单独套筒,所述单独套筒被插入装置的通路中,由此允许为装置选择不同配置的连接器端口,以使装置适合期望的外部连接器。所有此类等效实施方案和实例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并且意图被所附权利要求涵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显而易见的是,可在不背离所公开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所公开概念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因此,意图本申请涵盖所提供的修改和变型,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